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网购式尽孝”兴起,古代是如何尽孝的?
现代人工作越来越忙,时间越来越少,很难抽出时间陪伴父母和长辈。所以,出现了“网购式尽孝”,网上买保健品,网上买各种礼盒给父母尽孝。
那么古人是如何尽孝的?他们能做到事必躬亲的地步吗?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在古代,孝道一直是被提倡和推崇的。
传统孝道是关于孝的伦理道德观念,规范以及孝的行为方式的总称,它涉及的是子女对父母、晚辈对长辈的关系处理问题。传统“孝道”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自发、自觉到强化、定型的过程。中国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包括物质赡养、精神赔养与祭祖思亲,光大宗门三个方面。传统孝道的本质是爱,是对父母之善的回报,是对血缘家庭关系的维护。随着历史的发展,孝道超越了个体家庭生命延传的价值,成为子女的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在家庭血脉延传中的实现。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原本是家庭道德规范的“孝道”不仅越出血亲家庭的范围,推广到家族亲戚之间以及社会,而且,扩大成社会道德规范。孝的本质的扩展可分为价值性扩展,社会性扩展与政治性扩展三个方面。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孝道”作为中国的传统道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经历代统治者的补充,加工,深化以及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宣扬和提倡,它的内容庞杂,优劣并存。传统孝道的历史价值在于:
1、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历史发展中,它对于保持家庭的和睦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①、传统孝道有利于调整封建社会中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②、孝道作为人类内发而至诚的爱的情感,为中国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展开莫定了伦理精神基础和实践起点;③、立身”之孝引发忧世的情怀,报亲扬名之考成为孝子忠君爱国的动力。
2、传统孝道对中国社会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培育了中国人的优秀人格特质。如﹐:仁爱孰厚,守礼温顺,爱好和平等。然而,传统孝道是个优弊共存的“杂揉体”。也有其不足之处。①、传统孝道中父母天赋权威,造成的父母子女间人格不平等,后来又被统治者利用和极端化,从而造成中国人的保守与奴性性格。②、传统孝道中血缘优先意识,使得父子关系超越于法律的现象时有发生。③、传统孝道中“孝感”迷信与“愚孝”观念与科学精神相违背。对于传统孝道,我们应采取一种批判继承的态度。
古代孝道小故事: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后放下父亲跑掉了。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之后他官至司空。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以前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回到。最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齐回到,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