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398
转发:0
评论:0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

  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并且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为什么这场战役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场战役决定了晋文公的霸权地位。

  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与晋军在城濮交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宋楚泓水之战以后。如果说宋襄公是因为“仁义”而没有拦住楚军的攻势,那么晋文公却用自己的守信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是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

  泓水之战时究其原由,我们可以发现楚国其实势力强大、兵强马壮,突破宋国的拦截之后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原本宋国出手拦截楚国的北上也是因为晋秦两国内乱,但是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内务,发展经济,提高军队实力,政权坐稳了之后便开始着手对外了。晋国联络齐、秦以抗楚。晋楚都想争夺霸权地位,争锋相对在所难免。

  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楚成王此人的性格了。城濮之战之前,楚成王角色双方实力对比出现一些变故,而且楚军根据地太远,战线被拉长,恐后方遭秦国偷袭。但是楚军将领子玉不听王命,坚决不撤。按说将领不听王命,楚成王不说大怒也会对试图阻止将领吧。

  但是楚成王没有,非但没有,反而抱着侥幸取胜的心理,给子玉补充了兵力。但是要说楚成王有要一战的想法却也不尽然,他给将领补充的兵力十分少。

  这到底是要打还是不要打呢?

  不管楚成王是怎么想的,子玉这头已经为了要与晋决战而找借口了。子玉提出提出晋要曹、卫复国才解宋围的要求,晋文公便将计就计,私下答应了,但是要求曹、卫两国必须与楚断交,同时扣留了楚国使者,以此激怒了子玉。

  子玉果然中计,放弃围宋直指晋军。这时候晋文公下令全军退避三舍,声称兑现当年流亡楚国时所作的承诺。这一举动,非但可以避开楚军的锋芒,还以十分光风霁月的形象拉拢了齐、秦的军队。晋军这一退,子玉为人刚愎自用,自大的认为晋军是畏惧他们了,率军直上追到了城濮。楚军孤军深入,遭到晋军猛攻,楚军右翼被击溃,子玉还不知后撤,晋军诱敌深入,楚军左翼被砍断,楚军大势已去,子玉这才慌忙收兵回楚。

  这一战打得十分惨烈,楚军大败。而战后,晋文公则一跃成为中原霸主。城濮之战,晋军直接打退楚国,要知道当时连齐宋都城都被楚军势力入侵,鲁、卫、郑、陈、蔡等小国都已投降了楚人。城濮一战,楚军直接退出了中原。中原各地回归到晋国的领导之中,之后晋国又会盟诸侯,成为由周天子承认的霸权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城濮之战楚国为何为败给退避三舍的晋国?
在了解城濮之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个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典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城濮之战正是晋文公重耳兑现了他退避三舍承诺的一场战役,但是尽管如此,楚成王还是输了,不由让人对这场战役产生好奇。为什么晋国退避三舍,楚国却还是在城濮之战中战败了呢?网络配图城濮之战在《孙子兵法》中有提到过,并且被认为是春秋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为什么这场战役这么重要呢,因为这场战役决定了晋文公的霸权地位。公元前632年四月初四,楚军与晋军在城濮交战,这场战役发生在宋楚泓水之战以后。如果说宋襄公是因为“仁义”而没有拦住楚军的攻势,那么晋文公却用自己的守信遏制了楚国的北进势头,稳定了中原局势,奠定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是春秋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场战争。泓水之战时究其原由,我们可以发现楚国其实势力强大、兵强马壮,突破宋国的拦截之后一路北上,势如破竹。原本宋国出手拦截楚国的北上也是因为晋秦两国内乱,但是重耳回国之后整顿内务...
· 城濮之战:晋文公为何要退避三舍?
导读: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报恩故事。话说晋文公在外流亡了十九年,当然也到过楚国。在楚国期间楚成王十分高兴,天天款待他。晋文公也就是重耳十分高兴,答应如果自己回国当君主,一定会两国共好。共建美好家园云云。网络配图春秋时期,晋国君主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王位,害死了太子,又害得太子的两个弟弟重耳和夷吾逃亡国外,各奔东西。重耳逃亡到楚国时,得到了楚成王的厚待,重耳非常感激。有一天,楚王又设宴招待重耳。酒过三巡,楚王问重耳:“日后公子若返回晋国做了国君,如何报答寡人?”重耳一时不知该怎样回答,说:“楚国富饶,什么都不缺,我实在不知该如何报答。假如真的有那一天,我希望与楚国永远和睦相处。”楚王已有几分醉意,说:“列国争霸,也说不定有一天楚国会与晋国交兵,公子你怎么办?”重耳老老实实地回答:“倘若真是不得已交兵,我愿命令部队退让三舍(九十里)。”意思是说不想与楚国发...
· 城濮之战
战争背景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急求援助。先轸认为帮助宋国是树立晋国威望的良机,说服晋文公援宋。楚国和曹、卫两国订立盟约。前632年,齐国和晋国结盟。晋军攻下曹国,生擒曹共公。慑于晋国声威,曹、卫两国相继背叛楚国。楚成王为避免与晋国交战,命子玉将楚军撤出宋国。但子玉反而率军北上试图与晋军决战。楚将宛春出谋,建议先向晋国要求复曹、卫两国,楚军解宋国之围,这样成功的话就可以令宋、曹和卫三国感激楚国,若晋国不允,则曹、卫、宋三国则怨恨晋国,这样就可以进可攻退可守。子玉接受,派宛春为使,但被识破,反被晋军智激,继续猛攻。城濮之战战前部署晋军晋军战车700乘(依曹操注《孙子》的说法,每乘战车两辆,驰车一,辎重车一,甲士三人,用于作战的徒兵七十五人,负责辎重车的徒兵二十五人,一乘总人数在百人左右,其中主要作战人员应为七十五人,此即所谓七十五人车乘制,其最早的来源应该是来自《司马法》的衍文,...
· 解读城濮之战:强者之争为何楚国惨败?
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制霸,占领主导地位几乎是每个诸侯王梦寐以求的,但是纷争时代强者为尊,没有实力谈什么称雄争霸?当然不自量力者亦有之,如宋襄公。泓水之战楚军势力强盛,即便没有宋襄公的“仁义”,楚军想要获胜也并不难。面对晋国就不一样,势均力敌,弄不好就会两败俱伤。但是楚军的结果却是惨败?这是为什么呢?战争并不是两军对垒那么简单,跟各个方面的因素都息息相关。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进行了一场关键性决战。在晋文公的带领下国力复兴的晋国,出奇制胜赢了势如破竹的楚国,奠定了晋国百年霸权地位。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这场强者之争的胜负呢?首先从内部情况来看。晋文公的御下能力要比楚成王出色。晋文公擅长收拢人心,继位后一系列的政策都是民心,很快就站住了政权。随后对于处于对外关系,都非常谨慎,人才济济,出谋划策,上下一心,政治基础非常牢固。反观楚国,君臣意见不一,楚成王心知晋国强大,不...
· 城濮之战象棋的故事城濮之战的经过是怎样的
城濮之战,这场影响春秋时期的大战最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失去了称霸中原的机会。而反观晋国,除了拖住楚军主力的下将之外其他的兵力并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场胜战。这场耗时将近四个月的大战,晋国君臣团结,臣子为君主出谋划策,军队上下一心,在政治、军事、外交三方面合力出击,步步为营,来回布局,设计缜密,一步步让敌军陷入自己的圈套之中,战争就像跟下棋一样,谁能算的越准算,手段越高,谁赢的机率就越大,楚成王空有强大的势力,但不会进行计算,就算再给他们增强兵力也只能落败而逃,哪能比得上足智多谋的晋文公呢?当然,就算晋文公下棋下的多么厉害,但是没有一副好棋子,也不能这样轻易地大败楚国。晋文公多亏拥有先轸狐偃等这一些好用的棋子,为他出谋划策,晋文公才能得心应手,在战争上占据有利的地位。城濮战役是结束了,晋文公的这盘棋也下完了,让我们来盘点一下这部好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