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81
转发:0
评论:0
揭秘:大唐王朝士兵征战四方都带些什么装备?,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

  唐朝是值得骄傲的时代,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关于军队的装备,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薛大哥是英雄,一心想着上战场厮杀,具体怎么做饭,一餐做多少量,也是笔糊涂账。

  历史是琐碎的,要了解它的真相,得去翻史料,比如对于唐朝军队的装备,《新唐书》的“兵志”就有记录。唐朝初年实行府兵制,是民与兵合一的机制。特点之一就是士兵出征的很多装备得自己掏钱购置,“皆自备”。具体自备哪些东西呢?人均一张弓,三十支箭及一种叫胡禄的箭囊;横刀一把——一种佩刀,日本现在有完整样本。武器有了,还得有后勤装备,即磨刀石、毡帽、毡装、行李箱各一件。当然,还有吃的:人均携麦饭九斗、米二斗。此外,还有着装要求,唐朝的大部分士兵穿明光铠,骑兵还要在身上、腿上和手膀上配置铁甲,背上有长枪。以上装备是不是都直接配置在士兵身上呢?根据记载,军队里有驮马。这些装备在平时都储存在折冲府的军库里,当有军事行动时,再看具体情况进行发放。

  隋炀帝时期远征高丽,因为路途遥远,粮食运输艰难,所以每名野战士兵身上要负重好多天的粮食,严重影响行军速度和战斗力。也因此,有些士兵冒着杀头和饿肚子的危险,将粮食埋在地下。如果是和平时期,这些府兵就配备横刀和弓矢。个人装备如此,那么单位的配备情况又如何呢?唐初士兵三百人形成一个团,每五十个人组成一个队,每十个人组成一个火。火是一个很小的军事单位,但仍会配备六匹驮马,如果弟兄们实在差钱,可以用驴子代替驮马。同时还有布幕、铁马盂、铲子、凿子、箩筐、斧头、钳子、甲床等各两件,锅子、火钻、盐袋、碓等各一件,马缰绳三件。马盂是什么呢?据唐朝人李筌的《太白阴经》记载,它是一种盛食品的容具,有木制的,也有铁制的,容量为三升,能保温,“冬月可以暖食”。

  唐朝的军粮可能还是未脱皮的,上了前线,还得用舂米工具,这工具就是“碓”。还有火钻这玩意,别以为这是取火工作,实际上它是一种兵器,打仗的时候,在火钻上浇上油,点上火,直接往敌人阵地上扔,大约可以算是原始手雷吧。此外,每人还配备一把锤子,象牙做的。这锤子可管用了,可以用来开箱撬锁,类似瑞士军刀吧。这样看来,大唐王朝单兵的装备确实杠杠的。而对于战马,政府是有补贴的,不是直接给战马,而是每个骑兵发二万五千钱,自个儿去。如果战马过了服役年龄,就卖到民用市场上,用所得资金再买新的战马。不过这战马会不会和机动车一样折旧,就不得而知了。

  当然,唐朝历时将近三百年,其军制也是在变化发展中,后来的情况如何呢?到唐玄宗的时候,由于拓边战争增多,原来的兵力明显不够用,于是改为募兵制。唐朝募兵,首先身高是有要求的,20岁入伍,身高应该在五尺七寸(大约1.7米)以上,就算降低要求,也要在五尺以上。入伍男子免除赋税。对士兵使用兵器也有要求,即要求士兵能够自主使用伏远弩,射程三百步;要求士兵在四发中能命中两发,50%的命中率才算过关;对擘张弩的应用会有场考试,擘张弩是一种用双臂拉开的弓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也是50%的命中率。

  以上两种是重射击武器,对于轻射击武器的使用,则是这样的:角弓弩,射程二百步,要求是四发三中,对于命中率的要求提高了25%;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要求是四发二中。别以为古代打仗场面,就像影视那样,将军大吼一声,然后就奔跑吧兄弟,大伙儿一窝蜂上去群殴。实际的战争场面蛮复杂的,李靖的《李卫公兵法》现在在杜佑的《通典》里还保存了一部分。在《李卫公兵法》里,每次出征时的军队数量是有规定的,大将出征,一般每次授兵两万。当然,这也不是死指标,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增减,“临时更定”。至于兵种的组成结构,李将军说得很详细:一支四千人的野战部队,称为“中军”,必须有2800名战斗人员,比例为70%。

  这2800战斗人员当中,有800名弓弩手,弓弩手又再细分:弓箭手400人,弓弩手400人,骑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唐朝管这类士兵叫“跳荡”。还剩下500人干什么?他们是“奇兵”,是用来机动作战的。按照唐朝部队编制,机动作战人员必须占三成,“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为奇兵”。唐代史料也记载了唐前期军队训练情况。《新唐书·兵志》对这个程序有详细记载。“每岁冬季”,是全国士兵集中训练的时机。以一个折冲都尉府为单位,分左右两个校尉统领,每个校尉手下有十支步兵队,一支骑兵队。还没有正式集合的时候,士兵们都打开旗帜,分散站立。第一通号角吹起,指挥官马上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骑兵都排成队列,“诸校皆敛人骑为队”。第二通号角吹起,将军旗和长矛都放下,有点偃旗息鼓的味道。第三通号角吹起,军旗和长矛都举起来,似乎进入战斗状态。

  接下来,擂起战鼓,两支部队鼓噪冲锋。当然,绝对不是漫无纪律的群殴,还是有章法的:先是右校尉这边鸣金,队伍稍稍退却,左校尉分队进入右校尉的位置;接着,相反操作。两支部队退却之后,又上前迎面对杀,进入演习状态。最后,三通号角,演习结束。然后,大伙去自由狩猎,猎物各自分配,“是日夜,因纵猎,获各入其人”。事实上,狩猎也是增强战力的方式。军队训练要各司其职,不能逾越。有一回唐太宗在骊山上看到山谷里的军队自由散漫,不成队伍,正要大发雷霆,处分校尉,旁边的人把他劝住了:“皇上,这不是你管的事儿,别坏了规矩。”唐太宗只好强忍怒气,交由有关部门去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历史解密:成吉思汗为何能征战四方?
成吉思汗是蒙古帝国的一位杰出领导人物,他的成功可以说的空前绝后的,他统治着全世界最宽广的土地,奴役着数以亿计的奴隶。那么他的成功是偶然吗?他为何能够制霸世界?成吉思汗是古代蒙古民族的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战略家。他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的诸部落后,进而征服了半个世界,创立了横跨欧亚两大洲的蒙古大帝国。成吉思汗成就霸业的原因诸多:首先成吉思汗本人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小生活艰,形成了坚毅,勇敢的性格。他生活的年代,漂泊,耳濡目染使他对于行军打仗非常熟悉。第二,蒙古民族民风彪悍,团结,吃苦耐劳,蒙古士兵从孩提时就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据史载:“蒙古人从三岁起就手拿弓箭。”他们放牧、骑射、围猎,很早就孕育了灵敏的马上战术。第三,成吉思汗的军事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他在蒙古骑兵的建军、治军、练军和用军等各方面,继承和发展了先人的成功的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独创之...
· 唐朝只有五十万士兵,为什么能打的四方臣服呢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朝代,这个朝代被后世称为“大有胡气”。唐朝的战争是很频繁的,、回纥、吐蕃、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曾经都是唐朝的敌人。贞观年间,唐朝在东、吐谷浑、高昌、薛延陀、高句丽、吐蕃、龟兹等用兵的胜利,也正是这些胜利,让大唐被世界所畏惧。大唐为此进行了上百年的猛烈拓边,终于让领土面积达到了巅峰。当然,对于大唐而言,最能让它阵痛的还是塞北边患,东的颉利可汗,曾经让李世民蒙受作为一个皇帝最大的羞辱,所以唐太宗想要灭掉东的决心,超过了十万铁骑的寒光。我们知道,拓边需要军队,唐朝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呢?唐朝有一支很能打的正规军,不过据说这支军队总人数才50万。宋朝、明朝,正规军都是200万,唐朝才50万,怎么能够开疆扩土呢?“少而精”这句话就是形容唐朝军队的,唐朝是有“胡风”的,不像中原人民性格那么温顺。大唐的强悍和豪爽是后世少有的,大唐女子也可以骑马射箭。大唐的人民以去边疆作战...
· 大唐士兵武装到牙齿
从北宋李公麟的《免胄图》上可以看出唐朝士兵的着装风格。长乐公主墓壁画上的唐朝官兵本版撰文/刘黎平唐朝是中国古代军事上一个值得骄傲的时代,其优秀的军事将领层出不穷,早期的李靖、李勣、秦叔宝、尉迟恭,稍晚的薛仁贵、苏定方、刘仁轨,盛唐后的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乃至后期的李晟、李塑父子,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然而,军事是个科学活、技术活,不仅要看将军打得多威风,还得看单兵的装备、兵团的配合及战术的运用,这些枯燥的东西,往往能反映出战争的真实面目。本期国学,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士兵的装备和组织情况。唐史料对装备的记载具体到每支部队有几匹马、几口锅关于军队的装备,一些演义里的描述是极其粗线条的,或者说是不靠谱的。例如《三国演义》,只有大将们叱咤风云、横扫战场的大场面描写,至于士兵穿什么、吃什么、带多少装备,那都是未知数。《说唐演义全传》则开始涉及到军队基层单位,诸如薛仁贵,传说他当过伙夫,但是...
· 替养父征战四方,养父称帝后却不认他了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任沐英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自古打江山和守成用的就是两套东西,这是中国人与时俱进的智慧,打江山的时候需要自己的团队所向披靡,所以需要空前地团结,领导者如何用手下的兵将,怎样对待自己的团队是一门艺术,中国历史上所有靠自己一兵一卒、一场仗接一场仗打下江山来的人,无一不是慧眼识人,善用手腕儿,能让一众人等凝聚在一起的牛人。说到用兵,主席最赞赏朱元璋。朱元璋是个军事天才,从一个乞丐、和尚这种社会最底层的人物成为了万人之上的雄主,靠的就是他独一无二的“聪明”。不过朱元璋坐稳江山之后他的“卸磨杀驴”行为让天下所有人非常震惊,甚至是非常恐惧,几乎所有当年和朱元璋并肩作战的人都被他“”了,当然他有很好的理由这么做,为了防止功高盖主的人造自己后代的反。但朱元璋有一个义子显然不是“造反名单”上的人,这就是朱元璋在当年濠州收的义子--沐英。朱元璋非常信任沐英,这可能是因为当年在募兵之时...
· 成吉思汗的军粮是什么使他纵横欧亚征战四方
成吉思汗的军粮是风干牛肉干和牛奶。蒙古部落的牛肉干和牛奶是蒙古的特产,成吉思汗率兵征战时经常携带牛肉干和牛奶,方便士兵们的食用。图片来源于网络1217年,成吉思汗率军讨伐花剌子模,蒙古到花剌子模共880公里,沙漠恶劣气候成为了行军路途中最大的障碍,加上军用粮食问题,给蒙古兵在西征途中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随后,成吉思汗队伍中的一员大将慧元研发了牛奶和肉松。慧元发现了牛奶中富含益生菌和乳酸菌,蒙古士兵吃了之后,非常有利于消化和肠道健康。对于蒙古部落来说,牛奶和牛肉干是家中常备食物,取材十分便利,慧元的这一发明,有助于蒙古军行军途中饮食健康安全,即使穿越欧亚大陆,蒙古军也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等症状。慧元利用牛肉干制成了肉松,里面加入了糖和盐等成分,有利于防止电解质流失,保障了士兵日常生活的基本元素需求。慧元发明奶粉这一举措,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从长远方向来说,打破了牛奶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保障了人...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