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兵伐中原:司马懿拖延不战而胜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315
转发:0
评论:0
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兵伐中原:司马懿拖延不战而胜,导读: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勇若怯的统帅,他就是司马懿。魏明帝青龙二年(234)

  导读: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勇若怯的统帅,他就是司马懿。魏明帝青龙二年(234),即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领十万大军最后一次兵伐中原,他兵出斜谷(在陕西终南山。谷有二口,南曰褒,北曰斜,亦称褒斜谷),于五丈原(今陕西眉县斜谷口西侧)扎下大寨。司马懿作为统帅带着魏军渡过渭水背水扎营,双方相遇。五丈原前临渭水,背靠秦岭,三面壁立,难攻易守。司马懿到来后并不进攻,只是坚守在东边。因为司马懿料定,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利在速战,只要和他拖下去,胜利的天平就会向自己倾斜,所以司马懿能战却就是不战。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中说“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什么叫“大勇若怯”?看看司马懿就知道了。守而不战,向对方示弱,这是司马懿“大勇若怯”的第一步。但是,一个“拖”字,说着简单,实行起来却非常困难。因为敌人在千方百计挑战你忍耐的底线,“大勇若怯”有个坚持忍耐、接受时间考验的问题。

  诸葛亮派将士天天挑战骂阵,咋难听咋骂,司马懿虽然捂上自己的耳朵,装作没听见,但他捂不了数万将士的耳朵。将士们都气炸了肺,纷纷埋怨主帅窝囊,并到主帅大帐请战。没办法,司马懿只好也装作气愤不过的样子,假惺惺地上表皇帝请求与蜀军决战。魏明帝对司马懿的把戏心知肚明,即派遣大臣辛毗带着天子符节以军师身份控制魏军不许出战。看,诸葛亮又来挑战了,司马懿将甲胄穿戴起来,提枪上马,装作坚决要与诸葛亮一决高下的样子,但是辛毗持节立于军门,不令出战。一个要战,往营门闯;一个要禁,以圣旨喝停,如此者三。二人的双簧演得惟妙惟肖,把魏军将士感动得热泪盈眶,于是,全军急躁愤怒的情绪得以缓解。这是司马懿“大勇若怯”的第二步。

  时间一天天过去,蜀军眼看粮草将尽,诸葛亮急得嗓子眼冒火。怎么办?这时候还管他什么君子不君子,只好当一回小人了。出于无奈,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女人的衣服和首饰,骂司马懿是女人,企图以嘲笑和侮辱来激怒司马懿,诱他出战。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懿并没有生气。他微笑着收下女衣和首饰,连声道:“替我谢谢诸葛丞相,劳丞相破费了!”然后,司马懿拉住使者的手走进大营,亲热得就像一家人一样。“来呀,酒席摆上,奏乐!”温馨的气氛让诸葛亮的使者未酒先醉,很快就飘飘然起来。设宴招待诸葛亮的使者,这是司马懿“大勇若怯”的第三步,其大智大勇简直令人叹为观止。因为他知道,当敌人侮辱自己的人格时,说明敌人已经技穷了。

  在宴席上,司马懿亲自给诸葛亮的使者夹菜劝酒。他像狡猾的狐狸一样向蠢如乌鸦的使者唱起了赞歌。他不动声色地探询诸葛亮“起居及事之繁简”。使者告诉他,诸葛亮每顿只吃一小碗米饭;士兵打二十军棍的处罚,都是诸葛亮亲自审批。呵呵,食简事烦!由此,司马懿判断诸葛亮的健康每况愈下,生命已经进入到了倒计时,便更加坚定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针,坐等诸葛亮“交粮本”。果不其然,诸葛亮不久便气病而死,司马懿不战而胜。在高希希执导的电视剧《三国》中,扮演司马懿的表演艺术家倪大红在谈到司马懿时说:“他比诸葛亮更懂谋略,更懂心机,诸葛亮可以猜测司马懿的内心,而司马懿则能猜透诸葛亮的内心,猜测与猜透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如此大勇若怯的大智大勇之人,在中国历史上真的不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说诸葛亮屡伐中原是穷兵黩武?
第一,蜀汉是三国中实力最弱的一个国家,而曹魏是最强盛的一个。曹魏国土是蜀汉3倍,人口是蜀汉5倍,经济和国力都远远超出蜀汉。蜀汉灭亡的时候,整个益州户籍民数不过九十四万,而且多为老人和孩子,因为屡次北伐损失了大量青壮年,每次北伐青壮年都会被征发。网络配图在当时生产力较低的情况下,蜀汉不到一百万老弱妇孺要养十万脱产的将士、四万吃白饭的官吏,可以说百姓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加上蜀道艰难,军粮运转不便,把粮食从蜀中运到前线路上消耗的比士兵吃的还要多,运一斤粮食得吃十斤,为了运送保障后勤供给,连妇女都被征发了,所以引发了蜀中士民的普遍不满。《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注引张俨《默记·述佐篇》记载:诸葛亮“空劳师旅,无岁不征,未能进咫尺之地,开帝王之基”,反而“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网络配图第二,全国局势三足鼎立,任何一方都不可以冒然打破这个平衡,一主动,反而被动。加上之前火烧八百里联营元气大...
· 刘备率75万大军伐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为报关羽之仇,倾蜀汉全国之兵七十五万征讨吴国。战役开始时刘备屡战屡胜,相继攻取峡口,巫地(今湖北巴东)和秭归等要地。但最终却被陆逊以逸待劳,一把大火烧掉了刘备的七百里连营,刘备损兵折将,“仅以身免”。自此之后,刘备元气大伤,他一生所追求的复兴汉室的梦想也在此战后彻底成了泡影。那么,在这场赌上了蜀汉国运的战争中,刘备为何没让诸葛亮跟随大军作为军师参战,反而让他留守成都。导致自己被一个“春秋方壮”的陆逊打趴下了呢?我们先来看看作为二十四正史之一的《三国志》对诸葛亮的评价吧。网络配图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综合来讲,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管仲,萧何式的人物,擅长于治理国政民生,以及处理少数民族的事务。但是却不擅长于行军行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也就是说,历史上的诸葛亮,更...
· 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征伐楚国如何让嬴政用人不疑?
历代大将远征如何获得远在国都的皇帝充分信任都是一个难题。秦始皇嬴政作为千古一帝,他的残暴多疑喜怒无常和他的丰功伟绩一样出名,而在秦灭楚之战中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带走了秦国举国精锐,他是如何获得嬴政充分的信任呢?公元前226年,秦将王贲进攻楚国,攻陷了十多座城,秦王嬴政觉得时机到了,有意一举灭亡楚国,就询问将军李信说:“我想要夺取楚国,根据你的推测,需要出动多少人的军队才够?”李信说:“不过用二十万人。”秦王嬴政又询问了王贲的父亲——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王翦,王翦说:“非六十万人的大军不可。”秦王心中不悦,对其说到:“王将军已经老了,怎么如此胆怯啊!”。王翦被秦王当面说老矣心中忧惧,于是称病辞职,返回故乡频阳。第二年,嬴政派遣李信、蒙恬领兵二十万,开始灭楚之战。谁知却先胜后败,最后被楚军追杀了三天三夜,余残部逃回。秦王嬴政闻讯,暴跳如雷,亲自前往频阳向王翦道歉并请王翦出山,再次攻打楚国。王翦...
· 如诸葛亮不出兵伐魏:司马懿还能篡权成功吗?
戏解汉末三国历史,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当时的东.晋王《唐.昭宗》还追封他为“武兴王”,这封号可不低。要知道东.晋朝的老祖宗可是司马懿,先前不但和诸葛是敌人,而且诸葛亮的后代也处处与司马家族为敌,这就说明了“诸葛亮在司马家族心中算是一大功臣。网络配图反观诸葛亮在蜀国那里只获得了个“乡侯爵位-武乡侯”的封号,这是多大的讽刺呢?在别人那里被大封为王,而在自家才封了个候,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对司马家族的贡献有多大?首先,诸葛亮从客观上帮助司马懿获得了军权,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曹真不幸早逝,朝廷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当司马懿第一次获得兵权的同时,并无任何的军功,底下将军都不服他,尤其是五子良将“张郃”带头不服他司马懿,多次唱反调。诸葛亮又帮司马懿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退兵路上埋伏杀死了张郃,从此司马懿军中无。网络配图其次司马懿虽然获得了兵权,但是吴国还很强大,一时难以打下。而蜀国比吴国更加易守难攻,...
· 如诸葛亮不出兵伐魏司马懿还能篡权成功吗?
戏解汉末三国历史,为什么诸葛亮死后,当时的东.晋王《唐.昭宗》还追封他为“武兴王”,这封号可不低。要知道东.晋朝的老祖宗可是司马懿,先前不但和诸葛是敌人,而且诸葛亮的后代也处处与司马家族为敌,这就说明了“诸葛亮在司马家族心中算是一大功臣。网络配图反观诸葛亮在蜀国那里只获得了个“乡侯爵位-武乡侯”的封号,这是多大的讽刺呢?在别人那里被大封为王,而在自家才封了个候,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诸葛亮”对司马家族的贡献有多大?首先,诸葛亮从客观上帮助司马懿获得了军权,因为诸葛亮连年北伐,曹真不幸早逝,朝廷不得不启用司马懿。当司马懿第一次获得兵权的同时,并无任何的军功,底下将军都不服他,尤其是五子良将“张郃”带头不服他司马懿,多次唱反调。诸葛亮又帮司马懿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退兵路上埋伏杀死了张郃,从此司马懿军中无。网络配图其次司马懿虽然获得了兵权,但是吴国还很强大,一时难以打下。而蜀国比吴国更加易守难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