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井陉之战: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02
转发:0
评论:0
井陉之战: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

  公元前204年爆发的井陉之战,是楚汉战争中汉大将韩信指挥的,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在这次战役中,韩信以不到3万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奇袭赵营,一举歼灭号称20万的赵军,阵斩赵军主将陈余,活捉赵王歇,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的战略态势。井陉之战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灵活用兵、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1.攻方:汉 将领:韩信 兵力:1万

  2.守方:赵国(楚国附属) 将领: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 兵力:20万

  3.战场:太行山区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

  4.战果: 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为刘邦最终战胜项羽,统一全国创造了有利态势。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率一万余新召募的汉军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攻打项羽的附属国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成安君陈余集中二十万兵力于太行山区的井陉口,占据有利地形,准备与韩信决战。井陉口是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当时,赵军谋士

  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正面坚壁不战,用一部分兵力绕到敌后切断汉军粮道,最后前后夹击,一战而擒韩信。但陈余却是一名崇尚正面攻击的将领,认为韩信兵少而疲,不应避而不战。 韩信深谋远虑,自知双方兵力相差悬殊,如采用强攻,必会受挫,于是决定在离井陉口很远地方驻扎下来,反复研究地形地势和赵军部署。当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立即指挥部队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远地方扎下营来。他选拔了两千轻骑,每人带一面汉军的红旗,乘天黑悄悄从山间小道迂回到赵军大营的侧后方埋伏,等翌日见赵军出动,营垒空虚之时,攻入赵军大营,把赵军旗帜拔下,插上汉军旗帜。

  当汉军接近井陉口时,韩信连骑哨都不派,立即传令中军主力全部前出到河边背水列阵,营垒上的赵军远远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纷纷讥笑韩信不懂兵法。少顷,天色已然大亮,汉军阵营扬起一阵轻尘,随着激越的鼓声,一队旗仗转出,韩信在众将校的簇拥下纵马来到阵前。陈余眼见韩信兵少,自己又占据有利地势。于是率轻骑锐卒蜂拥而出,欲生擒韩信。韩信令弃旗鼓仪仗,迅速转入阵中。陈余见此情景,当即下令全营出击,直逼汉阵。汉军因临河而战已无路可退,所以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双方厮杀半日有余,赵军仍未能获胜。这时赵军营垒已空,韩信预先伏下的两千轻骑长驱直入,在赵军营垒遍插汉军红旗。鏖战中的赵军突然发现背后营垒插满汉旗,队形立时大乱。韩信挥军趁势反击,将二十万赵军杀得大败,斩杀赵军统帅陈余,生擒赵王歇。

 

  公元前205年,项羽在彭城大破刘邦,这使得许多诸侯纷纷背汉归楚,刘邦的处境十分困难。为了摆脱这一不利局面,刘邦采纳了张良等人的建议,制定了正面坚守、侧翼发展、敌后袭扰的战略方针。其中命令大将韩信率军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歼灭黄河以北的割据势力,向楚军侧背发展,就是这一战略计划的重要环节之一。 公元前205年,韩信首先率军击灭了魏王豹,平定魏地。当时,黄河北岸尚有代(今山西北部)、赵(今河北南部)、燕(今河北北部)三个割据势力。它们都投靠项羽,成为楚的羽翼。汉要灭楚,就必须先翦除这些诸侯国,使项羽陷于孤立。韩信针对这些割据势力只图据地自保、互不救援的弱点,便向刘邦提出进一步开辟北方战场,逐次消灭代、赵、燕,东击田齐,南绝楚军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最后同刘邦会师荥阳的作战计划。它得到了刘邦的赞许和批准。

  公元前205年闰九月,韩信率军平定代地,活捉代国的相国夏说。战斗刚刚结束,刘邦就把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一带去正面抗击项羽的进攻。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名新近招募的部队,越过太行山,向东挺进,对赵国发起攻击。赵王歇、赵军主帅陈余闻讯后,即以号称20万的大军集结于井陉口防守。

  井陉口是太行山有名的八大隘口之一,就是现在河北获鹿西10里的土木关。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几十公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的行动。当时赵军先期扼守住井陉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且兵力雄厚,处于优势和主动地位。反观韩信,麾下只有数万之众,且系新募之卒,千里行军,士气虽高涨,但身体却疲乏,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

  当时赵军主帅陈余手下有一位名叫李左车的谋士,很有战略头脑。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前段时间俘虏了魏王豹、夏说,并乘胜进攻赵国,士气旺盛,“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弱点。这主要表现为,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补给困难。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进而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

  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李左车认为只要运用这一战法,就能使得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就可以彻底消灭汉军;否则,赵军是一定会被汉军打败的。然而,刚愎自用且又迂腐疏阔的陈余却拘泥于“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的教条,且认为韩信兵少且疲,不应避而不击,断然拒绝采纳李左车的正确作战方案。 韩信探知李左车的计策没有被采纳,赵军主帅陈余有轻敌情绪和希图速决的情况后,非常高兴,当即制定了出奇制胜、一举破赵的良策。他指挥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迅速实施作战部署: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部署甫定,东方天际晨曦微露,决战的一天悄然来临了。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以退兵,都禁不住窃窃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的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离营迎战。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 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2.5公里,现在已被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结果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井陉之战以韩信大获全胜,一举灭赵而降下帷幕。

  井陉之战的结局,对楚汉战争的整个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胜利,使得其在战略全局上渐获优势,即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劲的敌手,为下一步“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平定燕地创造了声势和前提,并为东进击齐铺平了道路,从而造就了孤立项羽的有利态势。这虽然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却有着战略性质的地位。

  1.赵军失败的原因有:

  1)赵军主将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刻板地遵从兵书上“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行事。

  2)赵军守备的地段不利于军队会战,地形适合小规模战斗,而二十万大军则无法转圜,地利没有占据。

  2.汉军胜利原因:

  1)汉军主将韩信在侦察方面十分到位,在没探明敌情以及地形前决不出兵。

  2)出奇兵致胜,熟练运用兵法,但不拘泥于兵法。

  刘邦收其韩信精兵是因为荥阳危机,如果主战场失利,次战场怎么样辉煌都无法挽回其败局,所以有主要次要之分。而刘邦对此战并未忽视,不但派熟悉赵国实情的张耳辅助韩信,亦有常山守张苍加入,后来张苍擒杀赵国主帅陈余,立下赫赫战功!而刘邦的亲信头号大将曹参亦带领自己的军队参加对赵作战。

 

  面对数量的差距以及进攻地理险恶,为何韩信还要强行深入敌境进攻赵国呢?韩信有不得已的苦衷,此时大环境下,刘邦依靠地利苦苦抵抗项羽的一波又一波攻势,而刘邦所寄以厚望的英布,难挡项羽的围剿,渐渐到了尾声。此时如果不迅速拿下赵国,等项羽灭英布缓过兵力后,派军队与赵国合击韩信,韩信难逃两面夹击的局势。而韩信在平定赵国后不久,果然遭到项羽的奇兵渡河偷袭。 韩信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式必然要冒险进入赵国境内和赵国的主力进攻决战,而持久战或是击溃战都极大的对自己不利,韩信要做的是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赵国在无能力抵抗汉军。 韩信此时面临第一次也是一生中最危机的形式:

  一:兵力的悬殊

  韩信在击败代军后,精兵给刘邦带走,此时韩信张耳只有兵力数万,至于韩信兵力确切的数目不详,但是从后面战争中韩信派万余人背水成阵,自己带军诱敌,又埋伏两千骑兵,可以推测韩信当时应该有3万人左右的军队,一般后世者都认为是3万。这个数字远远少于陈余赵军。韩信如何利用有限兵力击败对方的优势兵力,成了问题。

  二:军队战斗力严重不足

  韩信此时军队大多是新兵,可以说是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有多少战斗力,韩信没有任何把握。而且军队缺乏冷静,对胜利对主将都抱有怀疑。而这种怀疑必然使韩信指挥起来无法得心应手,韩信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安抚军心,如何激发士气。

  三:长途深入敌境,面临险恶地势 

  韩信此时是进入赵国找赵国主力决战,必然面临孤军作战,遭遇敌方难以克服的地理优势。陈余谋士李左车曾描述井陉的地势险要:“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如何不让对方利用优势的地理条件也是摆在头上的重要问题。

  四:速战速决

  韩信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迫于“国际”环境和自身条件,韩信要速战速决,用最快的速度一战击溃赵国主力,使其无法在对汉军形成威胁。所以韩信不但要胜而且要速胜。

  五:侧翼的威胁

  韩信要主动东进进攻赵国,但是却面临北方的牵制和威胁,虽然韩信击败代军,杀主将夏说。但是赵别将戚将军依然守邬城,从侧面威胁韩信,韩信东进,很容易受到夹击。韩信面临种种威胁,首先解决第五条威胁,史记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解决侧翼的威胁后,韩信立刻挥兵东进,此时他以胸有成竹,关键之处在于助手张耳。张耳的儿子张敖名列汉初18功臣,当时张耳已死无疑是继承其父功劳,而张耳几乎除井陉之战外没有参与各个战争,想必此战功劳不小,是此战的关键人物。

  张耳和陈余曾经是好朋友,共伺一主,后来才闹翻,但是人脉不会一下俱断,想必赵军中必有其高级将领被张耳策反或则本就是张耳的人“身在曹营,心在汉”。此战出击,有高级间谍通风报信加上里应外合,使韩信完全可以知己知彼,从容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井陉之战
中国楚汉战争中,汉将韩信开辟北方战场,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一带对赵军的一次出奇制胜的进攻作战。彭城之战后,汉军失利,诸侯皆背弃刘邦。占据赵、代称王的赵歇、陈馀也与刘邦绝交。韩信破魏(见韩信破魏之战)后,自请率军北攻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对楚军实施翼侧迂回。经刘邦同意,韩信于汉王二年(公元前205)闰九月破代,次月(三年十月)挥军击赵。赵歇、陈馀闻讯,以号称20万大军于井陉口防守。
· 井陉之战
战争背景荥阳成皋一带,楚汉两军相持。刘邦决定派韩信和曹参率军北上。韩信与曹参破魏国后,刘邦收回大部分韩信兵权。之后,刘邦派韩信、张耳一同率领精兵三万向北进攻代王陈余及其所扶植的赵王赵歇。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根据刘邦战略部属命令韩信与张耳率三万人下井陉击赵。赵王歇命成安君陈余聚兵于井陉口迎击。当时,赵军号称有二十万(实数没有[“井陉”两边石壁峭狭,车不能方轨,骑不能并行,险厌难行,]如此狭窄的地方,这种地形无法支撑十万规模兵力),且先扼守住通向赵国的路口,居高临下,以逸待劳。得知赵王歇派兵北上后,刘邦率领靳歙周緤汉军等主力进攻赵国邯郸地区。邯郸失守后,赵王歇逃往襄国。刘邦军由邯郸北上攻打襄国,将赵王歇围困在襄国。由于部分赵地被汉军占领,赵王歇被围困,陈余率领的赵军都担心后方不稳。战场地势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之一,在它以西,有一条长约百里的狭窄驿道,易守难攻,不利于大部队行动,汉...
· 谁参与了井陉之战?井陉之战所带来的影响
井陉之战影响:韩信是中国战争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人把他视为中国第一名将。想我中华泱泱千年,名将如云,何以韩信独得其大名乎?无疑其经典战役受到后人的无限追忆,而其背水之战更是让无数后辈效仿者身败名裂,徒为人笑!关于韩信背水一战的经典战例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为无数风流志士所探讨。期间有认为韩信背水战“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精神作用;有用李德哈特的“间接路线”来解释韩信的骑兵袭营为关键;更有人认为韩信摆的背水之阵巧妙无双;当然更多人都以为韩信此战无疑完美的阐述了运用了中国哲学的奇正思想……井陉之战无疑为历史的云雾所掩盖,使人忽略其关键部分,而这也是后世效仿者身败名裂的主因。由于后世忽略其关键之处,一致人人无限拔高其地位,用它来阐述自己的完美战术构想,这里韩信成了一个历史符号来迎合后人的寄托,此“韩信”以非彼“韩信”。让我们来拨开历史云雾来探讨经典战役!井陉之战...
· 井陉之战怎么发生的?井陉之战爆发的全经过
井陉之战经过:汉军在彭城败退之后,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国和赵国也背叛汉王跟楚国和解。六月,魏王豹以探望老母疾病为由请假回乡,一到封国,立即切断黄河渡口临晋关的交通要道,反叛汉王,与楚军订约讲和。汉王派郦生游说魏豹,没有成功。这年八月,汉王任命韩信为左丞相,攻打魏王豹。魏王把主力部队驻扎在蒲坂,堵塞了黄河渡口临晋关。韩信就增设疑兵,故意排列开战船,假装要在临晋渡河,而隐蔽的部队却从夏阳用木制的盆瓮浮水渡河,偷袭安邑。魏王豹惊慌失措,带领军队迎击韩信,韩信就俘虏了魏豹,平定了魏地,改制为河东郡。汉王派张耳和韩信一起,领兵向东进发,向北攻击赵国和代国。这年闰九月打垮了代国军队。在阏与生擒了夏说。韩信攻克魏国,摧毁代国后,汉王就立刻派人调走韩信的精锐部队,开往荥阳去抵御楚军。韩信和张耳率领几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
· 韩信在井陉之战中如何成名井陉之战的影响有哪些
韩信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很多人都把他看做是中国史上的第一名将。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可谓名将如云,为什么韩信就能得到这第一名将的称呼呢?井陉之战是韩信的成名之举,这场经典的战役至今仍被无数后人追忆,他的背水之战更是让后来的无数后辈效仿过,但是很多都没能成功,还徒增了笑料。关于韩信井陉之战千百年来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这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对整个楚汉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汉军的大获全胜在统一全国的战略上逐渐获得了优势,因为他们消灭了北方战场上最强有力的对手,为下一步平定燕地创造了有利的前提,也营造了声势,还为汉军向东进军击败齐军铺平了道路,这样就慢慢达到了孤立项羽的目的。韩信井陉之战虽然只是一次战役规模的战争,但是却有着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战争中双方将领在作战指挥上的得失高下是很明显的。韩信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关键因素是他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有计划有步骤的制造机会,再利用...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