古代如何应对大风灾难的?主要有几种对策?
近日,温度逐渐降低,让我们有了进入冬天的实感。伴随着寒冷天气的是肆虐的狂风,裹挟着寒意扑面而来。在现在,我们对于自然灾害的预防办法已经比较全面,配套的灾后重建工作也逐渐完善。那么在古代,他们是怎样应对大风灾难的呢?让族谱网的小编为你解答吧。
图源网络
风灾是指因暴风、台风或咫风过境而造成的灾害。古人所说的:“大风”、“暴风”、“咫风”、“海风”、“黑风”、“狂风”等等都是风灾。
古代由于房屋大多为木质结构以及一些其他的原因,风灾的伤害往往比较大,以宋代为例,靖康年间,开封异常的天气现象,大风、大雾、苦寒、冰雪等气象灾难也是北宋亡国的原因之一。
图源网络
根据古代的风灾的破坏程度,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大风,主要破坏农作物,并不损害房屋等工程建设。
2、较强大风,破坏农作物,且对房屋等工程建设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大风,发屋拔木,数口止”。
3、特强大风,对农作物、工程建设造成严重破坏,并伴随着人员伤亡。
古代的风灾影响如此严重,那么有哪些应对措施呢。
图源网络
一、灾前预防
我们现在对风灾的预测主要是对风形成过程分析后而来,而在古代只是完全依靠长久的生活经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冬天水上之风是缓慢增大的,行船可提前预防;夏天的暴风往往毫无征兆,因此容易船翻人亡。
宋代政府的风灾预测机构为司天监。在《宋史·天文志》中有很多关于大风天气的预测如“月晕,为风,毅贵”。而且宋代经常把星象和天象结合起来,方法虽不一定科学有效,但也是古人的一种预测方式。
二、“罪己”救灾
古代有很多祭祀活动,通过祭祀“风伯、雨师、雷神”等来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其中多是祈雨的祭祀活动,但也有与风灾相关的。除了祭祀之外,古代遇到大型灾害天气,统治者往往会下诏罪己求言,避正殿,减膳食,以求上天垂怜,保佑风调雨顺。
三、减免税负
古代出现自然灾害天气,往往都伴随着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轻则毁坏庄稼,重则人员伤亡。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或下诏抚恤,或派遣使臣,前去灾区视察灾情,安抚灾伤。面对严重的风灾,宋代政府遣使救灾,使臣一般负责安抚灾民、督责救济、安葬无主死者等事务。
宋代有百姓诉灾,政府检田、检放的制度。所谓检田、检放,就是政府核实百姓灾情,检查农田受灾状况,划定分数,放免民田租税的一种制度。但这种制度并不是轻易开放的,只有地方灾情惊动了朝廷才会实施。
四、灾后重建
风灾过后最重要的就是灾后重建工作。因大风而摧毁的门楼、官舍、殿阁等公共建筑设施的重建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这一部分的重建工作在宋代普遍具有延后性,往往需要历任几个官员才能完成重建。
由此可见,古代的风灾往往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修复又是漫长的。我们就不得不感谢现在的预防、重建双重的科技的发展,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将自然灾害的损伤缩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