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中国古代对男女年龄的描述有哪些?

2021-07-2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766
转发:0
评论:0
襁褓—指不满周岁孩提—指2~3岁髫年—指女孩7岁龆年—指男孩8岁总角—幼年泛称黄口—指10岁以下金钗之年—指12岁(女)豆蔻年华—指13岁(女)舞勺之年—指13~15岁及笄之年—指15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舞象之年—指15~20岁桃李年华—指20岁(女)弱冠—指20岁(男)花信年华—指24岁(女)梅之年—指至出嫁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而立之年—指3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杖朝之年—指8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总角:指童年。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垂髫:指童年。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

  襁褓—指不满周岁

  孩提—指2~3 岁

  髫年—指女孩7岁

  龆年—指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黄口—指10岁以下

中国古代对男女年龄的描述有哪些?

  金钗之年—指12岁(女)

  豆蔻年华—指13岁(女)

  舞勺之年—指13~15岁

  及笄之年—指15岁(女)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指16岁(女)

  舞象之年—指15~20岁

  桃李年华—指20岁(女)

中国古代对男女年龄的描述有哪些?

  弱冠—指20岁(男)

  花信年华—指24 岁(女)

  梅之年—指至出嫁

  半老徐娘—指至30岁(女)

  而立之年—指30岁 (男)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指40岁(男)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指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指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70岁

  中国古代对男女年龄的描述有哪些?

  杖朝之年—指80岁

  耄耋之年—指80~90岁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爱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日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 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日:‘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稀”。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宫》“黄发台背”。 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日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礼记·礼上第一》记载:“人生十年日幼,学。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壮,有室。四十日强,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七十日老,而传。八十、九七日....百年日期,颐。”大意是说:男子十岁称幼,开始入学读书。二十岁称弱,举冠礼后,就是成年了。三十岁称壮,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四十岁称强,即可踏入社会工作了。五十岁称艾,能入仕做官。六十岁称耆,可发号施令,指挥别人。七十岁称老,此时年岁已高,应把经验传给世人,将家业交付子孙管理了。八十岁、九十岁称...百岁称期,到了这个年龄,就该有人侍奉,颐养天年了。

  古人之所以如此划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尽管这些观点,某些地方有点主观、片面,但总的来说,是符合人生规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对年龄称谓大全
0岁度:小儿初生之时。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1岁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
· 中国古代的年龄代称是什么?
我们在阅读古代典籍、小说、诗词时,往往会遇到年龄代称问题。这些代称都有出处,不少代称至今仍在沿用。不满周岁称“襁褓”。“襁褓”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两至三岁称“孩提”。“孩提”,指儿童、幼儿。男孩八岁、女孩七岁,称“始龀”指小孩换牙。男孩七八岁亦称“垂髫”,指男孩下垂的头发。关于男子的年龄代称,还有这样的说法:“人生十岁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有人注释说:“十岁曰幼,时始可学也。”后来沿称十岁为“幼学之年”。青年男子二十岁,还不健壮,称“弱冠”,表示还年轻,但可以戴帽子了。“三十曰壮有室”,是说男子三十岁已经成熟,可以结婚成家了。关于女子的年龄代称,有这样一些说法:女孩子十三四岁称豆蔻年华。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淡黄色,果实扁球形,种子像石榴子,有香味,果实和种子均可入药。豆蔻年华之说源于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女孩子十五岁...
· 关于描述事业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描述事业的诗词有哪些?1、《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寒菊/画菊》宋代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冬夜读书示子聿》宋代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送李侍御赴安西》唐代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5、《柏学士茅屋》唐代杜甫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形容“事业”的诗词有哪些?1、《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2、《送友人入蜀》唐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升沉...
· 中国古代男女的浪漫社交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这段出自《女论语》上的话可以一言概括之,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不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差不多都把纸上写的,当成实际上已经做了的。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陷入了一个误区——根据古希腊神话的记载,男人和女人是一个圆球的两半,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夏娃是上帝用亚当的肋骨制造出来的尤物。不管怎么说,在西方人的眼中,男人是离不开女人的,女人也同样不能离开男人,因此,他们的男女之防并不大。中国神话系统中造人的“上帝”是位女性(女娲),她“抟土为人”,取阴阳之理,以分男女,男女繁衍,以成氏族,进而有家国、社稷,最早时也不讲求男女之大防。孔夫子删定诗、书、礼、乐、春秋,孟夫子提出“男女授受不亲”的口号,后世的一些读书不求甚解或者怀有另种目的的人因之大做文章,认为从孔夫子时代起,男人和女人就连一句话都不说,这真有些可笑。从孔子到...
·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翻阅古代文献,尤其是宋以后文献,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传写致讹,实际上是另有隐情: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自己或由亲属在官方的档案上填写虚假的年龄。南宋大文人杨万里就曾说过他“年虽六十有六而实年已及七十”(《诚斋集》卷七十《陈乞引年致仕奏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对于自己的年龄竟有两种说法,且相差达四岁之多,其中显然是别有蹊跷。为什么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岁了,却又说“年虽六十有六”呢?原来这里的“六十有六”指的是“官年”。一所谓“官年”,是指文人们填写在官方的档案履历上的年龄,而真实年龄则称之为“实年”。官年这种称谓,在宋代已经出现,宋人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说,前此未尝见于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