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骑兵在古代战争为什么有很重要的地位 操控胜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78
转发:0
评论:0
骑兵在古代战争为什么有很重要的地位操控胜负,中国古代史中各代王朝主要面临的强敌总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虽然中原王朝

  中国古代史中各代王朝主要面临的强敌总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虽然中原王朝整体实力占有优势,可在边境局部总是处于下风。论文明,中原王朝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论经济,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繁衍了大量的人口,常常引起游牧民族的觊觎。但是论军事能力,却很难长期保持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骑兵的匮乏而导致的。

  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代战争中常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常常以为骑兵是身着重甲、挥着长矛冲击敌阵。可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主要是游击作战,而非正面冲锋。倘若将骑兵用来发动大规模冲锋,只要步兵做好防御措施,加大防御纵深,当骑兵冲进阵地失去速度后,在马上就会彻底沦为靶子。这个兵种最大的长处在于有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够满足运输、侦查、作战等多方面的需求,既是古代军中的装甲车,也承担着运输车的作用。

  淝水之战 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网络配图

  骑兵在战斗中常发挥极其关键的作用,既可四处游动来加固本军阵地,也可伺机待敌阵松动后,利用速度和冲锋起来的冲击力以及压迫感给予敌人强势一击,在敌军败退后又可以继续扩大战果。但中原地区地势多变,又以农耕为主,马匹较少,所以在内部战斗中骑兵数量较少。然而中原王朝苦于长期遭受游牧民族对于内地的侵袭,只能在经历了大量血和泪的教训后,被迫接受和发展这种先进的作战样式。

  战国初期,中原地区诸国对抗北方少数民族就处于弱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机动能力。战国时作战人们常用战车,步兵跟随其后,机动能力很差,出塞作战常处下风,秦,赵,燕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只能在边境修筑城墙,这种被动防御手段被后世延续千年。而这巨大的威胁也逼迫着赵国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建立起了第一支真正的骑兵部队,赵国逐渐取得战场上的主动权,在李牧的带领下痛击匈奴。同时这种新型作战方式对中原诸国造成极大的压迫和震撼,也促成了中原各国放弃战车。秦一统之后,击破居住在河套地区的匈奴。但以秦兵之勇也无法彻底歼灭匈奴,就是因为游牧民族机动能力太强,秦兵主要以步兵为主,根本追击不上很容易被敌人反攻,因此只能就地修建长城屯边开发。

  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毛泽东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汉朝初创之时,马匹极度缺失,汉高祖刘邦尚未意识到游牧民族骑兵的厉害,率军贸然强行突进,反被匈奴围困在白马城。刘邦此时出击追不上,出城逃跑又容易被骑兵围歼,最后只能和亲上贡数十年,来避免与匈奴进行大规模作战。晁错曾精辟的分析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劣势:上下山阪,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风雨疲劳,饥渴不困,中国之人弗与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实力极大的增强,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马政的大力推行,骑兵能够有持续稳定的马匹供应,汉武帝也因此有资本和信心与匈奴决一死战。

  随后对付匈奴都采取游牧民族的作战方式,长距离奔袭作战,以骑兵对抗骑兵,机动能力都在一个层次上,再加上汉朝冶铁技术的发达和弓弩的大量运用,以及卫青、霍去病等良将战略战术的运用得当,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取得可观的战绩。此后这种机动战略一直为汉军所用,因此终汉一代,就是到三国期间,也保持着对周边少数民族的优势。

网络配图

  而对于游牧民族来说,马匹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宝物,中原北方有着大片适宜的地区来牧养大量的马匹,因此其作战样式常以骑兵为主。蒙古军队是游牧民族的杰出代表,其恐怖的战斗力几百年来都会引起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蒙古各部落“上马则备战斗,下马屯聚牧养”,从小就接受骑马射箭的训练,练成了倒射敌人的绝技。而且,在草原变幻莫测的气候下锻炼出来的蒙古矮种马具有极强的耐寒抗旱能力,同时蒙古骑兵每人常备六匹战马,可日行近百里,这也为蒙古铁骑征服世界提供了可能。再加上有成吉思汗、木华黎、哲别等出色的军事家指挥,蒙古军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跃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军队。

  蒙古兵论单兵不一定能打得过欧洲骑士,但他们在作战时会极大的发挥自己的机动能力和骑射技术。

  在两军对阵还未交锋之时,蒙古军会率先派轻骑在远距离游击射杀敌军前阵,然后分批次的接近敌人阵地,敌人前军会逐渐倒下,这就导致跟随其后的将士很难前进导致混乱,也会因为前军大规模的伤亡造成心理上的恐慌。而此时蒙古军便会抓住时机,派出后方重骑兵往前冲杀敌军。两军胶着之时,轻骑兵会绕道敌后再次上前冲杀,也可以追击溃败的敌军。

  历史上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数次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1260年对穆斯林的爱因加鲁特战役失利未计算在内),改变了整个亚欧的历史,也促进了欧洲和近东的军事革命。

  这种交互穿插的作法同时拥有远、近距离攻击能力,同时能够快速变换阵形。后来欧洲军队吸取教训,率先派遣骑士追击蒙古轻骑兵,但对于中世纪欧洲重装部队来说,蒙古轻骑兵的机动能力是其根本无法匹敌的,蒙古军如同放风筝一般,不断游击围绕,边退边射,最终待敌军精疲力尽之时一举歼灭。蒙古军于1242年在莱茵河畔歼灭欧洲联军数十万,就是将这骑兵战术发挥到极致。

  后来蒙古军攻打宋朝才真正遇到了对手。宋朝因燕云十六州战略屏障地区无法收复,整个边境无险可守,全部暴露在敌人眼皮之下。后来西夏的崛起又导致产马区的丢失再加上敌国对马匹的封锁,导致宋朝从来都不能拿出一支像样的骑兵军队单独作战,因此在对抗游牧民族之时始终处于弱势。宋廷的无奈只能在边境筑城坚守,大力发展弓弩技术,不断加重加厚步兵甲胄。但这种防御方式在失去了机动作战能力之后,只能消极被动的击退敌人而无法击溃敌人,要知防御需十面,可攻只取一点,宋廷苦苦支撑五十余年最终也难免亡国。

  宋军军力结构上天然的缺陷无法弥补,尚且可独力支撑全盛时期蒙古军的多番进攻达半个世纪。但令人困惑的是,金国同为游牧民族,夺取中原地区后积极吸取汉人优势,军力强盛,骑兵实力叹为观止,与蒙古军本相上下,又占据极大的地形优势。本应当南侵宋朝,西臣夏国,北压蒙古,可面对蒙古的反攻却连连败退,二十余年便彻底覆灭,其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网络配图

  金国灭亡北宋之后,积极汲取中原文明,前期君主尚且能努力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也有过“大定之治”、“明昌之治”。但金章宗后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宠爱元妃,权臣外戚互相勾结把持朝政,政治黑暗,又遇到自然灾害、黄河改道,金国逐渐走向衰败。蒙古崛起后屡次攻伐金国,金国被迫迁都求和。

  南迁之后,金朝君臣上下醉生梦死,只求苟安。三峰山一败,金国名将精锐尽失,从此便一蹶不振。敌情紧急之时,君臣相对而泣,而当敌人撤走,则又继续饮酒作乐。而最终宋蒙联手,攻破金朝都城之际,金哀宗不愿当亡国之君,将王位让与金末宗完颜承麟。这戏剧性的一幕与当年北宋宋徽宗紧急让位于宋钦宗何其相似,结局自然也只有国灭身死了。

  宋朝登峰造极的弓弩技术、金国名震一时的骑兵重器不可谓不厉害,但都无法挽回两国腐朽政治而造成的亡国悲剧。骑兵作为古代战争中的关键作战手段,可以改变一场战争的胜负,但一场战争的胜利却很难从根本上决定国家的命运。由此可见,决定一国命运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兵之利,而在于人之所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骑兵在战争为什么有很重要的地位操控胜负?
中国古代史中各代王朝主要面临的强敌总是来自于北方的少数游牧民族,虽然中原王朝整体实力占有优势,可在边境局部总是处于下风。论文明,中原王朝所代表的中华文明一直是人类文明的杰出代表,论经济,中原地区的农耕经济繁衍了大量的人口,常常引起游牧民族的觊觎。但是论军事能力,却很难长期保持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骑兵的匮乏而导致的。骑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古代战争中常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由于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常常以为骑兵是身着重甲、挥着长矛冲击敌阵。可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骑兵的作用主要是游击作战,而非正面冲锋。倘若将骑兵用来发动大规模冲锋,只要步兵做好防御措施,加大防御纵深,当骑兵冲进阵地失去速度后,在马上就会彻底沦为靶子。这个兵种最大的长处在于有强大的机动能力,能够满足运输、侦查、作战等多方面的需求,既是古代军中的装甲车,也承担着运输车的作用。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
· 秦都咸阳在古代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12个王朝都选择此地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秦都咸阳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秦都咸阳对所处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及改造较之先秦都城显得更加成熟,并为后代都城所效法。秦自周孝王时非子受封称秦,从陇西发迹,逐渐发展壮大,不断向东进取,在前后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历经八次迁都,最后定都咸阳。从历史的角度看,秦经过这一时空的跨越,最后的定都咸阳可以说是选择了一处在当时来说较之此前所建的任何一座都城都要理想的建都之地。咸阳地处关中平原的腹地。而关中土地肥沃,物产富饶,素有“陆海”、“天府”之称。并且关中形势险要,被山带河,四塞为固,进可攻,退可守,所谓“金城千里”。处在关中这一优越的自然大环境中的咸阳,其山川形胜之得天独厚,自不待言。它南对终南山,北依九嵕山,渭水及其诸多支流从中流过。城址处在沣、渭和泾、渭交汇以西的两个带,地势南低北高,川原兼备。历史上除秦都咸阳外,其先周都丰镐和其后的汉、唐长安城等多达12个王朝的...
· 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
项羽在中国骑兵史的地位骑兵是冷兵器时期世界战争史的最大革命,但是却是个逐渐发展的时期。在马镫没有出现的前骑兵时代,骑兵的发展和应用是缓慢的。我国中原地区早在春秋之际已经有骑兵,但是此时骑兵是小规模的,主要用于载人,并没有史料证明有骑兵作战的记录。中原地区真正大规模把骑兵用于军事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从此骑兵作为辅助性兵种走向战场。战国时期由于秦赵临近北方胡人,所以多有骑兵。但是此时不论是秦还是赵,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骑兵放在两翼后方,配备弓弩。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真正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把骑兵当成主力并用于冲锋大多以为是在西汉时期的反击匈奴。这个论述实际上忽略了项羽在中国骑兵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彭城之战是中国大规模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典范。但是史料却没有清楚记载,史记仅记载项羽自以精兵三万人,是不是都是骑兵而无史载。这里我们要从头来分析,项羽在彭城战前舍弃大军千里奔...
· 古代战争中,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秦王政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了“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具体的措施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之后,始皇帝用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其他六国,实现了七大诸侯国的统一。秦国在吞并其他六国的过程中,秦灭楚之战可以说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大的一场诸侯国之间的灭国之战。公元前二二四年的时候,秦国王翦带领的六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的边境进发,两大诸侯国之间的最终对决,也由此拉开了序幕。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秦军全歼楚军的主力部队,楚国名将项燕自刎而死,楚王也被王翦俘虏。曾经的一方霸主,至此,只能于史书留名。纵观这场战争,我们可以发现:此次对决不仅是两国军事实力的对抗,也是两国地理位置的较量。首先,在秦发动灭楚之战的时候,韩、赵、魏三国已经先后被秦国灭掉,因此,与楚国接壤的只有齐国和吞并完韩、赵、魏三国之后的秦国。楚国与齐国之间已有多年未发生过战争,究其原因,是因为两国都...
· 绿营在清朝占据什么样的地位?他们有多重要
绿营兵,这是清朝入关以后,重新组建的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前身,主要来自明朝降军。他们投靠清朝后,被重新改编整顿,重新组成一支军队。绿营军主要是由步兵组成。这也是清朝前期,绿营兵跟八旗军相比,战斗力比较差的一个原因。八旗军主要以骑兵为主,而步兵为主的绿营兵,具有天然的劣势。当然,在绿营兵内部,也有少量的水师和骑兵。一开始的时候,绿营兵确实不是很受重视。在前几任清朝皇帝眼中,绿营兵的战斗力其实是很差的。非常值得吐槽。虽但是到了康熙、乾隆时期,绿营兵的重要性,开始被快速提高,甚至超过八旗军,成为清朝军队征战的主要力量。绿营兵的地位被快速提高,有两个因素是非常关键的。第一点:跟八旗军相比,绿营兵的数量更多一些。这自然是跟两支军队的组成有关。八旗是以蒙古、汉人、满族三支八旗组成的。他们的人数,原本就比较少。而绿营兵的挑选,直接来自汉人。在人数上,拥有天然的优势。在清朝军队的组成人数中,八旗军队的数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