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1163
转发:0
评论:0
白沟河之战是靖难之役的转折点,它意味着什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终于登上了皇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整个靖难战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历时四年终于登上了皇位。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整个靖难战争期间,南北双方相互拉锯了好一段时间。而这期间的转折点就是白沟河战役,它既是历史上以少数战胜多数的战役之一,也是燕王朱棣的翻身之战。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一讲这场战役的来龙去脉。

  白沟河之战发生在建文二年,当时朱允炆派大将李景隆率军60万讨伐朱棣。之前我们都以为靖难之役是朱棣攻打朱允炆的战斗,实际上在战争初期,朱棣只是龟缩在北平城内。他时不时的袭击一下周围城市的明军和藩王,燕军中最强悍的朵颜三卫就是这样得来的。可以说朱棣早期几乎没有还手之力,如果在朱允炆此时能够派出得力的大将出兵平叛的话,就没朱棣什么事了。但是朱允炆不知道是不是眼光有问题,他竟然选择了花花公子李景隆。

  说起李景隆我们就不得不深谈一下,这个人素称知兵,但是却没有多少实战经验。更重要的是他和燕王朱棣还是不错的朋友。你想这样的人带兵打仗能打赢吗?虽然李景隆在北平城下一败再败,但是建文帝依然对他深信不疑。要知道当时瞿能父子、盛庸、铁铉和平安都将朱棣打的惨败,可是建文帝却钟情于花花公子。可以说这一切都是他自找的,白沟河之战也是如此。

  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号称百万讨伐朱棣,他闻讯带二十万人迎战。燕军在一个名叫苏家桥的地方被明将平安伏击,伤亡惨重。后来瞿能父子和平安联手将朱棣打的落花流水,他只能率军退去。但是第二天又率军来战。在这场战斗中朱棣更是拼死力战,三次更换战马。由此可见当时的战斗到底有多激烈。后来李景隆率部断了朱棣的后路,可以说战场形势一片大好,花花公子李景隆这次也没有掉链子。但是在傍晚,突然刮起旋风。不幸的是这阵风竟然将李景隆的将旗刮断了,这可是很不吉利的事情。要知道在古代将旗折断往往意味着主将将会有不好的遭遇,而且对全军士气有很大的影响。白沟河之战也是如此,将旗被刮断南军士气大挫。战场形势急转直下,本来胜券在握的南军彻底被击败。在这场战斗中,瞿能父子阵亡,李景隆也逃掉了。从此建文帝再也组织不了大规模的讨伐,只能被动挨打

  建文四年,朱棣直取南京,朱允炆焚烧宫殿后,李景隆开门投降。可以说白沟河之战是整个靖难战争的转折点,我们不能说建文帝没有机会。谁让他自己没有抓住呢?所以就只能被自己的叔叔推翻,大家以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白沟河之战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是年四月,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今北京)。燕王闻讯,率马步军1O余万人迎战。二十四日,燕师自苏家桥(今河北保定东北)循河而进,遭到建文帝将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平安及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干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突然挥师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获。傍晚,瞿能复率兵搏战,俞通渊、指挥滕聚也领兵赴战,燕师惊惧。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视而动。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
· 明代军事―白沟河之战
明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容城、定兴一带)进行的作战。是年四月,建文帝军大将军李景隆率军60万人,号称百万人,进抵白沟河,谋攻燕王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今北京)。燕王闻讯,率马步军1O余万人迎战。二十四日,燕师自苏家桥(今河北保定东北)循河而进,遭到建文帝将平安所部万余人伏击,平安及瞿能父子督师奋战,所向披靡。燕师死伤惨重,引军而退。次日,朱棣复率军渡河求战,平安所部击败燕后军将领房宽部,降将陈亨中伤而逃。朱棣率精锐数干人冒矢突入阵中,杀伤建文帝军队甚众。是时,李景隆突然挥师绕出燕师背后,实施前后夹击。燕王三易其马,矢尽挥剑作战,几被瞿能所获。傍晚,瞿能复率兵搏战,俞通渊、指挥滕聚也领兵赴战,燕师惊惧。时适旋风骤起,吹折李景隆将旗,军中为之相视而动。朱棣遂乘机以精骑突出绕其后乘风纵火,挥师猛攻,斩杀瞿能父子及俞通渊、滕聚等将领,平安...
· 揭秘靖难之役朱棣的谋士靖难之役的实质是什么
明朝朱棣发动了一场靖难之役,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一次藩王造反成功了并且登上了皇位的事件,朱棣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可以说与靖难之役的胜利有着密切的关联,若非是由于靖难之役的胜利打败了朱允炆,让朱允炆的下落不知所踪,朱棣或许也不会成为一统江山的帝王。姚广孝雕像而成就靖难之役的无疑是朱棣身边那些谋士们,那么靖难之役朱棣的谋士有哪些呢?中国历史上对于谋士们的笔墨描写其实是非常少的,其中为后人所熟知的莫过于朱棣身边的重要谋士姚广孝。靖难之役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可以说是发挥了无比重要的作用,若非是因为谋士姚广孝的过人才智,或许朱棣未必能够如此幸运地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并且最后登上了皇位。其实早在靖难之役发动之前,姚广孝便表现出了过人的阅人能力,姚广孝的为人可以说是深藏不露的,有着无比空明的洞察力,而起初朱棣对于姚广孝的能力也是不曾深信的,但是自从姚广孝对朱棣言说了关乎天下命运走向的大策方针的时候,朱棣便...
· 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藩王造反成功的战役,燕王朱棣推翻了侄子朱允炆的政权登上皇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故,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朱允炆温文尔雅,宽和孝顺,从小接受儒家教育,梦想着实行理想主义中的仁政。但他实际上毫无国政经验,又缺乏坚韧性格。此时,朱元璋分封的25位藩王雄踞一方,俨然是当地土皇帝,对刚继位的建文帝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威胁。建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在儒家学者齐泰和黄子澄的建议下开始大刀阔斧推行新政,激进的削藩政策,使藩王们受到威胁。建文帝先后削去了周,齐,湘,代,岷五代亲王,他们或被软禁或是自焚而死,藩王和朝廷的关系开始决裂。建文元年(1399年),当削藩的刀子即将动到燕王朱棣的头上时,朱棣先发制人起兵反抗。建文帝朱允炆靖难之役的另一个主角,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长期统帅雄兵,多次参与北方军事活动,在北方军队中威望渐盛,一跃成为当时
· 靖难之役
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至四年(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为争夺皇位,与其侄建文帝朱允芍间进行的战争。朱棣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对立朱允晌皇太孙一直心怀不满。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病逝。朱允杉涛怀苹莸垡院螅与朝臣齐泰、黄子澄共谋削藩,先后削除周、齐、湘、代、岷五王,并在北平(今北京)周围部署兵力,准备削除诸王中势力最为强大的燕王朱棣。建文元年七月,朱棣援引“祖训”,以“清君侧”为名,发书讨逆,举兵反抗,自称“靖难”之师。战争初期,燕军在军事、政治、经济上均处于劣势,故其战略为;巩固北平根据地,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迅速变被动为主动,求得各个击破。七月初五日,朱棣击败朱允刹浚署在北平的军队以后,连克通州(今北京通县)、蓟州(今天津蓟县)、遵化、密云、居庸关、怀来、开平(今河北赤城独石口)、龙门(今河北赤城龙关)等地,从而巩固了北平根据地,为南下进攻打下了基础。而此时,...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