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银行,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
《钱神论》有载:“钱之为体,有乾有坤。内则其方,外则其圆。”表述西晋时期金钱的社会崇拜之高,内包乾坤,外囊天地。中国古代钱币经历由贝壳到铜钱金银再到纸币银票的发展过程,储存也逐渐便利,但古代其实是没有银行的概念的,那么古人是如何存钱的呢?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图源于网络
根据《人类简史》记载,古人最开始的货币主要是贝壳,它轻便、稀少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古人交换的便利性。后来,随着交易数额的增大,贝壳无法满足需求,逐渐衍生了铜钱、金银珠宝等的货币体系。到宋代,纸质货币--交子出现,更利于货币的统一管理和集散。钱币存在形式的变化也连带着促进了货币储存方式的改进。
一、隐藏式存钱。主要表现形式是将钱币通过各种手段藏起来。
(1)窖藏。古人多用铜钱,他们会将基本生活需求之外的钱币放在罐子里,埋于地下,需要时再挖出取用。富人资产较多,过多的铜钱不利于保存,他们就会将铜钱兑换成金银珠宝,在地下挖出一个窖来专门存放财宝,并交由专人看管。
图源于网络
(2)壁藏。即将钱修筑在家中墙壁之内。这种方法保险且隐蔽,缺点就是不方便随时取用,古代贪官多采用此法。
(3)梁藏。古代的房屋结构多房梁,古人会选择将钱币置于房梁之上,由于上房梁需要梯子的辅助,也提升了钱币存放的安全性。
图源于网络
二、管理式存钱。主要表现形式为将钱币交由专门的机构保管,依据存钱时的票据取用。
(1)票号。唐宋年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为进一步促进经济的繁荣,形成了钱财集散管理形态。再加上宋朝纸质货币--交子的出现,让统一管理成为可能。早期票号主要设立于商人的主要集散地,以便商人能够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整存整取,兑换主要凭借票据。
图源于网络
(2)寺库。寺库是最接近现代银行的一种存钱机构。宋朝后期社会动荡,面临着南北分裂的危机,商人运输没有保障,拥有绝对权威的寺庙就承担了存放财富的角色。由于历朝历代为了维护统治秩序,都十分尊崇佛教,因此佛教兼具武装力量和资金运转能力,寺庙就成了具有银行概念的存钱机构。
图源于网络
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到清朝的中期才出现了第一家真正的钱庄,这时纸质货币才得到全国范围的承认,白银的存取简单化,上至皇帝,下至百姓都能够在这里存钱取钱。这就是古代银行的发展历程,也展现了古人对于存钱的阶段性思考、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