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什么是“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算吗?

2021-05-28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211
转发:0
评论:0
五姓七望,又作五姓七族。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盛唐宰相薛元超曾经感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娶到五姓女!”其实薛家已经属于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薛家子弟仍然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影响力空前强大,唐朝皇室就称其祖先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除了皇室李氏,其余四姓皆不可小觑。其一,太原王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名将王翦,王氏在唐朝的名人有王允、王维以及王之涣等。其二,范阳卢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经学家以及军事家卢植,卢氏一脉在北魏时娶了三位公主,唐朝时更是出了八位宰相。其三,荥阳郑氏一脉,其同样在北魏时期就已崛起...

  五姓七望,又作五姓七族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族

  盛唐宰相薛元超曾经感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娶到五姓女!”其实薛家已经属于以韦、裴、柳、薛为成员的“关中四姓”之一,但薛家子弟仍然如此仰望“五姓七家”,足可见其影响。

  隋唐时期,世家大族的影响力空前强大,唐朝皇室就称其祖先出自陇西李氏且以此为荣。除了皇室李氏,其余四姓皆不可小觑。

  其一,太原王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名将王翦,王氏在唐朝的名人有王允王维以及王之涣等。

  其二,范阳卢氏一脉,其先祖要追溯到东汉末年的经学家以及军事家卢植,卢氏一脉在北魏时娶了三位公主,唐朝时更是出了八位宰相。

什么是“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算吗?

  其三,荥阳郑氏一脉,其同样在北魏时期就已崛起,至唐朝时声望达到顶峰,其一脉在唐朝时出了八个宰相。

  最后一个姓氏在五姓七望中居首——崔,崔姓分为两支,即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崔氏一脉崛起于北燕,秦汉时期得到发展,跻身北方望族一列,至魏晋南北朝时达到鼎盛,唐朝有十五位宰相出自崔氏一脉,被视为天下士族之冠!

  贞观时期,唐太宗下令修《氏族志》,编修者初稿将“山东士族”中的博陵崔氏排在首位,唐大宗听到后大怒,心想我李家坐江山,但却排在崔氏之后!于是令编修者重新排名,最终将李氏及外戚孙氏排在前两位,崔氏改为第三位。虽然改了《氏族志》,令唐太宗心气稍顺,但这个排名在朝堂和民间都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作用。

  不仅如此,唐太宗对世家大族的傲慢也颇为不解。试想,尊贵如皇族,李氏在民间的声望仍不如崔、卢、郑等世家大族,并且这些氏族由于要保持其血统纯正,所以只傲慢地进行五姓之间的内部通婚,并且以与除五姓之外的形式通婚为耻。

  什么是“五姓七望”?太原王氏算吗?

  从北魏以来,世家大族内部通婚早已形成传统,诸如: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以及范阳卢氏世代为婚姻;赵郡李氏则与博陵崔氏世代为婚姻;范阳卢氏与荥阳郑氏以及陇西李氏世代婚姻。至唐文宗时期,这种风气愈加严重。名门望族不仅蔑视诸姓,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

  唐高宗时期,试图以禁婚的方式阻止名门望族互相为婚。但此种方法不但未能奏效,而且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这些“禁婚族”自矜的资本。

  文宗曾有意和宰相郑覃结亲,希望为皇太子求娶郑覃的孙女,但没想到郑覃宁可把孙女嫁给当时只是九品官的崔某也不愿和皇家结亲。文宗对此颇无奈,直言“李家两百年的天子,难道还比不上崔家和卢家吗?”

  但是,世家大族的自我封闭,也导致了其诸多子弟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真正奋发向上的后辈并不多见。此外,唐朝大力推行科举制度,提拔寒门士子,在唐朝之后科举人士占据朝堂的情况下,真正意义上的贵姓已经不复存在了。

这就是古代声名显赫的“五姓七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五姓七望分别指的是谁?五姓七望地位属于什么级别?
唐朝五姓七望分别指的是谁?五姓七望地位属于什么级别?在大家印象中,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朝代,主要也是因为当时实行的政策比较宽松,特别是在武则天称帝以后,很多老旧的观念都得到了进化。但有一点还是让很多皇帝不能忍,就是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在隋唐时期有几个家族地位显赫,地位甚至能堪比皇帝,他们被称为“五姓七望”。这次就为大家来介绍下五姓七望分别指的是谁,还有他们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当然不是每位皇帝都能有这样的包容心,可能地位在他们眼中才是最重要的。在古代,皇帝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如果你要认为古代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那可就错了。事实上,从魏晋到唐朝末年这几百年时间中,一些世家大族在国计民生方面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几乎所有大型政权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世家大族的操控和影响。世家大族即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这些家族往往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家族中英才辈出,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
· 五姓七族高门之一:太原王氏的历史简介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起源太原王氏,系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追本溯源,都是黄帝后裔。黄帝,是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又改姬姓。其时,炎帝神农氏国运衰弱,诸侯相互侵伐,而以蚩尤暴虐。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蚩尤伏诛,诸侯咸尊黄帝(姬轩辕)为天子(实为部落联盟首领),代炎帝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釜山,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玄嚣(即少昊)、昌意,玄嚣之孙高辛氏,是为帝喾。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是为帝尧;娶有戎氏女简狄,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商,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有邰氏女姜嫄,为元妃,生弃,...
· 在姓氏文化中的五姓七望是什么意思?有你的姓氏吗?
家谱文化自商代已经有所发展,商朝时期,已经出现在龟甲上的家谱,这也是目前现存对家谱最早的发现。与之对应的姓氏文化也有很大的发展。受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社会对门第的注重程度显著增加,在这样的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兼具名望和地位的世家大族,在这些世家大族中,其中有五支最为尊贵,这就是所谓的五姓七望,跟着族谱网的小编一起来看看有没有你的姓氏吧。图源网络五姓李氏李氏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个是陇西李氏,一个是赵郡李氏。陇西李氏是颛顼孙皋陶的后人,世代是理官,到了周朝时相传有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其后是秦国的司徒李昙长子陇西郡郡守李崇,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赵郡李氏,是李姓第二大分支,地位仅次于陇西李氏。北魏时期设立殷州,到隋代时期更名赵郡,赵郡李氏开基始祖是柏人侯李昙。图源网络崔氏崔姓最开始的起源是源于姜姓,据说是炎帝的后代。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为在辅佐文王、武...
· 鲜姓郡望太原府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古称“太原”有二:①商末周初的太原又称“大原”,故址在周之西鄙泾洛之北,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北部地区,中心区域在固原市古大原城遗址一带。西周初期,周穆王出兵讨伐西戎,曾一度打到太原,即指该地区。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 能姓郡望太原府
亦称太原郡。公元前246年(秦庄襄王四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