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长平之战: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23
转发:0
评论:0
长平之战:坐拥良将的赵国为何会败如此惨烈?,战争有胜有负,在战国那个互相征伐的年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随着秦国的逐渐

  战争有胜有负,在战国那个互相征伐的年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然而随着秦国的逐渐强大,吞并六国的野心也逐渐暴露出来,对韩用兵时就已经险些灭了韩国,在对赵的作战中,实力原本不弱的赵国也感到了强大的恐惧。而让赵国人恐惧的源头正是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将士数十万。赵国也有不少名将坐镇,为何会在长平之战败得如此惨烈呢?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后人都把责任推在了赵括的身上,认为是他骄傲轻敌,才会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但是这其中有个很关键的原因是赵王。

  在这场战争中,赵孝成王远没有赵惠文王的远见卓识,作战指挥十分冒进,根本无视秦国强盛而赵国势弱的战斗形势,一味地求胜,所以在廉颇固守不出的时候,非常生气。

  


  在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军交锋数次,赵军都失利了。秦强赵弱,赵军失利很正常,廉颇深知这一点。而赵军有一点优势,就是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秦军虽然强悍,但是他们深入赵国作战,千里远征必须速战才能解决军需难调动的问题。如果能抗住秦军的攻势,等待士气衰落,进攻疲软之际,就是赵军转机出现的时候。

  但是赵王看不到这一点,反而认为廉颇不出战是因为廉颇胆怯,君王不信主将,主将就算有天大的谋算,也难以成行,因为君王只看得到结果。赵军失利,赵王急得恨不能自己上,于是有臣子提议跟秦国议和。这一议和彻底把赵国陷入在了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时赵国臣子虞卿就认为跟秦国议和是很难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秦国已经走上了征伐之路,每一战都带着不死不休的势头,与赵国一战也是下了决心的,绝不会因为金银珠宝或者一城一地就放弃攻赵,如果真的是这样,想要和秦国议和是非常难的。与其如此,不如和楚、魏结盟,采用合纵的方式一起对抗秦国,这样休战才有可能。

  结果赵王不听,非要跟秦国议和。这是赵王干的第二件蠢事。秦国要打赵国的决心正如虞卿所预料的那般十分坚定个,为了防止赵国和其他国家合纵,秦国假意打赢了议和,同时使用离间计,让赵王认为秦军惧怕的是赵括,于是赵王中计换回廉颇,调赵括为主将。这是赵王干的第三件蠢事。

  


  赵括年轻气盛,遵照赵王旨意强攻,于是中了白起的诱敌之计,被分割包围起来,数十万赵国将士被围歼,赵括难以突围,最后被乱箭射死。

  秦军大获全胜,赵国元气大伤。长平之战,赵国数十万将士的伤亡让赵国骤然陷入虚弱的状态,再也不复和秦国对抗的实力了。尽管赵国坐拥良将,朝中也有蔺相如、虞卿这样的人才,但是赵王偏听偏信,刚愎自用,以致赵国遭此惨败,也就在预料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为何还差点灭掉燕国?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为何还差点灭掉燕国?长平之战作为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惨重的失败的战役,对于赵国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打击的。虽然一直流传有赵国四十万大军被白起坑杀的说法,但其实这中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的。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并不是这件事情,而是在战后,赵国竟然还差点灭掉了燕国的事情。长平之战对于赵国来说必然是有非常重大的打击的,然而赵国居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居然还能够把燕国打趴下,甚至差点就灭掉了燕国,这究竟是为何?难道赵国的实力真的就有这么强吗?1、燕国为什么要打赵国《战国策》的作者,据说是韩信的谋士蒯彻。他师从纵横,擅长做长短句,对各国事物如数家珍。在书里,他对燕国评价道:"燕处弱焉,独战则不能……有所附则无不重,南附楚则楚重,西附秦则秦重,中附韩、魏则韩、魏重"。这是符合当时的国际社会的客观现实的。燕国虽然累世弱小,可也不是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燕国选择依附的国家,往往就成为当时的强国。可是...
·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其他五国为何不伸援手?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网络配图从此赵国一蹶不振,东方六国失去了抵御强秦的中坚力量,成为一群待宰的羔羊。那么为什么唇齿相依的东方六国面对秦赵生死对决都袖手旁观呢?网络配图六国之所以不施以援手,主要是魏韩自身难保,没那胆量招惹强秦;楚与赵不接壤,有力使不上,而且楚国无雄主没那魄力和勇气;齐因五国伐齐楚杀齐王恨透了五国;燕这玩意当时没出手就已经是对赵最大的支援了。网络配图另外,秦国当时恐吓加拉拢并用,所以五国国内很多大臣和将领反对支援赵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已,所以五国谁也不愿意出手,都袖手旁观,最终等到唯一能勉强扛住秦国的赵国倒下五国都成了待宰的羔羊。
· 复原长平之战: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
秦赵决战地为何会选择在长平?因长平之战得名的长平县,横卧在丹河西岸,如今名为王报村。王报在春秋时为泫氏城,战国时属七雄之一的韩国。公元前332年,韩宣惠王东巡至此,在韩王山上视察时,发现泫氏城建在一条既长又平的河川地带,便以地形取名,更名为长平。韩宣惠王在为长平命名的时候,不会想到70年后,一场惨烈至极的大战将在此展开,而这场大战又将对此后的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秦国击败赵国这个最大、最强的敌人,几乎全歼赵国的有生力量,致其一蹶不振,为其最终荡平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平之战可以视为中国大一统的前奏,此时距高潮——嬴政登极称帝,不过40年之遥。随着足迹的延伸,长平之战的风云渐渐浮现在眼前。复原长平之战任何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在一个大系统之中。长平之战作为战国时代群雄争霸的重大事件之一,同样是一个庞大系统中的一个点,而且是一个关节点。战场上的酷烈厮杀虽然不过...
· 秦国与赵国长平之战简介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重,战场上的相持对峙局面对其不利,再加上廉颇用兵老道无懈可击,遂用反间计。赵王由于初战失利,见无利可图,遂求和秦国,不成被戏耍,年轻气盛的赵王遂要出击,但廉颇坚守不出不听赵王令,再加上秦国反间计,遂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秦国见有机可乘,暗中换帅名将白起,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
· 赵国方才阅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为什么在邯郸之战中翻盘了
比起邯郸之战,各人仿佛对长平之战的印象愈加深入,但是异样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两场和平,赵国方才阅历了长平之战的惨败,居然就立刻在邯郸之战中翻盘了,这是怎么回事呢?邯郸之战发生在公元前公元前259至公元前257年,当时正由赵孝成王即位。赵孝成王终身保卫邯郸、退避秦军、开拓国土,可是在他在位的期间,赵国国势逐步转衰。公元前245年,赵王逝世,太子赵孝成王赵丹即位。刚即位时,秦国攻击赵国,夺去了赵国三座城池。眼看着秦国还要持续攻击赵国,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国复兴说把赵王的弟弟长安君看成人质送到齐国,齐国才收兵。最初,长安君按照商定前去齐国,齐国收兵为赵国突围,这算是孝成王第一次结合齐国阻挠了秦国的防御。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上将白起防御韩国,攻占了野王,切断了上党通往韩都新郑的路途,韩国遂献上党郡给秦国以乞降,但上党郡守冯亭却将上党擅自献赵,期望联赵抗秦。赵孝成王贸然承受,遭到秦国抨击,秦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