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宋蒙的一场襄阳之战 竟是决定国祚命运的战争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48
转发:0
评论:0
宋蒙的一场襄阳之战竟是决定国祚命运的战争,金庸和凤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了一场宋元之间的大战——襄阳之战。据史书记载,

  金庸和凤歌都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了一场宋元之间的大战——襄阳之战。据史书记载,这是一场牵动万千生灵,决定国祚命运的战争,因为重大,这场战争旷日持久,引得无数英雄豪杰埋骨沙场,壮烈殉国。

  小说总带有主观主义色彩,真正的历史却无关对错,与其说这是两个国家的战争,倒不如说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的战争,历史上的襄阳之战,到底是一场怎么样的战争呢?

网络配图

  话说蒙古人东进吞金,南伐灭夏,西征荡平吐蕃、花拉子模,又威服了大理,国力蒸蒸日上。常年的攻伐作战,疆域的急速扩张,使得蒙古人不得不停下征伐的脚步,休养生息,专心打理内政以巩固统治。当时,南宋王朝有朝臣建议,趁蒙古内修国事,兵卒疲惫之际,夺回开封故都,以振兴赵宋王朝。

  皇帝深以为然,派兵北上攻打开封,却被蒙古人打得大败亏输,狼狈回师。蒙古王朝窝阔台汗因此震怒,兵分三路进军南宋。三路军中,东路军进攻安徽、浙江。中路军进攻湖南、湖北一线。西路军则进攻四川。本拟定的分进合击之策,却进展的并不顺利。

  首先是东路军,在长江一线被宋军打的大败,先是在江苏败在了宋将邱岳手中,后又在安徽败在了吕文德手里,东路军损失惨重,减员过半,不得不退回山东老营休整。再来说西路大军,三年攻川,却是无甚收获,征伐至第五年,蒙古军已然师老兵疲,斗志日衰,钓鱼城一战,蒙古大汗蒙哥都死于城下。

  只有中路军连战连捷,自大散关南下,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了襄阳城边。蒙哥汗死后第二年,忽必烈逼退海都,继任蒙古大汗,改国号为元,因感东、西两路军无甚作为,便废了六盘山和胶州两处大营,一改以四川为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决定以中路襄阳为突破口,夺得长江天险的控制权,之后水陆并进,一举荡平南宋。

网络配图

  襄阳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与樊城夹汉水互为依存,“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南宋抵抗蒙古军队的边陲重镇。宋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汗进献攻灭南宋策略,他在奏折上写到,“先攻襄阳,撤其捍蔽”,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

  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为忽必烈所采纳,宋元战争随即进入了以襄阳、樊城两地为中心的新阶段,史称“襄阳之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秦魏两国少梁之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中,就介绍了秦魏两国少梁之战,在电视剧中说魏秦两国动用了40万兵力,据说这是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更是决定秦魏两国命运的战争,这是真的吗?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如果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可以算是!因为魏国掌握了秦国东进的咽喉之地,如果秦国打不赢,在其国力日穷的情况下,若是魏国抽出余力,挥兵,灭秦轻而易举。若是对于魏国,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战争而已,就当时的魏国而言,一方面正在准备迁都大梁,将国家的重心东移,另外一方面主力东进中原,对决齐楚两国,意图争霸天下!大体的方略就是西守东进,说实话,大魏国一直是看不起秦国的,蛮夷之地,有穷又烂,而膏腴之地河西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剩余的破烂不要也罢。少梁之战,充其量不过是魏国主力在东方与他国相争斗,秦国偷袭作战,魏国以偏师应对,秦国以主力大...
· 蒙金战争的初期,为什么说野狐岭之战决定了决定了金国的灭亡
在野狐岭曾经发生过一场蒙和金的决定性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蒙古灭金的初期,在世界历史上称为以少胜多的战例。且在这场战争中间,蒙古用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在军事历史上的优势地位,样也让金国更快的灭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复盘一下这场战役的全貌。1206年铁木真将蒙古各部收入自己的麾下,同时建立蒙古国。而此时他最渴望对周边进行扩张。1209年,他将西夏狠狠揍了一顿,并让西夏跪在他的脚下。此时的西夏已无与宋朝对抗时的能力,他只能够向当时的金求援。但是金国对于西夏的防备是十分强大的,他们太希望看到这个往日的敌对国家被狠揍一顿了。后来西夏向蒙古投降,而金便失去了西北边境的缓冲地带,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蒙金战争当中的第一个错误。当时金国对蒙古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十分清楚,她并没有认识到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的统一汇给这些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此时在铁木真的脚下已经拥有更为强大的作战军团,蒙古的兵员不仅来自于本族人民...
· 宋夏战争的简介:决定大宋和西夏命运的五次大战
第一次战争:北宋仁宗景祐五年(1038年),宋朝的藩属党项政权首领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去宋封号,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宋仁宗明道二年(1039年),西夏景宗李元昊写信通知宋政府,希望他们承认这一事实。可是宋朝大多数官员主张立刻出兵讨伐西夏,兴师问罪。于是宋仁宗于当年六月下诏削去元昊官爵,并悬赏捉拿。从此,长达三年之久的宋夏战争全面爆发。北宋与西夏之间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等3次大规模战役,都以宋军失败而告终。西夏虽屡胜,但所掠夺所获却抵偿不住战争中的消耗,与先前依照和约及通过宋夏民间贸易所的的物资相比,实在是得不偿失。此外,由于西夏景宗元昊好大喜功,四处征战,国库空空如也、民间贸易中断后,西夏货币上涨,百姓十分困苦,四处怨声载道以及西夏与辽国出现矛盾等各种主观原因,使西夏不得不与宋和谈,因此,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1042年)六月,元昊派遣西夏皇族李...
· 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谁是官渡之战的幕后英雄!
一场决定三国命运的关键战役!谁是官渡之战的幕后英雄!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三国时期第一场决定国运的战役是官渡之战,其中曹操胜利了,从此双方力量发生了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一步步走向了统一,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于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战前的曹操实力与袁绍悬殊太大了,基本上没有胜利的机会。可是,因为一个人,就让曹操有了反转的希望,这个人就是关羽。关羽是曹操真正的贵人,即便“三日一小宴,七日一大宴”也还不了关羽的情。曹操部下虽然看似兵多将广,人才济济,其实不然。军事方面,当时曹操部下没有一个将军能独立指挥一场战役,基本上都是曹操自己当老大,随军指挥;政治方面,看似谋士星光璀璨,可却没有一个能够统全局,在后方调配所有资源。如果关羽没有阴差...
· 鄱阳湖之战简介决定了朱元璋命运的一场大战
鄱阳湖之战简介:鄱阳湖大战是指宋龙凤九年(1363年)七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军在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击败陈友谅军的一场著名水战。这场战役,是朱元璋当皇帝、建大明最为关键的一场恶战。此战的地位,在今天我们看来,可以同“三国周郎赤壁”的赤壁之战划等号。赤壁的熊熊战火,彻底搅醒了阿瞒一统江山的黄粱美梦;同样,在烟波浩淼的鄱阳湖上,敌手陈友谅和朱元璋双方共出动总兵力达八十万人,进行了一番生死较量的决战,彻底奏响了元朝灭亡的送葬曲。鄱阳湖水战,从兵力上分析,时年44岁的陈友谅拥兵六十万之众,而小他八岁的朱元璋只凑出了二十万人的军队,显然敌众我寡;从武器装备上分析,陈友谅麾下的战舰大多是特大号的,一字儿排开,竟有十几里长,而朱元璋方面净是一些小船,相比之下颇象是压缩饼干,根本不在一个档次,明显敌强我弱。在这种极其不利因素充斥的情况下,如何打好这场仗,朱元璋有斗志有信心。当然,信心百倍...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