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区一直都很文弱吗?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462
转发:0
评论:0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三角地区一直都很文弱吗?,《军师联盟》里描述的石亭之战,虽然名气不大,却是三国前期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是

  《军师联盟》里描述的石亭之战,虽然名气不大,却是三国前期一场重要的战役。这是东吴进攻战中少有的战绩,对魏吴两国均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因为《三国演义》对东吴的忽视,名气不大。

  长三角的战斗力

  唐宋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居民给人以一种很文弱的感觉,但是在历史上他们也有过战斗力爆棚的阶段,这跟当时遍布在此地的越族有关。

  石亭之战前夕,东吴的军队正在经历大换血。

  孙氏政权的前期,将领以淮泗流域的人为主,亦即陈寅恪先生归纳的“淮泗集团”,士兵也多是他们的部曲,但是随着北方秩序的恢复,南下的流人减少,昔日淮泗旧将如蒋钦、周泰、陈武、徐盛等多已凋零,东吴不得不吸收江东本地人为将。

  江东,即今日的苏南浙北一带,虽然秦汉时代被汉族统治,但由于当时的统治中心在北方,对南方统治不甚留意,只控制城市与平原地带,山林之中和偏远地区还是操南岛语系的越族人的天下。

  越族人断发纹身,好勇斗狠,战斗力彪悍,近现代的样本可参看电影《赛德克巴莱》里的高山族人,或者大洋洲的毛利人。春秋战国时代,以越族人为主体的吴、越两国北上争霸,一度令齐、晋等传统强国退避三舍;南朝后期,陈霸先北上勤王,其部队以广东的越人为主体,曾经多次把北齐、北周的干涉军打得全军覆没。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区一直都很文弱吗?

  上古的越族人有多猛

  当然,经过几百年的融合,汉、越二族也在互相影响,越族在日益文明化,而江南的汉族则变得好勇斗狠,剽悍好战。

  从社会上来看,江南的汉人像北方一样,也分为文化士族和武力豪族。

  虽然文化士族如陆逊、顾谭等人的战斗力也不弱,但因为有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坚守,不为有志于做专制君主的孙权所喜。孙权为了称王、称帝,不得已对他们进行拉拢,把自己打扮成爱好儒学的样子,但内心对他们一直猜忌备至。

  所以淮泗集团的武将凋零后,孙权对江东地区的武力豪族着重提拔,想用他们来跟文化士族打对台。于是,东吴将领里的江东豪族越来越多,军队的主力也变成了他们的部曲和新招降的山越人。

  不过,江东豪族虽然好勇斗狠,但毕竟是本地人,核心利益在江东本地,所以跟江东士族一样,防守战他们还肯卖力,进攻战就是以磨洋工为主了。

  如果江东大族肯卖力

  到了公元227年,孙吴政权的江东化以及接近完成,无论是孙权自己还是江东大族,都需要政权江东化最终成果——称帝建国。

  但是孙氏政权又缺乏足够的合法性。曹操拥有汉朝丞相的名义,晚年更当上魏国的国王,接受汉朝禅让,程序上说得过去;刘备则拥有汉朝宗室的身份,兴灭继绝,复兴汉朝,也有足够的理由;唯独孙权啥都没有,在汉朝的官职很低,跟刘氏也没有血缘联系,完全是凭借武力统治一方,要称帝建国底气不足。

  所以必须要一场辉煌的胜利,把孙权送上帝位。这场胜利,固然是孙权的追求,也是江东大族一致的追求,唯有江东政权正式建国,其利益才能受到长久的保护,至少这时他们是这样认为的。

  因此,这场战斗从谋划到发起到结束,都是江东本地人在出力。

  献计诈降曹休的鄱阳太守周鲂就是江东本地人。他是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的武力豪族,是“除三害”的周处的老爹,是东晋初年“三定江南”的周玘的爷爷,他们家将来被东晋设置为义兴郡,就是江东有名的武力豪族义兴周氏,与吴兴沈氏齐名。

  主帅则是吴郡陆氏的陆逊。吴郡陆氏文化修养颇高,陆逊则文武双全,武略也在东吴首屈一指,此前他献上并实施了征服山越的战略,在奇袭荆州之役中堵住三峡,招降关羽军数万,在夷陵之战中更是火烧连营,歼灭了刘备的主力,已经是天下知名的名将。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区一直都很文弱吗?

  连破蜀魏的陆逊

  两位副帅朱桓、全琮也是江东本地的武力豪族。朱桓出身吴郡朱氏,吴郡四姓有“张文朱武陆忠顾厚”之说,所以朱氏是其中武力豪族气质最浓厚的,朱桓此前在濡须口击败曹魏名将曹仁,已经跻身东吴名将。全琮则出自钱塘全氏,虽然没有了不起的战功,但也是久经战阵的堪用之将。

  就是保证石亭侧翼、统帅荆州的朱然,也是江东本地的武力豪族。朱然是丹阳人,本来姓施,因为舅舅朱治早年无子,被过继给朱治,改姓朱氏,此时已经是丹阳朱氏的掌门人。朱然在夷陵之战断刘备退路,江陵之战在魏国大军的猛攻下守城一年,已经是东吴仅次于陆逊的名将。

  当这些江东本地人在进攻战中不再磨洋工,而是通力合作的情况下,石亭之战就成了检验他们战斗力的试金石。

  东吴版子午谷之谋

  石亭之战,朱桓、全琮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陆逊为中军主帅,部队不会少于两位副帅,东吴总兵力大致有十万人。对面的魏将曹休则统帅东线魏军的全部主力南下,总兵力在十万以上,双方势均力敌。

  曹休是魏国第二代也是最后一代的宗室将领。曹丕称帝以后,曹氏宗室多封王封侯,不用在战场上拼搏就可以坐享富贵,自然就懈怠了,能打的还得靠第一代的老将和第二代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少数几个人。

  曹休此前打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胜仗,小胜过马超、张飞,自我感觉良好,经常想带一支精兵渡过长江,消灭孙权。这次认为逮着了机会,于是孤注一掷,率全部主力南下,试图接应周鲂,占领长江南岸的鄱阳,以此为基地扫荡东吴。

  魏国也看好这次机会,在曹休南下的同时,派司马懿攻打江陵,贾逵攻打东关,一左一右,护卫曹休的侧翼。

  石亭在今安徽舒城与桐城县之间,被大别山、长江、巢湖三面包夹,而且要到达石亭,必须经舒城与桐城之间的硖石关、挂车岭,这两处都是山险、路窄,所以石亭此地确实如剧中所说,易进难退,是设伏的好地方。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区一直都很文弱吗?

  石亭地势

  当曹休接近石亭时,其实已经发现了吴军的异动,而东路的贾逵发现东关没有吴军,判断吴军一定是聚集在石亭,曹休要吃大亏,朝中蒋济等大臣也反对曹休轻进。但曹休自恃兵马众多,又是魏国精锐,就这样撤退太没面子,于是继续前进。

  曹休行军时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设置伏兵、把守退路等,但这些都被吴军看在眼里。战斗一开始,吴军就兵分多路冲击魏军,并且把曹休的伏兵一一拔除。因吴军已占据有利地形,魏军无法取胜,士气崩溃,大败而回。

  战前,性格跟魏延相似的朱桓曾经献上一个东吴版的子午谷奇谋:派一支兵马守住硖石、挂车,截断魏军退路,将曹休十万大军一口吃掉,使魏军东部防线崩溃,趁势席卷淮南,进攻洛阳。

  孙权对这个计划很感兴趣,去问陆逊的意见。但是陆逊作为文化士族,又是江东本地人,进取的欲望不强,根本不想把局部战争打成无限战争,否决了朱桓的计划。

  不过他还是派了小部队去断魏军的退路。魏军赶到硖石时几乎已经绝望,幸好贾逵判断吴军的动向后,不计前嫌来救曹休,曹休的部将、日后的东线主帅王凌也誓死突围,两面夹击,才赶走了硖石的吴军,魏军主力得以撤回。

揭秘三国时期石亭之战,长区一直都很文弱吗?

  主帅曹休被气死

  次年(公元228年),孙权趁此战的东风称帝,魏国二十多年后才有能力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伐吴之战(东兴之战)。曹休因此战惨败,羞愤发病而死,魏国宗室人才凋零,魏明帝曹睿只好起用外姓人满宠为东线主帅,宗室为帅的先例就此打破,司马懿不久就任西线主帅,魏国的天下开始动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石亭之战
参考文献《三国志》陆逊传、贾逵传、曹休传、周鲂传
· 探秘石亭之战的背景与经过,石亭之战造成哪些影响?
石亭之战背景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这次作战的双方是魏国的将领曹休和东吴地区的孙权。石亭之战背景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是当时三国之间征伐不断,江淮地区是三家必争之地,进可北伐曹魏,挥师西蜀,退可凭借长江天险守护东吴。所以魏国下命出师东吴。小环境就是,当曹休率领十万大军来到江淮地区,被引诱深入,然后在石亭决战。所以石亭之战背景是分开来看的。但是魏蜀吴三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攻伐牵制,江淮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极具战略意义,曹丕想要拿下这里,就派曹休领兵十万,欲取江淮。但是曹休在军事上的才能平平,孙权命鄱阳湖郡守周鲂诈降,为了逼真让尚书郎多次调查周鲂,周鲂割发谢罪。曹休对此深信不疑,率军深入援助周鲂。最后东吴三路大军齐开,曹休明知中计,自恃兵强马壮依旧深入。最后被陆逊等人击溃,险些命丧东吴。这样大小两个方面就构成了石亭之战背景,三国时期的纷乱是战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孙...
· 三国著名战役石亭之战有何影响
石亭之战背景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这次作战的双方是魏国的将领曹休和东吴地区的孙权。石亭之战背景可分为大环境与小环境,大环境是当时三国之间征伐不断,江淮地区是三家必争之地,进可北伐曹魏,挥师西蜀,退可凭借长江天险守护东吴。所以魏国下命出师东吴。小环境就是,当曹休率领十万大军来到江淮地区,被引诱深入,然后在石亭决战。所以石亭之战背景是分开来看的。但是魏蜀吴三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互相攻伐牵制,江淮地区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极具战略意义,曹丕想要拿下这里,就派曹休领兵十万,欲取江淮。但是曹休在军事上的才能平平,孙权命鄱阳湖郡守周鲂诈降,为了逼真让尚书郎多次调查周鲂,周鲂割发谢罪。曹休对此深信不疑,率军深入援助周鲂。最后东吴三路大军齐开,曹休明知中计,自恃兵强马壮依旧深入。最后被陆逊等人击溃,险些命丧东吴。这样大小两个方面就构成了石亭之战背景,三国时期的纷乱是战争不可避免的因素。而孙...
· 揭秘:诸侯时期的君主真的都很溺爱孩子吗?
周人的礼制,自天子到诸侯到朝臣再到百姓,是层层递减关系。越是高层,所受到的限制就越少,就越容易在享乐上形成风俗,因此天子诸侯多纨绔子弟,他们往往无法控制自我的情感,很多时候就会凭一己之意来处理事情,大凡国家外交,还是战争等等,天子诸侯们在处理上其实都是在纵容自我情绪。七情六欲这个东西的尺度很难把控,凡是情感上的态度太过,总会无端的产生很多烦恼,引发很多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乃至产生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纠纷,这种情况不止中国有,西方也发生过特洛伊这样的战争。不管是爱还是恨,历朝历代都有那种影响历史进程的事件,比如因溺爱而致产生性格缺陷,乃至引发国与国之间战争的事情,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比比皆是。周厉王的强力改革,则是欲速则不达。周夷王的烹杀齐哀公,则很可能是某种情绪的释放,还有晋文公攻打曹国和郑国,难保其中不是有这两个诸侯国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没有善待晋文公的原因。因此对于天子诸侯们而言,他们往往认为自...
· 揭秘:长平之战真的全怪赵括吗?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长平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影响非常深远的一场战争。这一场决定天下大势的战役,成为了秦国横扫六国的开端。战争总是残酷的,有人胜利,自然也就有人失败。这场战争成就了武安君白起,让他一跃成为了战国第一名将,同时,也让另一个人遗臭万年,这个人就是赵括。史学家司马迁认为:在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事中,赵国之所以会败的这么惨,主将赵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至此,赵括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人眼中“只会死读书而不知变通”的代名词。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至少在我个人看来这种说法真的是太过于片面了。虽说,主将对于一场战争的成败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我们不能把一场战争的胜败全都归咎在某一个人身上,毕竟,谁也没有办法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再说,赵括的失败,真的全都是他自己的原因吗?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那就是赵孝成王。作为一个国...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