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和湖北人,为什么去江西瓦屑坝寻根问祖?
北有大槐树,南有瓦屑坝
瓦屑坝村位于江西省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是古渡口,同时又是古陶遗址,湖边今存有大量的瓦屑,瓦屑坝就此得名。这样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古渡遗址,却是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一。
安徽安庆市图书馆有桐城族谱63部,其中20%家庭始祖来自江西鄱阳湖瓦屑坝。翻开历史,瓦屑坝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大移民壮丽的情景,也目睹了移民们激烈抗争的悲壮场面。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600多年,年间久远,移民后裔早已不晓得祖先的原籍。但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口口相传,瓦屑坝被牢记住了,祖先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瓦屑坝成了很多流散各地寻根人的根。
壮丽的瓦屑坝大移民
“您是本地人吧?”“是呀。””您的老祖宗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呢?”“哦,老祖宗..是从江西来的。””是江西瓦屑坝吗?'”“是呀!你怎么知道?我们这里的人差不多都是从瓦屑坝迁来的,不单是我们村,前前后后的村庄都是瓦屑坝老祖宗的后代。”您是怎么知道的呢?''这里谁不知道?从小就听老辈说的嘛。族谱上也写得清清楚楚。”
这是发生在安徽老少一辈之间的真实对话。
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彭莹玉、邹普胜、徐寿辉在湖北蕲州、黄州一带起义,徐寿辉及其部将赵普胜与陈友谅多次率兵沿江而下攻安庆及周围各县。朱元璋与陈友谅、赵普胜又多次大战于鄱阳湖、安庆、池州一带,直到至正二十四年朱灭陈后安庆才恢复安宁,战乱长达13年之久,其毁灭性的破坏可想而知,人口必然锐减,土地大片荒芜,江西饶州一带受战乱较少,人多地少,明初朝廷鼓励向江淮及其他人口稀少地区移民。
明朝建国后,为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朱元璋决定对江淮地区进行移民。而同时的饶州地区,虽有陈友谅军骚扰,当地人吴宏、于光组织民众保土安民,所以人口没有大的损失。于是朝廷命令迁饶州民众填实安徽、湖北等地,当时,正值江淮地区发生了大规模的红巾军起义,造成这一地区赤地千里,这对新兴的明朝政权防守不利。
根据《明史》、《明太祖实录》以及大量家谱记载和历史学家葛剑雄的考证,洪武年间江西向湖北、安徽、江苏移民达210万人。
洪武年间,江西总计移民214万余人,其中饶州府近百万人。江西移民绝大多数从饶州瓦屑坝迁出(部分从南昌瓦子角迁出)。这就是瓦屑坝移民,是洪武驱散的重要部分。
这次移民,是明朝庭的专制措施,与以往的历次移民都不同,它发生在战后,是从江南流向江北的定向移民,并且割断了与原居地的一切联系。过去的五胡乱华、安史之乱、建炎南渡都是发生在战争中。明朝庭于民的理由不足,不得民心,所以正史一向讳言。这些移民迁到安庆后,期待着机会再迁回江西,人死后不愿埋入土中,只停柩于地面,等待着回迁。
可是年复一年,天长地久,人们觉得无回迁希望后,只得再埋入土中,但还对回迁抱有幻想,浅埋委棺,形成了安庆地区独特的丧葬“厝柩”两步习俗,沿习到今。到了清朝康乾年间编修谱牒时,这些移民就只知道江西瓦屑坝了。而江西的赣语流向这里形成了赣语怀岳片,是这里的通用语言。
历史的只言片语
关于瓦屑坝原有的风貌,已难以考证,在鄱阳湖畔的遗址中,也只留下了历史的只言片语。
由于口耳相传,“瓦屑坝”的“屑”字在写法上千差万别:如瓦砾坝、瓦西坝、瓦峡坝、瓦集坝等。“瓦砾”在今鄱阳方言中仍读作“瓦屑”。“西”与“屑”的方言读音相近。瓦集坝、瓦砌坝、瓦基坝、瓦渣坝等,可能是“瓦屑坝”的误传或别写。
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昌江、信江从这里入大湖,相传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这里还是出名的制陶工场,传说姑苏陶人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的水质和泥土,在此开场制陶,使无数的陶瓦进入了天南地北、千家万户乃至皇家宫殿。
走在瓦屑坝遗址的小路上,脚下全是白色或青色的瓷片。据当地村民介绍,整个坝上和村庄下面全是瓦屑和瓷片,最厚的地方有3米。在西汉时期,这一带是烧陶制瓦的繁华工业区。
有学者学者多次来到瓦屑坝考察,在这里发现了多处马蹄窑和龙窑。瓦屑坝原是繁华的陶瓷工业区,后因黄巢起义,战火四起,烧陶制瓷的匠人去了姑苏、浮梁,这里才衰落了。连绵10公里的瓦屑陶片,就是历史的遗证。
家在此处,根在何方?
在这声势浩大的移民中,移民的具体流向,史书未作详细记载,地方志中也只是片言只语,以致数百年来,移民后裔无法准确地说出及找到自己的“根”在何处。而家谱、族谱的记载,则成为人们研究移民流向的一个重要依据。族谱是后人记载世系及世系中人物的谱籍。撰修者根据其祖辈的传说,写清其姓氏先祖及后人的来龙去脉,标明该姓氏祖先的始迁祖地,即所谓“根”。
怀宁《吴氏宗谱》载:吴氏堂号“崇让堂”,“始迁祖吴寿一,原籍江西鄱阳瓦屑坝。元季兵乱,渡江来居怀宁大丰乡”。卷一总系中明确记载:“寿一公原籍江西饶州鄱阳瓦屑坝。”
《肥西县志》记载(摘选):周老圩《周氏宗谱》“始祖兴旺公由江右之瓦屑坝迁肥,至于琼公已十世矣。”丰乐镇《唐氏宗谱》、山南镇《唐氏家乘》“始祖辉公之子德润、德宪两公,自江西瓦砾坝迁于肥南张家市。”官亭镇夏祠堂村《夏氏宗谱》“一世祖福公,本江西句容镇瓦屑坝人氏,自明洪武二年骑白牛渡江,定居合肥西乡官亭西阡。”等 。
很多地方的移民族谱都有类似的记载,瓦屑坝移民流向安徽的主要分布在:合肥、凤阳、肥东、肥西、长丰、桐城、潜山(含岳西县)、宿松、太湖、安庆、怀宁、池州、贵池、枞阳、青阳、六安、寿县、黟县、舒城、滁州、望江、东至、芜湖、含山、巢湖等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



24小时热门
推荐阅读


关于我们

APP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