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 你可能不会上前线而是去种地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41
转发:0
评论:0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你可能不会上前线而是去种地,穿越到明朝去当兵,你可能不会上前线打战,而是去种地。如果一旦穿越回明朝当军人,做

穿越到明朝去当兵,你可能不会上前线打战,而是去种地。

如果一旦穿越回明朝当军人,做横刀立马的将军,对于我来说自然是无比盼望的。然而要成为将军,在明朝也是不容易的。明朝将军的来源,早期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世袭的将军,也就是明朝开国名将的后人,靠着家族爵位的世袭一步到位。另一种就是草根出身的将军,也就是本身是个士兵,通过屡立战功,最终走向将军的高位,无论哪一种,都是不容易的。

最不容易的,自然是从小兵干起的那种。穿越成这一种,首先就要先从小兵干起。而要干好,就要首先了解明朝建国后的军事制度。明朝建国的军制,叫卫所制。按照官职等级的划分,最高军事机关叫“五军都督府”,也就是设中,左,右,前,后五个都督府,五个都督府不相统辖,分别管理京城以及各地的军队。地方各省的军事长官,叫做都指挥使,指挥使下面,就是基层军事单位卫所。

卫所中的“卫”和“所”,其实是两级军事单位,卫的士兵总数为5600人,管辖五个所,每个所的人数在1120人。卫所的最大特点,一是军事保障自给自足,国家划拨给卫所土地,称为军屯,军队除了操练之外,还要耕种土地维持生活。

(明朝万历年间头盔与盔甲复制品图)

卫所的成员除了士兵外,还有士兵家属,称为“军户”,属于世袭当兵。划给军队的土地,则称为军屯。这种制度的好处,就是国家节约了大量的开支,而且可以保证维持数目庞大的常备军,军屯的生产更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按照朱元璋的话说,就是“养兵百万,不费国家一粒钱粮”。二,则是确保军队的绝对忠诚,卫所制度确立后,军队的权力也被拆分,五军都督府虽然是军队的最高机关,但是都督府对于军队只有管辖权而无调度权,统兵打仗调度军队,要有文官负责的兵部来执行,没有兵部的命令,调动百人以上军队就形同谋反。

而一旦遭遇对外战争,明朝军队的集结,则是通过向各卫所调兵的方式,再给予统兵大将带兵权,称作专征,虽说打仗的时候在一块,但打完了仗后,参战的士兵,哪个卫所来的回哪里去,相互间不相统属,比起唐朝同样性质的府兵制来,卫所对于士兵的控制力更强,既保证士兵的战斗力,也能杜绝将领培植私人势力。所以终整个明朝,军队始终保持着对中央集权的绝对拱卫,除了由藩王引发的“靖难之役”外,从未发生过地方军事长官脱离中央割据自立的事。而在这套制度下,明朝军队的总人数,也创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记录——洪武年间在册的军队总数,多达一百八十万。

而如果你穿越成为卫所制度下的一个士兵,那么在明朝的户口本上,你的户口写的就是“军籍”,和普通老百姓是不一样的,普通老百姓的户口叫“民籍”,是归明朝“六部”中的户部来管辖,而你则是由卫所所属的都督府来管辖。


如果你入了军籍,那你全家都是军籍,而且世代不能脱籍为民,可谓一人当兵,全家都是兵,而且代代都是兵。你的家属,就被称为军户,家里当兵的你,被称为正军,你的儿子,则被称为余丁。如果“正军”在战斗中不幸牺牲了,那么这个名额就由这个家中的“余丁”来继承。

如果说这个家庭所有的人都牺牲了的话,那么这个家庭的军户名额,就需要从这个家庭的籍贯所在地,重新找一户家庭来递补。而在待遇方面,军户家庭是有一些好处的,比如国家会划拨给军户家庭私田,由军属来耕种,并按照户部的赋税规定缴纳赋税,但家中当兵的“正军”,却要去耕种国家的土地——军田,军田产权属于部队,早期由士兵耕种,后期因为士兵逃亡过多,主要招纳流民耕种,需要缴纳规定的赋税,其实就是给国家当佃农,公田的收益,就是明朝早期开支的主要来源。

同时,军丁还需要负担戍守京城的任务,一旦被选中了,那么每年农忙过后,就要调度到京城守卫,路费要自理,而且要到第二年农忙开始前才能回来,可谓来回折腾。

(韩国博物馆收藏的明代重铠)

而作为一个普通士兵,在这个体制下的艰辛是很多的,首先是任务重,明朝卫所制规定,边境上百分之三十的军队用于作战,百分之七十的士兵用于种地。

而在内地卫所,通常是百分之八十的士兵用于种地,百分之二十的士兵用于作战。虽然明朝早期设定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考核制度,定期就要抽调考核训练,还要给予赏罚,尤其是作战部队成员,通常都是考核中的优秀者。但是绝大多数的士兵,日常的主要工作还是种地。

而且即使是种地,受的盘剥也是极重的,你家里的地,要按照民田的赋税缴税,而你工作中重的地,要按照比民田高得多的税,向部队缴税。另外定期还需要抽调服役,到京城值班。一旦遇到战事,如果你编入了作战部队,更需要按照命令开赴边境,执行保家卫国的使命。

而随着明朝政治的日益腐败,卫所制也出现了大问题,其中直接的问题就是:军队的士兵和土地大量流失,被划为了私产。士兵的流失,主要有几个原因,一是土地兼并,大量本来属于军户的私田,被豪强地主以及军队将领,用各种名目私吞,军户没了地,却还要承担国家的赋税,最后没办法只要跑路。同时正军所负担耕种的军田,也容易被当地军事将官吞并,原本给国家当佃户的士兵,变成了给将领自己家当佃户。

发展到明朝中后期,士兵的地位更加低下,在明朝初期的时候,擅自调动一百名士兵就形同谋反,可到了中后期,士兵们经常被调动,给达官贵人家里干私活。没有了土地经济的保障,士兵人员也严重缺编,经常是账册上有数目庞大的士兵数量,仔细一查对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而且仅有的士兵,也经常是一些老弱残兵。如此一来,曾经横扫天下的大明军队,就变得越来越不给力了。明朝战斗力的退化,从中期开始局面就非常严重。比如“土木堡之变”后,名将郭登临危受命,担任边防重镇大同的总兵。到任后才发现,按照账册,大同原本应该有兵马八万多,实际却只有一万多。边防重地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可想而知。

嘉靖年间,蒙古鞑靼部可汗阿勒坦发动庚戍之变,率军打到北京城下,当时号称明朝最精锐的十二团营,却多些老弱残兵,根本不敢迎战,逼得明王朝无法,只得假装媾和拖时间,等着各地增援部队赶来了,这才把阿勒坦逼退。

(日本官方藏品:十六世纪晚期万历援朝时期的中国头盔)

而相比于卫所制的这些问题,对于士兵们来说,卫所制的另一大问题,就是它的僵化,在这套制度下,将领的后代永远是将领,士兵的后代永远是士兵,当兵的种地打粮或者修墙铺路,都基本上很难出头,除非是战场上立了大功,可具体到卫所里,进入作战部队的几率,在边境是百分之三十,在内地是百分之二十,进了作战部队,碰到立功机会,也同样是困难的,如此一来,士兵自然没积极性。随着明王朝的演进,越发失去保障且没有积极性的明军,战斗力也一度直线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穿越到古代去喝茶
自神农发现茶叶的传说开始,翻阅中华民族辉煌的饮茶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不同历史时期喝茶方式的运行轨迹。根据史书考证,我国历来对选茗、取水、备具、佐料、烹茶、奉茶以及品尝方法都颇为讲究,因而逐渐形成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饮茶习俗和品茶技艺。今天,我们带您穿越时空,看看古人是如何喝茶的,茶人朋友们也可以试着沿用古人的方式来走一遭“时尚喝茶复古风”。复古年代一:春秋以前喝茶方式:生嚼、煎服、八菜复古难度:★春秋以前,最初茶叶作为药用而受到关注。古代人便直接含嚼茶树鲜叶,汲取茶汁。随着生活的进化,生嚼茶叶的习惯转变为煎服。这是茶作为饮料的开端。在茶成为饮料的过程中。又经历了食用阶段作为中间过渡,即以茶当菜,煮作羹饮。方法是把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食用。点评:生嚼、煎服、入莱,这是最粗放的饮茶方式,简单易行。生嚼鲜叶,恐怕为者甚少;煎服,茶汤尚可。可是要连茶叶一起吃下去,就要难为部分茶客了;至于将鲜叶...
· 刘备为何宁愿去卖草鞋也不直接去投军当兵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刘备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二十八岁了还在卖草鞋,所以当时看了招军的榜文时,只好叹气,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刘备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投军?而是叹气?因为他要做的是大事,直接去投军,孤身一人,当兵也只是小卒子而已,一个人的格局,境界,往往决定一个人...
· 三国刘备为何宁愿去卖草鞋也不直接去投军当兵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有这样一段记载: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图片来源于网络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刘备是典型的大器晚成,二十八岁了还在卖草鞋,所以当时看了招军的榜文时,只好叹气,这里问题就出来了,刘备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投军?而是叹气?因为他要做的是大事,直接去投军,孤身一人,当兵也只是小卒子而已,一个人的格局,境界,往往决定一个人...
· 穿越到明朝是有多恐怖?
最精致的明朝生活手册“穿越”的热潮流行得久了,回去做帝王将军公主小姐,各种样的瘾,那些经典的穿越小说,已经带我们体验过很多遍了。倘若,如果成为古代社会的一位普通劳动者,生活又会是怎样的模样?比如,回到今天极有关注度的大明朝,成为普通老百姓一枚。那么,一件很痛苦的现实便是:规矩多。衣食住行都是规矩如果仅看朱元璋开国时期创立的明朝社会体制,以及那个体制下老百姓的生活,我们恐怕很难把明朝同“丰富多彩”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因为朱元璋所创造的社会体制,是一个等级森严,条令严苛,管理严格,简朴刻板的世界,打个比方说,就好比是一个规矩严格,秩序分明的传统农庄。而说到明朝这个“农庄”的规矩,那更是名目繁多,衣食住行,样样都有严格的条令,违规的代价,则更是惨重的,稍微不留神,就很可能是牢狱之灾。就以穿衣服来说,明朝初期,特别是朱元璋统治时代,是一个穿错衣服后果很严重的时期。明朝社会阶层的划分,不同等级的人群,...
· 为什么人不会从旋转的地球上掉下去
当快速转动雨伞的时候,雨滴就会从雨伞的四周落下。地球在日本东京的纬度上也以时速1350千米(秒速375米)的类似喷气式飞机的速度旋转,所以,照理说人也该被甩下去。可是,人不但不会被甩下去,而且即使跳起来也会马上着地。引力吸引着地球上的物体,是人不能从地球上掉下去的原因。物体要克服引力飞出去,就得考虑必须超过多大的速度。首先,以接近地球的表面水平运转的火箭发射后的第1秒为例,因地球引力而火箭在第1秒要下落大约5米,要想将火箭发射出去,就必须达到弥补这5米距离的速度,即必须以秒速接近8千米的速度发射火箭。这样,火箭才不会落回地面,而围绕地球沿着圆形轨道运转。因此,要想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低于这个速度是根本不行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