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吴起变法的影响: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555
转发:0
评论:0
吴起变法的影响: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吴起变法的影响: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开始出现封君,战国时期封君人数不断增加,封

  吴起变法的影响: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开始出现封君,战国时期封君人数不断增加,封君制的兴起逐渐成为楚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观点多认为,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随着郡县制在各国渐次施行,逐渐代替原有的卿大夫采邑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各国为对少数功臣、贵戚或宠臣进行封赏,纷纷实行封君制,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授予受封的卿大夫以“君”或“侯”等名号。

  封君制与郡县制作为楚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时期曾长期并存。长期以来,由于材料限制,学术界对郡县制关注较多,而对封君制的研究很不充分。近些年,随着战国出土文献的不断整理和公布,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可能。本文拟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细致分析战国时期楚国封君领地的构成,以期在战国基层地方行政制度的研究方面有所推进。不当之处,尚祈方家不吝赐正。传世文献中有关楚国封君的详细描述不多,仅能从对鲁阳文君和阳城君的少量记载中窥得封君领地的大致结构。鲁阳文君公孙宽为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受封于楚惠王时期,又常被尊称为鲁阳文子。“文”是他的谥号,与新蔡葛陵楚简(下文简称新蔡简)所见的平夜文君谥“文”的情况类似。关于他的受封,《国语·楚语下》有详细记载:

  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文子辞曰:“梁险而在北境,惧子孙之有贰者也……惧子孙之以梁之险,而乏臣之祀也。”王曰:“子仁人,不忘子孙,施及楚国,敢不从子。”与之鲁阳。惠王本欲以梁封之,鲁阳君请求改封于鲁阳,表面上是惧怕子孙有逼上之二心,实则因梁在边地,担心子孙失邑。《墨子》记载鲁阳文君与墨子的对话,见于《耕柱》和《鲁问》两篇。《鲁问》篇云:子墨子……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

  从这段文字可以解读出的信息包括:一,鲁阳文君说在封地“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若有攻伐,“则寡人必将厚罚之”。体现了他在封地内的绝对权威,行政、司法等权力都由他来掌控;二,四境之内的“大都”、“小都”指代大小城邑,可知封君的封地面积较为广大,包含独自的城邑体系,在城邑之外则应有大片的乡野地区。除鲁阳君外,从《吕氏春秋·离俗览》之《上德》篇有关阳城君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类似情形: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

  讲的是楚国阳城君与墨家的孟胜毁璜为符,孟胜为阳城君守国、死国的故事。孟胜与阳城君交好,阳城君令他守国,他应当参与管理阳城君封地内的一些事宜。虽然不清楚阳城君是否给予他某些官职,不过可以肯定他的权限是来自阳城君的,反映出封君在封地内职权很大,可以任免不少官员。所说的“国”指的就是阳城君的封地。封地称“国”,在封地内有独立的武装。虽然其仍受控于楚国中央,中央有分封和收回封地的权力,但独立性依然很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吴起变法的影响有哪些
吴起变法,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变法运动,但它的持续时间却短的还来不及追忆便结束,那么吴起变法为何时间会这么短,吴起变法为何最终以失败告终,吴起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谈到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吴起这个人了。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吴起,出生于前440年,诞生的国家是卫国,他的一生侍奉过三个国家的君主,分别是鲁国、魏国和楚国。吴起出生家庭大富大贵,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而且他一心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在他小时候就耗费了很多金钱用来谋求官职,但最后却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吴起杀死了讥笑他的人,并逃亡鲁国,正式开始了他的为政之路。从这点上来看,吴起是一个生性极为残暴的人,而且极为记仇,这是变法者的人物性格。那么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总结:其一、吴起是一个空降兵,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楚国人,而是从魏国逃亡到了楚国的,所以他在楚国没有根基,有的只是国君的支持...
· 变法图强——吴起变法的总结
?李悝和吴起,子夏的两个得意门生,主持了两场变法。其结果是一个成功,一个失败,甚至连命也搭了进去。从结果上来看,当然是李悝更加高明。在同样的历史时期,为什么几乎同样的变法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呢?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变法者本身的原因。下面,就来看看吴起变法的经验和教训。当然,主要是教训。楚国与魏国不同,楚国并没有变法的刚性需求。从内部来说,楚国地大人少,没有经过大的内乱,因此国内治安并不差,百姓的生活也还不错。所以,人们对于变法并没有期待。对外来说,楚国尽管在军力上不如三晋,但是并没有到亡国的程度,所丧失的土地原本也不属于自己,要守住自己的国土并不困难。何况,当时北方诸国之间连年征战,根本没有威胁到楚国。从这个角度来说,楚国的卿大夫阶层对于变法也没有兴趣。实际上,对变法有所期待的几乎就是楚悼王一人而已。从始至终,支持吴起变法的也不过是楚悼王而已。既然治安没有问题,那么引进《法经》就显得很无聊,...
·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吴起变法的结局如何
一场革命,从发动到结局,都会历经一段时间。那么吴起变法时间具体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吴起变法时间历时多久?如果从按时间线索划分,吴起变法可以划分成几个时间段呢?翻阅典籍,一同去解析其中的答案吧。吴起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86年,结束语公元前381年,正常变法改革运动持续了将近6年左右的时间,其中经历了众多的波折,吴起顶着楚国权贵们的压力,肩负着楚君主熊疑的期望和重托,突破了重重的阻碍和困难,一步步的执行着变法运动中的关键截点,最终让楚国内政外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也使曾经十分弱小的楚国实力大增,与赵国携手共同对抗势力强大的魏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吴起的正常变法运动的时间持续的过短,虽然在楚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当推行者和支持者彻底消亡之后,这场变法运动失去了开展和执行的原动力,就又恢复成为原先的最初状况,变法者吴起在熊疑死后,便遭到了楚国旧势力的反扑,在吴起临时之前,他仍然在想怎样能够将阻...
· 变法图强——吴起变法
?吴起来到了郢都,这一次与第一次来完全不同。第一次来的时候,他心怀忐忑,根本没有心情欣赏周围的风景。而这一次不同,他可以从容地端详所见到的一切。“城墙太薄了。”吴起自言自语。郢都的城墙就像南方人的身体一样清秀,但是不够坚固,作为一个首都,完全没有威仪感和安全感。楚悼王像迎接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样迎接他,同时也是做样子给大家看:我都这样敬重他,你们不要失礼。吴起有些受宠若惊,不过很快就习以为常,他是见过世面的人,出生入死的事情都见惯了,还有什么能令他惊慌的。楚王的卿大夫们则表现得非常冷淡,欢迎仪式结束后就都匆匆离去,似乎根本就不认识也不想认识吴起。吴起注视着他们,发出冷笑,他们就是吴起的目标。对付他们,跟对付秦国人是两种方法。“令尹哪,你来了,我就放心走了。我早就跟大王说早点把你请回来,楚国要复兴,就拜托你了。”上一任令尹庄臣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过来,热情地说。“多谢老令尹勉励,吴起一定尽力。”...
· 李悝变法的内容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哪个更早
战国初期,魏文侯让李悝担任宰相,实行自己的变法大业,李悝在任期间,得到了统治者和同僚的大力支持,李悝的变法是成功的,魏国在李悝的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让老牌大国产生警惕的新兴国家。那么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李悝主张废除世袭制,他认为世袭是不公正的,导致的贵族垄断局面,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于那些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却依旧可以凭借父辈的官职拿到厚禄的人来说,要奋斗有什么用,李悝主张把这些人的官职非给天下有才能的人,给那些对国家有作用的人。李悝编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步较为完整的封建法律《法经》该法律涵盖的范围广,用明定来制约,让投机取巧,钻空子的人无处藏身,有了法律作为基础,民间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凡,还好人一个清白,百姓都十分支持。李悝废除就旧的,影响深远的封建井田制,他鼓励百姓自由开垦土地,提倡在一块土地上种多种作物,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发挥土地的最大利用空间,而且奖励产量高的农户,调动农民积极...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