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空城计的故事:揭秘中国古代真正上演过的空城计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39
转发:0
评论:0
空城计的故事:揭秘中国古代真正上演过的空城计,古代最早空城计:中国最早记载的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

  古代最早空城计:中国最早记载的空城计是在春秋时期。《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载:楚国令尹子元以兵车六百乘伐郑,兵临郑都城下,众将见郑都内城的闸门都没有放下,议论了一阵后撤退。《左传》记载得比较简单,而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里的描写就详细多了。《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回写道:楚军至郑,有大臣主张逃跑;有大臣主张据守待援;有大臣主张背水一战。叔詹主张据守,并信誓旦旦地说:“楚兵若来,臣自有计退之”。这时消息传来,楚军已破外城,叔詹“使甲士埋伏于城内,大开城门,街市百姓来往如常,并无惧色。”楚军见此情形不敢入城。次日齐国援军至,楚军恐腹背受敌,赶紧撤退,为防止郑国追击,子元也布下空营阵,只撤人马,不撤帐篷。待天明叔詹发现是座空营,楚军早已走远。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空城计。

  西魏王思政初镇弘农,弘农守备松懈,敌人逼近。王思政“令开城门,解衣而卧”,并勉励将士敌人不足畏。数日后东魏数千骑兵临城下,见此情形,“惮之,不敢进,乃引军还。”(《北史·王思政传》)随即王思政修理城池,积累粮草,大大加强了弘农的防御。

  唐高祖李渊第十四子李元轨为定州刺史时,来犯,李元轨下令“开门偃旗”(《旧唐书·李元轨传》),疑有埋伏,趁夜逃遁。

  空城计的使用在于争取时间,因为敌人很快就会得知真相,肯定会再度杀回来,使计的一方要么趁机逃跑(如诸葛亮),要么做好打仗准备。

  南北朝时,北齐祖珽出任北徐州刺史,南朝陈军来攻,祖珽“不闭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坐,街巷禁断人行,鸡犬不听鸣吠。”陈军见状,不明所以,怀疑是座空城,放松了警戒。夜里祖珽下令大叫,杀声震天。“贼众大惊,登时走散。”(《北史·祖珽传》)后来陈军得知真相,卷土重来,祖珽已做好准备,大败陈军。

  历史上不少将领都使用过空城计。毋庸置疑,空城计是很危险的计策,败中取胜,死中求活,不到万不得已决不使用。一旦敌人探得虚实,或碰上个愣头青主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冲进去再说,那就真死定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空城计 的故事
在中国,诸葛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如果说一个人象诸葛亮一样,那是对他智慧的高度赞赏。下面就是一个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公元前二世纪左右,中国的国土上并列存在着三个主要的国家,它们是魏国、蜀国和吴国。这一段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相互间经常发生战争,但是谁也消灭不掉谁。诸葛亮是蜀国的军师,素以善于指挥战争而著称。有一次,魏国得到消息,得知蜀国的战略要地西城兵力薄弱,只有不到一万士兵,就派大将司马懿率领十几万军队前去攻打。蜀国得到魏国的军队正迅速向西城赶来的情报后,从国王到士兵都非常紧张。以一万士兵抵挡十几万敌人,如以卵击石,必败无疑。可是蜀国要从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增援又来不及。西城危在旦夕,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一向足智多谋的军师诸葛亮身上。诸葛亮也有些犯难,但严峻的形势又迫使他必须拿出一个应对的办法来。诸葛亮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万全之策。他命令城内的平民和士兵全部撤出,暂时躲避到...
· 历史上的“空城计”
提起“空城计”,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戏曲里的那段诸葛亮妙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实际上,在我国战争史上,有很多成功用过“空城计”的将领。他们的大智大勇至今仍被广为传诵。赵云“空城计”大败曹军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展开大战。战中,赵云带几十名骑兵在路上与曹操的大队人马相遇。赵云率部杀出一条血路,带着幸存的几名士兵逃回自己的营寨。曹军不肯善罢甘休,紧追其后。赵云部下恐寡不敌众,主张立即关闭营门,凭险坚守,以待援军。赵云却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静待曹军到来。曹操率重兵追到赵云大营门口,见守门哨兵如木偶一般站立着,营内静悄悄的,不见一名士卒。曹操犯疑,认为周围肯定有伏兵,这也许是赵云的诱敌之计,于是下令立即撤兵。赵云乘曹军慌乱之际,一声令下,战鼓齐鸣,喊杀声震天动地,箭雨点般向曹军射去。曹军惊慌失措,竞相逃命,自相践踏和落入汉水中而亡者不计其数。张守圭“空城计”击...
·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什么样的故事?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什么样的故事?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故事诸葛孔明的“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主要大概的故事情节就是三国时期,魏国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人驻守失败后,司马懿直逼西城,诸葛亮没有兵将可以对抗,于是想到了这样一个计策也就是因为此计策让司马懿退兵了。那么到底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是什么样的故事情节?结局如何?三国演义空城计缘由诸葛孔明大出祁山,不想先锋官马谡误失街亭,致使前线大军节节受困。情急之下,孔明决意退守汉中。大军尽去,时孔明身边只剩五千兵马驻守西城县。一日,忽接探马飞报,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引十五万大军正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驻城的五千兵马也已分出一半运粮去了。众官听罢尽皆失色,唯孔明镇定自若,当即下令将旌旗藏匿起来,城门四开,每门分派二十军校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其余士兵不得妄出,不得擅自高声喊叫。一切准备就绪,孔明引二童携琴登...
· 三国中不光诸葛亮演过空城计文聘也是个好手!
徐晃——有周亚夫之勇!徐晃是曹操手下的爱将,也是曹操的铁粉。徐晃算是一个十分有卓越见识的优秀员工,还跟杨奉混的时候,就提出了抱大腿,领导杨奉就在李傕、郭汜不止的时候护送汉献帝,因为有功,被封为了都亭侯,这个封号,勇猛的马超也有过。后来徐晃又规劝领导杨奉投靠曹操,可惜杨奉意志不够坚定,半路又反水了,干出了劫驾的勾当,直接被曹操打败,作为曹操的粉丝,徐晃自然是投靠了曹操。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徐晃的建议,曹操何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威风?徐晃还是关羽的老乡,不过对待老乡的态度,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在关羽水淹七军,杀了抗棺材作战的庞德,于禁没羞没臊的投降后,关羽直接被刷上了头条,成了威名赫赫的猛人。徐晃去收拾烂摊子,当老乡见老乡后,拉了会家长里短,根据《蜀机》记载徐晃谈话话后,直接就开出了价码:“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其后关羽被老乡徐晃打败,加上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白衣渡江阴谋成功实施,直接把关羽逼的上...
· 空城计
(一)建兴六年秋。此时的西城中一片繁忙的景象,所有的士兵都被调动起来搬运粮草。然而事实上,整个西城总共只有五千士兵而已,且包括那些老得不能搬重物的和身有残疾的。赵大就是这样的人之一。从他参军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或许有三十年,但他自己也记不清了。他已经老了,老得不能够跑上一里的平路。他靠着营帐坐着,嘴里叼着一根稻草,正如他年轻时一样。他用手拨弄着稻草,眯着眼睛看着不远处的繁忙景象。在这下午的阳光中,他们身上散发着青春的朝气。不知道为什么,赵大开始想起自己的家来。他的家在成都城外,篱笆围住的简陋的茅舍。院子里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放着简单的饭菜。西斜的太阳在院中洒下金黄的颜色,篱笆墙下,母鸡正带着小鸡们悠闲地觅食。老婆子这几天不知道怎么样了。她的腰不好,一下雨就一阵阵地疼。这次回去,一定要给她抓几副草药了。出征的时候,小孙孙已经会走几步路了,不知等他回去,会不会叫“爷爷”了呢?孙儿的名字还没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