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大明国防体系的第一次挑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299
转发:0
评论:0
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大明国防体系的第一次挑战,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

  元末明初,日本正处在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封建主,就组织武士、商人、浪人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骚扰,历史上称为“倭寇”。明初,国力强盛,重视海防设置,倭寇未能酿成大患。

  正统以后,随着明朝政治的腐败,海防松弛,倭寇祸害越来越严重。嘉靖年间,倭患尤甚。其原因一是明世宗昏庸腐朽以及严嵩的奸贪狠毒,庇护、纵容通倭官吏,打击、陷害抗倭将领。二是嘉靖年间,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外贸易相当发达。沿海一带私人经营的海上贸易也十分活跃。

  这些海商大贾、浙闽大姓为了牟取暴利,不顾朝廷的海禁命令,和“番舶夷商”相互贩卖货物,他们成群分党,形成海上武装走私集团,有的甚至亡命海外,勾结日本各岛的倭寇,于沿海劫掠。这些海盗商人如王直、徐海等,与倭寇勾结,使得倭患愈演愈烈。

  倭寇的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灾难。被激愤的中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进行抗倭的自卫斗争。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五月,由汉、壮、苗、瑶等族人民组成的抗倭军队,在明爱国将领张经领导下,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北)大破倭寇,斩敌2000。这是抗倭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被称为“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攻掠福建长乐,时城崩二十余丈,居民自动列栅抵御,“少壮守阵,老稚妇女运砖石”,迫使倭寇败退。次年,倭寇劫掠福建福安等地,遭到当地畲族人民的奋起抗击。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败走福建的倭寇,窜犯台湾鸡笼(基隆)一带,被高山族人民赶走。而民族英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与其他明军配合,多次打败倭寇,最终取得了抗倭战争的最后胜利。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天,戚继光从山东调到浙江御倭前线,任浙江都司金书。次年被推荐为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三府,不久又改守台州、金华、严州三府。这些地区是倭寇时常出没、遭受倭患最严重的地方。戚继光到任后,针对“卫所军不习战”的弱点,多次上书请求招募新军。

  经过几个月的严密组织和艰苦训练,他建立起一支以义乌农民和矿夫为主的3000新军,并创造了“鸳鸯阵”的战术,用以训练士兵。这支军队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被誉为“戚家军”。

  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50余艘船2000余人聚集于宁波、绍兴海面伺机入侵。戚继光立即督舟师出巡海上。倭寇遂离开台州防区骚扰奉化、宁海,以吸引明军,而后乘机进犯台州。戚继光将军队一部守台州,一部守海门,自率主力赴宁海。倭寇侦知戚军主力去宁海,台州空虚,遂分兵三路分别进攻台州桃渚、新河、沂头。戚继光布署兵力,与敌人展开了台州大战。

  台州大战,由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和长沙之战组成。

  四月二十四日,倭寇大肆抢掠新河城外各地。城内精壮士兵大都出征,留守者人心惶惶。戚继光夫人挺身而出,发动妇女守城,迫使倭寇不敢贸然逼近。二十五日,在宁海的戚继光令胡守仁、楼楠二部驰援新河。二十六日,倭寇逼进新河城下。这时,援军赶到,双方展开激战。入夜,戚军打败倭寇,残倭从铁岭方向逃走。次日,乘胜追击,将残倭打得落花流水。此战杀敌约200人,保住了新河。

  戚继光击败宁海之倭后,听说进犯桃渚之敌焚舟南流,改进精进寺。他认为敌人这样做,是想乘虚侵犯台州府城,于是挥师南下,决定急行军先敌到达府城。二十七日中午,双方于离城仅1公里的花街展开激战。戚军前锋以火器进攻,杀死敌人前锋头目,并连斩7倭。敌人主力大败退逃。戚军即分兵两路猛追,将一股敌人沉于江水中,另一股被歼灭于新桥。只一顿午饭的工夫就结束了战斗,共杀敌300余,夺回被掳民众5000余。

  四月二十五日,泊于健跳沂头海面的倭寇,二十八日登陆,五月一日进至台州府城东北的大田镇,妄图劫掠府城。戚继光率1500余人在大田岭设伏,与倭寇对峙。敌人闻有备,于初三日沿间道逃至大田,欲窜犯仙居,劫掠处州(今浙江丽水)。大田至仙居必经上峰山,山南是一狭长谷地,便于伏击敌人。戚继光先敌人到达上峰岭,令每人执松枝一束隐蔽身体,严阵待敌。五月四日,倭寇列10公里长队向仙居方向行进。五日经上峰岭南侧,远望岭上满山丛松,未见有兵,毫无戒备。待倭寇进入伏击圈,鸟铳齐发,戚军列一头两翼一尾阵,居高临下,勇猛冲杀。倭寇措手不及,仓皇应战,当即有数百人缴械投降。余倭被迫退至白水洋朱家大院,被戚军围攻,全部被歼。这次战斗,戚家军以少胜多,共斩杀300余人,缴获兵器近1500件,夺回被掳民众1000余。六日,戚军凯旋台州府城。

  五月十五日,戚家军又取得了藤岭战斗的胜利。五月二十日,消灭了窜犯宁海以北团前、团后占据长沙之倭寇。从四月下旬开始,戚家军以少敌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连续取得了新河、花街、上峰岭、藤岭、长沙等战斗的胜利,消灭倭寇数千人,使侵犯台州的倭寇遭到毁灭性的打击。次年,倭寇窜犯宁波、温州,戚家军和其他明军配合,全歼倭贼,此后,倭寇未再大规模进犯台州地区,浙江的倭患基本平息。

  浙江倭患平息后,倭寇纷纷南下骚扰福建,福建成为倭患中心。嘉靖四十一年

  (1562年)七月,戚继光被派往福建剿倭。

  戚继光入闽碰到的第一个倭巢是横屿,这是福建宁德县城东北海中的一个小岛,岛上倭寇有数千人,盘据数年,明军无可奈何。戚继光决心攻拔这一据点。他让士兵每人拿一束草,随进随用草填泥,士兵摆成鸳鸯阵,戚亲自击鼓,士兵在战鼓声中踏草前进。上岸后,兵士奋勇当先,与倭寇展开激战。后续部队也涉过泥滩,双方夹击,乱了敌倭的阵势,很快占领了倭巢,并将其焚毁。此战生擒倭寇近36人,斩300余,解救被掳男女800余人,取得了入闽抗倭的第一次胜利。

  横屿之战后,戚家军在宁德稍作休整,便向福清挺进,相继攻拔福清境内的数个倭穴。八月二十九日抵达福清城,九月二日于牛田(今福清东南)大败倭寇,大部歼灭,救出被掳男女900余人;九月十三日,乘机奇袭盘踞林墩的倭贼,歼灭倭寇4000余人,救出被掳男女2100多人,消灭了兴化(今莆田)一带的倭贼。十月间,戚家军班师回浙江,从事休整和补充兵员,以俟再战。

  戚继光回浙后,倭寇又大肆劫掠福建沿海。嘉靖四十一年底攻陷兴化府城,在城中烧杀奸淫掠夺,无恶不作,盘踞两个多月才弃空城退出,经岐头攻陷平海卫(今莆田县平海),以此为巢,四出骚扰。福建再次面临倭患的威胁。明朝调新任福建总兵俞大猷和先期援闽的广东总兵刘显与戚继光一道抗击闽倭。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四月,戚继光抵达福建,立即察看倭巢地形。在攻击平海卫倭寇的战斗中,戚家军为中军,担任正面进攻,俞大猷为右军,刘显为左军,从两翼配合攻击。二十一日,戚家军以胡守仁部为前导分兵三路,以火器打乱了倭贼前锋骑兵,乘势发动猛攻,俞、刘二部从两翼投入战斗。倭寇三面受敌,狼狈窜回老巢。三路明军乘胜追击,将敌人围困于巢中,并借风火攻,荡平了倭巢。此战只用了四五个小时,歼倭2000多人,解救被掳男女3000多人,明军收复兴化城。

  平海卫之战后,戚继光又率部消灭了原侵扰政和、寿宁的倭寇。嘉靖四十三年

  (1564年),又相继大败倭寇于仙游城下、同安王仓坪和漳浦蔡不岭,斩获颇多。余倭逃往广东。至此,福建倭患基本平定。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与俞大猷配合,歼灭了广东的倭寇。至此,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取得了最后胜利。

  倭寇的侵掠骚扰,给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民生活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平定倭患,使人们能安居乐业,发展生产。在平定倭乱的过程中,明朝政府的一些官员认识到,“海禁”既不能限制私人海上贸易,也不能防止倭寇。反而驱使沿海居民走上武装走私的道路,与倭寇内外勾结,为害颇大。嘉靖末年,比较有远见的官僚,纷纷建议政府解除海禁,发展海上贸易。到明穆宗隆庆时,明政府开始取消“海禁”,准许对外通商。这无疑顺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促进了正常的海上贸易和东南沿海商品经济的发展。

  抗倭战争的胜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其他抗倭将领的配合是密不可分的。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实现了他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灭倭志向。在剿倭战争中,戚继光身先士卒,与士兵同甘共苦;严格要求士兵,不准扰害百姓,做到兵民相体;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这是戚家军屡败倭寇的重要原因,也是戚继光和戚家军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一座古炮见证大明朝沿海地区近20载抗倭史
永宁卫城曾经繁华富饶,也曾经历经沧桑,现收藏于市博物馆的《永宁卫志》中短短的十八页中浓缩了永宁卫抗击外来侵略和内部保安宁的故事。明初,由于国力强盛,重视海防,倭寇未能酿成大患。至嘉靖年间,倭寇开始猖獗,战事不断。今永宁城隍庙前陈列的嘉靖古炮,就是历史的见证。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4月,倭寇从晋江长坑头登陆,由龟湖至安海,转而劫掠鸭山、鹏山、凤山、清源山、玉笋桥。永宁卫指挥使杜钦爵奋勇当先,率兵日夜固守,倭寇无功而退。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船千艘乘风而至,泊于晋江白沙头。初以经商为名,后则烧杀掠抢,由于永宁卫有重兵守卫,1553年倭寇试探性进犯即被击退,此后三、四年间,倭寇都不敢再次贸然犯境。然而到了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倭寇又至,永宁卫指挥佥事王国瑞骄兵自恃,疏予防范,致使城门失守,倭寇进城后大开杀戒。据《临濮堂施氏族谱》载:“举族少遗,呼号梃刃之下,宛转刀剑之间。...
· 明朝抗倭名将席上珍
席上珍(?~1555),靖江人。明抗倭烈士。自小练就一身功夫,且胆识过人,急公好义。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大股倭寇犯靖,所到之处,房屋尽遭焚毁,2000余名百姓遭屠戮,血流成河。倭寇逼近县城东门时,城上官兵惊慌失措,城内人心惶恐,一片混乱。秀才席上珍闻知敌情后,义愤填膺,向县丞主动请缨率众前去杀贼。县丞因嘉靖帝未曾有抗倭圣谕,加之倭寇凶狠残暴,担心抵抗不成,反遭致更大的灾祸,便借口出战的日子不吉利,不肯出战。席怒发冲冠,激昂地说:“贼寇疯狂进逼,我们如果只是观望徘徊,任其杀掠,其气焰必然更加嚣张。如果予以迎头痛击,挫其锐气,贼寇必然退出。我愿与贼众拼死一战,以保乡土平安。”随即便召集100多名义士,各执兵器,准备战斗。他一面派人探听贼寇的虚实,一面站在城头观察贼众行动掀起的烟尘,分析判断敌人的去向。然后率领众义勇壮士,一鼓作气,从东门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入贼群,夺得贼寇的战马...
· 明代抗倭名将谭纶
谭纶]编辑^锁定谭纶(1520年-1577年),字子理,号二华,汉族江右民系,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明代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戏曲活动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与戚继光、俞大猷、李成梁齐名,嘉靖二十九年(1551年)倭寇屡袭浙江沿海,谭纶受命任台州(今浙江临海)知府。在当地谭纶乃招募乡勇千人,练兵御倭;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谭纶率兵在台州大挫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再率数万人侵扰台州,谭纶再亲率死士与倭寇大战,三战三捷,使军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在福建沿海再度归来,在邵武、兴化一带大肆劫掠。谭纶受命任福建巡抚,并举荐戚继光、俞大猷等参与战役。同年四月谭纶任总指挥,命戚、俞等分头进攻,一举灭敌二千多人,收复兴化。次年(1564年),倭寇再攻仙游,谭纶亲率戚继光部增援,攻下仙游,斩敌千余,迫使倭寇余部入海逃遁。隆庆二年(1568年)谭纶获任命为蓟辽保定总督...
· 明朝抗倭英雄葛天民
葛天民(明朝抗倭英雄)葛天民(生卒年不详),号田纯,字无怀,东台台城人,明朝抗倭英雄。其父葛雷,是一名秀才,他曾联合地方人士,上书请筑城池,以御从海上来的倭寇。初未准,后继续力争,直到明隆庆三年(1569年),才获准筑一座土城及环城河道,可见他的爱国热忱。葛天民曾任福建福清县丞、山东经历等职。明万历年间,倭寇从通州港口登陆北犯,侵入东台县境。葛天民挺身而出,发动并组织盐民、农民和城市居民数千人,在地方兵丁配合下,对入侵的倭寇进行了阻击。当时,倭寇使用的倭刀,虽然“能曲为腰带,挺为利刃”,但只宜近战。葛天民看到这一弱点,即设计以智取胜。他征集到一批竹篙,还有黄豆、豌豆,撒满在倭寇必经之道口,并派兵民埋伏在附近,又组织城里居民听候以鸣锣为号,呐喊助威。果然,倭寇经海安向东台蜂拥而来。有的穿皮靴,有的穿木屐,当他们走到东台城南三灶时,进入了豆子阵,纷纷跌倒。这时,城内外锣声四起,喊声震天,埋伏在...
· 抗倭英雄任环
任环,字应乾,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生,山西长治人。他自小勤奋好学,饱读诗书,少年时代又拜师学武。为了磨练毅力,锻炼体魄,任环常随师傅爬山涉水,去家乡附近的太行山深处旅行,广交朋友,还练出一身武艺。善击剑又精骑射,这在同时代青少年文化人中是很少的。抗倭英雄]编辑基本信息[明](公元一五一七年至一五六一年间在世)字应乾,号复庵,长治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十二年至世宗嘉靖四十年间在世,年四十岁。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知抗倭民族英雄任环广平、沙河、滑县三县。迁苏州府同知。以御倭功擢按察使佥事,整饬苏淞二府兵备道。仕至山东右参政。专著环为文高简有法度,著有《山海漫谈》三卷,《四库总目》传于世。生平事迹明代嘉靖年间,朝败,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江南苏州地区由于地处东南沿海,又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乡,一度倭患严重。曾历任苏州府同知、兵备佥事与苏淞兵备道副总兵的任环率领军民奋起抗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