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福建抗倭的经典一战:松溪一个挑夫救了整个城市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79
转发:0
评论:0
福建抗倭的经典一战:松溪一个挑夫救了整个城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一股上千人的倭寇自闽东杀向闽北,一路洗劫了寿宁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冬,一股上千人的倭寇自闽东杀向闽北,一路洗劫了寿宁、政和两县,于十二月初逼临松溪县。
  见倭寇势大,县令王宾首先写信求和,称愿意纳粮米银两,请求退兵——这是地方官的无奈,没有官军保护,只有几十个衙役的小小县令有什么办法保境安民?很快倭寇的回信来了:限令在一周内,献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如有延误破城屠民!
  这下王县令傻眼了:松溪县是个全县人口不超过3万的弹丸小城,哪里有白银万两、骏马两百匹可献?也许,倭寇是故意提这样苛刻的条件,本身就没打算放过松溪县。
  倭寇把全城逼到了绝路,更激发了民众的愤慨,家家出丁,户户献粮,一支自发组织的守城敢死队形成了。从王县令开始,全城的男女老幼横下一条心:和倭寇拼了!
  松溪城虽小,但城墙修筑得很坚固,在敢死队的严防死守下,一路势如破竹的倭寇碰到了硬钉子,一连攻了三天没有丝毫进展,只好撤到乡间掠夺粮食民财。转眼新年来到,正月初一,倭寇卷土重来,他们对这个顽固的小城恨之入骨,更希望打破城池好好过一个肥年。这次,有备而来的倭寇搭起了几部云梯,嗷嗷叫着爬梯攻城。
  一个骁勇的倭寇头目率先爬到了城垛处,手舞双刀驱散了守兵——城头的守兵一片惊慌,眼看防线即将崩溃,千钧一发之际,一个名叫张德的汉子手举大斧冲过来,一斧将这个倭寇头目砍落城下!守兵士气大振,接连杀掉了几个爬上来的倭寇,并搬起大石头,把云梯砸得粉碎。


  艰苦的松溪保卫战,一直打到正月十五日,倭寇死伤惨重,却无法入城池一步,最后不得不向这座顽强的小城屈服,逃遁而去。松溪县城固守四十余天,牺牲军民一百余人,包括立了大功的张德,但是挽救了全城百姓。

这场发生在福建北端小城的攻守战,放在明代抗倭战争的历史中很微小,微小到除了当地县志,其他史料上都不曾记载。对历史很小,对当事双方很大,战斗进行地如此漫长,相信双方都异常艰苦。倭寇苦,他们没想到遭遇这么顽强的抵抗,他们得咬着牙冒着守兵的弓箭和大石头仰攻;守兵苦,他们本是老百姓,而现在却要冒生命危险作战,但他们退无可退,他们就是这座城市最后的防线。
  张德何许人?据《松溪县志》记载,他是个力气很大的挑夫,家有妻子儿女,自告奋勇参加守城。凭此一战,张德青史留名。松溪人、明朝名臣魏溶感慨道:“张公一斧,合城数万口得以保其首领,厥功懋矣!”
  留下姓名的挑夫张德是英雄,没有留下姓名的一百余人同样是英雄。比起邻县的不抵抗而遭涂炭,他们的英勇不屈保住了城池,保住了妻儿老小——他们用英雄般的死,告诉世人,生命应该这样有尊严的活。
  松溪县城外有座著名的古迹:湛卢山,相传为春秋时名匠欧冶子铸剑之地,山名因其铸造的名剑湛卢而命名。可惜正如后人所吟:“欧冶一去几春秋,湛卢之剑亦悠悠。”时光匆匆,中国的宝刀宝剑技术泯灭已久,干将、莫邪、巨阙、湛卢这些中国的传奇宝剑,只能留存在悠悠传说之中。
  在名剑的故里,将手持双刀的倭寇砍落城下的,不是宝剑而是斧子——只要中国人的武勇精神不失,日本刀再锋利,又何惧之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抗倭英雄任环
任环,字应乾,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山西长治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少年时代又拜师学武。为了磨练毅力,锻炼体魄,任环常随师傅爬山涉水,去家乡附近的太行山深处旅行,广交朋友,还练出一身武艺。善击剑又精骑射,这在同时代青少年文化人中是很少的。抗倭英雄]编辑基本信息[明](公元一五一七年至一五六一年间在世)字应乾,号复庵,长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至世宗嘉靖四十年间在世,年四十岁。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知抗倭民族英雄任环广平、沙河、滑县三县。迁苏州府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使佥事,整饬苏淞二府兵备道。仕至山东右参政。专著环为文高简有法度,著有《山海漫谈》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生平事迹明代嘉靖年间,朝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
· 抗倭英雄殷正茂
殷正茂(1513-1592),今歙县桂林镇殷家村人。据《新安名族志》记载,殷正茂始迁歙县的一世祖是南宋末年的殷恂,德佑元年(1275),他以部校的身份领兵随贾似道从临安出发前往芜湖御敌,大败,殷恂则循原路退至歙县,遂定居于县城南门。其后几代在地方上名望颇隆。但到了十世孙殷正茂时,殷氏家族已颇为寥落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苦读群经多年、已经三十四岁的殷正茂,终于高中进士,这给业已衰落许久的殷氏家族带来了新的辉煌和希望。由于名次靠前,不久升为兵科给事中。按品级,给事中只不过是从七品的小官,但由于有“言官”和侍从之臣的特殊身份,负有钞发章疏、稽查违误之责,可以对高级官员进行监督弹劾,地位实际上比较显赫。殷正茂以不畏权贵、正直敢言的形象在朝廷中头角初露,引起内阁的注意。不久,被外放“锻炼”,历任广西、云南、湖广兵备副使,再迁江西按察使。殷正茂的军事才能,是在广西壮族民众反抗朝廷的过程中日益显...
· 抗倭名臣聂豹
聂豹抗倭名臣嘉靖二十年(1541年)北方的俺答达虏连年进犯山西,平阳百姓不得安宁。聂豹在危难时刻出任平阳知府。他上任时,平阳府银两库存空虚,防隘全无,兵力严重缺失,战事一无所备。身担重任的聂豹只好四处奔波,筹措经费。他请平阳各地抚按到各州县,备羊酒肉招待富民,号召富户捐银。经过他的动员,临汾等三十七州县民众都踊跃捐银,共计捐得银两二万二千馀两。由于敌情紧急,经费缺口太大,聂豹还允许牢中犯罪较轻的犯人视其犯罪的轻重程度,用不同银两赎身。如蒲州仪宾的苏仁因继室悍,疑犯罪在押坐牢,苏仁以五千两金银赎身得以脱罪。经过多种途径所筹到的银两,全部用以加固隘口,大修关隘。经过修建巩固的郭家沟、冷泉、灵石等处隘口,屹然像天险一样。同时他又招募义勇兵张鸾等五千二百人,河南矿工八百余人,给足他们衣甲、器械,加紧对他们进行操练,准备迎敌。不久,俺答来犯,入雁门,直接奔向平阳,侵犯郭家沟。聂豹派关兵李芳等开关迎敌...
· 抗倭英雄奚世亮
简要介绍:明代官员。字明仲,一字汝寅。黄冈人。嘉靖进士。授南京户部郎中,以清廉著称于时。任延平府同知时,倭寇常侵犯福建沿海一带。他致力于防倭的准备。后权代兴化府事,倭寇至,围兴化城逾月;他亲冒矢石,率士卒抵抗。后城南被倭寇攻陷,他率兵向城西迎战,伤重而死。【人物名称】:奚世亮【字号又名】:字明仲,一字汝寅【性别】:男【民族】:汉【朝代】:明【籍贯】:湖北黄冈【分类号】:z3:k81【主题】:(政治)【资料来源】:湖北历史人物辞典【生平简介】:奚世亮明代官员。字明仲,一字汝寅。黄冈人。嘉靖进士。授南京户部郎中,以清廉著称于时。任延平府同知时,倭寇常侵犯福建沿海―带。他致力于防倭的准备。后权代兴化府事,倭寇至,围兴化城逾月;他亲冒矢石,率士卒抵抗。后城南被倭寇攻陷,他率兵向城西迎战,伤重而死。抗倭英雄奚世亮邵冰越2010年,雨泽在市东坡赤壁风景区旁的宋城月波楼创办中国古石艺术馆,布展期间,时任...
· 抗倭太学生乔镗的故事
抗倭太学生乔镗的故事“海滨三大学齐名,能胜倭寇善用兵;独有春山才杰出,筑城设堡利民生。”这是清末秦荣光的《上海县竹枝词》,咏明代抗倭大学生乔镗的诗句。乔镗,字子声,号春山,浦东六团人,明嘉靖年间,倭寇内犯,乔镗和盛际时、潘元孝三位大学生,投笔而起,御侮卫乡。其中乔镗才智和功绩又高出一筹,所以秦荣光有此诗句。乔镜首先倡议自九团黄家湾至南汇一团,开挖一条长达90多里的深濠,使倭寇登陆后难以逾越,人称“御倭河”;开挖时,乔镗亲自负担持铲,与民众共劳苦;继而训练乡兵,以盐丁为基础,组成团勇,配合官军作战;再又提议筑城,嘉靖三十六年(1557),在八团镇筑起了后来的川沙城垣,周长4里,高2.8丈,四周护城河阔12丈,深1石丈。这就是川沙县城,清朝在此设川沙厅,成为东南海防的一个要镇。乔姓,源出姬姓,本为桥姓,据说黄帝葬于桥山(今陕西黄陵),他的一支子孙和部分大臣守陵,世代相传遂以山为姓。后周文帝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