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2021-09-16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114
转发:0
评论:0
今有文理分科,以顺应兴趣为教育理念,以培养优势为发展倾向,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那么,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有文理科之分吗?考试科目类别又有哪些差异?古代并无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古代社会需求衍生出文试与武试两个不同的科举制度,前者入朝为官,忧百姓生计;后者在外为兵,保国家安定。文试自隋朝伊始,包含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考核级别,考试通过分别获得秀才、举人、贡士、鼎甲四个学位称号。值得一说的是,古代考试制度同现在的升学不同,只有通过了前一场考试,才有参加下一场考核的资格,因此,有许多人考试考了很多年才考上,就比如说范进中举那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名鼎鼎的柳宗元也是连考四次才中进士。文试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八股文,侧重于文史经论,考试的题目基本出自于《诗》《书》《礼》《易》《春秋》。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

  今有文理分科,以顺应兴趣为教育理念,以培养优势为发展倾向,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那么,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有文理科之分吗?考试科目类别又有哪些差异?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古代并无文理分科,而是根据古代社会需求衍生出文试与武试两个不同的科举制度,前者入朝为官,忧百姓生计;后者在外为兵,保国家安定。

  文试自隋朝伊始,包含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考核级别,考试通过分别获得秀才、举人、贡士、鼎甲四个学位称号。值得一说的是,古代考试制度同现在的升学不同,只有通过了前一场考试,才有参加下一场考核的资格,因此,有许多人考试考了很多年才考上,就比如说范进中举那年已经五十多岁了,大名鼎鼎的柳宗元也是连考四次才中进士。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文试的考试形式主要是八股文,侧重于文史经论,考试的题目基本出自于《诗》《书》《礼》《易》《春秋》。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武举的发展较于文举稍晚,是于唐代武则天称帝后十二年(公元702年)确立的。武举确立时间所早,但其制度的确立却是到成化十四年(1478)才以文试为例,设武科乡试、会试。到清代,随着对武试的逐渐重视,武举一依文试程序,考试亦是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个等级。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唐代的武试主要考举重、骑射、步射、马枪等技术;不光对武力值有考核,也有对体相外貌的考量,需要体格强壮,看起来就有将才之相。到宋代,武试不光不单单考核武力,应试者还需懂得兵法谋略。明代,对兵法知识更为重视,规定谋略为先,武艺次之,若答策考试不及格,就丧失了之后武试考试资格。初期的笔试考三题,试策两题,另一题论考四书,后来四书的题目改为默写武经。武试的最低及格要求为骑射九中三,步射九中五。

  古代高考有文理科之分吗?你知道古代考试有哪些科目吗?

  古代的考试制度虽分为文试和武试,但两者的地位还是有所侧重。清代对武试的重视程度有所增长,但重文轻武的氛围依旧存在。武举影响力式微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武举的文化考核水平较低,因此,在建言献策、抚恤民情、整治腐败等等方面,贡献并不及文人。而武举出身的人的贡献主要集中在战场,距离老百姓的生活较远,所以武举人在老百姓的生活中存在感较低。二是当权者对于兵权的忌惮。持兵者有谋反的可能,当权者自然会刻意轻视,上行下效,就会形成轻武的氛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8省份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古代科举考试分文理科吗?
6月27日,多个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有8个省(区)陆续宣布,将在2022年开始启动第五批新高考改革,改革后不再分文理科了,并且实行“3+1+2”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科目,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固定组合”考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今有高考选举,古有科举选拔人才,那么古代科举考试分文理科吗?今天就由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古代科举考试真正的是从隋朝开始,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因为隋炀帝爱好文学,置进仕科,以“试策”取士,而这也是后代科举考试文字的开始,后又设立明经科,这标志着科举制度正是诞生了。其中明经科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而进士是测试考生对于天下大势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诗词歌赋的掌握程度的,也就是说这两个科目其实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只是进士科不但要死记硬背,更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理解水平,文学水平和应用文写作水平,这...
· 解密:古代的科举有着哪些具体的考试科目?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从各个朝代科举设置的科目变化可以看出用人取向,也反映了年代的人才需求。隋文帝仅有策问,隋炀帝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墨义墨义,就是围绕经义及注释所出的简单问答题。在一张卷子中,这类题目往往多达30至50道。口试则是口头回答与墨义同类的问题。帖经帖经,有如现代试卷的填空与默写。考官从经书中选取一页,摘其中一行印在试卷上。根据这一行文字,考生要填写出与之相联系的上下文。策问策问,即议论。依据考官提出的有关经义或政事问题,考生...
· 古代砚台有哪些类型,你知道吗?
砚亦称为研,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被合称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汉代刘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砚台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的,初期的砚,是用小研石在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那古代的砚台有哪些类型你知道吗?一起跟着族谱网小编来看看吧。中国有“四大名砚”,分别是山东青州的红丝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古歙州(今黄山)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一、端砚图源网络端砚的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而且它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端砚是在唐代问世的,自其问世就倍受文人学士青睐。端砚因其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等特点被称之为我国石砚之首。二、歙砚图源网络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歙砚的特点是“其...
· 我国古代有哪些零食?你知道吗?
我们现在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各种各样的食品都被研制出来,可以说是色香味俱全。无论是菜肴、水果,还是零食,都能够极大的满足我们现在的需求,而且因为物流的发达,更是不受地域的局限,想吃什么都可以在短时间内买到。那古代并不像现在这样方便,吃食也受到各种原因的限制,那我国古代主要有哪些零食呢?族谱网的小编带你走进古代的美食社会。糖葫芦糖葫芦现在也处于零食榜的前面位置,色泽、口感上都散发着诱惑,而且糖葫芦的材料也不限于山楂,更是有草莓、橘子、香蕉、葡萄等等,种类繁多。图源网络《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茶楼、戏院、大街小巷到处可见。糕点在各种古代的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糕点,目前知道的有桂花糕、绿豆糕、马蹄糕等。不过这些糕点一般都是大户人家才有,一般的百姓人家并不能吃得起。蜜饯古代的蜜饯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
· 古代有哪些混血儿皇帝?你都知道吗?
古代有很多少数民族统治的朝代,比如北魏(鲜卑人)、元朝(蒙古人)、清朝(满族人)等等,但是历史上也有汉唐明等闻名遐迩的汉人朝廷,但是,这些汉人朝廷的皇帝们有没有少数民族(或外国)的血统呢?今天小伙伴们就跟着小编我一览究竟吧!一位我们并不熟悉的皇帝名为刘渊,他自称和刘汉有着血缘关系,所以在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的时期,刘渊打着光复汉室的名义起兵称汉王,但是,刘渊是实打实的匈奴人,冒顿单于之后。他为什么称自己是个汉人,这就不得而知了。隋朝和李唐王朝毫无疑问是个混血的王朝。杨广的母亲和李渊的母亲都是出自鲜卑大族独孤氏。虽然李唐皇室自认为自己是道家鼻祖老子(原名李耳)的后代,但是拥有鲜卑血统毫无疑问,所以从唐高祖李渊开始,唐朝20余位皇帝都带有鲜卑人的血统。鲜卑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显赫一时,建立过数个王朝,后渐渐被汉化,但还是被大儒朱熹讥讽“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唐朝因为有鲜卑的血...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