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东西魏沙苑之战:战局稍有变化都将改变历史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7
转发:0
评论:0
东西魏沙苑之战:战局稍有变化都将改变历史,沙苑大战,是东西魏对峙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

  沙苑大战,是东西魏对峙时期一场至关重要的战役,即便放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此战也具有极深远的意义。我们若做个不负责任的假设,把当时的胜方与败方对调一下,则不仅南北朝的进程将被完全改变,数十年后开启的隋唐盛世也将不复存在。历史如果可以重来一次的话,不知身为当事人的高欢与宇文泰,会作什么感想。

  宇文泰虽然在小关击杀了高欢的大将窦泰,却奈何不了天气的异常。前一年的大饥荒非但没有停息,反而更加猛烈地在北方蔓延。西魏的关中地区继续大片干旱,东魏的山西各州也出现了类似的灾情。幸运的是,东魏的损失远比西魏要小,相较于西魏的全国受灾,东魏只是局部受灾。灾区的百姓流入非灾区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客观上舒缓了饥荒的规模;同时,东魏的粮食储备充足,高欢下令开仓赈灾,终于有效控制住了灾情。

  关中就没有如此好事了,老百姓的死亡率达到了可怕的七成以上,换言之,一个五口之家,平均只能存活一到两人。西魏的军粮供应,也开始告急。

  宇文泰为此忧心忡忡,苦思对策。尚书直事郎中宇文深提醒他,乘着士兵还有战斗力,出关攻下东魏的弘农(也叫恒农,北魏避献文帝拓跋弘的名讳而改,位于今河南三门峡西),夺取当地的粮仓,既解决军粮的问题,又先发制人,防备高欢落井下石。

  宇文深是宇文泰的族子,颇通韬略,常与宇文泰不谋而合。宇文泰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为了殊死一搏,西魏几乎调动了全部精锐。

  大统三年(公元537年)八月,宇文泰率领关中的十二位将军,兵力约一万(可见西魏受灾后的惨状),讨伐东魏。这十二位将军,按照《周书》上的排位,依次是:李弼、独孤信、梁御、赵贵、于谨、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侯莫陈崇、李远、达奚武。

  十二人大致可分为三类:李弼、独孤信、赵贵、于谨、侯莫陈崇五人,是大统十六年西魏六大柱国的二到六位;梁御、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五人,地位与六大柱国相当,可惜死得比较早,没能排入柱国的名单;李远和达奚武的地位稍低(前面十位基本上都有车骑大将军以上的职务),日后列位六大柱国督统的十二大将军。

  宇文泰的治兵原则,是由诸位将军节制部众士卒,分统各军,战争时彼此独立,又相互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士兵的战斗力。这种看似松散的组织形式,借鉴于鲜卑游牧部落的兵制,又有所改进,是将来西魏府兵制的雏形。

  宇文泰在潼关誓师,以于谨为前锋,死中求生,势如破竹,先攻下潼关以东的盘豆(今河南阳平西北),继而拿下弘农,生擒了东魏的陕州刺史(东魏陕州治所在弘农)李徽伯,俘虏八千守兵,附近的东魏郡县纷纷归附。在弘农粮仓,西魏将士得到了久违的军粮。

  弘农失守的消息让晋阳的高欢坐不住了,不到一年,旧恨未除,又添新仇。而此时的他,正与行台郎中杜弼纠缠于惩办贪污的问题。

  东魏官员大量贪污,是北魏末年遗留下的老问题。高欢认为,天下三分,西有宇文泰,南有萧衍,若严以治官,武官去了关中,文官逃往梁国,东魏就留不住人才了,当务之急,是消灭敌人,而非整治内部(这一见识,就比宇文泰要差不少了)。高欢准备出兵,杜弼执拗地要求先除掉掠夺百姓的“内贼”,高欢不作回应,命令手下军士左右排开,张弓搭箭,高举刀斧,让杜弼从下面经过。杜弼吓得汗流浃背,哆嗦不已。

  高欢轻蔑地看一眼杜弼,缓缓说道:“搭箭而不射,刀举而不落,这样你都失魂丧胆。各位将领东征西讨,九死一生,即便有贪污的行为,毕竟贡献更大,岂可随意处治?”

  高欢的话镇住了杜弼,却简直是强词夺理。这就相当于说,一个人如果杀了三个坏人,那么他再杀两个好人也是值得赞扬的!高欢的这套理论,一直贯穿于东魏—北齐治国理念之中,可想而知,会是个什么结局。

  高欢说服杜弼,便亲点十几万大军,南下蒲津(即蒲坂以西的黄河渡口),摆出渡河架势,又命高敖曹领兵三万出洛阳,围攻弘农。他的策略很明确,宇文泰若守,就把你堵死在弘农,若退,则正好半路截杀,叫你一个都回不到关中。

  风声传来,宇文泰心知不可久留。他命将士装备足够的粮草,主力撤出弘农,火速入关。西魏军刚离开,高敖曹的军队就将弘农团团包围。

  史书浩如烟海,却时常会有莫名其妙的疏漏,比如宇文泰留下守弘农的这位将领的姓名,从《周书》《北齐书》到《北史》,都不见记载。此人不会是十二将领之一,但也不该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因为他守弘农守得相当不赖,在人数绝对劣势的情况下,没让高敖曹占到任何便宜。高敖曹只好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切断了西魏军的粮道。

  形势朝有利于东魏的方向发展,高欢手下有两种意见:一种以右长史薛琡为代表,强调以静制动,认为西魏军的粮草维持不了很久,东魏军无须渡河,只要临河观望,挨到来年,必能困死宇文泰;另一种以侯景为代表,认为东魏军人数占优,没必要全军而进,可以分为两军,前后行动,以便接应。前者明显是文人的观点,意欲坐收其利,但夜长梦多,高欢哪里等得了那么久?后者是武夫的观点,把军队分一部分给侯景这样的人统领,高欢也不放心。

  高欢认准了胜利近在眼前,他下令从蒲津急渡黄河,抢在宇文泰之前进入关中。

  黄河西岸是老将王罴守卫的华州(治所冯翊,今陕西大荔)。王罴自孝文帝时代就镇守关中,孝武帝西迁后,他对西魏政权忠心耿耿,且勇猛无比,多次击退东魏的进攻。宇文泰派使者给王罴报信,要他小心提防。

  王罴回复了一句话:“老罴当道卧,貉子哪得过!”借名发挥,把高欢和他的十万大军比作貉子,这是何等的气魄。

  高欢大军来到冯翊城下,阵前喊话:“王老将军,宇文黑獭将败,何不早降?”

  王罴站在城头,大吼道:“此城便是王罴的墓冢,我生死不离。想死的请过来!”

  华州毕竟不是高欢的目标,攻之无益,这块硬骨头还是放到以后再啃。东魏军绕过冯翊城,又涉过洛水,屯兵许原以西(今陕西大荔西南)。

  宇文泰此时才到达渭水南岸,紧急征召各州士兵,一时半会儿还聚不起来。两军兵力相差悬殊,西魏众将建议按兵不动,宇文泰说:“若让高欢进军长安,则情势大乱;现在他远道而来,立足未稳,此乃天要亡他,正可打他个措手不及。”说罢,西魏军造起浮桥,数千名轻骑兵每人带上三天的粮食,北渡渭水,辎重留在南岸,由老弱残兵押送,向西跟进。

  十月,宇文泰到达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探马来报,西北六十里便是东魏军大营。大家的神经顿时紧张起来,忽见宇文深一个人哈哈大笑,举双手向宇文泰道贺。

  宇文泰不解,问他何故发笑。宇文深答道:“高欢在河北,深得人心;他若是老实待着,消灭他并不容易。如今孤军渡河,深入我们的地盘,他的士兵恐怕也有所不愿吧。究其原因,高欢是要报窦泰被杀之仇,刚愎自用,含愤前来,这叫‘忿兵’,一战可擒。道理再明白不过,为何不道贺呢?”

  宇文泰大喜,下令各军整装迎敌。第二天清晨,高欢探知西魏军的位置,大军从许原浩浩荡荡开来。李弼向宇文泰献计:“敌众我寡,不可平地列阵。沙苑以东十里有一处渭水拐弯处,俗称渭曲,三面环水,芦苇丛生,我军可先埋伏在那里,以待高欢。”

  宇文泰依计而行,移军渭曲(所以此战也叫渭曲之战),并分出东、西两翼,李弼指挥西翼方阵,赵贵指挥东翼方阵,背水伏下口袋阵,相约以鼓声为号令。

  傍晚时分,东魏大军来到渭曲。都督斛律羌举说:“芦苇丛深泥泞,不利于我军作战,不如远远相持,分拨精锐骑兵偷袭长安,端掉宇文黑獭的老巢,叫他不战而败。”

  斛律羌举的主意很毒,然而高欢一心报仇,并未发表意见。他望着芦苇丛若有所思:“放把火烧死敌军,怎么样?”

  侯景不同意:“应当生擒宇文黑獭以告天下,一把火烧了,无法分辨尸体,谁会相信!”(还没打就想着认尸的事了,东魏军中一片乐观情绪)

  镇兵出身的都督彭乐盛气凌人,请缨决战道:“我众敌寡,一百个抓他一个,还怕打不赢?!”

  高欢深受鼓动,便以全军猛攻渭曲,孰料一头就撞进了西魏的口袋阵。渭曲的东、西、南三个方向都是伏兵,北面的入口又被东魏军前呼后拥的大队人马阻塞,士兵们有进无退,动弹不得。茂密的芦苇做了西魏士兵最好的掩体,东魏士兵看不清敌人的数量,一个个排队上门送死。

  时机成熟,宇文泰亲自擂起战鼓。西魏士兵挥舞兵器,喊声震天,于谨等各军从正面扑了上来。西翼的李弼身先士卒,率领麾下六十多人的铁骑,横向冲入东魏阵中,把高欢大军截为数段。李弼的弟弟李檦身材瘦小,却异常勇猛,骑在马背上犹如隐身人一般,斩杀敌人不费吹灰之力。东魏士兵惊恐万分,远远见了他便大呼“快躲!”乱成一团。

  两军杀得天昏地暗,直至深夜还未罢休。东魏阵中的彭乐被刺破肚腹,肠子外流,他把肠子塞入腹内,回身续战。西魏那边的将军耿令贵杀得遍体通红,全是敌兵的鲜血,宇文泰也不禁唏嘘。

  东魏士兵越战越少,高欢想要收兵再战,却完全指挥不了混乱的兵势,各营军士死散一空。高欢惆怅半晌,还是不愿退兵(十几万大军就这么毁在沙苑……)。大将斛律金劝道:“如今兵心离散,不能再打了,赶快回河东吧!”连喊了几声,高欢仍在马上发呆不语,斛律金挥鞭打马,才强行拖走了高欢。黄河岸边无船可渡,部将为高欢找了一匹高大的骆驼,涉到河中,才有渡船靠近,狼狈逃往东岸。弘农方面的高敖曹听说高欢大败,也退回了洛阳。

  宇文泰追到河边,见高欢远去,便停止追击。他从东魏俘虏中留下两万多士兵,其余全部释放(僧多粥少,困难时期侥幸取胜,宇文泰已经相当满足,多余的士兵只能放回去便宜高欢了)。西魏军回到渭水南岸,几天前所征的各州军队正好赶来集合,宇文泰让士兵到战场上每人种一棵柳树,以纪念这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沙苑之战,西魏军以一敌十,歼灭和收编东魏军八万以上,所获粮草器仗不计其数。弱小的西魏政权得以巩固,宇文泰受封柱国大将军,十二员大将加官晋爵。高欢在小他十一岁的宇文泰面前,大栽了跟斗,此后再也没能踏足关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东魏西魏间的沙苑之役沙苑之役的结果分析
沙苑之役,发生于东魏天平四年,也即公元537年,当时处于南北朝时期的东魏西魏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沙苑之役的参战双方分别是东魏丞相高欢亲率的二十万军队,西魏宇文泰领兵的不足万人的轻骑军队,双方在沙苑一带展开激战,西魏宇文泰一举得胜,大败东魏高欢率领的二十万大军,高欢公带随从数骑逃脱。沙苑之役路线图在沙苑之役发生之前,南北朝的东魏西魏之间已经有过一次大战,即小关之战,当时也是东魏丞相高欢率军打头阵,不过这场小关之战也是高欢落败,沙苑之役就是因为高欢要一雪小关之败的耻辱而挑起的,在东魏天平四年的十月,东魏丞相高欢率领大军二十万直扑山西蒲津,威镇西魏都城长安,西魏帝看高欢来势汹汹,派遣老将宇文泰出马,宇文泰分析利弊,力排众议,建议西魏轻骑迎敌,速战速决,沙苑之役就此展开。宇文泰的军队人数不足万人,而随行所带干粮只可供三日,在一路急行军后,距东魏高欢营地60里处扎营,宇文泰采用了手下谋士李弼的...
· 沙苑之战西魏军是怎么以少胜多的?命运之神偏向宇文泰!
沙苑之战西魏军是怎么以少胜多的?命运之神偏向宇文泰!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战役经过中国南北朝时,西魏大统三年(东魏天平四年,537)十月,西魏军在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地区大败东魏军的伏击战。东魏丞相高欢乘西魏丞相宇文泰攻占恒农(今河南三门峡市)之际,为雪潼关战败之耻,亲率20万大军进攻西魏。天平四年闰九月,高欢军自壶口(今山西吉县西)经蒲津(今陕西大荔东)渡黄河,过洛水,进屯许原(今陕西大荔南)西,直指长安。宇文泰在东魏大军压境时,亲率近万人自恒农回师渭水南,征诸州兵迎战。为阻止东魏军逼近长安,乘其远来新至,不待州兵齐集,即令部卒在渭水架设浮桥,携带三日粮秣,轻骑渡渭。十月初一,进至沙苑,与东魏军仅距60里。这时,宇文泰一面派部将达奚武领数骑侦察,一面与诸将商议,决定在沙苑以东10里苇深土泞的渭曲设伏。以部将赵贵、李弼分置左右,背水列阵以待。次日午后,东魏军果然进入伏击区,见西魏军...
· 若他不早死或改变三国战局
“大丈夫生于世上,应当带著三尺长剑,以升于天子阶堂。如今所志未从,奈何却要死啊”,这是句豪言出自三国东吴名将太史慈临死却想到自己壮志未酬所发的。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善于骑射是个神射手。他本来是一个郡的小官,有一次州与郡产生矛盾,郡里害怕自己吃亏就叫太史慈为使出去希望可以占到先机,最后少受点委屈。太史慈利用计谋将州使带来的奏折给撕了,如此一来两个人都没有办法,太史慈便教唆州使与他一起逃难去,不论怎样两个人都不能逃脱罪罚的。为了躲避又不脱拖累自己的家里,他们只能躲到辽东去了,但是太史慈是一个大孝子,孔融知道了此事便吩咐一直好生对待太史慈的老母。后来孔融了为对付黄巾暴寇,出屯于都昌,却被黄巾贼管亥所围困。太史慈躲过了上次的罪罚便从辽东回家了,到家之后他母亲便对他说:“在你离开家的时候孔融多次救济我,我才能现在安然好好的,现在听说孔融有难,虽然你们两个没有见过,但是我觉得你们的关系远比那些...
· 沙苑之役
背景535年,东魏军进攻潼关失败。537年,东魏军兵分三路,进攻西魏。虽然东魏军人多势众;但是三路魏军兵力分散,西魏军兵贵神速,在东魏军尚未汇合之前,迅速击溃其在潼关的一部,率领潼关地区东魏军的窦泰自杀。西魏取得东西魏潼关之战的胜利。因这场战役中,窦泰率东魏军从小关(今陕西潼关南禁谷)进攻西魏,这场战败在东魏被称为“小关之败”。起始东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东魏丞相高欢为一雪小关之败,亲率二十万军队至蒲津(今山西永济县一带)攻讨西魏,志在为窦泰复仇。另以高昂率军三万进攻黄河以南地区。听闻高欢即将渡河,高昂率领东魏军入关。经过不久,东魏军进抵洛水之南的许原,威逼长安。西魏太师宇文泰率军前来迎击。随后,高昂率东魏军围攻恒农(今河南灵宝县东北)。当时关中正值饥荒,当时宇文泰的军队只有骑兵,而且数量不满万人,整只军队备有三日粮食。宇文泰先以轻骑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今陕西大荔南),后全军渡河,距...
· 玉璧之战战斗经过:西魏军队以弱胜强扭转战局
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南朝主要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主要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时代。玉壁之战就是发生在北朝时期东魏和西魏政权之时的战争。据史料记载,东魏两次打败西魏,想借着胜利的有利时机,一举消灭西魏政权。公元546年,东魏大将高欢率领二十万大军向西魏前沿阵地玉壁城挺进,想攻下玉壁后,再直捣长安,一举消灭西魏。玉壁城是北朝时期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由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于西魏大统四年(公元538年),“城周八里,四面并临深谷”,遗址在稷山县城西南六公里的柳沟坡上(今稷山太阳乡白家庄一带。)玉壁位于峨嵋垣北缘的台地,地处暖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盛产粮麻,一向民给军需之理想所在。同时,玉壁城北临汾河,西界黄河,东、南为涑水河所环绕,形势突兀,位置险要,进可长驱突击,退可守险无虞,是西魏抵御东魏的军事前沿重镇,是西魏保关中、攻并州、灭东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