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女子能否接受教育?探究中国古代女学

2021-09-02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316
转发:0
评论:1
明代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有言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教育尤甚。古代女子大多受困于深闺院墙内,秉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理念,即使想要出门,也必须严格遵守“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教条,或乘坐车辇,或佩戴帷帽。因此,女子不能同男子一般前往私塾读书。在此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女教”模式。家庭教育是女教的起始。对古代女子来说,母亲就是她们的第一任老师。唐朝的女子教育书籍《女论语》中就写到:“训诲之权,实专于母。”很多古代的文献也记载了母亲教授女儿知识的情形,如明朝女诗人桑贞白在其诗集《香奁诗草》的自跋中就写道:“幼荷严母庭诲,日究女训列传经史,以明古今。”除家庭教育外,有钱人家还会聘请私塾先生到家中为女儿传授知识,且大多选择年龄较大、富有学识的老学究,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互生情愫。古代女子...

明代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有言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教育尤甚。

  古代女子大多受困于深闺院墙内,秉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理念,即使想要出门,也必须严格遵守“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教条,或乘坐车辇,或佩戴帷帽。因此,女子不能同男子一般前往私塾读书。在此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女教”模式

  古代女子能否接受教育?探究中国古代女学

  家庭教育是女教的起始。对古代女子来说,母亲就是她们的第一任老师。唐朝的女子教育书籍《女论语》中就写到:“训诲之权,实专于母。”很多古代的文献也记载了母亲教授女儿知识的情形,如明朝女诗人桑贞白在其诗集《香奁诗草》的自跋中就写道:“幼荷严母庭诲,日究女训列传经史,以明古今。”

  古代女子能否接受教育?探究中国古代女学

  除家庭教育外,有钱人家还会聘请私塾先生到家中为女儿传授知识,且大多选择年龄较大、富有学识的老学究,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互生情愫。

  古代女子教育的教材也不同于男子的四书五经,内容主要集中在妇德、闺门礼仪等方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教材有四类:第一类是纪传类教材,如刘向的《列女传》,也称之为妇女传,全书共有七卷;第二类是阐明义理类教本,如班昭的《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第三类是论传综合类教本,如吕坤的《闺范》;第四类是仪则规范类教本,如《女论语》,采用问答的形式,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等十二章。古代女学教材还有一独特之处,即大部分女教课本皆出自女子之手,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女子教育系统的悠久、完备。

  古代女子能否接受教育?探究中国古代女学

  另外,关于女德教育,女四书则是四书五经般的必要存在,包含《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此四书虽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古代女子思想,磨灭其独特个性,使之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但其中包含有关形态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现在仍旧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女子的姓名
近来,流连故纸堆,忽然有了疑问:为什么隋唐以前的女性几乎都有完整的名字?以寻常观念来看,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除去少数几个如西施、王嫱、貂禅、文姬那般活跃于时代的女性,大部分平凡的女子都只能留下一个模糊的姓氏。于是,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就是如此,上下五千年一直如此。但现在,我却开始怀疑,至少这个观点并不全面。翻了些史书,又参考了其它资料,遂斗胆提出我的猜测:在隋唐以前,女性的名字是受到尊重的,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既作了大胆猜测,接下来就该小心求证。以史书中的后妃列传为据,两汉时期留下名字的后妃已不在少数。西汉的吕雉、张嫣、王娡、王姁、陈阿娇、卫子夫、王翁须、许平君、霍成君、王政君、赵飞燕、赵合德等,以及东汉的郭圣通、阴丽华、郾明、邓绥、阎姬、梁妠、梁女莹、邓猛女、窦妙、伏寿、曹节(曹操之女)等,约24个。有些后妃甚至可以有字,如汉高祖刘邦之妻吕雉,字娥姁;汉惠帝刘盈之妻张嫣,字季兰,小名淑君...
· 中国古代女子为何不穿内裤?
在中国古代,女人穿不穿裤子是件极为重大之事,道德家们甚至把女人跟裤子的关系与国家的长治久安扯上瓜葛,认为女人穿上裤子,两条腿分立,是极其不成体统之事。正是这种观点,让女人在千年里都不穿裤子……《易经》里有句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我们的老祖宗那时候,男人们上衣下裳,女人们就只穿长袍。穿裙子的男人们撩起衣角渡河去会情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野且!《诗经·褰裳》)。当然,裙里面也不是光溜溜的两条腿。裙里面所谓的裤,其实要称作“胫衣”,只是遮住两条小腿。女人们偶尔也穿这种没有裆的套腿裤。好玩的是,政治和权力最终给裤子加上了一个裆,不仅解放了身体,也解放了生产力——此后的底层人民就一直喜欢穿这种方便行动的服装。《汉书·上官皇后传》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大将军霍光权倾一时,当时的皇后是霍光的外孙女,也是另一位权臣上官桀的孙女。为了保...
· 湖南女子学院今年起招男生,古代有女子学校吗?
近日,全国各高校已经陆续发布2022年的招生章程,其中湖南女子学院在2022年招生章程中明确表述“学校男女生兼招”。在最初女子高校的创办,就是为了给女性提供更多教育的机会,不过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化的时代,学校男女生兼招会更有利于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那么说到女子学院,首先想到的就是古代有女子学校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讲一讲。图源自网络其实在古代,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女子的社会活动是受到限制的,所以要说古代有女子学校吗?那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的。虽然说没有专门的学校学习,女子不能到外面读书,但实际上女子是可以在家里学习的。像是在唐代,女子是可以读书的,只是不同于男子求学的目的,唐朝对于女子的教育主要还是为了让她们做一个知书达理,孝顺体贴的贤妻良母,这其实就是一个朝代的局限性。唐朝已经算是历史上最为包容开放的朝代之一了,其对于女性的束缚也少了很多,整个社会...
· 中国古代的女子的发簪与发钗
发簪古代男女发式,以挽髻为主,发髻挽成之后,就要设法将其固定,最常用的绾髻之具是发簪。在上古时期,发簪被称作“笄(ji)”。在男子盛行带冠之时,发笄还有固冠作用,以免滑坠。古代妇女所插的发笄,在考古发掘中也常有出土。如1978年秋,从山西襄汾新石器时代的古墓中出土一具人骨,在人骨的头顶,即插有一根骨笄。在中国封建时代,女子插笄是长大成人的一种标志,到时还要举行仪式,行“笄礼”。笄礼源于周代。据《仪礼》等书记载,女子年满15岁就被看作成人。在此之前,她们的发式大多做成丫髻,还没有插笄的必要。到15岁时,如果已经许嫁,便可梳挽作成人的发髻了,这时就需要使用发笄。古时称女子成年为“及笄”,就是这个意思。至于还没有许嫁或年龄不满15岁的女子,则仍然保持原来的发式,两者区别十分显著。女子行过笄礼之后,不仅要学着成年妇女的样子,挽髻插笄,还要在发髻上缠缚一根五彩缨线,表示其身有所系。从此以后,她的言行...
· 解密:在中国古代女子选美更为看重些什么要素?
中国自古以来便对“美”有着一套成型的审美理论。而选美,自然也是古已有之。中国古代的选美,可以说是从宫廷甄选后妃开始,那么在男权至上的封建社会,对女人的审美标准究竟是什么?选美女又有哪些标准呢?在古代中国男人的眼中,一个女人身体上最具吸引力的地方,既不是她的脸蛋,也不是今天我们所说的三围,而是一双莲足,也就是小脚。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一个人气很高的女性角色,潘金莲。“三寸金莲”,就是古代一个女人最美的地方。大家应该记得西门庆俯身拾筷的时候,趁机摸了摸潘金莲的脚这件事吧?这一点,不就透漏出古代男子对女性的莲足情有独钟的审美特点吗?所以,古人的选美,首先就是比脚。而比脚选美又有很多的称谓,比如说“赛足会”、“晒足会”、“莲足会”等。这种选美比赛出现在明代正德年间,而又以山西和直隶两地最盛。当时每逢佳节庙会,集市之上士女云集。这些女性或围坐于空场,或坐于车中,盖着盖头,不能让人看到脸。但是她们...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