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汉朝名将 竟在一位置上等了四十年直到死
李广是西汉名将,也是一位充满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他与匈奴征战一生,官至二千石竟然40多年,至死未得封侯。换句话说,他拿性命给景帝武帝打了一辈子工,最终也没有得到“大将军”这么一个“高级职称”,更不要说汉朝的股份。所以太亏了,以致给后人留下了“李广难封”这么一种慨叹。
为什么李广难封呢?李广所处的时代,正是西汉国防战略发生重大转折的关键时期。雄才大略的老板汉武帝登基后,变“无为而治”为“有为进取”,一改汉高祖以来在匈奴和与战问题上的消极防御国策。对匈奴的侵扰,采取积极的反击,运用骑兵集团纵深突袭的战术,对匈奴贵族势力实施歼灭性打击。李广作为在对匈奴消极防御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将领,显然无力承担统率汉军大规模反击匈奴的重任,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以卫青、霍去病为代表的“新生代”将领后来居上,建功立业。而老板汉武帝是论功行赏,只看能力不看资历的。李广的资历没说的,看着可畏后生和自己平起平坐,甚至比自己地位更高,虽有不服,但“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没办法的事情。历史的规律就是这样无情。所以李广难封。
当然,李广抑郁不得志,更是他个人军事才能局限所致。作为一名久历战阵的将领,李广骁勇善射,有勇有谋,敢于打硬仗,打恶仗,射术堪称一绝,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誉为“飞将军”,然而这种进攻格斗上的剽悍骁勇,终究掩盖不了李广拙于战役和战略指挥的根本缺陷。记得李广曾先后五次率精兵参加反击匈奴的作战,应该说杀敌立功、晋爵封侯的机遇多多,可他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损兵折将,根本没有表现出“飞将军”的风采。连续五次机会李广都不曾把握住,这恰好说明,他疏于战略战役指挥上的大智大勇,不善于指挥大规模骑兵集团远程奔袭、机动作战。这正是他的致命伤,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主要原因。
如果要把老将李广和少帅霍去病放在一起比较的话,那么霍去病擅长长途奔袭那种打法,在汉武帝的军事战略由防守转向进攻的大背景下,霍去病赶上了趟,迅速蹿红,成了偶像派少帅;而李广就显得落伍了,他的打法过时了,他的明星光环开始逐渐地暗淡下来。
如果拿李广和卫青比,他名声大震的时候,卫青还是个愣头青,还是个皇姐平阳公主家里的骑奴。可是卫青比李广幸运,年轻就是本钱,谁叫他还是汉武帝的姐夫兼舅子呢?再说了,卫青的忠勇和才能也并不在李广之下。老板要提拔他,那是挡也挡不住的事情。
的确,在李广身上,爱兵如子、身先士卒的优点很突出,“宽缓不苛”使得军中的将士都无比爱戴他、恭敬他,以致他死后,“一军皆哭”,连普通百姓也“皆为尽哀”。可是,他在治军上放任自流,不讲求以法治军、严格管理,也是不争的事实。行军时“无队伍排阵”,大军休息时“人人自便”,连必要的警卫都不设置,太哥们化了。不分场合地“宽缓不苛”,人情味倒是浓了,规矩和士气却大打折扣了。劳而无功、战绩不佳,也就不难理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相关资料
- 有价值
- 一般般
- 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