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11
转发:0
评论:0
大非川之战:10万大军被吐蕃40万军队围歼,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取“西陲安宁”之意。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

  西宁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名取“西陲安宁”之意。它“右通海藏,左引甘凉”,扼控边陲,卫屏中原,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有“西海锁钥”的称呼。自古以来,为众多文人墨客所吟咏,也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故而,青海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战争,遗留了众多古战场痕迹。

  本期,我们去寻访薛仁贵率领十万雄兵在青海的足迹,遥想大顺军为巩固后方远征西宁,再听湟源石堡城下的金戈铁马声。

网络配图

  唐朝名将薛仁贵骁勇善战,长于用兵,深于谋略,为唐朝前期的强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他在青海大非川一役中却全军覆灭,这是薛仁贵一生中唯一的战败。

  王昌龄在他的《从军行》中有“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的记载。杜甫名篇《兵车行》中也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描写,诗人笔下的青海古战场悲壮凄凉。

  李逢春先生研究青海地方史多年,对薛仁贵在青海的战役了解甚多。西宁市文联刘会彬先生在一次无意的考察中,发现当年大非川战场一带今天有许多薛家人,他们自称是薛仁贵的后代。

  西宁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南线重镇,当年是吐谷浑王国苦心经营了多年的基地,这里有当时军队不可缺少的战马---“青海骢”。

  薛仁贵可以说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白马银甲、腰挂两弓、手持方天画戟的他,在战场上,所到之处,戟挑马踏,敌人兵退如潮。这样一位拥有赫赫战功的大将,当年率领十万雄兵,远赴青海,征讨吐蕃。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位在战场上创造过无数次神话的他全军覆灭,大非川一役成为了唐朝开国以来最大的一次失败。

  《旧唐书·薛仁贵传》里对薛仁贵在大非川的战役有详细的记载,这位战功卓著、久经沙场老将的失败竟然是源于郭待封“耻在仁贵之下,多违节度”。《孙子兵法》总结了造成战争失败的六种原因,其中之一是说:“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大意是说部下不服从主帅管束,造成部队溃败,叫做“崩”。薛仁贵在青海大非川战役的失败,就是这种效应的实际战例。这是李逢春先生对当年薛仁贵在青海失败的主要原因的理解。

网络配图

  可以想象,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薛仁贵率领十万之众长足跋涉,历经千辛万苦,来到茫茫的高原,道路崎岖、气候多变、水土不服、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困扰着他们。这位优秀的将领作出了“乌海(今花石峡一带)险远,车行艰涩,若引辎重,将失时机”的判断,命令后勤部队在大非川地区“可置二栅,悉内辎重,留万人守之。”让郭待封就地留守,自己带领轻骑奔袭。薛仁贵安排好这一切后,率部前往乌海,与吐蕃守军数万人展开了激战,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他速战速决,率军冲杀,取得了胜利,收获了万余头牛羊(可见,当时的吐蕃军队的强盛,消灭一支很小的部队,就会收获万余头牛羊)。正在他准备鼓行,直逼乌海城的时候,得到了辎重尽失的消息。原来,郭待封自认为资历和官职都比薛仁贵高,擅自率领后勤部队在茫茫草原上行进。当年,没有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托运粮草的一定是马车或者牛车,在道路不便的地方,十万人给养的运送车队想当然是非常缓慢。而且,他们暴露在环境陌生的地方,危险显而易见,最终在半路上遭到了吐蕃军队的截击。这时候,薛仁贵只好退军大非川,可是半路上又遇到了40万吐蕃大军的伏击,仓促迎战,最后全军覆灭,主将和副将都被俘虏。最后,薛仁贵答应了吐蕃提出的唐军不得进入吐谷浑领地的条件后才被放还,回到长安后落了个贬为庶民的下场。一代名将在青海打了一生中唯一的败仗,遗憾一生。同时,这次战争也显示了吐蕃强大的战争能力,可以动员40万之众,这只有鼎盛时期的匈奴和做到过,这一次战役也标志着唐朝帮助吐谷浑复国的计划彻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大非川之战
战争起因战前,在吐谷浑叛臣素和贵的帮助下,吐蕃军入侵并占领了吐谷浑,吐谷浑王带妻子弘化公主迁到浩门河流域,并向唐朝请求援助。总章二年(公元669年),吐蕃以噶尔·赞聂多布为大相,由其弟噶尔·钦陵带领军队驻扎在被其强行吞并的吐谷浑。总章三年(公元670年),钦陵率领吐蕃军队入侵安西四镇,军队号称40万之众。一举攻陷了西域白州等十八个羁縻州,又合于阗联手陷龟兹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在吐蕃的步步紧逼之下,唐朝也开始做出反击。总章三年(公元670年)四月初九,唐朝以薛仁贵为逻娑道行军大总管,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领军5万人反击吐蕃军,以占据青海西部,并帮助“护吐谷浑还国”战役进程薛仁贵率军经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至青海湖南之大非川。薛仁贵留郭待封率2万人守护辎重于大非川(今青海省共和县西南的切吉旷原)。随后,薛仁贵率军轻装奔袭。在河口(今青海省玛多县)大败吐蕃军队。薛仁贵乘胜进占乌海城。但郭待...
· 十万唐军大非川之战全军覆没!不是输给40万吐蕃军队,那他们输给了谁?
公元7世纪30年代,唐蕃关系以和好为基础,并因文成公主的和亲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唐太宗和松赞干布相继逝世后170年间,两大帝国却以斗争为主。松赞干布死后,吐蕃大权掌握在大论禄东赞手中,吐蕃开始向四周扩张,与唐和好的国策发生逆转。而大唐的国势却在这十余年中日益衰竭,军队的战斗力也越来越差,对周边各藩属渐渐无力控制,在西域地区的羁縻统治本就已经摇摇欲坠,因此在吐蕃加入了西域竞夺后,唐帝国便再也无法独占这块西故地。670年,名将薛仁贵统领大唐十万大军,发动了一场大反击,试图复夺吐谷浑,改变河陇地区的被动局面。另一个战略目标则是围魏救赵,减轻正在西域节节败退的唐军的压力,为其伺机夺回安西四镇和拨换城创造条件。然而此次反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痛失败,十万精锐士兵在大非川全军覆没。大非川之战,唐军是惨败的,但并不说明吐蕃军队就比唐军战斗力强。首先,从双方动用的兵力而言,唐军10万,吐蕃军对40万。单就兵...
· 三都谷之战:大宋击杀吐蕃上万大军
三都谷战后追随李立遵的马波叱腊部不甘失败又来招纳胁迫边境部落,边境各部在宋军的支持下将其击退。次年二月曹玮又密令归附的蕃部在润努川袭击了准备再次入侵的宗哥族甘遵部,甘遵受重伤,部众瓦解。天禧二年曹玮又击破了宗哥联盟重要势力魚角蝉部,于是河州洮州兰州以及安江、妙敦、邈川等地不少部落纷纷倒向宋帝国,李立遵的宗哥联盟趋向崩溃,宋朝的西北局势终于再次稳定。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李立遵入贡,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李立遵上表要求内附,宋朝同意其每年进贡一次。不久以后唃厮啰和李立遵分道扬镳,逐渐壮大,最终在粉碎了温逋奇集团后成为吐蕃部落的领袖,而李立遵威信日益降低,在征讨西凉后作为一个失败者消失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三都谷战役是宋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的战役,这场战役也是促使宋朝和吐蕃部落关系转折的一战,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唃厮啰对宋朝极为恭顺,宋朝恩威并施有效的笼络了河湟的吐蕃部落使其成为抑制西夏党...
· 扩大军队
秦王朝建立后,保留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有中央常备军和地方武装两种。中央常备军由皇帝直接委派大将统帅戍守边疆,并驻守京师。地方军由郡尉掌管。秦王朝戍边的军队有八十多万人,全国军队数目至少在百万人以上。
· 加拿大军队
历史早期在1867年获自治之前,当地各城镇居民为英、法两国,或本地民兵服役。各地民兵的成立目的是防御家乡从土著原居民特袭、甚至在美国革命及1812年战争期间抵抗美军入侵。加拿大民兵在继续接受英国指挥至二十世纪初为止,数个加拿大民兵单位被英国成立及指挥来参与第二次布尔战争。有些加拿大军队单位的族系起源自防御美国侵犯英属北美时期的加拿大民兵单位。传统使用民兵(Militia)名字的地面部队,在1940年被加拿大君主赠与加拿大陆军的新称号;用至1968年军队重组为止。其余两军:皇家加拿大海军及皇家加拿大空军分别于1910年及1924年成立。加拿大士兵、水手、机师们,凭两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表现卓越,被视为世界级职业军人。过往行动加拿大军队或过往属下的陆地团级部队曾参与1812年战争、芬尼亚人暴动(1866-1871)、1885年叛乱、第二次布尔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