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江口之战是什么年代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26
转发:0
评论:0
白江口之战是什么年代发生的?过程是怎样的?,唐朝白江口之战唐朝白江口之战又被称为白村江之战,是唐朝历史是很有名的战役

  唐朝白江口之战

  唐朝白江口之战又被称为白村江之战,是唐朝历史是很有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续了也就一天的时间。

  

  唐朝白江口之战图片

  唐朝白江口之战是指唐朝和新罗联手和倭国、百济联军在史称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口处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役。在公元663年,唐军和倭军在百济白江口交战了,当时唐军参战人数是1万3000人,拥有的战船是170艘,而敌方倭军的参战人数却是4万2千人,拥有的战船是1000多艘,从参战人数和战船来看,唐军肯定是必输无疑的。

  战役的发展过程是谁都无法预料的,唐朝白江口之战的结局是唐朝取得了胜利,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唐朝将领刘仁指挥有方。在看到敌军人数远远大于我军时,刘仁采取的战术是让自己的船队及时变换阵形,迅速的分成了左右两队,顿时就将倭军的1000余艘战船包围住了。

  当倭军看到自己的船队给困住的时候,没能及时地稳定军心,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场面。倭军将领的指挥在此时已经全然没有作用了,他们的船队开始乱调船头,纷纷都想逃跑,但是外围都是唐军的船队,他们只能互相乱撞一气,根本就冲不破唐军的包围。

  到此时,唐朝白江口之战就到了尾声,倭军战船全部都被烧毁了,日军要么自己溺亡了,要么被杀了,唐军获得了胜利。

  白江口之战的背景

  白江口之战是发生在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之间的一场海战。这场海战震惊了当时的国内外,而白江口之战的背景又是如何的呢?

  

  李绩图片

  白江口之战与高句丽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唐朝刚刚建立起来,朝鲜半岛上存在着三个国家,高句丽就是其中实力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唐朝成立,为了一探虚实,高句丽派来了使者臣服,但是当时的李渊却并不是很感兴趣,并没有给与很多的重视,因此高句丽也在自己的领土内修养,建立起了严密的防护网络,双方并无瓜葛。直到高句丽内部发生了政变。

  当时高句丽的一个大臣叛变,杀死了国王,并且在国家的朝堂上兴起了一股滥用权力的风波,这引起了唐朝的重视,很多大臣上书请求高宗远征弑主之罪,但是没有得到高宗的首肯。而之后高句丽更是联合百济,一起攻打新罗,因为寡不敌众,新罗就派使者向唐朝提出了支援,在接到新罗求救书的时候,太宗皇帝还是本着不参合别国内政的想法,但是当时的重臣李绩力劝皇帝,于是唐朝出兵征辽。

  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当中,唐太宗派出了自己的精锐部队,先后攻占了高句丽的数十座城池,并且杀死和俘虏了大量高句丽的军人,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但是在随后冬季的到来,因为唐朝的将士不能适应辽东朝鲜半岛的寒冷冬季,唐太宗下令全部唐朝军队班师回朝,这也便是白江口之战的背景。

  白江口之战的过程

  白江口之战,是发生在唐朝和百济联军、高句丽之间的一场海战,白江口之战的过程是非常险恶和激烈的,应着新罗国王向唐朝发出的请求,李世民御驾亲征,一场轰轰烈烈的海战开始了。

  

  李世民图片

  白江口之战,李世民一共率领陆军六万余人,水军四万多人,进军高句丽,在进入辽东半岛以后,唐朝的军队把矛头指向了克介,并且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攻陷了高句丽的多座城池,在唐朝的军队攻下了高句丽的城池白崖城以后,遇上了高句丽的大将高廷寿,面对来势汹汹的十五万大军,李世民布下了一个圈套,高廷寿投降,屈服了唐朝。

  高廷寿的失败让高句丽全国都陷入了恐慌之中,高宗皇帝在高句丽人民的心中马上变得神圣起来,随后,借助着高宗皇帝的威风,唐军进入了黄城,但是这时候高句丽已经采取了退让政策,这已经成为了一座空城。但是辽东半岛的冬天来临时,因为士兵不适应这里寒冷的冬天,于是唐朝士兵班师回朝。

  公元655年左右,因为百济和高句丽屡次联合侵犯新罗,引得新罗不满,唐朝再次出兵,这次出兵,唐军依旧势如破竹,先后攻下了百济的多座城池,百济军主力元气大伤,百济国王携带皇室众人仓促逃跑,而唐朝于是在这里设立了都督府,这就标志着百济正式灭亡,随后在白江口,唐朝大败高句丽主力,高句丽也臣服在了唐朝之下,而白江口之战的过程就是如此。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

  作为世界战争史上非常出名的一场战争,白江口战役让唐朝的综合实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认可,而白江口之战的影响又有哪些呢?

  

  白江口之战图片

  白江口战役直接影响了唐朝在国际上的声望。在白江口战役之前,唐朝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国家,在处理周边的国际事务上,一直采取着退让的政策,这时的唐朝是以休养生息为主的,但是到了白江口战役之后,唐朝水军的综合战斗能力真正的表现了出来,这样对于唐朝来说,提升了它在国际上的威望,对于周边的一些小国家也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

  白江口之战的影响还有对于百济而言,百济是白江口之战当中受到损失最大的国家,在大战之后,百济的城池被攻破,虽然统治者逃的逃,伤亡的伤亡,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百姓而言,政局的动荡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生活,于是在战争之后,百济的国内市场遭到了很严重的破坏,整个国家的体制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白江口之战直接影响到了新罗,当时新罗作为辽东半岛的一个小国家,经常受到百济和高句丽的威胁干扰,而唐朝和百济、倭国之间的战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新罗的外部压力,当时的百济面临着亡国大难,而倭国虽然情况好些,但是依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这样他们就没有时间和实力去干扰新罗,让新罗有时间可以恢复生产、发展自身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唐朝白江口之战探析白江口之战的影响
唐朝白江口之战又被称为白村江之战,是唐朝历史是很有名的战役之一。这场战役发生的时间是在公元663年8月27日到8月28日,持续了也就一天的时间。唐朝白江口之战图片唐朝白江口之战是指唐朝和新罗联手和倭国、百济联军在史称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口处发生的一次大规模的水上战役。在公元663年,唐军和倭军在百济白江口交战了,当时唐军参战人数是1万3000人,拥有的战船是170艘,而敌方倭军的参战人数却是4万2千人,拥有的战船是1000多艘,从参战人数和战船来看,唐军肯定是必输无疑的。战役的发展过程是谁都无法预料的,唐朝白江口之战的结局是唐朝取得了胜利,这主要归功于当时的唐朝将领刘仁指挥有方。在看到敌军人数远远大于我军时,刘仁采取的战术是让自己的船队及时变换阵形,迅速的分成了左右两队,顿时就将倭军的1000余艘战船包围住了。当倭军看到自己的船队给困住的时候,没能及时地稳定军心,出现了群龙无首的混乱场面。倭...
· 白江口之战
背景660年之前,朝鲜半岛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史称韩三国。三国之间的关系很微妙,时友时敌。新罗最初与高句丽结盟以对付百济与倭国。随着高句丽的南下,新罗开始与百济结盟对付高句丽。新罗从百济手中夺到被高句丽霸占的汉江流域后,疆土抵达黄海开始与中国唐朝结盟对付百济和高句丽。643年,新罗传书说百济联合高句丽攻打新罗,请求唐朝援助。645年,唐太宗乘高句丽国内政变之机,亲率十万大军进击,但没能攻灭高句丽。百济在唐军攻打高句丽期间,并没有停止进攻新罗,相反又连夺十数城。这时,唐太宗病故。唐遂从高句丽撤兵。唐高宗即位后,接到新罗的急报,并未出兵,而是循唐太宗旧例,赠百济国王玺书,令其退还所夺新罗城池。百济见唐太宗出兵高句丽也不曾有什么实质性成果,因而置唐高宗玺书于不顾,进而再次联合高句丽出兵新罗,655年,再夺新罗三十余城,新罗告急。在金仁问的协调下,唐朝与新罗最终达成协议共同攻打百济。这样...
· 白江口之战的经过:唐朝军队是如何战胜敌人的?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率陆军六万,水军四万,又发新罗、契丹、奚等国、部兵,进击高句丽。唐军初进克捷,攻克盖牟城(今辽宁盖平)、沙卑城(今辽宁复县),并克陷辽东(今辽宁辽阳)坚城。不久,唐军又陷白崖城(今辽阳东),进向安市(今辽宁盖平东北)进发。高句丽大将高延寿等人率高句丽及靺鞨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唐太宗君臣设计大破。高延寿势屈,悉众投降,膝行匍匐入辕门求请饶命。太宗怒喝:“以后还敢和天子交虞吗!”高延寿“惶汗不能对”。高句丽举国震恐,坚壁清野,向后方紧缩战线。黄城(今辽宁辽阳)、银城(辽宁铁岭)一带顿时空无一人。唐军进至安市,此城“地险众悍”,城上高句丽兵将见太宗旌旗仪征,竟敢乘城鼓噪。太宗大怒。李绩一旁也气愤,劝太宗说,城下之日,尽屠受战男丁。安市城内守兵闻知此讯,“故死战”。胶着数日,城不能下,又遇酷寒天气,太宗惜爱将士性命,只得下令师。其实,安市城是高句丽国内...
· 战国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过程是怎样的
《战国策》上,记载有关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是公元前369年,赵、韩两国联军在浊泽一代与魏国大军的进行的一场大战。赵、韩联军实力强劲,原本大有胜算,却因两国互不信任,各有盘算,而导致利益出现分歧,未能同心协力,最终丧失了战略优势。而本处劣势的魏国终因敌人的内部矛盾而反败为胜,避免了被分裂的命运,这便是浊泽之战简介。浊泽之战简介有关浊泽之战的简介,要从公元前370年,魏国国君魏武侯在未立储君之时骤然离世的一幕说起。当时,由于魏武侯突然暴毙,王位悬空,他的两个儿子魏罃与魏缓为继承大统而各起阴谋,终于酿成了兵戎相见的国内,魏国上下,顿时一片哗然。争斗中,魏缓不敌王兄魏罃,率领残部一路溃逃至邯郸,居然请求早已觊觎魏国国土的赵成侯出兵为他回国争夺王位,这无异于自动将一块肥肉送到赵王嘴边。得此秘闻后,赵国朝野普遍认为此乃天赐良机,若能趁魏国内乱之时联合韩国,一举消灭魏国,则韩赵两国日后再无魏国之患。主...
· 河南之战是怎样爆发的?河南之战的发生过程及历史意义
公元前127年(西汉元朔二年),匈奴左贤王部进犯上谷、渔阳。汉材官将军韩安国率700人出战,负伤败阵,退守壁垒不出,匈奴骑兵掳掠千余人及牲畜而去。"是时虏言当入东方",汉武帝刘彻命韩安国部向东移驻右北平,以阻挡匈奴向东方深入,同时决定采取胡骑东进、汉骑西击的作战方针,令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急速出兵云中,突袭匈奴防守薄弱的河南地。卫青、李息率部出塞后,从云中向西大迂回包抄,突然掩袭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并一举击溃之。是役,汉军歼敌数千人,俘获"伏听者3071人及牛羊百余万头,收复了河南地全部土地,穿行千余里到达陇西,"。汉匈河南之战是汉匈战争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得益于河南地的收复,西汉王朝的北部边防线北推至黄河沿岸。役后,汉武帝在河南地置五原郡与朔方郡,并听从中大夫主父偃的建议,修筑朔方城,并招募十万内地居民至朔方实边。昔日匈奴刺向汉朝后背的利刃,迅速转变为汉军指向匈奴前胸的长戟。战役背景及...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