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关山冷月:大唐陌刀之绝代传奇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418
转发:0
评论:0
关山冷月:大唐陌刀之绝代传奇,公元757年9月,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以北,贼将李归仁以精锐骑兵发起强悍冲锋,

  公元757年9月,长安城西南的香积寺以北,贼将李归仁以精锐骑兵发起强悍冲锋,大唐军队陷入混乱,危在旦夕。关键时刻,身高2.1米的唐前军主将李嗣业脱上衣、执陌刀,奋力突前,杀敌数十骑,唐军“阵容方驻”。李嗣业抓住战机,率领陌刀手“如墙而进”,所向披靡。

  陌刀长约3米,刀柄和刀刃分别是1.5米,重约33公斤,其最早的原型可能是西汉时的斩马剑,因为两者都是双刃、狭长、锋利异常,可刺可坎,专为对付骑兵。军队中使用陌刀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已肇其端。621年唐将阚棱率一千陌刀手,死战地方军阀李子通。 唐代陌刀手都是严格选拔的壮士,人人技艺惊绝,臂力体力胆气过人,否则也舞不动沉重修长的陌刀,并敢与骑兵正面交锋。

  古代兵器专家周正武复原的唐朝陌刀

  反冲锋战术

  冷兵器时代,无论欧洲的封建骑士、西亚的穆斯林骑兵或还是中北亚草原上的游牧战士,凭借优良的机动性和强大的冲击力,成为战场上的优势兵种。步兵防御正面突击的骑兵,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远射武器打击,比较著名的有英国长弓,欧洲流行的和中国从春秋后期就应用的强弩。弓弩手能一定程度抑制骑兵冲锋,但不能近距离交战,所以骑兵突破箭网之后,就要靠步兵自身了。

  14世纪欧洲步兵革命以后,以苏格兰和瑞士长矛兵为代表的步兵战胜骑兵屡见不鲜。密集排列的步兵手持几米的长矛,矛柄斜立于地面、矛尖向前,组成令人胆寒的长矛方阵。受过良好训练的步兵也不会被骑兵攻击时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声响吓到。冲刺的骑兵如果不及时收手,就会连人带马死于枪林之下。长枪步兵的防守方式固然有效,却也非常被动,不便于移动,通常也不敢进攻。唐朝的军队则采用了一种更具进攻性的战术体系。这套体系的关键武器就是陌刀。

  隋末唐初,人已是中亚草原霸主,骑兵“来如激矢,去如绝弦“,骁勇善战,极难对付。唐高祖和唐太宗模仿和利用人,建立起颇为“化”的精锐骑兵,但唐军主力是步兵,仍要设法克制游牧骑兵。如前所述,对骑兵的远程打击要靠弓弩手,唐朝弩兵数量、强弩配备虽然都不如后来的两宋,但实力不可小视,唐军步兵强弩擘张弩最大射程为400米。

  唐军对付骑兵正面冲锋的核心思想是多兵种协同作战,唐初军事家李靖的《卫公李靖兵法》总结了这种战法。敌军在230米左右,弩手放箭;90米处弓手射箭。然后弓弩手放下弓弩,敌骑兵距30-50米处,则持陌刀杀向敌军。如果陌刀手不能胜,唐军骑兵从两翼迎前腾击,陌刀手退回阵内重整,然后支援前面的骑兵。

  唐军战法与欧洲被动防御最重要的区别,就是陌刀手的反冲锋。漫天箭雨打击下,骑兵(人一般为轻骑兵,甲胄保护不足)会有不少人马中箭倒地,给后边的骑兵造成障碍,令阵型混乱。轻骑兵驰过300米的距离一般只需20-30秒,最后的50米也就3-5秒左右,考虑到敌我相向而行,两军遭遇只需2-3秒甚至更短。陌刀手必须立即上前痛击,打骑兵一个措手不及。手持三米长刀的壮汉密集冲锋,场面震撼,战斗力惊人。史书中常描述陌刀手能将敌骑一斩为二,所谓”白刃霜飞, 红血星流”。

  唐朝的陌刀反冲锋战术,充分结合了中原王朝军队善于步兵作战,武器制造发达,以及精确把握战场时机等能力与优势。陌刀手的近距离迎头痛击一般足以打垮骑兵的攻势。退而求其次,如果陌刀手不发动反冲锋,也可效法长矛步兵,将陌刀刀尖冲外,亦足以遏制骑兵,但杀伤力度不如反冲锋,不掌握主动权。

  陌刀防守阵型

  陌刀的普及和著名战役

  唐朝初年,陌刀手还兼用弓弩,似乎不是专职化的部队,史书中也仅峥嵘偶露。从唐高宗调露到唐玄宗开元年间(679-722年),陌刀频频现于史书。笔者推测个中原因:陌刀是由镔铁打造,镔铁是大马士革刀的材料,价值昂贵,再加上唐朝著名盔甲明光铠,一个装备齐全的陌刀手相当于唐朝十个州官全年俸禄之和。费用如此之高,若成为制式装备,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唐高宗到开元盛世时期的大唐国力才能做到。

  唐代疆域图

  从唐朝与周边游牧势力的关系来看,高宗、武后时期,、吐蕃、契丹,甚至远在西亚的大食(阿拉伯)帝国,都与唐朝屡屡冲突。作为对付游牧骑兵的利器,陌刀自然得到国家大力推广,因此唐朝边防军队最先装备陌刀。陌刀的打造、分赐、贮藏、管理本来由中央军器监负责,唐玄宗建立节度使制度后,藩镇也可自行打造,陌刀就更流行了。唐代很多名将善用陌刀队,比如裴行俭、郭子仪、李光弼以及田承嗣等,最著名者非李嗣业莫属。

  唐代名将郭子仪

  751年,大唐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副将李嗣业,率领两万精锐马步汉军,外加拔汗那以及葛逻禄部1万人,翻越帕米尔高原,跋涉七百余里到达怛罗斯城下(今哈萨克斯坦南部塔拉兹附近)。3万唐军与大食帝国阿拔斯王朝的10万联军激战5日,不分胜负。第五日傍晚,葛逻禄部临阵叛乱,唐军步兵和骑兵联系被切断,终于溃败,仅有数千军人生还。大食帝国军队死伤人数不详。由于史料缺乏,只能估计李嗣业的陌刀队约有4千人,其表现应是神勇无敌。

  怛罗斯之战,唐军损失惨重,但此后唐朝并没有“遂绝于西方”,两年后封常清任安西节度使,安西大都护府的统治能力就已恢复。真正导致唐朝退出中亚霸权争夺的是持续七年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755-763年)

  本文首段描述的正是安史之乱中具有转折意义的香积寺战役。此战唐朝出动军队约15万人,名将李嗣业统帅的陌刀队即为前锋,此时陌刀队早已专业化,不再兼职弓弩手。安庆绪(安禄山已被其谋杀)的10万叛军以骑兵为主。与李靖的战法略有不同,面对叛军骑兵的强力突击,唐军先用弓弩““攒矢而逐之”,然后骑兵迎前腾击。不料贼骑过于悍勇,唐骑兵被击败,叛军大举压上,唐军阵脚大乱,这才有李嗣业带领陌刀队力挽狂澜之举。

  李嗣业的陌刀队虽勇猛,但数量不多,只能与敌军进入相持状态。唐肃宗多年结交回纥,此战借来了4千回纥精锐骑兵。双方胶着时刻,回纥人居高临下迅猛冲锋,击溃叛军骑兵主力,扭转战局。李嗣业率军择机攻击叛军身后,与回纥人前后夹击,大获全胜。是役,叛军被“斩首六万级,填沟壑而死者十二三“。回纥骑兵居功至伟,但付出了全军牺牲的代价。此役之后,长安迅速光复,军心大振,民心归附,为平定叛军、“再造唐室”奠定基础。

  陌刀不但在野战中极具威力、震慑敌人,在攻城守城中也发挥重要作用。748年高仙芝征讨小勃律,与小勃律的靠山,也是唐朝在西域的主要对手吐蕃人会战于连云堡。又是李嗣业,率陌刀队冒险爬上崖顶,出其不意攻击吐蕃军,为攻克连云堡立下头功。此战之后不久小勃律归附,西域七十二国来献。

  陌刀的弱点与衰落

  野战中陌刀可以说无坚不摧,对付骑兵尤其有效,其优势来自3米的长度和极为锋利的双刃,但过长不利于近身肉搏战。一旦陌刀手不是整体作战,而是陷入混战场面,手持短武器的士兵只要避过陌刀的刀刃,就能对陌刀手构成致命威胁。当然唐代似乎也考虑到这点,陌刀手一般有其他步兵兵种配合保护,或者佩戴短刀。

  问题也在于敌手如何躲过陌刀势大力沉的攻击,靠近陌刀手,中国史书中似乎未有案例。以长矛兵称雄的瑞士人倒是精于此道,面对长矛兵攻击时,瑞士人派敢死队冲锋,将对方长矛隔开,创造进攻机会。

  陌刀沉重、过长,对使用者的臂力和体力要求极高,因此终唐一代,历次战役,参战的陌刀手似乎都不超过5000人,是绝对的精锐之师。由于制造工艺复杂、费用高昂,五代时期战事频仍,人员和武器损毁率较高,各割据小国没有足够财力维持豪奢的陌刀军,因此陌刀逐渐没落。从北宋开始,大量新式长矛、斧钺装备步兵,这些武器工艺简单、费用低廉,对军人的要求也较陌刀远低,对付骑兵的效果差强人意,陌刀遂彻底出局。北宋也有专对付骑兵的斩马刀,制作精良,但总长不超过1.3米,怎能与沉雄硕大的陌刀相比。

  复原的宋代斩马刀

  代表盛唐恢弘大气的绝代陌刀,由于唐代禁止陪葬,也不许民间持有,至今无出土文物,不能不说是一大憾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陌刀与大唐帝国的军事
唐刀的种类,《唐六典》卷一六武库令丞职掌条记载:刀之制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今仪刀盖古班剑之类,晋宋已来谓之御刀,后魏曰长刀,皆施龙凤环。至隋,谓之仪刀,装以金银,羽仪所执。障刀盖用障身以御敌。横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此为唐刀之分类及性质、用途。仪刀,又称为细刀、长刀,《和名类具抄》征战具七四云:长刀,唐令云:“银装长刀。”又云:“细刀。”“银装长刀”即与上引《六典》中的“装以金银”同义,这种仪刀由千牛所执,《六典》卷二八太子左右内率府率职掌条云:以千牛执细刀、弓箭。细刀、长刀、仪刀、银装长刀都是指充羽仪之用的仪刀。同书卷二○两京诸市署令丞职掌条略云:其造弓矢、长刀,官为立样,仍题工人姓名,然后听鬻之。这里的“长刀”似也应为仪刀。横刀为兵士宿卫时最主要的武器。《新唐书》卷五○兵志略云: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禄、横刀...
· 陌刀唐刀中的极品
唐帝国通过开明的政治和强大的军事力量,成为当时世界的中心,从唐初的统一之战到盛唐时期所有的对内对外战争,出现了冷兵器历史上对后世影响空前绝后的武器—唐刀。陌刀为一种两刃的长刀,较重,大约50斤。由于陌刀出现于隋朝,隋朝的1斤只相当于现代的220克,隋朝的50斤相当于现代的22斤左右,但这仍是算相当沉重的实战兵器了。由于冶金知识的缺乏,制造的技术粗糙,以至于早期的陌刀重达37斤或更重。唐陌刀开始流行于唐高宗调露前后至开元十年之间。开始时使用陌刀是为了对抗骑兵,后来在诸军流行则是对付以骑兵称雄的唐之“四夷”。盛唐时完善的节度使制度使得军队的装备,训练走向向正规化,陌刀也因此成为唐步兵的主战兵器之一,成为常规装备,节度使制度的设立使得诸镇招兵,建立了中大的骑兵,骑兵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又使得克制骑兵的兵器—陌刀一直流行到晚唐。唐刀中的陌刀是做为军队重要的战争物资装备的,并且在唐中期作为军用器物,严...
· 关山月
关山月古诗三百首,边塞,思念,南北朝,徐陵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译文十五的月亮映照在关山,征人思乡怀念秦川。(想必)妻子此时正站在高楼上,对着窗户遥望远在边关的我而没有睡觉。战争的旗帜飘扬在疏勒城头,密布的浓云笼罩在祁连山上。战争局势如此紧张,从军征战何时能够还乡。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题。关山:边境要塞之地,指征战人的所在地。三五月:阴历十五的月亮。客子:在外地出游或出征的人。秦川:指关中地区,泛指今陕西、甘肃、秦岭以北的平原地带。思:想到。妇:指客子的妻子。这句和下句时客子想象的情景。当:对着。未眠:没有睡觉。旗:星名。星旗:就是旗星,古代人认为它代表战争。《史记·天官书》:“房心东北曲十二星曰旗。”映:照耀,映照。疏勒:汉代西域的诸国之一,王都疏勒城在今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疏勒县。云阵:就是阵云,像兵阵一样密...
·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译文及注释译文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注释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
· 陌刀为何被“陌生的刀”?训练和制作成本太高
核心提示:陌刀对战士的素质要求很高,培养一个陌刀战士需付出巨大代价。此外,陌刀的制作成本也很高,从选料到打造出炉,花钱如流水。物以稀为贵,陌刀成为政府明文禁止私藏的武器之一。本文摘自《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作者:王国华,出版:春风文艺出版社,秦汉以降,游牧民族凭借着来去如风的快马,健壮的体魄和强悍的性格,常常在边境骚扰,让各届当局都十分挠头。但到了唐朝,、回鹘、吐蕃等游牧民族遭到中原帝国的强大攻击,纷纷降服或被迫迁移。农耕时代,两军作战,主要拼体力。是游牧民族战斗力下降了,还是中原人的体力增强了?或者有其他什么原因?查阅典籍,你会发现,在唐军与游牧骑兵作战的时候,一种被称为“陌刀”的武器起了很大作用。骑兵的优势是进退迅速、冲击力强,常令行动缓慢的步兵束手无策。于是陌刀应运而生。这种武器,比剑长,比刀直,双刃,势大力沉,类似于长剑、长刀,多数情况下是长柄,也有短柄的,非体格强壮的人挥舞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