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松锦之战的经过:皇太极率部击溃最后的明军主力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47
转发:0
评论:0
松锦之战的经过:皇太极率部击溃最后的明军主力,初战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

  初战

  公元1641年(崇祯十四年)四月下旬,洪承畴部至松山与杏山之间。四月二十五日,双方在乳峰山战事胶着,“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洪承畴将吴三桂列为首功,说:“吴三桂英略独擅,两年来,以廉勇振饬辽兵,战气倍尝,此番斩获功多。

  洪承畴不敢冒进,驻扎宁远,以窥探锦州势态。并向朝廷表示:“大敌在前,兵凶战危,解围救锦,时刻难缓,死者方埋,伤者未起。半月之内,即再督决战,用纾锦州之急。”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承畴进军,崇祯帝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又分任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突围

  同年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总兵、十三万人,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二十九日,命总兵杨国柱率领所部攻打西石门,杨国柱中箭身亡,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之。此时明军士气正锐,皇太极对清军失利心急如焚。

  皇太极带病急援,“上行急,鼻衄不止”,昼夜兼行500余里,七月十九日到达锦州城北的戚家堡(辽宁锦县齐家堡),分军驻王宝山、壮镇台、寨儿山、长岭山、刘喜屯,就地挖壕,紧紧包围在松山一带,“断绝松山要路”。

  洪承畴与清军决战于松山、锦州地区,皇太极秘令阿济格突袭塔山,趁潮落时夺取明军屯积在笔架山的粮草十二堆。明军“因饷乏,议回宁远就食”,决定明日一早分成两路突围南逃。大同总兵王朴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结果“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中,明兵“且战且闯,各兵散乱,黑夜难认”。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等人突围未成,困守松山城(锦州松山区松山镇),几次组织突围,皆告失败,不久“转饷路绝,阖城食尽”,松山副将夏承德遣人密约降清,以为内应。

  决战

  公元1642年(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城陷,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被杀,洪承畴、祖大乐兵败被俘至沈阳,三月八日,祖大寿率部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轰毁杏山城垣,副将吕品奇率部不战而降,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至此松锦大战结束。洪承畴为表示忠于明室,宣布,到了五月剃发降清。洪承畴投降以后,明朝不知道他已经变节,思宗闻之大震,辍朝特赐祭九坛,祭到第九坛的时候,又得到军报,说洪承畴降清了,京城大哗。 据《清太宗实录》记载:“是役也,计斩杀敌众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以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松锦大战标著着明朝在辽东防御体系的完全崩溃,明朝在辽东的最后防线仅剩下山海关的吴三桂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耗尽大明帝国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使大明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是大清帝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殊死战。这场大会战,是皇太极生前亲临前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其判断和指挥称得上出神入化,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从此,明王朝再也没有力量对付自己的内外敌人了。两年后,大明帝国轰然垮台。大明崇祯二年、后金汗国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这一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蒙古奔袭大明帝国首都北京。就在这差不多同一时刻,西北山陕地区陆续发生了高迎祥等领导的农民暴动。此后,大明帝国烽烟四起,它不得不在对抗大清铁骑的同时,费尽心机地力图遏制四处流窜的暴动农民。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是皇太极,还是张献忠、李自成,均大受其益。他们结成了事实上的统一战线,成了素不相识、素无往来却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奋战于不同的战线,向他们备受憎恨的共同敌人大明帝国发起攻击。就这样,大明帝国曾经强横无比,由于自我感觉过好而极度傲慢,如今受到了...
·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耗尽大明帝国
皇太极对大明的最后一击松锦之战,使大明帝国的有生力量消耗殆尽,是大清帝国与大明帝国之间的最后一次殊死战。这场大会战,是皇太极生前亲临前线指挥的最后一场战役,其判断和指挥称得上出神入化,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之作。从此,明王朝再也没有力量对付自己的内外敌人了。两年后,大明帝国轰然垮台。大明崇祯二年、后金汗国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这一年,皇太极第一次绕道蒙古奔袭大明帝国首都北京。就在这差不多同一时刻,西北山陕地区陆续发生了高迎祥等领导的农民暴动。网络配图此后,大明帝国烽烟四起,它不得不在对抗大清铁骑的同时,费尽心机地力图遏制四处流窜的暴动农民。在这种情形下,不论是皇太极,还是张献忠、李自成,均大受其益。他们结成了事实上的统一战线,成了素不相识、素无往来却亲密无间的战友,他们奋战于不同的战线,向他们备受憎恨的共同敌人大明帝国发起攻击。就这样,大明帝国曾经强横无比,由于自我感觉过好而极度傲慢,如...
· 番吾之战的经过:大将李牧率军击溃秦军的进攻
秦王政十五年(公元前232年),秦军又大举进攻赵国。这是第三次攻赵。其兵力部署是:南路军推进邺邑平阳,从南面威胁赵国首都邯郸,北路军推进太原,经太行山进攻番吾要地。面对秦军的来势汹汹,赵王迁并不怎么慌乱,因为他身边尚有将军李牧在,宜安之战中,就是这位能征善战名扬于时的大将为赵国建树了奇功。但是,赵王迁也有些忧虑。因为这一年赵国发生了旱灾,农田受灾面甚大,有的地方庄稼枯死,颗粒难收。此外,国内形势也不够稳定,人心惶惶。鉴于这种情况,赵王迁要求李牧尽量实施强有力的反攻,争取首战即胜,不要把战事拖得太久。赵王迁本是个平庸无能的君王。他要李牧速战速决,是怕战事拖久了粮草难以接济,聚粮太急则有可能诱发,影响君位的巩固。李牧对赵王的意图心领神会,他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击北面来犯的秦军,取胜后再攻南面之敌。激战在赵国境内一片开阔的地上开始了。李牧临阵不惊,指挥若定,先给番吾秦军以沉重的打击,接着跟踪追击,驱...
· 松锦之战双方所处环境的对比:明军失败无悬念
松锦大战,又称松锦之战、松锦大会战,由皇太极发动,明清双方各投入十几万大军参战,从公元1640年(明崇祯十三年,清崇德五年)清军围困锦州城起,到公元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松山城被清军攻陷,明军主帅洪承畴被俘止,战争共经历了两年,以明军惨败告终,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损失殆尽,只剩三万残军跟随吴三桂退守宁远,之后明朝在关外的城池悉数陷落,仅剩孤城宁远。此役是明清双方最后的关键战役,以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清朝方面自皇太极即位以后,审时度势,对明清之间将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一次大决战是作了充分的各方面准备的,如进行内革,加强君权,对外入侵朝鲜,与其结盟,征服蒙古,与其联合,于是孤立了明朝。因此,清不仅上下团结一致,而且又无后顾之忧。所以,它就有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场战争,从而保证了松锦大战赢得胜利。另外,皇太极在松锦大战中,战略打击目标的选择,作战时机的...
· 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松锦之战洪承畴
松锦之战作为明清朝代交界的重大战役,一方面是明朝末期最后一次集结全国精锐之师力战已经崛起的满八旗的战役,另一方面则是清王朝铁骑踏破大明江山铜墙铁壁的第一步。那么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是谁?松锦之战明朝统帅图松锦之战明朝统帅为洪承畴。洪承畴,明朝时期福建泉州人,年幼时家贫,辍学后借买豆腐的间隙在学馆外听课,后来被洪启胤发现免费收为徒弟,得到洪启胤赏识,在学成后参加科举考试一举中进士,于是他的仕途便开始了。洪承畴从最初的刑部江西清吏司主事一路升迁至陕西三边总督,剿匪杀流寇,屡次为明朝建立军功,后来出兵剿灭起义军,击败李自成军队。1638年松锦之战爆发,松锦之战明朝统帅洪承畴率十三万部众亲临大明朝经营了百年的松锦杏三城防线,战事初期状况明朗,明朝劲旅兵甲齐全,又兼以火木雷石等技术先进,铁蒺藜,突火枪等火药武器杀得清军人仰马翻,一时间战局呈焦灼状态。然而统帅洪承畴受朝廷官员间的争斗影响,不得不听从谕旨主...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