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自来水,那他们是怎样解决饮水问题的呢?
水乃生命之源,伴随着对改善环境的重视,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城市的自来水供应系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人们的饮水健康,但在古代,一切设施都极朴素,那他们是怎样解决自己的饮水问题的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代的一切生产都依赖劳动力,因此古代饮水来源主要局限在自然化的河水、井水和泉水。古人根据水的品质将其划分了三六九等,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水部》中有这样的观点:“凡井水,有远从地脉来者为上。”明许次纾《茶疏》称,“古人品水,以金山中泠为第一泉”。所谓上等水其实就是居于深山、远离城市沟渠的山泉,此观点到现在也深以为然。
受自然条件和经济能力的限制,山泉水在古代是富贵人家的专属物,底层人民并没有饮用的能力,平民百姓只能在河水和井水之间选择。不过,古代劳动人民有其特有的生活智慧,他们也会采用一些方法去除水中杂质。
一、“烧煮法”是古人获取纯净水最便捷的方式。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将水烧开能够减少饮用生水而获病的概率。《周礼》中记载,往水中投掷热石可灭虫防疫。《养生要集》中写道:“凡煮水饮之,众病无缘生也。”由此可见,饮用开水在古代已逐渐发展为人民优良的生活习俗。
烧开水虽裨益良多,但也受到一定条件的限制,在面对水的大量需求时,“烧煮法”就无法满足需要,而且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燃柴。在古代,并不是所有的百姓都具有上山砍柴的条件,部分平民仍旧需要有柴薪的支出,这就加重了他们的生活压力。在此基础上,老百姓也创造了其他净水的方法,统称为“洗水”。
二、“石洗法”,即让水经过石子过滤之后在饮用。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在木桶底部凿一个洞,在上面铺上稻草和石头,然后让水流通过小孔从木桶中流出,以获取较为纯净的水。
三、“炭洗法”,木炭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水中的尘土、色素和杂味,净水的作用比较明显,是现代净水器的前身。
古人不光在洁水方面有经验,在防治水污染上也有他的一套体系。
一、“渫”,有清洁之意。类似于现在的淘井,定期清理井里的淤泥,使井水清洁。这个做法后期成为一种民俗,春秋时期每年春天进行一次淘井。另外,在百姓家会有装水的水缸,也会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洗。
二、“甃”,就是改进造井工艺,用陶瓦片加固井壁,防止和减少泥土散落井水中,除了延长水井的使用寿命之外,也有保洁水井的作用。
三、“幕”。此法是给水井加上盖子,防止杂污物掉进井中,污染水源。北宋时期,当时的都城东京街头的井都设有围栏、棚子和井盖,以相当周全的方式保护井水。
古代虽然没有自来水,但是古人对水资源与健康问题的专注度还是很高的,他们也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饮水面临的各方面的问题,实现了饮水自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展开-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