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入伍新兵在脸部刺部队番号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9
转发:0
评论:0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入伍新兵在脸部刺部队番号,“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中《无衣》一诗里这个尾句,描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中《无衣》一诗里这个尾句,描述了秦国青年踊跃从军的情形:我们的王调兵遣将,修好我们的甲胄和武器,我和你一起奔赴战场杀敌。《无衣》一诗的时代背景大概在西周末年,周代的社会结构是“国野制”,“国”和“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住在城邑的“国人”才有资格当兵,拿起武器。其实,“国人”入伍这种制度在商代就已存在。虽然“国人”可以从军,但进入军队后,因为家庭地位的不同,所服役的兵种也会有区别。如贵族往往是“甲士”,乘战车;平民出身的,只能当“步兵”。

  在周代,可以说当兵是一种特权。由于军队规模不大,“国人”中并不是所有的适龄青年都有机会当兵,每家只能有1人成为“正卒”,获得部队正式编制,即《周礼·地官》中所谓:“凡起徒役,毋过家一人。”其余都是“羡卒”,相当于如今的预备役。当时的步兵是“伍编制”,即所谓“五人为伍,五伍为行”,军队代称“行伍”即由此而来。到春秋时期,由于战争频发,兵源不足,当兵的特权时代就此结束。周代这种兵役制度即为“征兵制”,这是一种义务兵役制度。一直到清朝,征兵制都是古代最主要的兵力来源之一。

  隋唐时期出现“应募从军”之“募兵制”

  比征兵制产生稍晚的是“募兵制”,这种兵役制度对应征者的要求更高,首先身体条件要过硬。募来的士兵均有报酬,其实就是“雇佣军”。这种寻找兵源的办法叫“选募”,应募者即是“募士”。这些募士大多是自愿当兵,所换得的报酬称为“赏值”、“赐钱”等。“募兵制”给社会底层的适龄青年和有罪之人提供了当兵的机会。

  因为是花钱选拔出来的,募兵在体格、才智诸方面都优于征招来的义务兵。因为素质高,这些士兵有“奔命”、“精勇”、“壮士”、“勇夫”等一系列美称,往往编入警卫营或突击队、敢死队,俗话说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最早或许就是针对募兵而言的。隋及唐前期基本上实行征兵制,国民义务服兵役。开元、天宝以后,募兵成为主要手段,唐后期的神策军、藩镇兵,均实行募兵制。

  募兵制在宋朝得到进一步推广。据《宋史·兵志一》记载:“祖宗以兵定天下,凡有征戍则募置,事已则并,故兵日精而用不广。”宋朝甚至把募兵制当成了一种社会福利制度,往往在灾年扩招。据宋代晁说之《嵩山文集》“元符三年应诏封事”条记载,宋太祖赵匡胤曾说:“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而变生,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在宋朝,当兵往往成为穷人的一大出路。宋真宗时潭州(今湖南长沙、湘潭一带)发生饥荒,官府“募兵置籍,强梁亡赖者悉拘于军”,一下子有万人前来应募当兵。一些失业者,也将当兵视为就业机会。宋理宗时的“武胜军”,就是“招收沿淮失业壮丁”5000人组成的。唐宋以后,募兵制与征兵制成为两种最主要的征兵手段,一直到明清时都是古代军队兵力来源的主要途径。

  三国时期流行“世袭当兵”之“世兵制”

  除了“征兵制”和“募兵制”这两种入伍方式,事实上,古人当兵的渠道是多元的,如三国时期曹操还实行过“世兵制”,正如《三国志·魏书》记载,“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世兵制最早出现在先秦时的齐国,兵源出于“军户”。这些军户就是当兵专业户,与“乐户”专事娱乐一样,军户世袭当兵,也称“营户”、“士家”。俗话说的“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最初就是世兵制的一种现象。

  世兵制在元代和明代得到进一步强化,明太祖朱元璋还建立了更为严格的军户和军籍制度。与曹魏时期一样,明朝军户得世代服兵役,没有朝廷恩准,不得随便更换户籍或脱免。如果军户全家死光了,则要到其原籍所在地,勾取其族人顶充,这就是所谓“勾军”。明朝还有一种“恩军”,由犯人充军,罪人因有机会从军得以免死遣戍,当感怀上恩,故名“恩军”。恩军有“世代服役”和“终身服役”的区别,很像秦汉时期的“谪兵”,其充实兵源的手段又叫“谪发”。犯人谪发为军户后,由于子孙世代服役,恩军又被称为“长生军”。

  古代征兵“人高马大”为“兵样”

  古代征兵同样有条件限制,正常服兵役最低年龄一般在20岁上下。如西汉,初年定为17岁,后改定在20岁和23岁。最大服役年龄在先秦周代,30岁正式当兵,即所谓“三十受兵”;最小的15岁可当兵,如秦朝、清朝及某些战争时期。古代最重视士兵的身高。汉朝规定,当兵的最低身高是六尺二寸,在150厘米左右;宋朝规定征兵的身高标准在五尺二寸至五尺八寸,相当于162厘米至18l厘米。

  不同兵种对身高还有不同的要求。如唐朝时,唐玄宗招募骑兵,要求身高在五尺至五尺七寸以上,相当于150厘米至171厘米;而唐大和五年(公元831年),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征兵时,则要求最低五尺五寸,即165厘米。对持重兵器的士兵往往要求“人高马大”。如金代,在征选重弩手时,要求身高六尺,相当于187厘米以上。对担任皇家警卫的御林军(禁军)也都要求是大高个。如北宋禁军要求在六尺以上,个头不足六尺的只能当“厢兵”,在军中做杂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
眼下,2015年全国夏秋季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地高校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参军为何叫“入伍”?据考,“伍”字最早为最小的军队编制单位。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而古代户籍制度也是五家编为一伍。征兵时,五户人家各送一名男丁,恰好组成军队中的一伍。此后,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至今。由于“五伍为行”,军队又被称为“队伍”,军人出身被称为“行伍”出身,军人复原或转业则被称为“退伍”……商周时期实行应征入伍之“征兵制”“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中《无衣》一诗里这个尾句,描述了秦国青年踊跃从军的情形:我们的王调兵遣将,修好我们的甲胄和武器,我和你一起奔赴战场杀敌。《无衣》一诗的时代背景大概在西周末年,周代的社会结构是“国野制”,“国”和“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住在城邑的“国人”才有资格当兵,拿起武器。其实,“国人”入伍这种制度...
· 古代当兵就有特招:宋朝新兵入伍后要在脸上刺字
眼下,2017年全国夏秋季征兵工作已全面展开,多地高校大学生报名应征“入伍”。读中国古代历史,了解更多历史真相——古代士兵参军为何叫“入伍”?据考,“伍”字最早为最小的军队编制单位。据《周礼》记载:我国古代军队里“五人为伍”,而古代户籍制度也是五家编为一伍。征兵时,五户人家各送一名男丁,恰好组成军队中的一伍。此后,历代军队编制虽然不断变化,但“伍”的叫法却一直流传至今。由于“五伍为行”,军队又被称为“队伍”,军人出身被称为“行伍”出身,军人复原或转业则被称为“退伍”……商周时期实行应征入伍之“征兵制”“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中《无衣》一诗里这个尾句,描述了秦国青年踊跃从军的情形:我们的王调兵遣将,修好我们的甲胄和武器,我和你一起奔赴战场杀敌。《无衣》一诗的时代背景大概在西周末年,周代的社会结构是“国野制”,“国”和“野”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住在城邑的“国人”才有资...
· 现代化信息存储方式在古代就有?
”武则天的陵墓中无字碑竟然隐含着超能力“到底是什么样的高科技?这种高科技是如何运作的?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从古时到现在我们所熟知的信息的储存方式。迄今为止,人类所能发现的最古老的信息储存方式应该是结绳记事,即在一条绳子上打结,用以记事。上古时期的中国及秘鲁印第安人皆有此习惯,即到近代,一些没有文字的民族,仍然采用结绳记事来记载信息。但结绳记事最大的弊端来自于不稳定性,第一,绳子很容易损坏,第二,每一个结所指定的特定事件很难保持一致(你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两个绳结),因此所记录的事件就只能是少量,信息保存有限。之后,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记录方式,甲骨文,将事件刻在龟壳上,古人认为龟壳可以保存足够长的事件,而且相对容易刻上去所想要记录的信息,但是龟壳毕竟量少,不大好整,于是甲骨文其实在彼时应该算是官方的专用的一种信息记录方式,在广大的民间,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记录方式。当然中间还出现了一种记录方式:壁...
· 芒刺在背
【成语】芒刺在背【成语】芒刺在背【拼音】mángcìzàibèi【解释】芒刺:指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或谷类壳上的细刺。形容内心惶恐,坐立不安,如同有芒刺扎在背上。形容坐立不安的样子。【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近义词】如坐针毡、六神无主、坐立不安、如芒在背、如芒刺背、忐忑不安【反义词】泰然自若、若无其事、悠然自得【典故】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后,他年仅8岁的小儿子刘弗陵即位。史称汉昭帝。按照武帝的遗诏,由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御史大夫桑弘羊等辅政,掌握朝廷军政大权:昭帝的寿命不长,21岁就死了。他没有儿子,于是霍光把武帝的孙子刘贺立为皇帝。后来,霍光发现刘贺生活放荡不堪,整天寻欢作乐,经与大臣们商量,把刘贺废掉,另立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不过刘询也很清楚,霍光的权势很大,自己的生死存废完全决定于他,因此对他...
· 田中新兵卫
相关电影‘人斩り’(1969年)监督:五社英雄(田中新兵卫:三岛由纪夫)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