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垓下之战兵力对比 垓下之战楚汉两军兵力介绍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4
转发:0
评论:0
垓下之战兵力对比垓下之战楚汉两军兵力介绍,韩信自称齐王后,刘邦命先前属于韩信指挥的灌婴别将一军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

  韩信自称齐王后,刘邦命先前属于韩信指挥的灌婴别将一军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并与刘邦在陈县会合。在张良献计给刘邦大封齐王韩信土地后,齐王韩信也亲率大军从齐地南下,与刘邦会合于垓下。(按《史记》记载,攻占彭城等地的是汉将灌婴,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灌婴兵力较少难以完成这一系列任务,认为攻占彭城及苏北、皖北等地的应该是韩信,他们推测是汉初韩信获“谋反罪”后,汉朝史书将韩信的功劳抹杀,移到灌婴头上。)

  梁王彭越率军数万从梁地出发,先南下后,于刘邦本部军共同逼楚军后退;

  汉将刘贾率军数万会同九江王英布,自淮北出发,从西南方发动对楚地的进攻,先克寿春,再攻下城父并将此城军民全部屠尽;

  而镇守南线的楚将大司马周殷却在此时叛楚,先屠灭六县,再与英布、刘贾会师,随后北上合击项羽;同时,得到关中兵丁补充的刘邦则率本部军二十多万出固陵东进;

  汉军五路大军、合计近七十万之众,形成从西、北、西南、东北四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率十万楚军向垓下后撤。

  汉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五路大军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基本完成了对10万楚军的合围。刘邦立刻任命韩信为联军统帅,指挥大军作战。韩信命刘贾、英布军自南将楚军外围出路全部封闭,命彭越军自北封闭通路,韩信亲率自军主力三十万与刘邦本部军二十万合成一股,向困守垓下的十万楚军发起进攻,展开决战!

  实力对比分析

  当时的情况,楚军处于绝对劣势:

  一、西楚国位于长江以北的全部土地均已失陷,十万楚军成为绝对的孤军;二、楚军缺粮已经几个月,士兵饥饿,军队根本没有半点补给;

  三、汉军联兵约五十万以上,且精力饱满、粮食充足、士气旺盛,而项羽孤军十万,连续久战疲惫,决战之时已是十二月的大冬天,而楚军刚从广武前线上撤下来,未经补给,多为穿着夏秋季的装备,寒冷饥饿,士气溃散;

  四、汉军分五路有秩序推进,先占楚土,再行合围,步步为营,包围圈完善,楚军难以发动突然性的反攻;

  五,楚军离江东五郡距离遥远,即使冲破包围圈,也很难在汉军的追击下及时回到己方领土,可以说是“突围无效”。

  最后进攻

  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之下,韩信三十万主力与刘邦本部军合兵一股,向盘距于垓下困守的十万楚军发起了最后的围攻!

  韩信将主力大军排出了这样一个阵形: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居中,为前锋主力;将军孔熙率军数万在韩信军左方;陈贺率军数万在韩信军右方;刘邦率本部主力尾随韩信军跟进,将军周勃率军断后。

  而项羽方面,对于楚军而言,如今的情况即不能守、也不能退。

  后勤断绝、无粮而守,无异于坐以待毙,等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官渡之战参战人物介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战役地点官渡,位于许都(今河南省许昌市)之北,黄河之南,离许昌有200里之远,是从河北进军河南地界的军事要冲之地,因为发生了震惊天下的官渡大战而闻名。现位于河南郑州市中牟县城东北2.5公里官渡桥村一带。官渡战役双方实际参战兵力对比官渡战役是名副其实的以少胜多之经典战例。袁、曹军在官渡直接作战的兵力对比为10.5万比3.3万(两军兵力对比为3.2比1)。如果加上未直接参战的后军和运输部队,双方兵力对比为12万比3.4万。袁绍军:兵力基本没有什么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均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参加进攻的为精兵10万,战马万匹;估计兵力为11-12万人,其中骑兵1万多。另外,《世语》记载为袁军步兵5万,骑兵8千,合计5.8万。在《三国志》注引中孙盛评曰:“绍之大举,必悉师而起,十万近之矣。”而张璠《汉记》云:战后曹操“...
· 垓下之战
刘邦背约公元前203年,陈平与张良力劝刘邦撕毁楚、汉鸿沟和约,“击其暮归”。张、陈二人认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此时不待更待何时,正是天亡项羽之际,刘邦正有此意,遂根据张良、陈平的建议,趁楚军锐气消磨殆尽的退兵路上之发起追击。阳夏之战不久,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月(汉军击败楚军取得阳夏(今河南太康),樊哙俘获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彭越趁项羽向南撤退到夏阳之机,攻克昌邑旁二十多个城邑,缴获谷物十多万斛,用作汉王的军粮。刘邦趁项羽退军之际率领汉军发起追歼在阳夏大破项羽率领的楚军,俘虏楚国大将周将军,汉军光俘虏就有五千楚军。汉军取得阳夏,项羽率领的楚撤退到固陵。此时,刘邦另派刘贾南渡淮水包围寿春,刘贾很快到达。刘邦与项羽在固陵对峙时,防止项羽南逃派刘贾在寿春招降周殷断项羽向南逃后路。楚大司马周殷叛变楚王,帮助刘贾攻下九江,迎接九...
· 赤壁之战兵力对比赤壁之战中兵力发生的变化
兵力变化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少。曹操军方面:《三国志·鲁肃传》(应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合传,下同)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
· 垓下之战的“垓下”到底在哪里?垓下之战地点
垓下古战场,是秦末楚汉相争时项羽与刘邦决战的地方。古战场遗址位于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的韦集镇垓下村。楚汉五年十二月(前202年)发生的垓下之战,是楚汉相争时期的最后一次大战,它决定了楚败汉胜、楚亡汉兴。对于垓下、垓下聚问题,历来学者颇有异说歧见,至今尚无一致的看法。笔者以为垓下、垓下聚是有区别的。垓下是地区名,垓下聚是在垓下地区的聚落名。何谓“垓下”?《说文》对“垓”的解释是“兼垓八极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兼备八极之地谓之垓”。据此,所谓垓下,就是八极地之下。有说垓即“堤”或“高冈绝岩”,则垓下是谓在河堤下或高冈下。依此而言,垓下必是地区名,非具体地点。犹如“塞上”、“河上”、“关中”、“山东”等等,是不能指定为具体地点的。大致说来,楚汉之际的垓下,在睢水、洨水(今沱河)间开阔的平原地区,大约在北纬33度至34度、东经117度至118度的范围内。具体如何,有兴趣者尚可深入探...
· 垓下之战过程:垓下之战最终哪一方战败
垓下之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02年的一场战役,战役的双方楚军和汉军,这场战役是楚军和汉军的战略决战,也对后来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垓下之战油画公元前202年的时候,汉军的灌婴带兵攻占了彭城,而且还攻下了楚国的许多地区。淮南王英布也进入了九江地区,之后和灌婴会合一起进攻城父。与此同时,刘邦从固陵向东进军,一时间对项羽的形式非常的不利,项羽只能被迫向东南方向撤退,退到了垓下。这个时候项羽大约还剩下十万兵马,而韩信、英布等人的兵马汇合之后已经超过了六十万。韩信带兵与楚军大战,一开始还是受挫的,但是后来楚军追击的时候,被韩信的军队包抄,两军陷入胶着,最后项羽被三面汉军包围,被迫退回垓下。这个时候汉军虽然赢得了初步的胜利,但是却也伤亡惨重。在这种情况下,汉军夜晚高唱楚歌,楚军以为汉军已经将楚国的土地都已经攻下,于是士兵的气势大减,项羽见大势已去,于是就率领八百精兵突围而去。汉军知道项羽突围之后,派...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