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初立功,朱元璋采石矶之战巧用计谋展现雄主气概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04
转发:0
评论:0
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初立功,朱元璋采石矶之战巧用计谋展现雄主气概,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以后,顺理成章地,郭子兴的部众全归朱元璋所有。郭子兴是

  朱元璋的岳父郭子兴去世以后,顺理成章地,郭子兴的部众全归朱元璋所有。郭子兴是个不好相处的人,朱元璋靠着过人的机智,小心伺候,岳婿一场好始好终,由此也可看出朱元璋的不凡能耐。

  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的亲侄儿朱文正,以及姐夫李贞带着外甥保儿,得到消息,一块前来投靠朱元璋。朱元璋这才知道,二哥、三哥都去世了,一家人只剩下这么几口,想来真是伤心。四个人抱着头,痛痛快快哭了一场。哭完后,彼此端详,没想到遭逢生离死别,今朝还有相会的日子,又欢欢喜喜地笑了起来,保儿扯着朱元璋的衣袖,亲热地唤着:“舅舅,娘一直惦记着你。’朱元璋低头一看,十四岁的保儿,长得与二姐一一个模子印出来似的。想起小时候,朱元璋每次闯了祸,总是二姐帮忙收拾烂摊子,蓦然心中一酸,拍拍保儿的头道:“外甥见到舅舅,就像见到娘一样的。”以后,朱元璋在皇陵碑中记载这-段: “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

  在此同时,朱元璋还收了一个叫沐英的为养子。沐英只有十岁,父母双亡,长得一脸聪明相。朱元璋把亲侄文正、外甥保儿与沐英都收为养子,改姓为朱。朱元璋以后又收了二十多个义子,壮大势力。原来,收养义子,是当时流行的风尚,带兵的将领喜欢挑清话的青年为心腹,不但打仗时格外拼命,也能用来监视其他将领。不过,朱元璋最开心的是,大将常遇春的前来投奔。常遇春相貌堂堂,尤其奇怪的是他双手过膝,相书上称为猿信,擅长骑马射箭。他是怀远人,由于家乡贫困,日子过不下生起初跟着刘聚当强盗,混了半天,没能闯出名堂来。

  常遇春听说朱元璋雄才大略,决定改投朱元璋。据说,当他在路途之中,躺在田埂上打瞌睡,迷迷糊糊梦到仙人披甲拥盾把他唤醒“起,快起,主君前来了!”他吓醒来,从此认定朱元璋是真命天子这类传说,当然不足为信。

  当朱元璋收留常遇春之时,他正在为粮荒发愁,经常对着长江叹息。朱元璋所在的和州对面是太平(安徽当涂),太平南靠芜(wu)湖,芜湖周遭的丹阳、高淳、宣城都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可是没有船只,如何渡河?有了船只,缺乏水手也过不去,真是伤脑筋。

  事有凑巧,集湖小军头目李扒头派代表来搬救兵,原来两股海盗相持不下,李扒头连连吃败仗,想要朱元璋伸出援手。朱元璋亲自前来劝告李扒头”一同渡江,共取富贵,与其死守挨打,不如我们结伙“,李扒头答应了,朱元璋兴奋得摩拳擦掌:巢湖水军不请自来,真是天助我也!”“我正愁着不能渡江进军,常遇春为先锋,当日,日明风顺,水阔江深,不一会功夫来到采石矶。元兵这方面刀枪麻利,两军在不到三丈之处摆开阵势。朱元璋手下的长枪手郭英抢先向前,谁知元军之剑有如飞雨般洒来,无法前进。朱元璋对胡大海与常遇春二人道:“你们两个,谁先登上采石矶,就被任命为正先锋。”常遇春存心露一手,他乘着快艇,带着神枪手奋力冲到采石矶下。元兵见朱元璋近岸,炮箭纷纷如馬蝗虫般飞来, 以至于朱军盾牌也遮不住,神枪也无可用,兵士们正准备撤退,常遇春大喝一声:“我今天取不得采石矶,誓不归还。

  于是常遇春不顾三七二十一,挺着枪登岸,元将卜喇猛力拿着长矛戳下,常遇春右手拿着盾牌,左手捏着矛杆,大叫一声,从空中直跳而上,撇了盾牌,就持枪猛刺卜喇。卜喇未料到常遇春如此神勇,武艺高强,一时失神,便被常遇春的枪刺倒在地。朱军见常遇春顺利上岸,也争相鼓噪,纷纷-一跃上岸。元兵失了帅,个个心慌意乱,顾不得恋战,大伙儿弃戈逃跑,死者不可胜数。

  朱元璋顺利在采石矶安置大军,论功行赏:“常将军奋勇争万将莫敌,攻克采石矶,特拜为正先锋。朱元璋的军队在和州都饿得老眼昏花,忙着抢运粮食,搬到船上,准备运回和州慢慢享用。朱元璋使个眼色给徐达,徐达二话不说,把船缆一砍断,推入急流,兵士急得大呼小叫,朱元璋高呼一声:“前面就是太平府,要什么有什么,打下来再说“。

  士兵们经这一激励,士气大振,不一会儿工夫,把太平府攻克,一拥而上,想要好好抢个够。可是,朱元璋早有准备,他在街上到处张贴告示:“禁止军士掳掠,违者军法处置。”且有巡逻队和宪兵一般到处纠察,有一士兵不知死活,动手就抢,立刻被斩首。在朱元璋的严明军纪下,太平府才免遭这一劫。另外,朱元璋说动当地大户,捐出些金银财帛,分赏将士,大伙也丰丰盛盛打了牙祭。由此看来,朱元璋真是懂得领导艺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常遇春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为何暗笑他爱吹牛?
大家知道,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军,都是慢慢壮大起来的,朱元璋的起义军也是如此。在朱元璋的队伍一点点壮大起来的过程中,最值得庆祝的不是士兵人数的增加,而是杰出将领的纷纷投奔。在朱元璋渐渐有了一定的名气之后,常遇春、胡大海、邓愈、朱文正、李文忠等人先后投奔到了朱元璋的麾下。然而,有一个人投奔朱元璋时,朱元璋最初却并不想收留他,而且还暗笑他爱吹牛。此人不是别人,正是今后为朱元璋打下半边天下的常遇春。网络配图常遇春,安徽怀远人,不仅年轻气盛、力大无穷,而且还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将才。时逢乱世,无处施展自己才华的常遇春,在二十三岁那年,被割据一方的刘聚所召唤,投奔了刘聚。然而,跟随刘聚一段时日之后,常遇春发现此人并不是一个真正想干大事儿的人——因为刘聚常常派人打家劫舍的行为,根本就不是一个豪杰该干的事情(遇春察其多抄掠,无远图)。所以,在常遇春看来,自己在这里根本就混不出什么名堂,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还会...
· 常遇春为何投奔朱元璋?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究竟有多厉害?
在朱元璋看来,他的手下大将那么多,但是能得到他的夸奖的“虽古名将,未有过之”的人却只有常遇春一个。在投靠朱元璋之前,常遇春其实是一个小土匪。元末乱世中,出身于贫苦人家的常遇春过得很不如意,少年时期的常遇春就已经有了远大的抱负,他不甘心继承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命运,便跟着人学习武术。没有学费,他就做苦力挣工钱,一边“打工”一边学武功,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以后的常遇春终于成了一名武术高手,他精通所有兵器,尤其擅长骑射。常遇春本以为有了武术就能过上富裕的生活,结果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他的生活并没有发生任何改变,对此常遇春非常抓狂,一抓狂他就干了一件糊涂事,那就是加入了绿林大盗刘聚的队伍。刘聚常年活动于怀远、定远一带,不得不说在那个年头当盗匪的老大压力也是很大的,在乱世当中稍有不慎就翘辫子了,他们打家劫舍运气不好也会遇到武功高的,所以刘聚的队伍里急缺那种武术高手。常遇春的到来,让...
· 朱元璋虽是一代雄主,但皇储选择上却不够英明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说起来朱元璋,人们总是会觉得这个人不是什么好相处的角色,朱元璋在打天下的时候,确确实实是一代雄主,但是他在打下来天下以后,就开始了一场一场针对于那些曾经帮他打天下功臣的谋杀,其实,他之所以会那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总结起来还是他要为自己的后代铺路,朱元璋选择出来的那位接班人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其实早些时候朱元璋选出来的那位皇储是朱允炆的父亲朱标,虽然那时候的朱标有着很高的声望和能力,可谁又能想到他英年早逝了,一次外出巡视丢了性命,为此,朱允炆开始在历史中上线了。就是在朱标离世以后,明朝的江山就开始动摇起来了,皇储一天没有出现,臣子们就越是不安分,朱元璋子嗣众多,不存在有没有嫡子可立的尴尬,但朱元璋这时候偏偏不按套路出牌,毅然决然的将朱允炆选为皇储,其实朱允炆的叔叔伯伯里就有更好的选择,但是朱元璋仍然将朱允炆选为皇储,在小编看来...
· 朱元璋为何杀常遇春妻?何谓“悍妇之肉”?
明初第一猛将常遇春,辅佐朱元璋建立明朝,统一天下,是明朝开国名将。作战勇猛而敢为先锋,一生无败绩,自称率十万大军即可横行天下。不过常遇春在外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将,但是在家中却是一个耙耳朵。常遇春的妻子爱吃醋,常遇春因此身边无侍妾。如果只是没有侍妾也就算了,但是常遇春一把年纪了,却没有子嗣,这在当时就有些过了。这不朱元璋都看不过去,专门下旨赏给常遇春两个貌美年轻的宫女。王文禄《龙兴慈记》:常遇春带着两个宫女回家,妻子看了大闹一番,搞的常遇春没法,只能歇了心思。他妻子还想让常遇春将两个宫女退回去,但是皇帝赏的怎么能退,到最后两个宫女就成了普通丫鬟。一天早上起床,两个宫女端着水来伺候常遇春洗漱。纤细白嫩的手扶着铜盆边缘,别有一番风情,常遇春看见不禁赞叹了声:“好白手!”他也没多想,洗漱完就上朝去了。这边常遇春夸完,那边他妻子正好听见,醋坛子当即打翻。等到常遇春下完朝,他妻子递给他一个红盒子。打...
· 解读:朱元璋为何能从草根逆袭成一代雄主?
杜月笙本是卖水果的,发迹后,想认个好祖宗,以示自己非寻常之流。于是,他利用资源,笼络一帮文人,替其翻中国历史,从杜氏名人中海选了一批,如西晋大将杜预、唐代名相杜如晦、诗人杜甫等等备用。仔细研审后,杜月笙嫌杜预年代太久远,杜如晦的“晦”字不吉利,杜甫一生又太过穷酸,俱不满意。后来还是国学大师章太炎亲自出马,为其“修订家谱”,并“考证”出“杜之先出于帝尧”,其“直系祖先为北宋名将杜衍”,并在家谱中称颂杜月笙“任侠”,“有安集上海功,江南北豪杰皆宗之”。至此,名人名后,两面俱光矣。相比这类主动认祖的,有一些人自己本无意,却被某些有心人误认为是名人的后代,从此飞黄腾达。唐宣宗年间,礼部侍郎主持科考,误认为考生颜标是鲁郡开国公颜真卿的后代。出于对颜真卿的景仰,礼部侍郎录颜标为状元。及至两人见面,礼部侍郎才知颜标与颜真卿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这也给后人提了个醒,祖宗并非毫无意义,如不好好加以利用,也有...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