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三国后期魏灭蜀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924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三国后期魏灭蜀之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这是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

  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这是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是必然结果。魏灭蜀之战原因,就是因为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力量变化而导致崩溃。蜀国地位动摇,吴国实力削弱,而魏国则实力大大增强。 

  魏蜀地图

  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谁都想称霸一方,特别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之后。公园263年,强者,魏国实际领袖司马昭便率先派出钟会、邓艾、诸葛绪等人率兵攻打了弱者,蜀国。魏灭蜀之战,也是各个国家不同内部不同发展引起的。蜀汉,在诸葛亮死后,将领姜维不断发动战争,宦官被重用,内外分歧严重,故而导致日益衰落。吴国,在孙权死后,阶级矛盾更加严重,不断,也因此日益衰落起来。

  而魏国,在明帝驾崩后,经过一系列的变故,最终大权落在司马氏父子手中。他们大力发展,招揽人才继续曹操的办法。这使得魏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也很强大。此外,在对外的战局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公元262年,司马昭分析当下局势,采取相应措施,做好准备,发动战争。

  战争结果可想而知,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弱肉强食,是生存法则,为国者,治理好国家才是根本。魏灭蜀之战,不只是蜀国的堕落,也不只是吴国的萎缩,也不只是魏国的强大,而是魏国掌权者,认真分析局势,时机已到,以前的作为派上用场,最终魏国赢了,留得千古芳名,成为后人相互传颂的一段佳话。 

  魏灭蜀之战主将是谁

  在魏国攻灭蜀国的战争中,也就是三国结束的最后一场倾国大战中的主将是邓艾、字士载;钟会、字士季。

 

  姜维像

  在卧龙诸葛亮死去之后,蜀国姜维任命为主将。但是刘备之子刘禅纨绔,轻信黄皓。所以姜维并不得志,在踏水养兵屯田,使内政分裂!魏国此时财政雄厚是所托与司马氏,兵力也在大将邓艾的掌管下强盛起来。263年夏末,魏国主将钟会、邓艾还有中路先锋诸葛绪,率领十八万魏国兵马南下攻蜀。兵分三路于:邓艾的三万魏军进兵西路,由沓中攻打姜维;诸葛绪则领兵三万,在阴平桥头切断姜维后路;十万主力兵从东路进军,再分三路从三路羊肠小道斜谷、骆谷、子午谷直取汉中。然不识兵法的刘禅却要指挥蜀军,使魏军主将钟会得以长驱直入,直取阳平关。阳平关可是乐城与汉城的门阀,魏军当然势如破竹!魏军主将邓艾正与姜维对战。姜维知道阳平关失守,担心剑阁不能坚守。便令蜀军且战且退,希望支援剑阁。只可惜诸葛绪已经赶来,姜维已无退路。

  姜维毕竟是卧龙的弟子,假称要进攻诸葛绪,并派人绕后。诸葛绪忙退军三十里,让姜维一路南撤,退守剑阁!剑阁易守难攻,钟会久攻不下。姜维正想等魏军补给不足时要包夹钟会,让他步入曹爽后尘。魏军被前后夹击,切粮草不足,军心动摇局势不利!然邓艾献奇策:“从天险小道绕之攻绵阳东,剑阁蜀军必排援兵,可趁剑阁空虚取之,速进断姜维后路!”此计被采纳,并且让邓艾执行!邓艾带兵攀岩崎岖山道,正因如此蜀国便没有派人看守!魏军天降奇兵,马邈大惊失色,降与邓艾!此消息传入姜维军中,姜维仍然坚守剑阁,并没有中计。然蜀国诸葛瞻较之邓艾略输一筹,魏军直攻成都。但是成都兵力欠缺。刘禅听信谯周意见,投降了魏国,并且令姜维也降之。姜维前后夹击,终败与魏!至此,蜀汉灭亡! 

  魏灭蜀之战与晋灭吴之战

  三国后期最激烈的强者消灭弱者的吞并战当属魏灭蜀之战与晋灭吴之战。在公元263年,魏国派钟会、邓艾为将率军进攻蜀国。蜀国派姜维、廖化率军在剑阁阻击魏军。蜀利用艰难的地形把曹魏大军阻挡在剑门关外。正当两军相持不下之时,魏将邓艾采用迂回之法,带领部分精锐军队绕过阴平,越过百余里小路,开山通路,避开敌人耳目至蜀汉腹地江油,从背后打蜀军个措手不及,面对兵临城下的刘禅不得不向魏军投降,至此蜀汉灭亡。  

  司马昭像

  司马昭的灭蜀之战,更加强了司马氏的势力。公元265年8月,司马昭病逝,司马炎继承父位任相国、晋王之职掌控魏国大权。十二月份司马炎就迫不及待的让魏元帝曹奂下岗,自己上位作了魏国皇帝,废国号“魏”定为“晋”,司马炎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晋武帝。此时天下的局势则变成晋与吴南北相抗。

  公元279年11月,晋国正式向吴国宣战,司马炎派二十万兵马进军吴国。司马炎将这二十余万的兵马分成六个小分队。第二年二月份,初步取得了战绩,不仅攻克了丹阳城,而且攻破了吴军在江路上的设置的重重障碍,使得晋军船只畅通无阻的前行,很快就降住了吴西线的统帅、都督孙歆。在吴东线方面,吴国委任丞相张悌抗敌,可惜张悌大军也被晋军击败。击溃张悌之后,晋军借机直入建业,吴主昏庸,吴军惊恐怯懦不战而降,最终吴国灭亡,这就是著名的晋灭吴之战,天下也由此归一。 

  魏灭蜀之战评价

  三国后期的一场战争,魏灭蜀之战,是一场奇战。下面我们就来看看魏灭蜀之战评价是怎么样的。战争的成败在于将领的有勇有谋,在于战争的战术,作战的地域和作战的将士。这场战争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战争,魏国在各方面都优于蜀国的前提下,胜利指日可待。  

  三国战争图

  蜀国拥有易守难攻之地,阴平到涪城,高山险峻,人烟渺渺,道路险阻可谓上一块宝地,但蜀国没有在此地设防备,从而给魏国有机可乘,魏国将领邓艾率领军队从阴平起,跨越三百公里无人之地,一路开山建路,克服种种困难,通过阴平。蜀军没有想到会有人通过这么艰难之地,从而惊慌失色,直接投降于魏,魏国以此从背后袭击了蜀国,给蜀国重重一击。

  一场战争中,作战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在这场历史战争中魏军先是南下,兵分三路绕的蜀军背后,袭击蜀国的涪城,让拥有易守难攻的蜀军毫无用武之地。在次计划的攻占之下,蜀汉只能是投降灭亡。将领的智谋领导着整只队伍的核心,在核心的领导下,队伍才会有方向,才不会乱军心,从而在战争中有方向的攻击敌方,有计划的对敌方的不足之处进行袭击,胜战必不可失。

  蜀国受到重击之后,派诸葛瞻抵御魏军,但几次攻击之下,魏军占领绵竹之地,进军成都。而当时的成都没有多少兵力,蜀人听闻魏军已进入都城之中,都不知所措。最后刘禅还是投降,并命令其他臣子皆投降于魏,至此这场战争结束。

  战争中,背景环境,人员谋划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成败的结果。强魏弱蜀之间的对抗,又有将领的谋划,魏灭蜀就是强者消灭弱者的战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三国后期魏蜀战争,蜀国灭亡的真正原因!
三国后期魏灭蜀之战的发生是必然的,是三国那样的弱肉强食的战争世界里的必然发展,也是必然结果。魏灭蜀之战原因,就是因为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力量的变化而发生。蜀国地位的不稳,吴国实力削弱,而魏国则实力大大增强。蜀汉自诸葛亮死后,蒋琬和费祎辅政,他们遵行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团结内部,又不轻易用兵,曾一度使蜀汉维持着比较稳定的局面,247年至262年间,姜维开始不断向魏国发动战争,导致国内力量日渐消耗再加上后主刘禅听信宦官,不理朝政,262年侯和之战,姜维军大败,死伤惨重。姜维遭罢免,拥兵北防。朝政内外产生严重分歧。至此,蜀汉的基础已大大动摇。这时候的吴国孙权死去,内争不断,吴国实力也大大削弱,这时候的魏国则在司马氏的司马氏的掌管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十分强大。对外上,名领邓艾数次抵御姜维的北伐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平定了诸葛诞的反叛。公元262年,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
· 魏灭蜀之战的原因魏灭蜀之战城池兵力部署
公元263年,一场战争爆发,就此结束了豪杰倍起的时代,三国鼎立的局势被打破。而此时魏国皇威不在,那魏朝谁坐拥大权呢?或者说谁操控者魏国的一切事物呢?魏灭蜀之战魏朝的哪位皇帝党政呢?原来自高平陵事变后,大权便旁落至司马氏之手。所以司马氏才是魏朝的皇帝,统治者。司马昭像公元260年,曹髦甍,魏元帝曹奂登第,曹奂,字景明为曹宇之子,曹操之孙,魏国最后一名皇帝,260年即位后五年禅位于司马炎,自此被废,更为陈留王,谥号元帝,曹奂为曹操直系子弟,实则无权。在公元254至公元258年曹髦为帝时,大权已然旁落,在此之际,司马昭俨然已是魏国的领导者。262年,司马昭分析局势认为蜀汉“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欲出军蜀汉,群臣不认可此事,独钟会支持。263年8月,大战开始同年十一月刘禅开城投降。曹髦死后,留给曹奂的,是皇室一片颓废之景。王权架空,成了真正的王子与庶民相同。此时魏朝皇者名存实亡,存在的价值...
· 魏灭蜀之战
过程双方形势247年至262年间,蜀汉大将军姜维不断向魏发动战争,力量日渐消耗(详见姜维北伐),加上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朝政日非。姜维曾弹劾黄皓,但反被黄皓逼害,刘禅也对姜维多次伐魏感到反感。姜维惟有避居沓中屯田,拥兵北防,内外产生严重分歧。曹魏方面,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后控制魏国政权,至司马师时曹魏皇帝已形同虚设。对外方面,将领邓艾多次打败姜维的北伐军,而司马昭也在寿春打了胜仗,于是开始筹备伐蜀汉以统一天下,朝内群臣都认为不可能,惟独钟会支持。司马昭决定先讨蜀、后伐吴,命人造船以备灭蜀后快速攻吴,另派钟会镇守关中,准备南下。姜维闻得魏国的举动,把情况上报刘禅,并建议派兵防守阳平关和阴平之桥头。但刘禅听信黄皓鬼巫之说,不理会姜维的建议,也不让朝内群臣知道此事。南下汉中263年八月,十八万魏军分三路南下:西路军由征西将军邓艾所率的三万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雍州刺史诸葛绪...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唐朝与高句丽之间还互派了使者通好。624年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将高健武册封为高句丽王。631年的时候,高句丽方面为了防止唐朝的进攻,开始在辽东修建千里长城。可见这时候的高句丽便已经有了与唐朝开展的准备了。除了修建千里长城之外,高句丽还与建立了联盟。那时候的朝鲜半岛一共有三个国家并存着,分别是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但是高句丽独占了朝鲜半岛的北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与百济必须要通过高句丽才能与大唐往来。而新罗又是这三个国家之中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朝贡关系的国家。643年,新...
· 唐灭高丽之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战争爆发?
唐灭高丽之战发生在七世纪的时候,指的是高句丽与唐罗联军之间的战争。但是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场战争呢?唐灭高丽之战背景是什么呢?隋朝时期,隋朝曾出兵攻打高句丽,但是最终惨败而归。而在战败之后,隋朝内部便发生了民变,继而灭亡。高句丽虽然在与隋朝的战争中获得了胜利,但是仍旧因此而敌视视起中国王朝来。而在唐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唐朝与高句丽之间还互派了使者通好。624年的时候,唐高祖李渊将高健武册封为高句丽王。631年的时候,高句丽方面为了防止唐朝的进攻,开始在辽东修建千里长城。可见这时候的高句丽便已经有了与唐朝开展的准备了。除了修建千里长城之外,高句丽还与建立了联盟。那时候的朝鲜半岛一共有三个国家并存着,分别是高句丽、新罗与百济。但是高句丽独占了朝鲜半岛的北部,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新罗与百济必须要通过高句丽才能与大唐往来。而新罗又是这三个国家之中一直与唐朝保持着朝贡关系的国家。643年,新罗派遣了使者来...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