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我国古代是怎么酿酒的?酿造技术成熟吗?

2021-10-1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83
转发:0
评论:0
关于酿酒技术,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那么古人是如何酿酒的,酿酒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揭晓!关于我国的酿酒起源于何时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据考古发现早在8000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经具备了丰富的酿酒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距今6800—4800年以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和青铜器酒器。而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同样拥有大量的酒器。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酒器更是被大量地出土出来。因此我国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酿酒技术。到了夏商时期,有据可查的证明酒已经存在。在大量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以看到有关殷王室用酒祭祀祖先的记载。到秦汉以后,专门论述酒的著作不断大量出现。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历程(一)用孽制醴在原始人类时代人类以采摘野果为生。在夏秋季,被丢弃的剩果在岩洞石隙间自然发酵成酒被称为"猿酒”。到了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谷物在储...

  关于酿酒技术,我国已经发展了几千年,那么古人是如何酿酒的,酿酒技术发展到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揭晓!

  关于我国的酿酒起源于何时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据考古发现早在8000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后期就已经具备了丰富的酿酒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在距今6800—4800年以前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和青铜器酒器。而在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同样拥有大量的酒器。在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中酒器更是被大量地出土出来。因此我国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在龙山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酿酒技术。到了夏商时期,有据可查的证明酒已经存在。在大量出土的甲骨文和金文中都可以看到有关殷王室用酒祭祀祖先的记载。到秦汉以后,专门论述酒的著作不断大量出现。

我国古代是怎么酿酒的?酿造技术成熟吗?

  古代酿酒技术的发展历程

  (一)用孽制醴

  在原始人类时代人类以采摘野果为生。在夏秋季,被丢弃的剩果在岩洞石隙间自然发酵成酒被称为"猿酒”。到了新石器仰韶文化时期,人类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谷物在储存过程中发霉发芽的现象不断发生。人类开始用孽制酒。据传说,黄帝时期造的酒叫“醴”醴以孽为糖化剂由谷类酿造而成是一种甜酒。如今看来,甜酒谷物发芽后谷芽中的糖化酶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然后再由果皮中含有的野生酵母将糖发酵后得到甜酒。

  (二)用曲制造黄酒和白酒

  用孽制酒的技术沿用了很长时间经过人们的不断改良发明了“曲”酿酒技术进入“曲”时代。北魏时期在贾思魏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大量的酿酒技术和制取“曲”的技术。到了商周时期国家对酿酒技术的重视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专门设置了掌管就得官职制定了有关酒的法令。酿酒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制“曲”技术的不断提高。汉朝以前的酒曲主要以散曲为主。到汉朝时,饼曲被大量使用。到公元4世纪时,制曲技术已经发展为大曲和小曲。到后晋时期人们在制取曲的原料中加入一些植物原料 ,这就是制酒药的开始。唐代馀坚的《初学记》是最早记载红曲的文献红曲的出现标志着制曲技术的飞跃。

我国古代是怎么酿酒的?酿造技术成熟吗?

  古代酿酒技术

  (一)酒曲的制造和发展

  想要酿成酒就必须先用微生物制成酒曲,才有淀粉质作为原材料。然后采用一些方法制取酒曲酒曲制作出来以后在特定环境下保存很长时间,但是糖化力和酒化力都不会减弱。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酿酒技术的根本就是酒曲。可以说 ,古人学会制作酒曲是酿酒技术的一个重大突破。到我国的汉代时期造酒技术就已经非常高了.曲孽并用的造酒方法在这一时代就已非常普遍。这时已经可以利用不同的原料制造多种酒曲。到了东汉末年造酒用曲量已经从原来的50%下降到10%。这说明酒曲的质量越来越高。

  (二)酿酒原料的处理和水质的选择

  酒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酿酒原料处理得好坏.酿酒时的酒曲料曲粒不宜过粗或过细。过粗时曲块空隙会比较大水分不容易吃透,而且容易造成热量失散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过细时曲块就会过于黏稠这对于水的散发和热量的散失十分不利容易被酸败菌侵蚀。在《齐民要术》和《北山酒经》中都对制曲过程中原料的处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水质对酒的质量好坏起决定性作用。俗话说“名酒必有佳泉”。的确水对酒制的影响十分大。好的水质对酿酒的糖化迟速、发酵良否以及酒味优劣具有促进作用。在酿酒时,古人注意到了水质对酒品的影响。其中《齐民要术》和《.北山酒经》对选水有详细记载。如酿酒“收水法河水第一好远河者取极甘井水水碱则不佳”就明确指出酿酒时选用中性水最好。而低温季节的水中浮游生物和其他有机物都很少可以直接投入酿酒。

  我国古代是怎么酿酒的?酿造技术成熟吗?

  (三)发酵程度的控制和温度的调节

  对于发酵成都的控制和温度的调节直接关系的酿酒的成败。无论是发酵温度过高还是发酵温度过低,都会引起酒液的变质。《礼记》中记载∵“酒正”辨五齐,一日泛齐,二日醛齐,三日盎齐四日醒齐五日沉齐”。这五齐就是发酵过程中的五个阶段。“泛齐”就是开始发酵时二氧化碳将谷物冲到液面的阶段“醴齐”就是有了淡淡酒味的阶段“盎齐”是指气泡增多,有声音发出的阶段:“醒齐”是颜色变红酒味加重的阶段;最后气泡消失发酵完成糟粕下沉就是“沉齐"阶段。

  在控制发酵过程温度的调节是关键。温度的过高或不足都会影响酒的质量。酿酒过程中的糖化和酒化是同时进行的这就存在着微生物活动的矛盾,也可以说是温度和代谢产物的矛盾。淀粉酶的催化不宜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反之则会影响到后一阶段的糖化。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规律:将温度控制在一个对淀粉酶和酵母菌都有利的范围内,让淀粉酶和酵母菌同时进行催化。这种酿酒工艺流程是我国特有的发明。

  (四)分批投料法

  分批投料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发酵温度控制的难题。其特点是规定了曲量应把照酒曲的酿造性作为酒化标准。在以后的过程中根据这一指标及时分批投料,直到到达曲的酒化指标上限为止。其中《齐民要术》对这种方法作了详细说明:投料要先多后少,而且必须根据发酵的强弱来投。投料时间必须及时,否则会影响酒质早了可能引起发酵中止不但会导致酒味淡薄还会导致酸败。

  由此可见,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我国的酿酒技术在很早之前就有了相当成熟的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成熟
江陵木船长沙木船汉代,我国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它的标志是除前文所述能造成高十余丈有三层楼的高大“楼船”及类型繁多的各种船只外,还有很多发明创造,如桨、橹、船尾舵、风帆等船舶推进工具的日益完善和广泛使用,横隔舱造船结构的重大贡献等。楫和棹我国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早已知道利用竹篙、木桨来划船行进并控制方向了。以后,随着人们向深水区的远航,用竹篙不那么方便也不大能起作用了,木桨的作用日益增加。早期的桨多为短桨,叫“楫”,上端为圆杆,下端作板状,用两手持楫划船使船前进。在广州出土的西汉木船模上有四个木俑,各拿一把短桨,坐着划船,那就是楫了。但是,由于楫入水浅,推动力量小,人们就不断改进,加长桨板,加宽桨叶,坐着划的短桨日益变成站着划的长桨。长桨古代称为“棹”。又由于长桨重,划水不方便,干是就在舷侧做了可以搁放长桨的桨柄孔或固定的支点,叫桨座,以发挥杠杆作用。桨板拨水向后,其反作用力通过桨座推动船只前...
· 浅谈元明清时期的酿酒技术
一史料综述传统的黄酒生产技术自宋代后,有所发展,设备有所改进,以绍兴酒为代表的黄酒酿造技术精益求精,但工艺路线基本固定。方法没有较大的改动。由于黄酒酿造仍局限于传统思路之中,在理论上还是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因此一直到近代,都没有很大的改观。元明清时期,酿酒的文献资料较多,大多分布于医书,烹饪饮食书籍,日用百科全书,笔记,主要著作有:成书于1330年的<<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成书于元末明初的<<易牙遗意>>和<<墨娥小录>>。<<本草纲目>>中关于酒的内容较为丰富,书中将酒分成米酒,烧酒,葡萄酒三大类,还收录了大量的药酒方;对红曲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其制法。明代的<<天工开物>>中制曲酿酒部分较为宝贵的内容是关于...
· 杜康是夏朝最早的酿酒人吗?
自古以来,中国的各种圣是应有尽有。诗圣有杜甫,书圣有王羲之,医圣有张仲景,茶圣有陆羽等等。那么杜康是什么圣呢?很显然,这个中国酿酒的发明家,被后人亲切地成为酒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酒圣杜康发明酒的历程吧。这酿酒的历程主要还是要与杜康的身世结合起来讲。先来讲一讲身为黄帝管粮大臣的杜康。当时由于粮食供给量比较大,需求又比较少,于是粮食的储存就成为了一个大问题。身为专门管理粮食的杜康,自然要为黄帝排忧解难。一天,杜康在树林里散步,发现树林里有许多枯死的树,这些树都只剩下粗大空荡的树干。于是杜康就想,要不就把粮食存在这里吧。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杜康来这里查看,发现在这些树前横七竖八的躺着一些野猪、兔子等,一动不动的,又不像是死了。于是他就上前查看,发现在这些树干的裂缝里竟然流出一些水来,凑近一些,清新扑鼻。杜康随后又尝了几口,感觉神清气爽,就把这些水收集起来,带回去给别人尝尝。大家小心的品尝之后,觉得...
· 骡子是怎么来的――古代的杂交技术
杂交技术是现代农业中所广泛采用的一种育种技术,自本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技术的广泛运用,培育出大量的高产作物品种,如杂交玉米、杂交水稻等,从而导致了绿色革命。运用杂交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将杂交优势用于动物生产。先秦时代,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游牧民族就利用马驴杂交产生杂种后代骡和�i�f,并开始输入内地。秦汉统一以后,随着内地与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联系的日益加强,原产于西北地区的驴骡大量引进到中原地区,促进了内地驴骡业的发展和对驴马杂交优势认识的提高。北魏贾思勰所撰写的农书《齐民要术》中将马和驴的杂交后代分别称为�(音Luo)和骡。�是由驴父马母所生,骡是由马父驴母所生。当时人们认识到,公驴配母马所生的�,杂种优势不太明显,而公马配母驴所生的骡子则优势明显。要发挥公马配母驴的杂交优势,则必须对母驴有所选择,要求齿龄七八岁,而且骨盆大的,然后所生骡子才具有优势。(...
· 龙舌兰是中美洲酿酒的最早证据吗
墨西哥teotihuacan古城的生活十分艰苦,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teotihuacan曾是美洲大陆最大的城市。该地区的10多万居民的主要食物是玉米和豆类,但是当地降雨量很低,而且海拔很高,这导致农作物经常减产。龙舌兰酒那么,在年景不好的时候,teotihuacan地区的人们是如何过活的?答案很简单:喝龙舌兰酒。龙舌兰酒是一种特殊的饮料,通过榨取成熟的龙舌兰并从中提取汁液,然后静放几天而成。研究者已知阿兹特克人在西班牙殖民者于1521年入侵之前便已经开始消费龙舌兰酒。但是,考古学家并不确定teotihuacan地区的人也消费龙舌兰酒,因为该文明早于阿兹特克文明,曾在公元前150年至公元650年之间兴盛繁荣。研究者挖掘出了一些陶瓷容器,这些容器涂有树脂可以防水,是储存龙舌兰酒的极佳容器。研究者检测了容器的外表后发现,总计有14个瓶子检测到了一种名为运动发酵单胞菌的细菌,这种细菌是龙舌...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