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两大鲜卑政权参合陂大战:慕容氏惨败 北魏崛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6
转发:0
评论:0
两大鲜卑政权参合陂大战:慕容氏惨败北魏崛起,公元394年,即建兴九年,慕容垂继建兴七年征服丁零翟魏后,一举消灭了与他争夺

  公元394年,即建兴九年,慕容垂继建兴七年征服丁零翟魏后,一举消灭了与他争夺正统的西燕政权,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唯一的“燕国”。在随后的征战中,慕容垂又从东晋手中夺回了许多的郡县。至此,后燕几乎已尽复前燕北疆,慕容垂威名大振,成为当世无可争锋的第一人。

  此时,对后燕构成威胁的三股势力分别是:南方的东晋、关中的后秦与西北的拓跋魏国。东晋、后秦与本文要述之战无关,暂且不表。拓跋魏国原称代国,出自鲜卑旁支,占据今天的山西、河北北部及内蒙草原,长期游牧为生。拓跋一族本已被前秦所灭,能够复兴全靠慕容垂的扶植。但彼此壮大后,根本的矛盾也日渐暴露。拓跋部首领于公元386年自封“魏国王”,开始自立门户,创立魏国。

  从上来讲,魏国的地理位置对包括首都中山在内的燕国腹地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同时也堵死了燕国向西北发展的战略通道;同样,魏国要进取中原,碰到的头一个阻碍也正是燕国。基于此,二者之战已无从避免。

  后燕于建兴十年,年已七十的慕容垂命太子慕容宝挂帅,和子侄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共领兵八万伐魏。时年五月,大军浩浩荡荡从中山出发北上,开始了对魏国的征战。

  燕军起初的征途中,并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击。此时,魏国上下早已坚壁清野,为了避开燕军锋芒,魏王亲自带领各部人马牲畜,渡过黄河迁徙了一千多公里。对于本是游牧民部落的拓跋部来说,长途迁徙绝非难事。燕军很快就占领了魏国的几座有形“城市”,其实也只不过是些空空如也的蒙古包。史书上称魏军的这种战略为“羸形以骄之”,这种去而复来的运动战术是草原民族的惯技。燕军虽然扑空,不过毕竟都是游牧民族出身,对这套打法也自然很是熟悉。

  此后的整个夏天,燕军沿着黄河北岸,也就是黄河的“几”字形的顶部向军,直捣魏国腹地。八月,燕军伐进至河套平原的五原(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这里是魏国少数几处定居的部族,燕军一到,便即投降。正好是秋收季节,燕军俘获了数十万人口以及百余万斗粮食,这是出征以来的一大收获,燕军士气大振,迫不及待地要与魏军一决雌雄。

  此时,燕军很容易地打听到,魏王正率部在黄河以南训练军队,近在咫尺。燕军继续前进,在九月来到临河(含内蒙古临河)一带,和魏军隔河相望,大举造船,准备渡河。魏王这回可伤了脑筋。此时燕军在自已的西北方,已经被堵住了可能的去路,没有更多的回旋空间,只得一边想破敌之策,一边派人到长安去向后秦乞援。

  《魏书》中曾经记载,算上陈留公拓跋虔屯于河东的五万骑兵、东平公拓跋仪屯于河北的十成骑兵和黄河以南略阳公拓跋遵统领的七万骑兵,共计二十二万,超过燕军一倍以上,并从三个不同的方向对燕军形成了包围。只要魏王下令,分进合击,歼灭燕军易如反掌,又何必左拖右逃,还不惜政治上的代价,到后秦去乞援呢。其实,这二十二万的数字,恐有魏国后人鼓吹之嫌。拓跋部是兵民合一的部落,牧马人与骑兵是一回事。只是这些骑兵是没有受过良好军事训练,没有护身的装甲,并且队伍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与小孩。因此,所能形成的战斗力与燕军十万铁骑还是相差甚远。魏国军队中唯一能与燕军对峙的就是驻守在黄河以南的拓跋遵的约七万骑兵,也是魏国所在的军队。

  魏国在军力上无法与燕军硬拼,后秦的援军又迟迟未到,因此,只得把脑筋动在燕军的通信后勤上啦。燕军孤军深入,远离了燕国首都中山。从补给上来说,燕军在河套地带缴获了大量的粮草与俘虏了当地的农民,以战养战,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通讯上就要困难许多啦。燕军积极地伐进,流动性较大,沿途没有太多的把守,也不可能分散不太多的兵力去驻守沿途各城。魏王派兵在几条主要的通信要道上,对燕国使者进行拦截,使远在前方作战的太子与深居中山的燕王无法有效地交换信息。燕军行至五原后,一直没有得到来自中山的任何消息,不由得有些军心浮动。

  对敌军的信息沟通干扰达到初步目的后,魏王很快实施了他的第二步战略“攻心为上”。他把抓来的燕国使者带到黄河南岸,胁迫他们对燕军慕容宝等人喊话“若父已死、何不早归”。意思是说,你那德高望重的父亲已经死啦,你们这些做儿子侄子的,还不早早回国奔丧。燕国使者的喊话,传到了每个燕军士兵的耳中,顿时谣言四起,军心大乱。纷纷开始猜测一直没有收到中山传来消息的原因。猜想着,具有精神支柱般重要性的慕容垂死后,太子又远离都城,朝中是不是已经大乱啦。猜想着,慕容垂死后,是不是就应该立即推选已立太子登位。猜想着,这会中山城中是不是已经有了继位的主。这远离都城的十万大军,会否拥戴尚无任何功绩的太子登位。甚至还有人想趁机发动兵变。在层出不穷的猜测中,燕军进军的决心也被犹豫顾盼所替代。(原文来自铁血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参合陂之战
背景北魏在其前身代国时期,即与后燕的前身前燕互为姻亲之国。前秦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崩溃后,后燕和北魏先后建立。北魏及后燕建国后,二国本来关系密切,然而后来先是因后燕于391年扣留前来进贡的魏王拓跋珪之弟拓跋觚,复因北魏势力逐渐强大,两国关系破裂。在后燕灭西燕的过程中,北魏和东晋都派兵增援西燕。虽然北魏和东晋的援兵都还没有到达,后燕就攻克了西燕的都城,灭亡西燕。但是因北魏派军增援西燕,后燕和北魏的矛盾激化。后燕皇帝慕容垂计划在灭亡西燕后,派兵进攻北魏。经过394年,后燕灭掉西燕,后燕更控制了今山西地区,完成对中国北方东部的控制,实力强大。在后燕灭掉西燕的次年(395年)五月,后燕帝慕容垂就命太子慕容宝、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等率军八万攻魏,并以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等率一万八千骑兵为后援。魏军截获消息后,鉴于燕军实力强大,魏军于七月先将主力部队后撤,希望拉长燕军补给线,并且让燕军在不了解地...
· 解析参合陂之战背景参合陂之战过程如何
参合陂之战背景是指五胡十六国时期的第二阶段,那时候前秦灭亡后,北方重新分裂,慕容垂复国后燕,继而拓跋珪在他的支持下建起北魏,本来鲜卑慕容部和拓跋部是世家姻亲,然而在群雄逐鹿的时代哪里会有持久的和平共处呢。参合陂之战画像因为后燕无理扣留拓跋珪的弟弟,两国关系渐渐僵化,待到势力日渐雄厚时,北魏联合西燕与后燕对立,但是不久西燕便被后燕攻陷,北魏则屡次侵扰后燕附塞诸部,正是在这参合陂之战背景下,后燕太子慕容宝奉命率军讨伐北魏。可惜这个太子为人骄傲自负,又年轻气盛,在对北魏作战中过于轻敌,考虑不周,甚至没有派出侦查部队。自大的慕容宝碰上极富谋略的拓跋珪,结果是燕军被北魏连夜部署的军队成功袭击,遇袭的燕军草木皆兵,混乱中不堪一击,最后五万人左右的军队只能逃出去几千人,被俘虏的将士惨遭魏军活埋。在此之前,后燕军队由于在滑台和长子两次战役中均获胜,征战北魏的士气显著高扬,然而这个参合陂之战背景却被北魏所利...
· 北魏统一北方的关键一战---参合陂之战
东晋时期,我国北方各少数民族逐步强盛起来。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先后在黄河两岸和北部中国建立起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十六国”,公元384年,慕容垂恢复了燕国,建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什翼键之孙拓跋(王圭),定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为了称霸北方,两国互相残杀。魏燕参合陂(今阳高西)之战,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生的。北魏和后燕都是鲜卑族建立的国家。按亲属关系,慕容垂是拓跋(王圭)的舅舅,他曾援助拓跋氏打败匈奴独孤部、贺兰部,使拓跋氏获得马匹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从而增强实力。后来,拓跋氏让其弟拓跋觚去拜谢其舅舅慕容垂。慕容垂的几个儿子留住拓跋觚不让走,要求送给后燕几匹良马,拓跋氏见后燕如此无礼,不仅没送给良马,而且与后燕断绝了关系。从此,两国结下了仇恨。为了报复此事,后燕建兴十年(公元395年)农历七月,慕容垂派太子幕容宝为元帅,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
· 参合陂之战发生的原因参合陂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
在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中姑苏大燕国帝胄慕容家的居处就在“参合庄”,而他们慕容家的祖传绝技就叫做“参合指”,这两个名称都是来自我国古代一场极为著名的战役--参合陂之战。而温瑞安的小说《英雄好汉》中的地眼大师的绝招“参合指”则是借用了金庸的发明。黄易曾经还将这场参合陂之战改编后写进了一本玄幻武侠小说《边荒传说》中去。文学作家们似乎都对这场战役情有独钟,那么这场战役到底有什么地方能够吸引各大作家纷纷引荐呢?参合陂之战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两个素来交好的国家北魏和后燕之间闹了矛盾,后燕主动挑起战争,最终战败。当时,北魏的国主是拓跋珪,后燕的国主是慕容垂。两个国家同时在公元386年建国,又素来有烟亲关系,严格的说后燕主慕容垂还是北魏拓跋珪名义上的舅舅。刚刚建国的北魏实力远远弱于后燕,因此,在北魏刚刚建国遇到内乱和后来北魏的贺兰部内乱时,北魏拓跋珪都第一时间求助于后燕的舅舅。后燕慕容垂也每次都对拓跋珪...
· 揭秘北魏拓跋珪为何能够赢得参合陂之战?
著名的参合陂之战中,国力弱于后燕的北魏是如何赢过华北第一强国后燕的呢?网络配图北魏和后燕是两个同时建国的国家,初期,北魏实力远弱于后燕。北魏后燕常有烟亲,后燕国主慕容垂是北魏国主拓跋珪的舅舅。后燕屡次帮助北魏解决了国家内乱,北魏获得了很多的兵马和牛羊。后燕眼红北魏的成果,向北魏提出要几匹良马的要求,但是北魏拓跋珪没有同意。于是后燕就强行扣押了北魏使者拓跋珪的弟弟拓跋觚。后来,后燕于公元395年发起了参合陂之战。慕容垂派太子幕容宝为元帅,辽西王慕容农、赵王慕容麟为副元帅,他们一共带领了八万的士兵,向北魏大举进攻。另外,慕容垂还派范阳王慕容德、陈留王慕容绍带一万八千的部队作为大部队的后援。即使准备好了作战计划和各种军用物资,后燕还是失败了,这是为何?后燕要发兵之前,散骑常待高湖劝谏后燕慕容垂,他认为这次发兵是不会有胜算的。北魏和后燕素来和睦,关系亲密,应该互帮互助。后燕这一次仅仅因为没有从北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