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世界上最长的动物——具足虫,5年才死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3
转发:0
评论:0
世界上绝食最长的动物——具足虫,绝食5年才死亡,对于人类来说,一餐不吃饿的慌,一天不吃饿的起不了床,但是很多动物来说,绝食几

  对于人类来说,一餐不吃饿的慌,一天不吃饿的起不了床,但是很多动物来说,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可以活着,比如世界上最长的动物,日本水族馆的一个具足虫5年43天后死亡。

  世界上最长的动物:具足虫(5年后死亡)

  日本三重县鸟羽市水族馆饲养的大王具足虫“1号”,日前被馆方宣告死亡,距离它开始已5年零43天,这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的记录者。目前专家拟对这隻死亡的大王具足虫进行冰冻处理,并调查其拒绝进食的原因。

  据悉,这隻大王具足虫来自墨西哥湾,2007年9月入住三重县水族馆,是一隻体长约29公分、体重约1公斤的雄性具足虫。牠从2009年1月吃了一条鱼之后,就未再进食。馆方表示,“1号”会假装进食。为了讨饲养员欢心,牠曾用嘴和前足在食物面前不断移动,做出正在享用美食的样子,但事实上牠什么也没吃。

  大王具足虫,或称为巨型深海大蝨、巨型等足虫,是世界上体积最大的节肢动物门等脚目漂水蝨科动物。一般认为大王具足虫大量生活在冰冷的大西洋深海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世界上睡眠时间最长的动物
睡鼠属啮齿目的1科,通称睡鼠或林睡鼠,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体型皆小,外形颇似鼠科动物,而多数种类的尾却很像松鼠科的林栖种类;身体被覆厚而密的软毛,尾长。睡鼠以贪睡得名。它随时都会打吨,即使在嘈杂纷乱的场所,照样能睡着。其冬眠期也很长,在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通常睡鼠的体重在时序人秋时,大约介于15—22克;但是在冬季来临正式进人冬眠前,睡鼠体重会急速上升至25—40克重。体内预存的脂肪和能量让睡鼠在睡眠中安然度过漫长严冬;当来年春天来临,体重又会回复到初秋时的正常体重。尽管嗜睡,睡鼠却有一套奇特的逃遁本领。如果它的尾巴被捉住,它就很快将外层皮肤蜕去,使敌人只得到一点儿皮毛,而自己则逃之夭夭。好了本期的动植物之最就到这了,希望喜欢的朋友可以持续关注我们哦。
· 古虫动物门
生理描述古虫动物基本特征是躯体分节,并由前体和后体两部分组成。前体为消化道的前段(咽部),口开于前体前端,背区和腹区由5对鳃囊构造组成的鳃区所分隔;后体(尾部)为消化道的后段(即肠部),肛门末位。绝大多数古虫类动物的后体由7节甚至更多的体节构成。有些种类的后体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古虫动物都具有背区和腹区的分化、5对鳃囊和鳃裂构造等基本身体构造,根据后体构造不同,可分为古虫纲(VetulicolidaChen&Zhou,1997)、斑府虫纲(BanffozoaCarson,2006)、异形虫纲(HeteromorphidaShu,2005)。研究及分类历史澄江动物群的古虫属(Vetulicola)早在1987年就被描述,由于其分节特征,长期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但随着云南虫类及地大动物、俞元动物化石的发现,大量特征显示了古虫动物是一类低等后口动物。2001年,舒德干教授建立了古虫动物门,并认为古虫...
· 线虫动物门
形态学线虫是三胚层(英语:Triploblasty)的后生动物,有一套完整的消化器官。线虫没有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呼吸及物质的运输完全是透过扩散作用完成的。体薄、纵切面为圆形,但实际上是两侧对称的。线虫的体腔是一个狭窄的假体腔。口部经常有不同的盖口或突出物,有捕食及感觉的功能。在肛门之后的身体部位称做尾部。表皮会分泌出堆积成层的角质层,保护身体免于干燥、消化液,或其他严苛环境的破坏,有些种类还会形成移动用的突出物,例如帮助活动的纤毛。虽然此角质层允许移动及形状改变,它仍非常不具弹性,且不允许虫体的体积变大。因此,随着虫体长大,它就得蜕皮(英语:Moulting)、并产生新的角质层。角质层不允许体积改变的原因是要维持体内的高液压。因为这个原因,线虫没有环状肌,只有纵向肌,因为没有这个必要。线虫体内的液压就是它们是圆形的原因。线虫有一套简单的神经系统。一条主神经索在腹侧延伸,在头端的感觉构造被...
· 死亡之虫
蒙古戈壁沙漠上流传着一个离奇的传说———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此外,这些巨大的虫子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慢地吞噬……大家把它称为“死亡之虫”。“死亡之虫”出现意味着死亡和危险当人们第一次听到蒙古传说中的“死亡之虫”时,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杜撰的玩笑而已,它就如同科幻电影和连环漫画中的怪异大虫一样。但是,“死亡之虫”却似乎并不是一个荒诞的传说,许多目击者对它的描述都惊人地一致:它生活在戈壁沙漠的沙丘之下,长5英尺左右,通体红色,身上有暗斑,头部和尾部呈穗状,头部器官模糊。蒙古当地将“死亡之虫”命名为“allghoikhorkhoi”,由于这种恐怖的虫子从外形上很像寄居在牛肠子中的虫子,也被称为肠虫。据目击者称,每当“死亡之虫”出现,将意味着死亡和危险,因为它不但会喷射出致命...
· 腕足动物门
语源腕足动物的学名brachiopod源于古希腊语,由“手臂”(βραχίων)与“足”(πούς)两部分组成。特征介壳两枚,大小相等或不等,掩盖背腹两面;介壳的形状和饰纹以及内部器官的构造,是鉴定腕足纲属、种的依据;身体柔软、左右对称;头顶有突出部;上生许多触手,称为“腕足”;消化道呈U字形弯曲,常缺少肛门;具有体腔和后肾。分类在西班牙穆尔西亚塞埃欣的早白垩世豪特里维期地层出土的Pygitesdiphyoides(d"Orbigny,1849)化石。这件穿孔贝目化石的特色是其壳上位于中央的孔洞。腕足动物的分类有其独特的不同之处:现时腕足动物的现存物种与化石物种有着不同的特色。其化石物种的外形变化很大,但其外壳只有少量特征;而现存物种的外壳变化不大,反而其软件及外壳均各有特征。若我们只专注于其中一类特征,均不能把另一类好好的分类。本门动物也经历了显著的趋同进化和逆转演化(这使较新的组别损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