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真相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764
转发:0
评论:0
王敦之乱:东晋的开国功臣为何还要发动叛乱?真相是什么?,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动乱,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

  王敦之乱,又称王敦之叛,是东晋初年发生的一场,爆发于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结束于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由出身琅琊王氏的权臣王敦所发动,以诛刘隗为名进攻建康,并击败朝廷军队。后自任丞相,诛杀周顗等人,并在武昌遥控朝廷。晋元帝死后,明帝继位,王敦意图夺位,但明帝已准备反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患病,面对明帝的讨伐,只得由兄长王含与部下将领钱凤等领军与朝廷军队作战,但最终失败。王敦亦在战事期间病逝。

  起因

  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东晋建立后,司马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反抗行为大为不快。

  举兵内向

  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举兵向建康前进,以诛刘隗为名并上奏刘隗的罪状。王敦党羽沈充亦在吴兴举兵响应王敦。王敦到芜湖时又上奏另一位宠臣刁协的罪状。司马睿对王敦的行为十分愤怒,于是决意与他决战,要亲率六军与王敦对抗,并召命刘隗和戴渊回建康准备防卫王敦的进攻,又下令斩杀王敦就可封为五千户侯。在朝中任光禄勋的王敦兄长王含见此偷偷乘船投奔王敦。

  王敦同时呼唤梁州刺史甘卓,请他一同进攻,甘卓原本答应但最终甘卓都没有前来,更派参军孙双谏止王敦,王敦大惊并以公爵之位请求甘卓支持,甘卓对他的立场犹豫不决。王敦又请司马承任军司,但司马承拒绝,更派主簿邓骞到襄阳劝甘卓反对王敦,支持朝廷。

  王敦所派的南蛮校尉魏乂率军二万进攻湘州治所长沙,因长沙城城池不稳固而又缺乏军需储备,众人都十分恐惧,有人更劝司马承投靠陶侃或退守零陵或桂阳,但司马承坚持要婴城固守。甘卓写书司马承要出兵沔口断绝王敦归路,藉以解除长沙之围,但司马承劝他直接攻击王敦。同时王敦亦派甘卬向甘卓求和,甘卓再次犹豫,在猪口停驻了数十日仍不前进。

  被召还建康防守的刘隗回京时受到百官在道上欢迎,意气自若。入宫后与刁协要求司马睿因王敦叛乱而尽诛王氏,但遭到拒绝,刘隗因而有惧色。同时王导亦率宗族子弟二十多人请罪,都被司马睿原谅。王导任前锋大都督,戴渊任骠骑将军,周札为右将军、都督石头诸军事。又命王廙劝止王敦,但王敦不听,更留下王廙自行任用。王敦逼近建康时,刘隗被指挀守金城,周札守石头城,司马睿亲自领军在城郊准备迎战

  建康陷落

  王敦兵临石头城,打算进攻金城,打击刘隗。但部将杜弘认为刘隗死士众多,不易攻克,建议先攻石头城;又认为周札少有恩德,士众不服他,易于攻克,而石头城一旦被击破,刘隗就会退走。王敦听从并进攻石头城,周札开城门投降。王敦因而占据石头城。司马睿于是命刘隗、戴渊、刁协、王导、周顗、郭逸和虞潭等率军进攻石头城,但都被王敦军打败。太子司马绍知道诸军兵败后打算亲率将士决一死战,但被太子中庶子温峤谏止。

  王敦在石头城中拥兵,不入宫朝见司马睿,更放纵士卒四处抢掠,当地大乱,官员都逃走,只余下安东将军刘超率众与两名侍中侍奉司马睿。司马睿亦只好脱下戎服,派使者向王敦求和。同时,兵败的刁协和刘隗回宫见司马睿,司马睿流着泪劝二人快点逃走避祸,更给予二人人马让他们逃走。但刁协因年老而不能骑马,亦对人无恩情,元帝召募刁协随从时竟然全都推辞。刁协行到江乘时被杀,首级被送到王敦那里;刘隗则领家属北逃至后赵。

  影响

  王敦之乱期间,东晋集中应付,对于北方的侵扰都没有力量去应付,导致后赵在王敦之乱期间夺取了东晋兖州、徐州和豫州的大片土地。

  苏峻凭著协力平定王敦之乱而有功获封赏,并且威望渐长,军事力量强大。但同时苏峻亦骄傲自满,甚至有异心,最终导致了后来的苏峻之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评论 {{commentTotal}}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游客
发表评论
  • {{item.userName}} 举报

    {{item.content}}

    {{item.time}} {{item.replyListShow ? '收起' : '展开'}}评论 {{curReplyId == item.id ? '取消回复' : '回复'}}

    回复评论
加载更多评论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王敦之乱是怎样的?王敦之乱的目的是什么
王敦之乱经过王敦之乱在历史上是一次非常重大的,当时王敦在朝廷之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力量,因为晋成帝重用刘隗等官员,而处处压制和打击自己的势力,于是王敦对此产生了很大的不满。后来刘隗等人的能力开始不断增强,而晋成帝对王敦的忌惮却越来越严重,于是王敦开始以诛杀刘隗为借口发动了兵变。王敦之乱经过也是比较复杂和激烈的,总之对当时造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那么王敦之乱经过具体是怎样的呢?王敦之乱形势图王敦之乱的经过还要从322年开始说起,当时王敦向建康发动了军队,而沈充身为他的心腹也在吴兴地区发动兵变和王敦相互呼应,而司马睿对于他的举动十分的愤怒,于是决定要和他进行一场大战。而王敦所派遣的军队在进攻长沙之后,很快就显露出非凡的气势。之后他打算经过石头城之后继续进攻金城,但是他的部下却认为刘隗所在的金城将士还是比较多的,最好还是可以先攻打石头城。后来王敦之乱经过了占领石头城等行为之后,晋成帝终于提出...
· 发生王敦之乱的起因是什么?王敦之乱有何影响
王敦之乱是发生在东晋时期的一次暴动,当时王敦是从琅琊王氏走出来的权臣,他以诛杀刘隗的名义开始向建康地区发动战争,并且很快就打败了朝廷派出的军队,在此之后成为了当时的丞相,诛杀了一些原来的重要大臣,还在武昌地区对朝政进行控制,但是在这次战争中明帝继承了王位之后王敦方面很快就面临着失败。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次重大的反叛战乱,但是对于王敦之乱起因并不是很了解,那么王敦之乱起因是什么呢?王敦之乱的起因还要从司马睿刚刚登上王位开始说起,在那个时候晋元帝其实并没有什么威信可言,许多人都对他不是很尊敬,在这种情况下王导和王敦两人不断的辅佐和帮助晋元帝,逐渐扭转了当时的局势,他们分别掌握了朝廷的政策事务吗,另外一个则负责军事方面的掌控,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然而晋元帝却并不是十分希望发生这样的情况,他认为王氏的影响力太大并不是什么好事,于是开始提拔一些刘隗这样的士族官员,希望可以暗中削弱王氏的力...
· 王敦之乱
起因王敦与堂弟王导都是东晋的开国功臣,当日仍是琅邪王的晋元帝司马睿初镇建康时仍没有威望,江南士族以至平民都无人理会他,王导与王敦则为他建立威望,建立起在南方较安定地方的一个朝廷。王导主掌政策事务,而王敦则掌握军事力量,对东晋建立有极大的贡献,当时的人更称“王与马,共天下”可见王氏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东晋朝廷建立后,司马睿希望减弱琅琊王氏的影响力,于是提拔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人士,用以制衡王氏势力。司马睿亦忌惮掌握军事大权的王敦,亦疏远了曾经极力扶持自己的王导。同时,王敦亦渐见专擅,如自行选置属下州郡官员,自行加任割据险处的何钦为将军,更意图安插亲信任州刺史。这些事都让司马睿感到厌恶,而王敦亦对司马睿的过河拆桥之举大为不快。同时,受司马睿重用的刘隗亦不喜欢见到王氏的坐大,建议晋元帝削弱王敦,并提议以宗室司马承任湘州刺史,出镇湘州,后王敦写信劝刘隗与他修好,刘隗亦拒绝。司马睿亦为防备王敦,让刘隗...
· 王敦之乱——东晋开国皇帝的自取灭亡
西晋灭亡后,宗室琅邪王司马睿在江东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司马睿就是晋元帝。司马睿初到江东之时,江东世家大族林立,没有人重视他,追随司马睿的王导建议司马睿联络当地士族,又拉拢因躲避战祸南渡的北方士族,司马睿才能慢慢在江东站稳脚跟。后来司马睿之所以能够建立东晋政权,最大的原因可说是得到了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帮助和支持了。王敦和王导出身琅邪王氏士族,因拥立之功,王氏士族得到重用,时人评价说:“王与马,共天下”,王氏的名声,似乎更在皇族司马氏之上了。“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同富贵”可能是许多人的通病,时间久了,司马睿开始疏远丞相王导和王氏士族,转而任用心腹取代和抵制王氏在朝中的地位。朝中的王导等人对此感到心中不平,当时王敦领兵镇守荆州,于是上书陈述王导的功劳和司马睿的不公,奏表到了朝廷后,王导不想因此和皇帝产生冲突就封好后又交还给王敦,可是王敦却再次派人呈上了奏表。司马睿也忌惮在外统有重兵的王敦,重用亲...
· 汉吴王刘濞叛乱之谜:刘濞为何发动吴楚七国之乱
吴王刘濞谋反是因为汉景帝杀了他儿子?西汉初年,吴王刘濞领导的吴楚七国之乱,实质上是汉朝中央政权与地方诸侯政权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益尖锐的结果,但是引起七国之乱的导火线却是吴王刘濞的儿子与景帝少年时的一场游戏引起的,令人不可思议。汉景帝三年(前154),由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菑川王刘贤、胶西王刘印、胶东王刘雄渠的联合叛乱终于爆发,史称七国之乱。叛军以“清君侧”、“安刘氏”、诛晁错为名,军势浩大,闽越、东越也曾发兵追随。据说赵王刘遂甚至还私下派使者联络匈奴,希望能够发军策应。吴王刘濞倾全国兵力北进,又号令国中,宣布寡人年六十二,亲自作统帅,少子年十四,亦为士卒先。国中凡年龄上与寡人同,下与少子等者,皆动员从军。吴军调发二十余万人,于广陵发军,渡淮而进,与楚军会合。又派遣使者致书各诸侯国,公布晁错罪状,希望各国合兵诛之。刘濞宣称此次起兵的缘由,是汉王朝有贼臣专权,蓄意...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