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2021-02-25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2280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骂王朗”这一情节,通过影视剧的方法表现出来,观众们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甚至是觉得很有意思的,只不过这一段很经典的情节,只不过是罗贯中又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历史上自然没有这段。只不过,我们可以抛开历史,就只是单独谈一谈小说和影视中的这一段剧情,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厚颜无耻”的王朗,却会因为诸葛亮的几几句话就被骂死了,王朗真的有那么“厚颜无耻”吗?诸葛亮骂死司徒王朗,乃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王朗并非死於诸葛亮的詈骂。然而,回归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骂死呢?皆因王朗没有抓住此次论战的核心。而在此次论战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是站在一个道德高点,去指责王朗乃是厚颜无耻的贰臣贼子。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真正的厚颜无耻之人又怎么会被轻易地骂死?当初,项羽威胁刘邦,要将刘邦的爹给煮了。刘邦便耍无赖,说:咱俩结拜过,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了,就分我一杯羹。试想,如果是...

  “诸葛亮骂王朗”这一情节,通过影视剧的方法表现出来,观众们的感受是非常直观,甚至是觉得很有意思的,只不过这一段很经典的情节,只不过是罗贯中又一个虚构出来的故事,真实历史上自然没有这段。只不过,我们可以抛开历史,就只是单独谈一谈小说和影视中的这一段剧情,一起来看一看,为什么“厚颜无耻”的王朗,却会因为诸葛亮的几几句话就被骂死了,王朗真的有那么“厚颜无耻”吗?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骂死司徒王朗,乃是小说之言,历史上的王朗并非死於诸葛亮的詈骂。然而,回归到《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王朗为何会被诸葛亮骂死呢?皆因王朗没有抓住此次论战的核心。而在此次论战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是站在一个道德高点,去指责王朗乃是厚颜无耻的贰臣贼子。然而,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真正的厚颜无耻之人又怎么会被轻易地骂死?

  当初,项羽威胁刘邦,要将刘邦的爹给煮了。刘邦便耍无赖,说:咱俩结拜过,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了,就分我一杯羹。试想,如果是诸葛亮与刘邦论战的话。那么,这场论战最终吐血身亡的一定会是诸葛亮。故而,诸葛亮骂死王朗,不但不足以证明王朗的厚颜无耻,反而证明了王朗爱惜名誉。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论战之前,王朗信心满满,书中写道:……朗曰:“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那么,信心十足的王朗为何输掉论战呢?且看书中写道:……朗曰:“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

  这两句是王朗与诸葛亮论战的核心所在,王朗之所以会被骂死就是没有抓住这场论战的核心。以致於让诸葛亮位居道德高点,而使自己处於被动。诸葛亮所言,奉诏讨贼,显然是奉蜀主刘禅之诏。王朗只要论证汉魏禅让合法、蜀汉乃系伪系僭越,即可推倒诸葛亮的道德高点。而在书中,王朗虽勉强抓住了前半句论点,却没有抓住后半句。结果却被诸葛亮一路推到、强按在地,实则上刘备曹操并无二致,不过是以“匡扶汉室”为口号而实现自己的帝王之志而已。即便这正统名分不在曹魏,也绝轮不到刘备,王朗更没必要向诸葛亮低头。

  诸葛亮在《隆中对》说道:……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而诸葛亮六出祁山,却从未遇到大规模曹魏百姓箪食壶浆相迎的感人场面。这说明曹魏已得民心、北方生活已安定。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

  社稷无常奉,群臣无常位,能安定民生即可为天下之主。对於这一点,儒家先贤都是赞同的,也并不反对改朝易代。而北方的混乱局面就是曹操给安定下来的,所以,诸葛亮也是没有理由否认汉魏禅位合法性的。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而在书中,诸葛亮道:……今幸天意不绝炎汉,昭烈皇帝(刘备)继统西川。吾今奉嗣君(刘禅)之旨,兴师讨贼。汝既为谄谀之臣,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见二十四帝乎!老贼速退!可教反臣与吾共决胜负!”

  王朗竟一言不加驳斥,气血攻心而亡,可以说更无道理。刘备与汉室血脉疏远,早已沦为庶民,而无宗族身份,汉室被废,献帝的嫡裔仍在。而刘备窃据汉宗室之地、偏居一隅,为称帝佯言献帝被曹氏所害,远没有曹魏来的坦荡。诸葛亮却以蜀汉为正统而自居道德高点,王朗不至於一言不可辩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阿族小谱
9345篇
文章
19837次
获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诸葛亮骂死王朗孔明骂死王朗的真相
诸葛亮骂死王朗,在《三国演义》中热血澎湃的战事数不甚数,但是一些离奇的事也不少哦,就像诸葛亮的借东风、诸葛亮骂死王朗等等,这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奇趣探索的小编来详细介绍下吧,不了解的可以进来看看。诸葛亮骂死王朗原委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网络配图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
·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
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王朗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不仅足智多谋,并且能言善辩,靠一张嘴活活气死王朗,这也成了演义中的经典一幕。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这段故事的鬼畜视频,被诸葛亮所说的“厚颜无耻之人”给了。那在历史上,王朗真是一位厚颜无耻之人吗?实际上这只是杜撰出来的情节,王朗并非是被诸葛亮气死,这两人可能根本就没见过面。而且王朗修为也并非是那种被激怒就难以控制情绪的人,想要了解王朗的为人,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故事是这样的,在诸葛亮招降了姜维,连下魏国三城后,魏国君主曹睿有点坐不住了,赶忙问手底下的一帮大臣们,谁可与诸葛匹夫一战,击退蜀军。魏蜀征战多年,都知道诸葛亮不好对付,所以此时谁出战谁倒霉。大臣们都一言不发,场面一度很尴尬。就在这时,文绉绉的司徒王朗说话了(放心,他不是要请缨出战),他保举(坑)大将军曹真出战诸葛亮,还说了一个让曹真无法推脱的理由——...
· 诸葛亮是怎么骂死王朗的?
三国时期,曹魏与蜀汉对垒,曹真领大军来到长安,过渭河之西下寨。曹真与王朗、郭淮共议退兵之策。王朗说:“来日可严整队伍,大展旌旗。老夫自出,只用一席话,管教诸葛亮拱手而降,蜀兵不战自退。”第二天,两军相迎,列阵势于祁山之前。孔明举目见魏阵前三个麾盖,旗上大书姓名:中央白髯老者,乃军师司徒王朗。王朗对孔明说:“久闻公之大名,今幸一会。公既知天命,识时务,何故兴无名之兵?”孔明曰:“吾奉诏讨贼,何谓无名?”王朗首先说出一大套理论,甚至劝诸葛亮“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不失封侯之位。”诸葛亮听后在车上大笑曰:“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吾素知汝所行:世居东海之滨,初举孝廉入世;理合匡君辅国,安汉兴刘;何期反助逆贼,同谋篡位!罪恶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愿食汝肉!……汝既为馅谀之人,只可潜身缩首,苟图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称天数耶!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汝即日将归于九泉之下,何面目...
· 历史上的王朗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还不知道:王朗是怎么死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书里写道,诸葛亮骂死了王朗,这是假的,今天小编给你讲讲真相。王朗何许人也?师从太尉杨赐,因通晓经籍而被拜为郎中。后因杨赐去世而弃官,后来被举孝廉,但王朗不应命。徐州刺史陶谦又举其为茂才,拜治中从事。迁任会稽太守,任内获百姓爱戴。孙策攻会稽时,王朗举兵抵抗,为其所败,在无法逃亡时投降,孙策敬重王朗而没有加害。诸葛亮北伐时,王朗不顾已经76岁之高龄,与曹真等人于祁山迎战诸葛亮。在阵前与诸葛亮挑起舌战,然而被诸葛亮的言词所驳倒,一时气愤而自马背上摔落而死。被称为“武乡侯骂死王朗”。但是史书记载,王朗其实是病死的,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骂死,实际上这一说是不成立的。《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写,王朗死的时候,距离诸葛亮北伐战争已经过去了大半年了。一个死人怎么又被骂死了呢?这分明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了。并且历史上的王朗是个颇有才干的...
· 历史上的王朗真的是被诸葛亮骂死的吗?
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北)人。汉末三国经学家,曹魏初期重臣。为曹操所征,辗转数年后才抵达,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后为魏国军祭酒,领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职。公元220(延康元年),曹丕继任魏王后,王朗迁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曾进言劝减轻刑狱,转以扶助幼弱,帮助人民休养生息。网络配图公元221年(黄初二年),吴蜀夷陵之战爆发,有人认为应该举兵支援称藩的东吴,并一举吞灭蜀汉,但王朗认为应该等待两军相持不下时才领兵支持,并派持重的将领攻蜀军要害之处,一举决胜;而当时东吴尚未起兵,而且经常下雨,不利于行军,于是反对。曹丕听从。后来曹丕征召孙权长子孙登为东中郎将,但孙登没有来,曹丕于是到许昌大兴屯田,打算进攻东吴,王朗又听闻孙权的回答未到,一旦越兵后孙登来到,影响甚大;于是反对出兵,建议增强边境戍守,预防东吴进攻。当时曹丕以已成军而出征,而孙登始终没有来,曹丕...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