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置顶
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揭秘:晋阳起兵的主谋究竟是李渊还是李世民?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80
转发:0
评论:0
揭秘:晋阳起兵的主谋究竟是李渊还是李世民?,晋阳起兵,是李渊集团开始脱离隋朝统治夺取最高权利的历史亮相。从此以后,李渊集

  晋阳起兵,是李渊集团开始脱离隋朝统治夺取最高权利的历史亮相。从此以后,李渊集团开始了平定天下、建立李唐政权的过程。晋阳起兵,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一个漂亮而成功的阴谋,从时机的选择,到起兵的方式,到旗帜口号,到内外联系,凡是重大问题都没有任何漏洞。

  唐朝建立第一件事就是晋阳起兵。晋阳起兵谁是首功,历史上有两个答案,或者是李世民,或者是李渊。在建立唐朝这个问题上李渊和李世民谁的功劳大?这就是这个问题的实质。对于后人来说,这是只是一个历史问题,而对于当时的唐朝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那么在晋阳起兵上,当时的李世民,都做了什么事情?

  首先做了狱中密谋。大约在年初的某一天深夜,李世民悄悄来到太原监狱,打发走狱卒,与一个坐牢的人秘密商谈。这个人即使晋阳令刘文静。刘文静坐牢是因为与李密是亲戚,而李密开始随杨玄感起兵,失败后潜逃,最终上了瓦岗寨跟翟让合伙,成了隋末一大军事势力。隋朝天下大势已去,两人一拍即合。当时李渊并不知情,不仅不知道,李世民还担心李渊反对,所以他暗地里部署宾客,都是在李渊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

  接下来李世民就开始暗中准备,储蓄力量,准备造反。此时李渊仍旧是毫不知情,更别提支持了。但是李世民此次的行动很重要,这是在组建造反的基本班底,建立骨干队伍。接下来李世民要做的就是,劝说李渊。为了说服李渊起兵,李世民绞尽脑汁,想了种种办法。通过刘文静联络,李世民与裴寂结交,让与李渊关系好的裴寂,来说服李渊。如此说来,晋阳起兵是李世民一手策划的,而李渊不过是在李世民的多方作用下,勉强同意并参加而已。

  这样看来,说李世民是晋阳起兵的首谋,是不错的。晋阳起兵的首谋者,获得了建立唐朝的首功,没有这个谋划,唐朝自然不会产生。那么再来看一下,当时的一种情况。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这一年李世民二十岁。当时的李渊五十二岁。李世民一文不值,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军职,他也就是一个二公子。而当时的李渊,爵位唐国公,做过朝廷中央、地方大员,现在更是太原军政的一把手。除了祖先的荣耀意以外,李渊更有统兵作战的经验。所以,对于领兵造反,无论是谁,也应该找李渊。

  无论从政治影响、军事经验、经济实力还是从社会地位来比较,李世民都无法与李渊相提并论。即使是有人愿意结交李世民,也是因为李世民背后的李渊。李世民要结交那些非法的豪杰大侠,没有背后的李渊政治资源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晋阳起兵是以李渊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看到隋朝大势已去,于是开始谋划,夺取最高权力。这个核心人物当然是李渊,作为李渊的次子只不过是李渊手下的一员得力干将。

  所以李渊是主谋,这个地位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晋阳起兵的性质李渊晋阳起兵的评价是怎样的
战争的性质,实际上就是指的它作为政治上的属性,政治决定性质。根据政治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战争性质划分为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而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又包括许多类型。那么参照战争性质的划分,晋阳起兵的性质究竟是怎样的,通过什么依据来判断晋阳起兵的性质?通过晋阳起兵的性质的判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李渊起兵要弄清楚晋阳起兵的性质,就必须要深入了解晋阳起兵政治目的以及晋阳起兵的历史背景。晋阳起兵,又叫做李渊起兵,是隋朝末年,隋炀帝不断施行,从而导致国力衰竭、民不聊生,为了反抗隋炀帝以及隋朝的统治,各地农民不断起义,唐国公李渊在公元617年,在现今的山西省太原市发动了战争,史称晋阳起兵,这就是晋阳起兵的历史背景。要想弄清晋阳起兵的性质,就必须了解晋阳起兵的政治目的,李渊起兵的政治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改朝换代,自己做皇帝,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隋朝朝廷的衰弱,领导者的荒淫无道,一方面百姓生活十...
· 李渊晋阳起兵有这怎样的经过?晋阳起兵概况
首先,李渊听从刘文静等人的建议,制定了“乘虚入关,号令天下”的战略。当时天下虽然群雄并起,但许多人并无大的志向,只图据地自保,或是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李渊的起兵战略,以入关夺取长安为军事目标,以开创帝业,最终取代隋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又强调以“废皇帝(指隋炀帝)而立代王”为策略。第二,募集兵士,扩充地盘。李渊起事后,让部下开仓赈济贫民,公开募兵。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每天有千余人来投军,“二旬之间,得众数万”。第三,北结。隋末,东汗国崛起,控弦之士40万人。北方豪强武装都以为后援,向其称臣。李渊也深知以太原为根据地起兵南下,必须处理好与的关系。否则包抄后路,后果不堪设想。他在出任太原留守时,就曾对李世民说:“历山飞不破,不和,无以经邦济时也。”李渊用空城计吓退兵后,立即亲自写信给始毕可汗,说:“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指隋炀帝)还,共和亲。……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
· 李渊起兵真相是什么晋阳起兵的兵力
历史上关于晋阳起兵原因的描述,基本归结于当时农民起义的爆发以及李渊的决策。但事实上,李渊起兵真相却鲜少有人得知,那么李渊起兵真相究竟如何,是什么导致了李渊最终决定起兵,李渊起兵的真相与历史上的记录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呢?李渊起兵作战图一夜风流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并不算什么事,但是对于不一般的人来说,却有可能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隋朝之所以灭亡,就因为一个不一般人的“一夜风流”,这个人便是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正是”一夜风流“的发生,导致了李渊决定起兵反隋炀帝,那么”一夜风流“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具体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李渊的“一夜风流”并不是一个自然事件,而是被其次子李世民精心设计过的。隋炀帝荒淫无道,隋朝末年各地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起义,作为李渊的部下及儿子,以李建民、李世民为首的下属均劝李渊起义反隋,李渊对隋朝虽然已经产生不满,但却一直拘泥于身份而不愿意背叛隋朝、不愿意背叛隋炀帝,为了让李渊能够下...
· 晋阳起兵:李渊为何谋反?
在传统的官方史书中,李世用美人计把昏聩无能的李渊给套住,然后逼迫他起兵伐隋,真相是这样吗?或许这是一个被虚构的故事,据剑桥中国史记载,李渊起兵实有内情。西方、日本以及海外的研究结果普遍认为:“有些重要情况可能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因太宗本人的坚持而编造出来的。……根据从前被忽视的唐代初年的史料《大唐创业起居注》,历史学家已经能够对唐朝创立史的传统说法中的某些偏见和歪曲之处做出订正。”(英·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网络配图国内学者也认为:“由于官修史籍的不真实,晋阳起兵的内幕几乎被掩盖了。突出地颂扬李世民,而其他人则黯然失色,或者被埋没,或者被歪曲。……同时,旧史籍里还塞进了一些虚构的情节,渲染李渊的荒淫无能,以衬托李世民的功德兼隆。”(赵克尧、许道勋《唐太宗传》)新的研究结论指出,李世民在晋阳首义和唐朝创建的过程中并不像旧史籍所塑造的那么英明神武和居功至伟,而李渊也并不像旧史籍所描述的那么猥...
· 李渊为何要在晋阳起兵?晋阳起兵有何历史背景
公元604年(隋文帝仁寿四年),杨广弑父杀兄登基执政后,又穷兵黩武征伐高丽,并大兴土木,修宫殿,凿运河,修驰道,把社会经济推向绝境。史称“黄河之北,则千里无烟;江淮之间,则掬为茂草”。广大人民“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安居则不胜冻馁,死期交急,剽掠则犹得延生,于是始相聚为群盗”,最终演变为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在山西,公元615年~617年(大业十一年至大业十三年)之间,农民起义达到高潮,先后有六七支起义队伍转战各地。在山西南部,有毋端儿起义军,众至数千人,曾进攻龙门县(今山西河津市);有敬盘陀领导的绛郡(治今山西新绛县)起义军,众至数万人。在山西中部,有甄翟儿领导的“历山飞”起义军,多次进攻太原。在此形势下,公元615年(大业十一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命其剿灭活跃在今山西地区的起义军。李渊(566年~635年),字叔德,自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县)人。祖父李虎,西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