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秦始皇统一六国,全靠这一战打下基础!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12
转发:0
评论:0
秦始皇统一六国,全靠这一战打下基础!,战国中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秦与六国既是军力的对决,也是粮食后勤的较量。长平

  战国中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秦与六国既是军力的对决,也是粮食后勤的较量。长平之战,秦国因粮食补给略强于赵国,迫使赵国率先用赵括替换廉颇。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期,秦国灭楚国,王翦更是动用60万兵力,跨年度在楚国作战。如此大规模消耗战,若没有庞大的后勤补给,是不可想象的。

  秦始皇是秦惠文王的五世孙,而秦惠文王南下巴蜀,让秦国耕地大幅增加几倍,兵员也增长不少,这才奠定了秦国争夺天下乃至统一天下的基础。

  我们来看看秦惠文王时期,巴国和蜀国的情况。

  巴国,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一个古老的诸侯,春秋时期曾沿着长江东进,与楚国发生过交战。

  进入战国时期,巴国西面要防御强盛的蜀国开明王朝,东面要抵御楚国的进犯,国势渐微。

  楚怀王即位之前,楚国已经逆长江,攻取了巴国的旧都枳(今重庆涪陵)。

  涪陵是巴国人心中的圣地,巴国的宗庙陵墓多在这里,若不是实在无力抵抗,巴人是不会放弃涪陵的。

  而咄咄逼人的楚国,正谋划着彻底灭亡巴国,巴国为了躲避楚国的锋芒,将国都由江州(今重庆)迁移到了北部的阆中。

  巴人迁都的举措,等于是给楚国让出了更大的拓展空间,楚人灭巴国,然后再灭蜀国占领整个四川盆地,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四川盆地的面积,约为三个关中平原的大小,若是这个天府之国被楚人占领,楚国所占领的面积,就相当于三国时期蜀国和吴国两国的总和,而曹操的魏国,则被秦国、赵国、魏国、韩国、齐国、燕国六个诸侯所瓜分,楚国一统的趋势,到时候恐怕无人能阻挡。

  由于其他诸侯与巴蜀两国不接壤,当下能够直接阻止楚国占领四川盆地的诸侯,只有秦国!

  再看蜀国的情况,自秦惠公晚期秦国夺取蜀国汉中之后,蜀国的实力并未受损多少,汉中对于蜀国来说只是一块难以管辖的编外之地。

  实际上蜀国国力强盛,将巴国挤压在东方的丘陵之中,四川盆地的老大无疑是蜀国。

  到了公元前368年,蜀王杜尚做了一个事情,封其弟为汉中侯。

  与中原的分封一样,蜀国开明王朝也会分封诸侯,得封的同样多是蜀国宗室。

  蜀王杜尚在葭萌这个地方,封老弟为汉中侯,还是基于地缘因素考虑的。

  葭萌,在蜀国北部,处于蜀国北方唯一交通要道,金牛道的末端,是蜀国的北大门。

  蜀王杜尚的意思,是让老弟把守蜀国北大门,这么重要的地方,只有宗室才能让蜀王放心。

  而汉中侯这个称呼,意味着蜀王将汉中,也遥封给了老弟。这种遥封,在中原很普遍,周天子就曾经将岐山以西的土地,遥封给秦国,虽然分封的时候周朝并不掌控这块土地。将敌人的土地封给自己人,也算是一种鼓励。

  蜀王的本意是很好的,但是到了第二代蜀王和第二代汉中侯,两地巨大的贫富差异,让这两个同根生的国度,产生了剧烈矛盾。

  蜀国地处四川盆地,天府之国,粮食充足,人口稠密,富足充实。

  而苴国地处大巴山脉西段,全国境内尽是险峻山峰,可耕种土地少的可怜,甚至都不能自给自足。苴国国君想不通了,我为蜀国把守北疆,这粮草辎重总要支持我吧。

  可是蜀王的想法又不同,你是分封出去的诸侯,还伸手找我要,没有,不给。

  于是貌合神离,苴国名为蜀国诸侯,实际上是翻脸了,只是苴国北面是秦国占据的汉中,夹在中间的苴国,两头不讨好。

  恰在这时,巴国见缝插针地来与苴国结盟,向苴国提供一些支援。

  四川盆地,呈现了蜀国独大,巴国苴国结盟抗衡的态势。

  秦国如果要赶在楚国完全控制四川盆地前进入天府之国,苴国是必经之地,那么与苴国结盟,就是秦国南下的唯一途径。

  这个备受大宗歧视的苴国,一下子变得非常重要,巴国和秦国纷纷前来赠送美女和物资,苴国上下与蜀国对立的情绪更深了。

  现在秦国朝堂之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针锋相对的声音。

  相国张仪认为应该立即攻打韩国,从韩国打开突破口,进军中原。

  青年将军司马错则认为应该抢在楚国之前拿下蜀国和巴国,否则让楚国占领了该地,后患无穷。

  秦国咸阳,王宫之内。

  张仪启奏道:“大王,今岁正值韩国旱灾,出函谷关便是韩国,如此天时地利皆在大秦,大王宜早作决断!”

  对面青年将领司马错,语气不急不慢对秦惠文王道:“禀我王,如今楚国对巴蜀虎视眈眈,若让楚人先入巴蜀,威胁汉中,此事关系汉中乃至关中的存亡!”

  张仪着急道:“攻巴蜀是舍近求远,舍易求难!”

  秦惠文王稳坐王位,他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玉面少年,如今秦惠文王的脸上只有威严和男性的冷酷,他对玉廷下离自己最近的弟弟公子疾道:“爱卿有何建议?”

  公子疾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喜欢出主意,号称智囊的公子疾,如今的公子疾,已经是秦军中的一号人物。他不但深有城府,而且轻易不表露主意,除非秦惠文王亲自问。

  公子疾脸上不带任何表情地回答:“禀我王,眼下攻取巴蜀,是我大秦迫在眉睫的要务!”

  张仪急的要辩驳,却欲言又止,他见秦惠文王两眼中闪烁着睿智,仿佛能把一切看透。

  这一瞬间张仪明白了,自己终究是个外人,公子疾平日对自己颇为不屑,他刚才跟秦惠文王说话,连看都不看对面的自己一眼。

  张仪这几年战功不大,合纵连横的收获也不大,虽然贵为相国,在秦惠文王面前逐渐失宠,早已没有了十年前获得爵位时的意气风发。

  张仪的身份不比公子疾,就连司马错他都比不上,司马错是公子疾的得力干将,又是土生土长的秦人,颇受秦惠文王喜爱。

  事情本身,似乎也是司马错的意见更合理,长远更利于秦国。秦国可以在日后任何时间攻入韩国,但是若错过了入川的机会,等楚国先入川,后患无穷。

  秦惠文王雄才伟略,怎能看不透这一点,他拒绝了张仪的提议,决定采纳司马错入川的建议。

  司马错曾经派人乔装入川,对入川的地形做过细致的研究,为了入川,司马错早就做了各种准备,这也是日后他在川中屯兵数十年的原因之一。

  我们来看看从汉中入川的两条道路。

  汉中往南的两条路是“4金牛道”和“5米仓道”。

  “4金牛道”得名是因为后来司马错入川前,秦惠文王赠送蜀王金牛,“4金牛道”以前的名称已经失传。“4金牛道”的南面是苴国的关塞葭萌,这里真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米仓道”则是一条异常艰险的道路,可以直通巴国。三国时期占据汉中的张鲁被曹操打败,狼狈中迫不得已选择了从这里逃入巴蜀。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两条路一条是要塞镇守的鬼门关,另一条是野兽出没的峭壁峻岭。

  “4金牛道”和“5米仓道”,其中“4金牛道”的两侧有一些河谷,保证了通行中的供水,地势也相对平坦一些,因此“4金牛道”,被当做秦军入川的唯一通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始皇统一六国全靠这一战打下基础
战国中后期,战争越来越残酷,秦与六国既是军力的对决,也是粮食后勤的较量。长平之战,秦国因粮食补给略强于赵国,迫使赵国率先用赵括替换廉颇。到了秦始皇灭六国时期,秦国灭楚国,王翦更是动用60万兵力,跨年度在楚国作战。如此大规模消耗战,若没有庞大的后勤补给,是不可想象的。秦始皇是秦惠文王的五世孙,而秦惠文王南下巴蜀,让秦国耕地大幅增加几倍,兵员也增长不少,这才奠定了秦国争夺天下乃至统一天下的基础。我们来看看秦惠文王时期,巴国和蜀国的情况。巴国,地处四川盆地东部,是一个古老的诸侯,春秋时期曾沿着长江东进,与楚国发生过交战。进入战国时期,巴国西面要防御强盛的蜀国开明王朝,东面要抵御楚国的进犯,国势渐微。楚怀王即位之前,楚国已经逆长江,攻取了巴国的旧都枳(今重庆涪陵)。涪陵是巴国人心中的圣地,巴国的宗庙陵墓多在这里,若不是实在无力抵抗,巴人是不会放弃涪陵的。而咄咄逼人的楚国,正谋划着彻底灭亡巴国,巴国...
· 大秦帝国的首位功臣: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全靠他
秦国在春秋时期,是位于西北边陲的小国家。在诸侯逐鹿的大争之世,穷山恶水的秦国原本是最没有竞争力的国家。最后却一飞冲天,成为了合并六雄的大秦帝国。秦朝最终能够,除了有着惊才绝艳的秦始皇运筹帷幄,更离不开秦国历代呕心沥血打下的坚实基础。翻开大秦帝国的历史,一个个秦国大王的平生事迹历历在目。或是羽扇纶巾,风流倜傥的运筹帷幄,或是策马沙场,一往无前的英勇……而正是这些大秦君王的励精图治,才成就了灭六合的大秦帝国。那么对于秦国崛起最为重要的人,到底是谁呢?春秋时期,秦国曾一度被人误作弱国。西北边陲,穷山恶水。而位于中原的魏国有着良田万顷,土地肥沃,是“大吉之地”。并且魏国变法图强,国力强盛。所以当时的秦国一直受着“魏强秦弱”格局的压制,一直到秦献公时期。秦国虽然地处偏僻,但是疆域辽阔。况且秦人民风彪悍,战斗能力很强。若是有着英明君主的明治,必能成为一方霸主。然而不幸的是,偏安一隅的秦国遭到了晋国的攻...
· 为什么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
汉代有一个著名的文人叫贾谊,他写了篇著名的文章叫《过秦论》,其中提到秦始皇一句话: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从这句话看出,秦始皇是借助先祖六代人的努力才统一六国的,那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劳呢?秦国的崛起是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的,其实六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都搞了商鞅变法式的改革,可是这些变法固然让整个社会结构产生了变化,但是高层政治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至少在其他六国当中,仍然是贵族当政。那些改革变法家们,通常下场都不好,吴起、李悝、商鞅都死于贵族的反扑。这些贵族只要存在,对于统一全国的大业,就是一个绊脚石。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一个故事:信陵君窃符救赵。信陵君本是魏国人,为什么他要救赵国呢?因为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国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就是因为有这样的联姻关系,导致国与国之间,不是完全按照国家利益来考虑问题,而是按照亲戚、亲情、友情来考虑问题。如果在普遍联姻的国际关系当中...
· 揭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何又进行一场大战?
公元前221年,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始皇,利用十年时间陆续消灭了齐楚燕魏赵韩这六大国。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立后,秦始皇陆续在政治制度、文字、货币等进行全面统一。不过,对于刚刚建立的秦王朝,统一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因为在大秦帝国的南方,也即百越之地仍然没有被纳入到秦朝的统治范围内。网络配图秦朝建立两年后,面对南方不愿意臣服的百越政权,秦始皇决定用战争来解决问题。其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当时的西瓯国是百越土著部队的首领和主力军队,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之为“秦瓯战争”。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秦始皇前后发动了50多万人的士兵。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南方雨林、丘陵等相对特殊的地理环境,秦始皇征召了原先楚国的十万大军。其次,对于秦始皇交战的西瓯国,因为相关史料记载的匮乏,具体的部队数量很难确定。但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地区经济落后,农业等没有得到开化,其人口数量和中原地区相差...
· 午门结果如何为京师保卫战打下基础?
午门背景午门发生在明朝,时间是1449年8月23日,地点是北直隶京师午门,这次是指在没有得到统治者允许的情况下,众大臣当着监国郕王朱祁钰的面将马顺、毛贵、王长三人群殴致死的事件,可以说当时的朝臣已经完全的失去了理智,场面失去了控制,之后在于谦的斡旋下,众大臣没有受到任何的惩罚,下面说一下午门背景。午门图片午门背景是这样的:明朝初年对蒙古瓦剌实施“羁縻之策”,在宣化、大同等边境地区开放马市,互通贸易,1449年蒙古瓦剌也先派2000人来贡马,诈称3000,想以这种方式冒领粮食,太监王振直接将瓦剌贡马价格削减,于是激怒瓦剌,成为战争的导火索。七月瓦剌大军攻打明朝,明军战败,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动,这个时候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明英宗听了太监王振的话,不顾及群臣的反对执意率领部队前去攻打瓦剌,由于准备不足,导致军队的粮饷不济,军心浮动,明英宗大败,于是退守土木堡,也先将土木堡包围俘获了明英...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