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始皇叫“嬴政”还是“赵政”,探索秦国国君的姓氏之谜

2021-05-31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659
转发:0
评论:0
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局面。既然我们已知的事实是秦始皇姓赢,为什么还有秦始皇姓赵一说呢?史记原文中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公孙异人(后来的秦庄襄王,回国后改名“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下秦始皇,年底,秦国进攻邯郸,一直打到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邯郸岌岌可危,赵国想杀死异人,吕不韦和异人设计逃走,只留下2岁的秦始皇和母亲赵姬。赵国要杀赵姬和她的儿子,赵姬带着儿子藏在娘家避难,逃过一劫。为了掩人耳目,把秦始皇姓赵氏,叫“赵政”,这显然是用姥姥家的“赵氏”身份做掩护!六年后,公元前251年,秦、赵议和,赵姬才和儿子赵政被送到秦国。赵政回国后被立为太子,叫“太子政”,即位为王后叫“秦王政...

  上过历史课的人都知道。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大混乱的局面。

  既然我们已知的事实是秦始皇姓赢,为什么还有秦始皇姓赵一说呢?

  史记原文中记载:“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当时秦始皇的父亲公孙异人(后来的秦庄襄王,回国后改名“子楚”)在赵国当人质,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下秦始皇,年底,秦国进攻邯郸,一直打到秦昭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邯郸岌岌可危,赵国想杀死异人,吕不韦和异人设计逃走,只留下2岁的秦始皇和母亲赵姬

  赵国要杀赵姬和她的儿子,赵姬带着儿子藏在娘家避难,逃过一劫。为了掩人耳目,把秦始皇姓赵氏,叫“赵政”,这显然是用姥姥家的“赵氏”身份做掩护!六年后,公元前251年,秦、赵议和,赵姬才和儿子赵政被送到秦国。

  赵政回国后被立为太子,叫“太子政”,即位为王后叫“秦王政”!再也没有用“赵政”这个名字。

  所以,秦始皇叫“赵政”的说法就源于此。原则上说,这只是为了避祸取得假姓。

秦始皇叫“嬴政”还是“赵政”,探索秦国国君的姓氏之谜

  古代姓氏和现在不一样,“姓”和“氏”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姓是从远古祖先那里继承的,只有宗主一族才能祭祀祖先,享用祖先的“姓”,换言之,只有秦国国君才能用“赢”姓!

  氏就不一样了,从宗族主支分出的分支,往往要改用“氏”,“氏”的来源很多,有的以国号或者地名为氏,如赵、魏、韩等等。有的以官名为氏,如:司马、司徒等等。还有其他一些来源。

  一般情况下,国君不需要用“氏”,只有“姓”,因此,国君的儿子,只叫“公子××”,国君的孙子,只叫“公孙××”,如果有了官职,往往称呼其“官名+名”,后来就可能用官名为氏。

  如果有了封地或者食邑,就以地名为氏,国君的后代,传了几代后,往往都要另立门户,都要有“氏”,以此和“姓”区别。

姓和氏的不同,也导致我们在研究古人姓氏的时候出现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解密:秦始皇嬴政到底该叫嬴政还是叫赵政
秦人姓嬴,后人往往称秦始皇为嬴政,这是很大错误。致误之由在于不知古人的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而后世又以氏为姓,混为一谈。在氏族社会里,同一祖先的后裔往往聚居一处,彼此称呼时,因同属一姓,所以不必称呼其姓,只呼其名。后来同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往往分居各地,于是各自立氏,以为区别。因而周代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之说。这是就贵族来说,有以封邑为氏的,如齐国之祖太公本姓姜,因曾封于吕,遂以吕为氏,称为吕尚。造父本姓嬴,以封于赵,以赵为氏;士会封于范,以范为氏,又封于随,又以随为氏。有的以官为氏,如司马、司徒之类,司马迁之祖程伯休父(程是封邑名),在周宣王时,受封为司马,其后遂以司马为氏。有的以住地为氏如鲁国的东门襄仲,柳下惠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名氏的方法不必细说。秦始皇名政,因生于赵国邯郸,遂以赵为氏。《史记·秦始皇本纪》明言“姓赵氏”,意思是以赵氏为姓,所以后人应当称始皇为赵政,不应当称嬴政。汉...
· 解密:秦始皇嬴政到底该叫嬴政还是叫赵政
致误之由在于不知古人的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而后世又以氏为姓,混为一谈。在氏族社会里,同一祖先的后裔往往聚居一处,彼此称呼时,因同属一姓,所以不必称呼其姓,只呼其名。网络配图后来同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往往分居各地,于是各自立氏,以为区别。因而周代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之说。这是就贵族来说,有以封邑为氏的,如齐国之祖太公本姓姜,因曾封于吕,遂以吕为氏,称为吕尚。造父本姓嬴,以封于赵,以赵为氏;士会封于范,以范为氏,又封于随,又以随为氏。有的以官为氏,如司马、司徒之类,司马迁之祖程伯休父(程是封邑名),在周宣王时,受封为司马,其后遂以司马为氏。有的以住地为氏如鲁国的东门襄仲,柳下惠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名氏的方法不必细说。秦始皇名政,因生于赵国邯郸,遂以赵为氏。《史记·秦始皇本纪》明言“姓赵氏”,意思是以赵氏为姓,所以后人应当称始皇为赵政,不应当称嬴政。网络配图汉人还知道这个道理,《淮南子·人间...
· 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到底该叫嬴政还是叫赵政?
秦人姓嬴,后人往往称秦始皇为嬴政,这是很大错误。网络配图致误之由在于不知古人的姓与氏是有区别的,而后世又以氏为姓,混为一谈。在氏族社会里,同一祖先的后裔往往聚居一处,彼此称呼时,因同属一姓,所以不必称呼其姓,只呼其名。网络配图后来同族人繁衍,越来越多,往往分居各地,于是各自立氏,以为区别。因而周代有“男子称氏,女子称姓”之说。这是就贵族来说,有以封邑为氏的,如齐国之祖太公本姓姜,因曾封于吕,遂以吕为氏,称为吕尚。造父本姓嬴,以封于赵,以赵为氏;士会封于范,以范为氏,又封于随,又以随为氏。有的以官为氏,如司马、司徒之类,司马迁之祖程伯休父(程是封邑名),在周宣王时,受封为司马,其后遂以司马为氏。有的以住地为氏如鲁国的东门襄仲,柳下惠等。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名氏的方法不必细说。秦始皇名政,因生于赵国邯郸,遂以赵为氏。《史记·秦始皇本纪》明言“姓赵氏”,意思是以赵氏为姓,所以后人应当称始皇为赵政,...
· 秦始皇究竟该叫赵政还是嬴政:司马迁不该如此糊涂
我们现在熟知的秦始皇,大家称之为“嬴政”,嬴为姓,政为名。其实,这不知是谁引导的,走入了一个误区。为了辨别清楚这件事,我们先来说说当时的姓氏是怎么回事。一、姓氏不是一回事在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指的是族号,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称号。也就是说,居住在一起的这个族群,都姓同一个姓。比如嬴,就是说秦国的大多数都姓嬴。这种生活方式,还是依照夏商周以来传承的远古部落聚居习惯。虽然已经称呼为“秦国”“赵国”等等,但这种传统文化还是依照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风俗。网络配图而“氏”,则是区别身份的标志。它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的符号,是姓的支系。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姓氏族群里,只有拥有氏的人,才是贵族。根据张亮采编纂的《中国风俗史》第一编《浑朴时代》第六节《名姓氏族之辨》记载:“姓者生也,所以明世系而别种族也;氏者犹家,所以表家门也。故一姓分为数十百氏。”二、姓氏渊源关于姓氏,其形成经过了...
· 秦始皇的名字是什么?嬴政、赵政还是吕政?这些名字的来历是什么?
关于秦始皇的名字,有几种不同的叫法,时期不同,称呼就不一样。总结历史上对秦始皇的称呼,不外乎有三个:嬴政、赵政以及吕政。在中国古代,礼教和现在有所不同,那时候诸侯国的君主之前都被称呼为什么公子或者是公子加名的。所以在春秋时期,一国之主是不能直接被叫名字的,就是姓氏加上名字一起。而到了战国的时候,有一部分人就可以称呼成嬴政了。毕竟国家内外部环境都很混乱,谁还管你叫做什么呀!更何况还有历史资料记载呢,《战国策》中就记载了一个人叫做芈戎,这种就是姓氏加上名字的叫法。但是在现存的许多史料中,虽然“赢”姓氏周王室赐给秦国国主的姓氏,但是在战国时期并没有人给秦国的国主叫做赢什么的。最早叫秦始皇“嬴政”的是西汉末的《扬子法言》,为杨雄所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就是,在秦始皇那个年代应该还不曾有人称呼始皇为“嬴政”,这是后世人们对他的称呼。太史公司马迁所著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中多次提到...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