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能否接受教育?探究中国古代女学
明代陈继儒在《安得长者言》中有言到:“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古代是典型的男权社会,女子的一切社会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教育尤甚。
古代女子大多受困于深闺院墙内,秉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道理念,即使想要出门,也必须严格遵守“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的教条,或乘坐车辇,或佩戴帷帽。因此,女子不能同男子一般前往私塾读书。在此社会背景下,形成了我国古代独特的“女教”模式。
家庭教育是女教的起始。对古代女子来说,母亲就是她们的第一任老师。唐朝的女子教育书籍《女论语》中就写到:“训诲之权,实专于母。”很多古代的文献也记载了母亲教授女儿知识的情形,如明朝女诗人桑贞白在其诗集《香奁诗草》的自跋中就写道:“幼荷严母庭诲,日究女训列传经史,以明古今。”
除家庭教育外,有钱人家还会聘请私塾先生到家中为女儿传授知识,且大多选择年龄较大、富有学识的老学究,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互生情愫。
古代女子教育的教材也不同于男子的四书五经,内容主要集中在妇德、闺门礼仪等方面。其中影响较大的教材有四类:第一类是纪传类教材,如刘向的《列女传》,也称之为妇女传,全书共有七卷;第二类是阐明义理类教本,如班昭的《女诫》,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第三类是论传综合类教本,如吕坤的《闺范》;第四类是仪则规范类教本,如《女论语》,采用问答的形式,分立身章、学作章、学礼章、早起章、事父母章、事舅姑章、事夫章、训男女章、管家章、待客章、和柔章、守节章等十二章。古代女学教材还有一独特之处,即大部分女教课本皆出自女子之手,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女子教育系统的悠久、完备。
另外,关于女德教育,女四书则是四书五经般的必要存在,包含《女诫》、《内训》、《女论语》、《女范捷录》。此四书虽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古代女子思想,磨灭其独特个性,使之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但其中包含有关形态礼仪、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现在仍旧具有一定程度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