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679
转发:0
评论:0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贞观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唐太宗本人都说:“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跑这一趟!”

  连唐太宗自己都这么说,征伐高句丽自然成为“太宗黑”们的集体HIGH点。某国一批不要脸的“自大狂”更是编出了唐太宗在高句丽惨败而被射瞎一只眼的荒诞谣言,甚至“忽悠”了某些国人。那么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呢?

  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唐军方面的兵力大约为十万三千,其中四万多人为水军;而高句丽方面的兵力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总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单论兵力,唐军在这场战争中其实属于劣势,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縻师百万”。

  唐军兵力之所以会少于高句丽,是因为吸取了隋炀帝教训的唐太宗专门选拔战斗意志坚定、战斗力强的精锐士兵参战。所以虽然兵力少于高句丽,但唐军的整体素质高出高句丽军几个层次,李道宗率领四千人马就能击败了数万高句丽军。

  在征伐高句丽前期,唐军进展顺利,高句丽军是望风披靡,唐军几乎保持了百分之百的野战胜率。贞观十九年(645年)六月,唐太宗亲率大约六万唐军在安市城下击败高句丽十五万大军。高句丽举国震动,很多城池的守军都不战而逃。

  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但由于攻城战限制了士兵精锐战斗力的发挥,兵力较少的唐军在高句丽军的顽强抵抗下未能迅速破城。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唐军后勤补给困难。于是唐太宗决定班师,班师前还在安市城下举行了盛大的阅兵。

  唐太宗在安市城下的阅兵式上神威凛凛,敌方守将甚至登城拜辞。而唐太宗在班师的途中则骑马奔驰,根本没有受伤的迹象。在这个征伐高句丽的战争过程中,高句丽军根本就无法靠近唐太宗的禁卫军,更不要说射伤唐太宗了。

  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之战中,唐军攻克高句丽十座城池,歼灭高句丽军不下二十万,斩首四万余,仅安市城下一战就缴获高句丽五万匹马、五万头牛、一万领铁甲以及其他大量物资装备。而唐军方面阵亡两千余人,战马损失八千余匹。

  综合来讲,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果远大于损失,是漂亮的军事胜利。但自我要求非常严格的唐太宗觉得此战没有达成预想的战略目标,所以才觉得这是一场“败仗”。要是换成某些国家的“史书”,这样的“败仗”早就是“亘古未有的大胜”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隋与高句丽的战争
背景平原王在位早期,高句丽与隋维持着紧张而和平的关系,继北朝之后,受隋文帝册封为“高丽王”。由于此时百济与新罗的联盟早已瓦解,高句丽南部相对平静。586年,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668年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过程第一次战争(598年)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隋文帝派汉王杨谅协高颎和大将周罗睺率30万海陆大军攻打高句丽。周罗睺的海军同时也是困难重重。虽然隋的海军尽可能地靠着海岸前行,但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隋的海军一抛锚休息,高句丽的先遣部队就会出现进行袭击。由于周罗睺先前已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败于高句丽。据《隋书》记载,这次战役中,隋军损失90%。而与隋相比,高句丽军队伤亡很少。杨谅别无办法,只好撤退。此次战役是隋文帝仅有的一次大败仗。为防止隋的再次入侵,婴阳王高元曾上表称“辽...
· 高句丽与倭的战争
历史391年,高句丽从海上击败百济。396年高句丽好太王拿下百济众多城池后,直逼百济首都。百济王投降并成为高句丽的藩属。好太王随后挟百济王子和贵族为人质返国。399年,百济与倭国同盟以对抗高句丽,并且联合入侵高句丽的藩属-新罗。新罗派特使到高句丽的平壤城请求高句丽好太王援助。由于新罗是高句丽的藩属国,好太王决定出兵援助。400年,高句丽发兵5万援助新罗。高句丽的军队到达新罗首都之际,倭国即撤兵。入侵的倭军被高句丽围追到阿罗伽倻后投降。404年,倭国再次袭击高句丽(到带方郡旧地),最后被高句丽击败。参考资料好太王碑相关条目隋与高句丽的战争唐与高句丽的战争高句丽军事
·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隋朝在征高句丽时屡次遭遇惨败,加上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导致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民变,隋朝也因此灭亡。在隋朝灭亡后,唐朝经过多年的征战,重新统一中国。高句丽对于唐朝的兴起十分恐惧。高句丽一面开始在辽东建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一面采取亲唐政策,多次对唐朝朝贡,这些行为使高句丽与唐朝之间保持了20余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是,贞观十六年(642年),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杀死亲唐的容留王高建武,另立荣留王弟大阳王的儿子高藏为王,独专国政,同时联合百济出兵进攻新罗。次年新罗遣使入朝,乞求唐朝出兵救援新罗。唐太宗李世民派命令高句丽与百济停止军事行动,否则唐朝将要攻打他们。高句丽不从,还遣使前往漠北,挑唆薛延陀汗国与唐的关系,大有要抗衡唐朝之势。第1次唐朝与高句丽戦争贞观十八年(644),忍无可忍的唐太宗带着李世勣、李道宗和长孙无忌率军十万亲征高句丽。贞观十九年(645)四月,李世勣...
· 曹魏与高句丽的战争
背景东汉末年,公孙氏雄踞辽东(今辽宁东部地区),远近戎夷咸服,《三国志》和《资治通鉴》称公孙氏“王辽东”(在辽东地区当王)。后来,公孙虽然臣服曹魏,却一直保持着独立状态。开始时,高句丽与公孙氏的关系初时较和睦,还曾出兵帮助其剿灭山贼。但196年高句丽新大王初即位时,王兄拔奇曾得到公孙度之助,起兵争位,但拔奇不久兵败身死。从此高句丽与公孙氏就结下了梁子。公孙氏欲入中原争锋,必须要先解决高句丽这个后顾之忧;高句丽要想实现独霸辽东的预想,也必须要排除掉公孙氏这个障碍。二者都心怀鬼胎,互相提防。双方甚至发生战争。公孙度之子公孙康公元197年大破高句丽军,攻陷高句丽都城丸都城(旧丸都城)。使山上王改建尉那岩城为新都城丸都城。209年,丸都扩建完毕后山上王将都城迁移。209年,山上王迁都丸都(新丸都,吉林集安以西之山城子)。此后,高句丽发现自身毕竟力弱,主要采取保境安民的守势,待机而动。高句丽在外交上...
· 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隋炀帝百万大军为何还不如唐太宗的小股军队
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着周边各小国和游牧部落对边境的入寇劫掠这个问题,但在发动反击战争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中原王朝虽然拥有着远胜于这些小国的国力,但却不一定能够在战争中取胜或者获得战果。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战术上的不足。比较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正确战略战术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绵延近七十年,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都对高句丽有所征讨,战争的规模也都很大,但两朝在战争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截然不同。规模更大的隋朝因此战落了个严重损害国力,炀帝身死国灭的下场;而唐朝却因在战争中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在高宗时最终获得大胜,将高句丽灭国。那么,唐太宗、高宗父子采用了怎样的战略战术才能够取得隋炀帝百万大军都无法取得的战果呢?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介绍一下高句丽。高句丽是建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国,主要由部分扶余人和其他小部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