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07
转发:0
评论:0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

  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臣面对强敌压境,战降不定。最后明升接受太尉吴友仁的主战意见,一面对明遣使修好,以争取备战时间;一面派平章莫仁寿、邹兴、丞相戴寿以及吴友仁以铁索横断瞿塘峡口,重兵扼守。闰三月,南路军抵达夔州(今四川奉节)大溪口,强攻瞿塘,均被夏军扼阻,遂退还归州(今湖北秭归),顿兵3月,不得前进。

  四月,北路军连克阶州(今甘肃武都)、文州(今甘肃文县),渡过青川(今嘉陵江支流,在四川平武、青川境内)迅速向蜀中推进,相继攻下江油(今属四川)、彰明、绵州(今四川绵阳)。接着渡汉江向汉州(今四川广汉)挺进。北路军为激励南路军并瓦解夏军斗志,用木牌数千个,标明攻克阶州、文州、绵州的日期,投汉江顺流而下,以告知汤和。夏军闻讯,戴寿、吴友仁即率兵自瞿塘回援,皆被明军击败,相对减轻了南路军的压力。六月初一日,北路军攻克汉州,兵临成都。初五日,朱元璋获悉前线战报,下诏切责汤和,严令迅速进军以配合北路军,并命永嘉侯朱亮祖为右副将军,率师增援南路军。南路军得此命令并获北路军捷报,遂举兵挺进。初十日,廖永忠率兵攻克夔州(参见夔州之战),突破瞿塘天险。次日,汤和兵至,决定由汤和率步骑,廖永忠率舟师,分道并进,进趋重庆。廖永忠所率舟师,势如破竹,沿江州县官吏望风归附,十八日,师抵铜锣峡。二十二日,汤和至重庆,明升开城投降,蜀夏政权灭亡。北路军攻下汉州以后,于六月十五日进军成都。七月初十日进逼城下,夏守将戴寿力战不支,且闻明升已降,遂开城归降。汤和、傅友德两路明军又相继攻克其它州县。八月二十日,傅友德率师攻破保宁(今四川阆中),擒获吴友仁。

  点评:此次战争的胜利,仅从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朱元璋对作战双方军事形势的清醒认识和战略部署得当,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因。以南路军为正,以北路军为奇,奇正并用,水路分进合击,密切配合,使夏军腹背受敌,疲于奔命,最终被明军各个击破。这是又一个战略计划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蜀地悉平,为朱元璋彻底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明灭夏之战的影响:为朱元璋平定西南奠定了基础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
· 尧舜禹征三苗之战,奠定了夏王朝的基础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尧舜禹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经过尧舜禹三代100多年的征伐之后,最终大禹的威望大增,“四方归之,辟土为王”,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一、内忧外患,酋邦联盟形成五帝末期,中国大地上先后形成了几十个以城堡为中心的大小部族联合体,它们都已成为发展阶段不同的酋邦。当然,还有大量的部落联盟和独立的部落和酋邦同时存在于中国大地上,正是历史上所说的“天下万国”时代。在众多酋邦之中,以中原地区的三个酋邦最为强大:以尧为领袖,以晋西南襄汾、永济为中心的陶唐氏;以舜为领袖,以豫东上蔡、淮阳为中心的有虞氏;以禹为领袖,以豫中禹州、登封为中心的夏后氏。尧舜禹虽然都是华夏族的后裔,但并不都是与黄帝有直接的血缘关系的后裔。尧舜时期,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经常洪水横流,泛滥成灾。同时苗蛮集团的势力逐渐壮大,已经威胁到中原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值此内忧外患的生存危机之下,各酋邦便组成了更大的酋邦联盟...
· 为唐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洛阳虎牢之战
虎牢之战,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发生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带,是役,李唐军队一举击败驰援洛阳王世充的窦建德10万大军,紧接着又迫降了困守洛阳的王世充,从而翦灭了当时中原地区的两股主要武装势力,为统一全国奠定了重要基础。隋代末年,隋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残暴,它横征暴敛,荒淫无道,刑罚酷烈,兵役苛繁,结果民不聊生,矛盾激化,最终导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农民大起义。到公元617年初,农民起义形成了三大起义军中心,李密瓦岗军转战于河南地区,窦建德起义军活跃于河北一带,杜伏威起义军崛起于江淮地区。他们前仆后继、英勇斗争,歼灭了大批隋军,使隋王朝统治濒临于彻底崩溃的边缘。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一些贵族和地方官吏也抱着各种政治目的,纷纷起兵反隋,李渊父子的太原起兵就是其中之一。公元617年春夏之交,隋太原留守李渊、李世民父子在太原(今山西太原东南)起兵。李渊父子是富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的封...
· 明灭夏之战
明灭夏之战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璟、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
· 明灭夏之战
明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至八月,在明统一战争中,明朝消灭四川明升夏政权的战争。当时明朝已基本统一全国,惟北方尚有塞外元残余势力,南方有四川夏政权和云南故元梁王政权。洪武三年,明军北征沙漠,稳定了北方的形势,出兵消灭四川夏政权的时机已经成熟。关于灭夏的战略部署和进军路线,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蜀人闻吾西伐,必悉其精锐东守瞿塘,北阻金牛(全称金牛峡,亦称五丁峡,在今陕西宁强境内)以拒我师。彼谓地险,吾兵难至,若出其意外,直捣阶、文,门户既隳,腹心自溃。”遂于洪武四年正月,指挥南北两路大军进军四川。南路以中山侯汤和为征西将军,江夏侯周德兴、德庆侯廖永忠为左右副将军,并命营阳侯杨Z、都督佥事叶升等率京卫、荆、湘舟师由瞿塘趋重庆;北路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顾时为左副将军,并由何文辉等率河南、陕西步骑由秦、陇趋成都。同时,命卫国公邓愈往襄阳训练军马,运送粮饷,以保障征蜀部队的后勤供应。夏政权君...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