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八王之乱简介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90
转发:0
评论:0
八王之乱简介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是怎么回事?,八王之乱简介: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

  八王之乱简介:中国西晋时统治集团内部历时16年(291~306)之久的战乱,史称“八王之乱”。其延续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同室操戈之惨,引起的战乱之烈,皆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历史所罕见。在这场大中,位处今孟津平乐镇翟泉、金村的金墉城,竟成了一座幽禁帝后亲王的皇家监狱。16年中,先后囚禁过一帝、三后、九王,其中,晋惠帝的继后羊氏在10年间五立五废,每一次废后都是被囚禁在这里。

  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

  太熙元年(290)晋武帝临终时命自己的老岳父——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皇后的父亲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掌管朝政。继立的晋惠帝司马衷是个白痴,史载他游於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及天下慌乱,百姓饿死,他竟说:“何不食肉糜?”其即位后,皇后贾南风(即贾后)为了让自己的家族掌握政权,于元康元年(291)与楚王司马玮合谋,发动禁卫军政变,杀死杨骏,而政权却落在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手中。贾后政治野心未能实现,当年六月,又使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然后反诬楚王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将司马玮处死。贾后遂执政,于元康九年废太子司马遹,幽禁于金墉城,次年杀之。从此,诸王为争夺统治权,展开极其凶残的内战,史称“八王之乱”。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永元年(301),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赵王司马伦篡位后,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入京辅政。

  太安元年(302)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 ,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

  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也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今河南汤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今山东郯城北)。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司马越弟)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永兴二年(305),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光熙元年(306),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同年,惠帝死,怀王继位,八王之乱到此终结。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遭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西晋八王之乱的故事晋朝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八王之乱发生在哪个年代?八王之乱,是中国在西晋时期,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公元291年7月26日,中国西晋王朝发生内乱,八王之乱开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西晋年间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前后历时16年。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除了享乐以外,什么事也不懂。时值天下荒乱,百姓多饿死,他得知后竟说:“为什么不吃肉粥?”这样糊涂的皇帝,自然无法掌管朝政,由他的外祖父杨骏辅政,独揽了晋王朝中央大权。惠帝的皇后贾南凤,是一个有政治野心和阴险毒辣的女人,她不满意中央大权落入杨氏手中。公元291年,贾后与宫中侍从官阴谋策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
· 什么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哪几个王?
晋元康元年(291年)至光熙元年(306),晋皇室诸王争夺中央朝权的作战。其代表人物为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西晋初建,晋武帝司马炎以曹魏亡国之鉴而大封同姓诸侯王。太熙元年(290年),武帝死,晋惠帝司马衷继位。此时同姓诸王的势力已发展到出则总督一方军政、入则控制中央朝权的程度。元康元年,武帝后族杨氏与惠帝后族贾氏为争权冲突激烈,皇后贾南风联合司马玮、司马亮发禁军围杀太尉杨骏,废杨太后,以司马亮辅政。旋即,贾后矫诏先使司马玮率京城洛阳各军攻杀司马亮,又借擅杀大臣之罪处死司马玮,进而独揽大权。永康元年(300年),禁军将领司马伦举兵杀贾后,废惠帝自立。至此,宫廷政变转为皇族争夺朝权,演成“八王之乱”。次年,司马冏、司马颖和司马颙等共同起兵讨伐司马伦,联军数十万向洛阳进攻,司马伦战败被杀,...
· 八王之乱
背景曹魏时代,皇室对宗室王公虽有授爵,但其实仅有虚名,没有任何实权,行为也受严密管控。魏明帝死后,幼主曹芳即位,由宗室曹爽当政,其时宗室曹冏曾写《六代论》指出若不授以宗室诸王实权以保卫皇室,政权可能转入他姓之手,希望曹爽会进行改革,但曹爽没有听从。不久,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族灭曹爽,夺取大权,自此将政权转移到司马一族手中,实力微弱的曹魏宗室无法抗衡,遂让司马氏成功篡位。因此,晋武帝在泰始元年(266年)晋朝初建时,就恢复了周、汉二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晋武帝制定的王国置军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不同级别可置不同数目的军,但各王无地方行政权。晋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也有封地。公侯邑亦分三等。除了有了自己的封国军队,诸王也可能获授地方都督职位,掌握地方军事权力,遂能于地区建立自己的影响力。而晋灭吴后,晋武帝更下令裁撤州...
·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的简介八王之乱楚王的事迹
八王之乱是中国西晋的一场,起因是为了争夺皇族的中央政权。自公元291年一直到公元306年结束。一共持续了十六年之久,是中国皇室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五胡迁移中原图简单的可以将八王之乱概括为最开始的杨骏的单独政权。到后来杨骏被司马玮所杀,杨骏的大权落在司马亮和卫瓘的手上,而后司马玮又傻掉了司马亮和卫瓘。司马玮权利扩大,而贾南风忌惮司马玮的权利,以伪造杀人的罪名除掉了司马玮,一直到最后贾南风又被意外杀害。司马伦夺权称帝。而后的诸王混乱政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则是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及其黑暗的一页文字。西晋时期,塞外的许许多多的游牧民族,趁着中原八王之乱时候的国家非常衰弱,这些游牧民族建立了非汉族国家形成了与以前的汉人对立的局面。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部落。五胡乱华的时间大致是在西晋灭亡后,直到鲜卑一统了北方。胡人非常的残忍,暴力,凶悍。经常大规模的,导致中原人口数量减...
· 历史揭秘: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晋惠帝司马衷(259年-307年),字正度,晋武帝司马炎次子,母武元皇后杨艳,西晋第二位皇帝,290年-307年在位。在位17年。司马衷是白痴,白痴当皇帝,在我国古代的政治生态环境下,只有一种可能发生,那就是,会有野心家考虑携天子以令诸侯。网络配图因此,从杨家(太后家族)、贾家(皇后家族)到司马家族的王爷们,都打算把白痴皇帝控制在手里,因此,这三方之间的斗争,日益激烈。“八王之乱”,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所谓八王:1、楚王司马玮。他是司马衷同父异母的弟弟。贾皇后联络司马玮,让司马玮发兵,对杨家来了个突然袭击,灭掉了杨家,后来贾南风皇后又利用他杀了司马亮,之后又把他杀了;2、汝南王司马亮。原本是贾南风皇后请来控制西晋朝廷局面的,后来因为野心太大,于是,贾南风利用司马玮杀了司马亮;网络配图3、赵王司马伦。利用贾南风杀害太子的机会,联络别的王爷,诛杀了贾南风,之后司马伦自己登基称帝,很快招来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