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睢阳之战的历史背景:安禄山叛军被阻睢阳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37
转发:0
评论:0
睢阳之战的历史背景:安禄山叛军被阻睢阳,睢阳之战的背景: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

  睢阳之战的背景:接战春来苦,孤城日渐危。合围侔月晕,分守若鱼丽。屡厌黄尘起,时将白羽挥。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忠信应难敌,坚贞谅不移。无人报天子,心计欲何施。 《守睢阳作》

  金庸小说中写大侠郭靖苦守襄阳,以一城之地力抗强虏多年,读者无不为其“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气概所折服。然而,此为小说家言。在真实的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个英雄,以残兵病卒,独抗数十倍于已的悍敌,直至几乎全部战死。他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巡。在安史之乱中,张巡尽忠报国、义薄云天,堪称千古忠烈。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正气歌里曾写道:“为张睢阳齿”,指的正是张巡咬碎牙齿,力拒叛贼的烈烈英风。

  提起张巡,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一名武将,其实他是进士出身。他是开元末年中的进士,当时是第三名。天宝年间,张巡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因不肯阿附杨国忠等权贵,虽然他政绩卓著,却并未升迁,在清河任职期满后,被调到真源(今河南鹿邑),还是当一个小县令。张巡为官清正,虽为小小县令,也尽自己所能,秉公执法,除暴安良。当时有个叫华南金的土豪,鱼肉乡里,无恶不作。张巡一上任就拿了他,依律杀之。老百姓都拍手称快。

  安史之乱发生后,因贼势浩大,有不少唐朝官吏纷纷降贼。而张巡却在形势非常危急的时候挺身而出,以数千兵卒力敌叛贼令狐潮的数万大军。张巡昼夜苦战,大小战斗共四百多次,杀敌上万人,给令狐潮的贼军以沉重打击。至德二载(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为了夺得江南富庶之地,派贼将尹子奇率同罗、、奚等蛮族精锐之兵,共十几万人,气势汹汹地杀来。张巡迫于形势,只好退至睢阳,与那里的太守许远合兵一处,共守睢阳这个军事要地。

  唐朝时的睢阳城,即现在的河南商丘。河南、江苏交界处的中原地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楚汉鏖兵,就是在这一带决胜负。直到现代,我军与老蒋的淮海大战,也是发生在此处附近。淮海大战,蒋军一败,南京总统府很快就插上了红旗。说来此处正是江南门户,此地一失,江南半壁,终究难保。张巡和尹子奇当然都知道此地的战略地位,尹子奇的十几万猛悍贼兵拼命攻打睢阳城,太守许远虽是奸臣许敬宗的曾孙,然而他却不同于乃祖,十分忠义。他自认为军事能力不如张巡,毅然将兵权让给了张巡。张巡之为人,高风亮节,赤诚待人,故而很多人对他都心服口服。从后面的事情来看,如果不是张巡有极高的威信,睢阳城中绝不会有那么强的凝聚力。那样艰苦的环境,放在别的城中,早有人开城投降了。张巡不同意?也会有叛兵捆了他去献功。正是因为张巡的个人魅力,才使得一大批人才聚集在他身边。像大将南霁云,本来是尚衡手将,但他见了张巡后,说什么也要投靠在张巡手下。他原来的“老板”用金银财宝厚禄挽留,南霁云坚决谢绝。南霁云神勇善射,贼兵只要敢近他百步之内,无不应弦而倒。

  贼军头目尹子奇,十分狡猾,一直藏在众多贼兵中间。神箭手南霁云想一箭结果这个贼头,但却不知道谁是这厮。于是,张巡想出一个计策,这次贼兵又来攻城时,他让弓箭手射出草棍做成的箭。有贼兵中“箭”后,以为城内箭已经射完了,就乐呵呵地拿了这支“箭”向贼头尹子奇汇报,大将南霁云早已看见,弓开如满月,射去似流星,一箭射中此贼左眼,贼兵因此暂时退去。

  可惜此贼并未被射死,只是变成了独眼龙而已。贼兵弄来了新式武器--钩车、木马等攻城工具想破城,但却被张巡用火攻法将敌人的攻城车统统烧毁。张巡巧计百出,贼军损兵折将,气为之沮。最后,贼人无奈,仗着人多,层层围困,意图困死睢阳城中的将士。张巡正是在这种非常危急的情况中写下这首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睢(sūi)姓
睢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宋《通志·氏族略》。〔姓源〕其姓源自以地名为姓。战国时赵国有一位大夫的采邑在睢邑,其后裔遂以邑名睢作为姓。〔名人〕《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收录睢氏3例。睢姓的历史名人宋代有睢世雄;明代有睢浩,任定州知州。〔供橱〕睢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十号供橱。
· 陕西省屠睢
屠睢,秦朝武将。公元前223年,屠睢被拜为国尉,领五十万大军出征。分为五军,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赵佗被封为副将,率领三万兵马先行出发。并动用二十万刑徒,输送辎重粮草。率军平定岭南地区,一路所向披靡。屠睢对当地抵抗的人大开杀戒,当屠睢来到西江畔的三罗地域时,路经一个大树林,当地土人早已埋伏在林中,一声唿哨,乱箭齐发。屠睢挥剑挡格,无奈射来的箭又多又密。屠睢的面颊与身子中了两支。这些是浸泡过蛇蝎剧毒的,屠睢当场从马背跌落,坠地死亡。此次出征因水土不服以及后勤给养不便而几惨遭全军覆没。后秦始皇派任嚣接替他与赵陀平定岭南。淮南子对屠睢及其南征大军的描述(秦始皇)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干之水。三年不解...
· 睢州褚姓之来历
睢州,泰初公像赞:标英声于阆苑,沐恩液于瑶池,委珮垂绅之度,鸾翔鳳翥之姿褚氏谱序(泰初公作序)按余祖从开国来,世家睢阳,憶昔龆龀,即闻历传,语吾祖来之晋之洪洞,其先则唐河南公遂良裔也。迨舞象能繙青史,乃知遂良为唐名臣,籍浙之钱塘。而所繇系,以至洪洞者,或为唐都晋阳徙龍而迁,歟,然竟茫无可考也。及余通籍,读书中秘,僦居长安,时有明经褚德荣,托山东宋都谏,为容持谱牒来,自称河南公裔,认裔同族,吾似有可,据且云,宗支散处,梁晋吴鲁之间者多不能识,河南公遗址有浙褚家塘,其人褚姓者皆吾族也。余闻其言,因觑其貌与吾族中人颇有肖者,然心自识而亦不敢语之明经也。越戊辰,余奉使南归,而德荣任使浙温,阅岁余,既遭谗,而德荣亦以迁调,还走京师,寄余所谓吾族散处理鲁地者,今嵩华公德培,已于戊辰岁进士,荣任使署,而大行公亦遂投刺于余,自居宗弟,余虽未亲其芝眉,聆其玉屑,而覆绎机语温蔼中饒,有丰骨意,绍先河南公之媺者...
· 昆阳之战的历史背景昆阳之战为什么会爆发?
昆阳之战的背景:王莽面临北方赤眉、南方绿林两大起义集团的进攻,日渐焦虑不安,北方的赤眉与南方的绿林军,同为当时起义力量最强大的两支军队。当初王莽认为赤眉军声势更大,起义军几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觉得形势更为严重,于是新莽王朝便把进攻的重点放在围剿北方的赤眉军,派出由太师王匡、国将哀章统率的精兵十余万用于对赤眉军作战。而以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他们拼凑的郡县军和临时招募的部队对付南方的绿林起义军。严尤和陈茂统率这些军队作战,王莽还不轻易授给他们兵符,每次行军作战必须先行上报,否则就会判以“弄兵”之罪。当绿林军歼灭了甄阜、梁丘赐军,击败严尤、陈茂于南阳城下,接着刘玄称帝,公开提出恢复汉朝,建立更始政权之后,王莽才意识到南方的绿林起义军对新莽政权的压力更大,因而决定转移战略重心,一方面将进攻赤眉的主力军调到南方作战;一方面紧急调集各郡兵力,准备彻底消灭绿林汉军。王莽为了编成对汉军作战的强大部队,...
· 屠睢酒宴的事情中看到一个怎样的武将屠睢?
在秦朝之后,秦始皇的身边有一名著名的武将,他便是屠睢,为了平定岭南地区,秦始皇特将屠睢封为国尉,命其率领五十万的大军向南进发,此次征途开始进行的格外顺利,但屠睢的治军残暴给他引来了杀身之祸,在经过西江畔的三罗地域时,被敌人埋伏最终死于乱箭之中。看到屠睢故事之后,首先有一个问题,屠睢怎么读,屠睢的读音是否有与众不同之处,怎么确定屠睢怎么读?图片来源于网络仔细观察屠睢中睢字,赫然发现它为一个多音字,可念为hui(一声),或者念为sui(一声)。那么睢字的两种发音,表达的意思是否相同,如果不同的话,究竟有何不同呢?当睢字作为第一种发音,也就是hui(一声)时,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的,形容人仰望的样子。如暴戾恣睢这个成语中的意思便是如此;也可以成为形容一个人高兴快乐的样子,如扬袂睢舞。当睢字作为第二种发音,也就是sui(一声)时,与第一种发音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这种发音的睢字可以表达的意思一共有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