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起和赵括战法相同 为何结果是却天差地别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062
转发:0
评论:0
白起和赵括战法相同为何结果是却天差地别,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

  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三年至周赧王五十五年(一说是周赧王五十五年农历四月至九月间,又一说是周赧王五十四年年初至五十五年九月),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军获胜进占长平,并且坑杀赵国40万降兵。

  此战,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

  战争中,赵王在战争指导上,昧于秦强赵弱的基本形势,急于求胜,错误地坚持进攻战略。中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赵括遵照赵王意图,急于求胜,变更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及军规,更换将吏,组织进攻。

  白起针对赵括骄傲轻敌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获得战争的胜利。

  为什么同样的是诱敌之计。白起就能一举得胜呢?

  从一个成语说起,纸上谈兵,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成语说的是高谈阔论又误国的少将军赵括,在他指挥下赵军在长平大战中惨败,一战被灭四十万,从此赵国再也不复胡服骑射之后的盛况,而那么对面的对手是谁呢?

  各位看官早有耳闻,人屠白起,说起这位白起,一生大小数十战未尝一败,据有心人统计他一个人统兵杀伤的部队人数就在六十万人以上。再说回来长平之战,这场大战堪称是中国古代战争史最为震撼人心的一战,秦军以步兵为主力的兵团,在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把赵军团团围住,并且始终牢牢拖住了赵军的突围,最后逼得二十余万赵军放下武器,此战堪称为中国古典战胜史上的高峰。

  话说赵军,可是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又在北地的战场上和胡人交战历炼出来,绝对是天下强军,而秦军能战而胜之,战斗力那得有多强悍?

  咱先从秦军的第一个对手说起,在进入战国之初,秦国比较惨,被魏国压着打了几十年,甚至秦孝公的老爹秦献公就是死在了战场上。这时候的魏国人手里是名将吴起亲手调教出来的魏武卒,魏武卒方阵的威力天下皆知,打谁谁服,不管是临近的韩国赵国,还是南方庞大的楚国都不是对手。而秦国人就更惨,丢了河西之地不说,还差点被灭了,直到商鞅变法打造出来一只崭新的秦军。之后秦军开始逆袭,更是在公元前293年,秦军一战斩首魏军二十四万,魏国从此衰落。

  从此秦国军队开始打遍天下无敌手,除了少数几次战役之外,很少遭遇败仗,那么秦军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再回到长平战场上来,

  秦赵两军的首次战役级碰撞是在上党山地展开,秦军占领上党地区之后,马不停蹄就对赵军发动进攻。攻势极其猛烈,从今天秦兵马俑的预测来看,秦军士兵的阵势,是先用弩阵对敌,而且秦军的弩兵是站成三排,这几乎是和千年之后的三线战法原理相同。

  弓弩射击,临敌不过三发,等到你射出去三发敌人可就冲到眼吧前了,所以需要三排士兵相互接替,第一排射击,第二排准备,第三排上弦。因此在战场上可以形成密集连续的强大杀伤力。不光是这万箭齐发细思极恐,据考古发现秦军士兵用的弩箭也和正常规制不同,和战国时期其他国家不一样,当时为了增大杀伤力,一般箭头都是带有倒刺和血槽,但是秦弩的箭头没有,都是三棱形的,完美的流线外形,拥有三个锋利的棱角,流线的轮廓减少空气的摩擦力,加快速度也增加射程,而锋利的棱角可以穿透铠甲和衣物深入肌肤!

  说完弩机再来看秦国人手里的长矛,据考古发现,秦军当年使用的长矛接近7米。在现代人眼光看来,这七米长的兵器,连拿稳都是个事儿,更别说拿着杀人打仗了。但是别忘了亚历山大大帝的成名绝技马其顿兵兵方阵,马其顿士兵手里的长矛可是7米二,横扫各国,打谁谁灭。那么秦军的长矛方阵不动如山、侵略如火,这可不是盖的,况且,这种步兵方阵是克制骑兵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在后世的宋朝被一再证明。宋军步兵经常需要结成类似方阵,在大平原上对抗来去如风的北方民族骑兵。

  再来看其他的兵器,戈,这种兵器到了汉代之后就很少再有使用。不过秦国人造的戈和青铜剑,却是明显优于其他国家的。况且秦国有发达的冶金工业和制造业,再加上关中在当时是重要的优质煤产区,烧出来的兵器还能差了?而从兵马俑坑的布局来看,秦军的方阵里还有一队比较奇怪的士兵存在,即旁边排列的无论是弩兵或者是长矛兵都是身着铠甲,但是这队士兵都是手持短兵刃,突刺类近战武器,但是身上却没有铠甲。按照今天的史学界的推测,这队士兵就是从商鞅变法之后存在的陷阵之士。

  当年商鞅变法,秦军开始实行军功爵制,战场上一个人头回去报功就是一级爵位,很多秦国将军都是一步步从小兵干起。而这种悬赏性质之下最直接的编制变化,就是出现了这个独特的存在,秦军士兵出现在战场上时看到的可不只是敌人,而都是爵位和一家人的幸福生活,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打的肯定是玩命儿。

  面对这种高精尖武器,坚守壁垒的赵军的压力可想而知,况且赵军虽然骑兵天下无双,但是步兵的改革却远没有骑兵来得猛烈,和秦军步兵单兵作战能力本就有差距,再加上秦军中近远搭配合理有效科学,士兵作战素质和单兵作战能力和战斗热情也是空前高涨,那么赵军能不能抵挡得住呢?由此看来,不单单是战术问题,实力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在长平大战的刚开始阶段,虽说赵军比较吃力,连续退守三道营垒,但是还是站稳了脚跟。赵军统帅廉颇很清楚,秦军劳师袭远,虽说攻击锋芒必露,但是利在速战速决,于是廉颇开始领着赵军扎下营盘稳扎稳打。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时间里,赵军站稳脚跟,顽强抵御,虽说战力恐怖的秦国重兵集团对赵军发动一波又一波的攻势,但是赵军依然牢牢地钉在了长平谷地。

  之后在公元前260年7月,赵王临阵换帅,任命赵括为上将军代替廉颇指挥。赵军到达前线之后立刻改弦更张,开始准备声势浩大的进攻。而秦国方面也秘密换了武安君白起为帅到达前线。白起是战国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天才,他到了前线秦军算是吃了定心丸,又以王龁为副将,并严令保密,军中有泄露者斩。

  两军主帅一个是年少新锐,一个是沙场老将,却选择了几乎相同的战法,攻击侧翼,打开侧翼之后进行包抄。但是明显,秦军的本钱更为充足,在整体战斗力而言,秦军是胜过赵军的,并且在广阔的作战区域内,沟壑纵横,却没有平原沃野,不利于赵军真正的精锐轻骑兵的展开。

  于是秦军一反常态,在对攻之中处于下风,并且,开始在长平东南方向构筑防线,赵括见战机一到便得机不饶人,立刻以主力压上,但是白起却留了后手,先是派出一支三万人的部队离开营垒攻击赵军比较薄弱的侧翼,并且攻破之后成功切断赵军的补给线,另一只全部由骑兵部队组成的突击队则直插赵军大本营,赵军主力以全部压向秦军正面,侧翼的部队都被调集,哪里还有精锐力量守卫大营?一番激战之后,赵军大本营陷落。败象逐渐明了。

  至此赵军才回过神来,企图夺回大本营和粮道,但是秦军很快完成合围,将赵军团团围住。并且白起并不急于立刻围歼,因为他非常清楚,虽说手里的兵力基本上和赵军相等,但是赵军主力尚存,况且三天的大战下来,秦军对赵军的战斗力已有领教,虽说能够吃掉赵军但也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惨烈战斗,干脆不去碰这个霉头。于是白起围而不打,就等着把赵军的力气全部耗尽,并且几乎每日都会派出少量部队对赵军进行袭扰,就看看你们赵国人能扛多久。

  与此同时秦国再次加码,秦昭王亲至河内,尽发十五岁以上男子入伍,全部掉到了长平东北面的防线,将赵国的救援道路彻底切断。到此关头,秦赵大战到了最后阶段,也是见真章的时候。

  四十三万赵军被团团围住,围困时间长达四十六天,但是赵军主力仍然在发动突围作战,到了四十六天之后,赵军终于再也扛不住。四十六个日日夜夜,缺吃少喝,伤病得不到救治,兵器战甲得不到更换,每天都在死人,每天都在攻击无效,每天都要防备秦军进攻,赵军似乎已经绝望。不过赵括仍然在掌控着这支大军,这支已经饿了四十多天的大军仍然没有溃散,在最后关头,赵括决定以死相搏,赵括将全军分为四队,杀出一条血路。

  于是赵军士兵们在主帅亲自率领下发动最后一次进攻,也是困兽之力的最大程度迸发。他们这时候面对的秦军是什么状态,从今天的兵马俑的布置可一窥究竟。在军阵的最前方和最后方是各三排弩兵,头三排是火力输出和第一波攻势,他们是前锋,后面的三排则是整个军阵的后卫。紧接着是左右两翼的护卫队,他们都手持长戈长剑或者是长矛严阵以待,之后整个部队的核心是主力部队,主力部队身穿统一制服的铠甲手持重剑,和战车兵交错分布,这个阵势还是蜷缩在俑坑里的状态,还没有全部展开,若是全部展开队形,再加上长矛兵的方阵和骑兵纵队,秦军是不是坚不可摧?

  并且秦军还存在独立的战车部队,对于靠两只脚冲锋的步兵而言,这战车恐怕就是古代的坦克了吧。于是赵军努力冲击了一个上午,对面的秦军立刻万弩齐发,最终赵括本人身中数箭,当场阵亡,而赵军的猛烈攻势再次被秦军的像山岳一般的军阵打回原形。赵括一死,数十万赵军顿时丧失了主心骨,这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不是这位少年将军恐怕他们坚持不了这么久,这次将军本人已死,绝望降临,于是赵军全部放下了武器。但最终,迎接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赵括
史书记载赵括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伏弩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被迫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等记载,长平之战前,赵括之母上书赵王,说赵括不能为将,指出赵括在人品方面(并未提到能力)有问题,并说:“王以为若其父乎?父子不同,执心各异。愿勿遣。”然而赵王不听,于是赵母问,如果赵括战败,自己是否可以不受株连,赵王同意了。赵括战败后赵母确实免受株连。参考资料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史记.西汉.
· 赵括
(?—前260)战国时人。赵将。马服君赵奢子,亦称马服子。蔺相如谓其“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赵孝成王六年(前260),中秦反间计,用他代廉颇为将。蔺相如进谏,其母亦上书进谏,王皆不听。他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一反廉颇坚守策略,大举出击。秦将白起在正面诈败后退,另布置两支奇兵袭击兵后路,结果他陷入重围,突围在成,被射死。赵军四十多万被俘坑死。
·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赵惠文王十九年(公元前280年),在乐毅破齐后,惠文王命赵奢为将,攻齐的麦丘(今山东商河西北)。此前,赵军已多次进攻麦丘这个孤城,但由于麦丘粮草充足,守军中有善于守城的墨家弟子相助,而没能攻下。惠文王十分生气,命令赵奢在一个月内拿下麦丘。赵奢一到麦丘,就命令进攻。赵括认为,采用硬攻的方法,是很难在一个月内攻下麦丘的。从种种迹象来看,麦丘的粮食尽管还没有完全吃光,但肯定是不多了。赵括希望父亲先搞清楚情况,暂停进攻,避免硬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一个月的时间太短了,赵奢没有听赵括的话,下令攻城。赵军死了不少人也没有攻下麦丘。赵括对赵奢说,守城者中有墨家弟子,对赵军的进攻很有防御办法,使赵军攻了几年都无功而返。而此次的赵军阏与以往的赵军没有什么不同,不比他们更善战,攻城的手段也并不比他们更多,如果像以前的赵军一样硬攻的话,必然也要付出像以前...
· 白起和赵括的故事白起如何评价手下败将赵括
秦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的关键战役,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战局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这场战役使秦国的武安君赵括名声大震,也是得赵国的赵括第一次领军打仗便失去生命,并且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千古笑柄。赵括纸上谈兵至此,提起赵括,便能想到这场战役,也会提及这场战役最大的受益者——白起。白起和赵括的故事,也便由此开始。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一直都是历史上的铁律,赵括的失败肯定是被所有人耻笑诟骂的,但是,就历史资料而言,赵括并不是那么的无能。赵括是从小就开始熟读兵书策略,他能够在朝堂之上和其他官员关于排兵布阵侃侃而谈,在军事上,赵括有绝对的信心,所以,他相信他一定会成功的,所以,赵括一直在自荐,他相信自己能够打赢。在另一方面的白起来说,赵括只是一个没有打过仗的新将军,白起是战功赫赫的、长期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的人,所以,在打仗的时候,虽然赵括已经指挥的相当厉害,但是白起能很好地识破赵括的诡计,从而还能够将...
· 赵奢和赵括是什么关系赵奢的才能与赵括有何不同?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是马姓先祖之一,也就是著名的“纸上谈兵”赵括的父亲。赵奢曾经在阙与之战中大破秦军、与田单论兵而胜,曾亡命入燕,得到燕王信任官拜上谷手。赵奢大约60多岁去世,葬于邯郸市区西北十五公里处的紫山。网络配图赵奢和赵括是什么关系,赵奢是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一个优秀的将领,他不只是有着出色的军事能力,在政治上也有着不错的表现他早年的时候在赵国收税的时候就有过不畏强权,劝谏平原君的事迹,在阏与之战以及阏与之战以后的论兵的时候更是展现了惊人的才能,让当时著名的齐国大将田单都觉得自愧不如,网络配图而且赵奢这个人不只是才能出众,人品也是非常好,他在军中当将领的时候,从不曾贪污受贿,而且得到了赵王的奖赏也都是拿来和将士们分享,而且待人温和,因此深受手下将士们的敬重,他去世之后,被赵王后葬在了邯郸附近的西山之中,被称为马服君,后来他的子孙都是以马为姓,是马姓的一大重要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