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被称为“曹魏开国三公”?有哪些故事?

2021-06-1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49
转发:0
评论:0
三国历尽60年,出现了很多名人奇事,今天,小谱给大家介绍下曹魏开国三公的故事!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朗在曹丕称帝前都属于“打酱油”的,贡献比不上荀彧、荀攸、曹仁、夏侯惇等曹魏元老。那么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呢?曹魏政权的发展建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许昌为中心的统一北方,二是以邺城为中心的代汉自立。曹操在以许昌为中心的第一阶段采取以颍川士族和宗亲庶族为核心,压制其他士族的方针路线。但曹操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颍川士族独大,甚至出现了“曹家天下荀家班”。因此曹操在以邺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采取打压颍川士族的方针路线,导致荀彧、荀攸等...

  三国历尽60年,出现了很多名人奇事,今天,小谱给大家介绍下曹魏开国三公的故事!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帝,三国之一的曹魏从此正式建立了。曹丕登基后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因为贾诩当时年老多病,所以钟繇很快就取代贾诩成为曹魏太尉。

  因此华歆、钟繇、王朗并称为“曹魏开国三公”。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歆、钟繇、王朗在曹丕称帝前都属于“打酱油”的,贡献比不上荀彧荀攸曹仁夏侯惇等曹魏元老。

  那么曹魏开国三公为什么是华歆、钟繇、王朗呢?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被称为“曹魏开国三公”?有哪些故事?

  曹魏政权的发展建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许昌为中心的统一北方,二是以邺城为中心的代汉自立。曹操在以许昌为中心的第一阶段采取以颍川士族和宗亲庶族为核心,压制其他士族的方针路线。

  但曹操这么做的结果就是颍川士族独大,甚至出现了“曹家天下荀家班”。因此曹操在以邺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采取打压颍川士族的方针路线,导致荀彧、荀攸等颍川士族的代表在曹丕登基前就退出政治舞台。

  然而汉末三国是士族崛起并主导社会的时代,其他士族很快就填补了颍川士族退场后的政治空间,代表就是华歆、王朗,钟繇则是硕果仅存的颍川士族。曹魏朝局也从颍川士族独大转为多个士族集团联合。

华歆、钟繇、王朗为什么被称为“曹魏开国三公”?有哪些故事?

  曹丕个人政治势力的崛起是在以邺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还要面临兄弟们的有力竞争。当时颍川士族已经退场、宗亲庶族的发展也已饱和,曹丕只能拉拢那些正处在崛起过程中的其他士族,曹植也是这么干的。

  华歆、王朗、钟繇、司马懿这些士族把宝押在了曹丕身上,杨修、崔琰等士族则把宝押在了曹植身上,而最终的胜利者是曹丕。在击败兄弟后,曹丕又依靠华歆、王朗、钟繇这些大士族完成了篡汉自立。

  正因如此,曹丕登基后要报答这些支持自己上台的士族,特别是华歆、王朗、钟繇。于是曹丕登基后不久就封华歆为司徒、王朗为司空,钟繇也很快当了太尉,三个“打酱油的”就成了“曹魏开国三公”。

曹魏三公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你还知道哪些三国名人和奇事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三国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纸墨奇古,笔法深沉。”《三希堂法贴》以此冠首。
· 三国钟繇
钟繇(151-230),字元常,颖川长社人。明帝时受太傅衔,故世称“钟太傅”。其书学曹喜,蔡邕,刘德升等人。能书隶、草、真、行诸体,尤以真书绝世。唐张怀瑾《书断》称他:“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泰汉以来,一人而已。”存世墨迹,最著名的有以王羲之临本翻刻的《宣示表》、《荐季直表》等。《荐季直表》“纸墨奇古,笔法深沉。”《三希堂法贴》以此冠首。
· 钟繇
(151—230)三国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人,字元常。东汉末,为侍中尚书仆射,封东武亭侯。曹操执政时,命为侍中守司隶校尉、持节督关中诸军诸守长安,经营关中。曹丕代汉后,任为廷尉。明帝时,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形成由隶入楷的新貌,与晋王羲之入并称“钟王”。真迹不传,宋以来法帖中所刻《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都出于后人临摹。
· 曹魏重臣华歆
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今山东德州禹城)。[1]汉末魏初时名士,曹魏重臣。汉灵帝时华歆被举为孝廉,任郎中,因病去官。又被何进征召为尚书郎。后任豫章太守,甚得民心。孙策破刘繇后,华歆举豫章降,被奉为上宾。官渡之战时,被征为议郎,参司空军事。入为尚书,转侍中,又代荀为尚书令。曹操讨孙权,以华歆为军师。后为魏王国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拜华歆相国,封安乐乡侯。曹丕代汉建魏,改御史大夫为司徒。魏明帝即位,代钟繇为太尉,晋封博平侯。232年1月30日去世,谥敬侯。华歆有文集三十卷,今佚失,其余见《全三国文》。人物生平]编辑见识过人高唐县是旧齐国的著名都市,官吏们都喜欢游华歆走于大街抛头露脸。华歆当时在县衙为做吏,每当休假走出官府,就立刻回家,并紧闭大门。他议事论人平和客观,从不曾诋毁伤害过他人。同郡人陶丘洪也是当时的名士,自认为比华歆更有真知灼见。[2]中平五年(18...
· 三国华歆拒赠的故事华歆是个怎样的人
三国华歆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在今天的山东禹城西南,三国时,魏国的大臣。在汉灵帝末,被举荐为孝廉,在献帝初做了尚书郎。华歆在豫章做太守一职的时候,因为为政清廉,百姓们都很爱戴他。在建安五年的时候,入京做了议郎,参与军事,后来又做了尚书令。曹操在与孙权争夺的时候,让华歆做了军师。华歆画像后来,在魏国建立后,做了魏国的御史大夫。曹操死后,曹操的儿子曹丕即位,华歆做相国一职,封为安乐乡侯。在太和五年(231年)华歆去世,谥号为敬候。华歆作为魏国的重臣,主张重农非战,重视文教德化的治国理念。在太和初年,魏明帝想要攻打蜀汉,华歆当时就上书反对此举行为。华歆认为最先是要治理本国,自己的国家繁荣富强了,别人才不会来欺负。魏明帝考虑了种种的因素,最后采取了华歆的建议。在《三国演义》中,是这样描述华歆的。华歆本是豫章的太守,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时候,华歆投降于孙策。后来,华歆一直留在曹操身边效力。曹操在废黜皇后...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