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隋炀帝百万大军为何还不如唐太宗的小股军队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92
转发:0
评论:0
对高句丽的战争中,隋炀帝百万大军为何还不如唐太宗的小股军队,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着周边各小国和游牧部落对边境的入寇劫掠这个问题,但在发动反

  历代中原王朝都面临着周边各小国和游牧部落对边境的入寇劫掠这个问题,但在发动反击战争时,我们会发现,有时候中原王朝虽然拥有着远胜于这些小国的国力,但却不一定能够在战争中取胜或者获得战果。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战略战术上的不足。

  比较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可以最直观的显示出正确战略战术在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战争绵延近七十年,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和唐太宗、唐高宗父子都对高句丽有所征讨,战争的规模也都很大,但两朝在战争中所取得的战果却截然不同。规模更大的隋朝因此战落了个严重损害国力,炀帝身死国灭的下场;而唐朝却因在战争中选择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在高宗时最终获得大胜,将高句丽灭国。那么,唐太宗、高宗父子采用了怎样的战略战术才能够取得隋炀帝百万大军都无法取得的战果呢?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先介绍一下高句丽。高句丽是建立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小国,主要由部分扶余人和其他小部族组成,历史悠久,汉朝时便已存在。高句丽人有着农业和游牧业想结合的生产方式,有扩张的野心,对当时汉朝在辽东和朝鲜半岛设立的汉四郡的肥沃土地很是垂涎,屡次入侵汉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范围。

  现实很残酷,有扩张野心的高句丽受到了包括汉朝,和后来辽东汉人军阀公孙度,曹魏幽州刺史毋丘俭等人的打击,国都被多次焚毁。但高句丽贼心不死,最终在中原混乱的情况下,逐渐壮大,吞并了原来在辽东和朝鲜半岛的汉四郡。

  当隋朝建立时,高句丽已经成为了东北亚地区一个霸主级别的国家,它拥有百官朝廷,土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比肩多个关中,文化也是一如中原。更为夸张的是,高句丽还修筑长城。高句丽对于隋朝而言,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随时有可能给隋朝插上一刀,甚至逐鹿中原。

  于是隋文帝在刚灭陈后,便遣使恐吓告诫高句丽王要老实些。但高句丽人没有把隋文帝的告诫放在心上,反而多次遣使与眉来眼去,相互勾结。隋文帝得知消息后,便立马组织隋军三十万进攻高句丽,然而,隋文帝的这次征讨却因极端的天气和军中疫疾没有取得什么战国,浪费了很多财力和人力。

  隋炀帝刚即位时,隋朝的国力达到了鼎盛,国内有户八百七十万,原本的劲敌也已臣服。估计隋炀帝认为他父亲隋文帝在对高句丽的战争中之所以没有取得战果,是因为动员的兵力太少,自己继承的国力如此强大,如果不好好利用真是暴殄天物,于是,隋炀帝下了一道在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战争动员令。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隋炀帝令天下兵马不分南北远近,皆集结于涿郡,共百万军,隋炀帝,出征时队伍旌旗相连长达千余里。这支靠动员全国才组织起来的庞大军队却因隋炀帝的错误指挥而惨败。隋炀帝令隋军分道前进,且下令如果高句丽军投降则进行安抚,这使得隋军往往在将要攻破城池时,高句丽假装投降,而在对城池进行修理后继续抵抗,让隋军伤亡惨重。溃败回国后的隋炀帝并不甘心,旋即组织第二次和第三次出征,六十万大军刚开赴战场没多久,国内便因无法承受大军出征所带来的巨大消耗而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炀帝只得班师回国,没多久便身死国灭。

  经历了隋末的天下大乱,唐朝建立了起来。唐太宗时,因为隋末内战带来的巨大消耗,国内也不过有户三百万,由此可以看出,唐太宗进攻高句丽所能利用的国力和资源远远地不如隋炀帝时期。但唐太宗认为,辽东本中国故土,且高句丽对后世子孙危害极大,如果不能及时铲除,日后必然成为大患。

  于是,贞观十八年(公元644年),唐太宗继隋文,隋炀之后,再起辽东之役。唐太宗御驾亲征,唐军水陆并进,初战即收复辽东城,斩俘高句丽军两万,紧接着唐太宗又击败了前来救援安市城的高句丽15万援军,使高句丽举国震恐。后来因粮草供应和天气转凉,唐军开始回撤,尽管此役中唐太宗率领下的唐军连破十城,阵斩四万余人,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但却仍没有达到唐太宗将高句丽彻底灭国的战略目标。

 

  回国后的唐太宗君臣从历代中原王朝对高句丽的作战中总结经验,尤其对隋炀帝三次出征失败的教训进行了借鉴,终于制定了之前从未实行过的新的战术。即高句丽虽然体格不小,但国力终归还是不如唐朝,于是唐太宗不再发动大规模征讨,反而组织小股偏师进行袭扰,深入其国境,在其进行生产的关键时刻进行大规模的杀伤,不断地消耗其国力,让高句丽疲于应对,却又后顾不暇。

  唐太宗重新制定的袭扰战术发挥了巨大的威力,从公元647年到公元649年,唐军多次进攻高句丽,均取得大胜。慢慢的,高句丽国力变得越来越弱,而唐军则愈战愈强。到了乾封元年(公元666年),攻灭高句丽的时机成熟,唐高宗下令各路唐军分道合击进攻高句丽,这次的进攻异常顺利,唐军所向披靡,当年九月十二日,唐军攻破高句丽国都,将其地分为九都督府,由薛仁贵领两万唐军镇守平壤,设安东都护府,高句丽彻底被灭。

  

  通过比较隋唐两代对高句丽的进攻,可以看出,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两朝四位帝王都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去组织军队进攻高句丽,掌握着巨大国力和军力的隋炀帝因没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使得三次出征均无战果,白白损耗了国力,导致国家的崩溃。而唐太宗则因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不断消耗其国力,使得高句丽疲于应付。最终在高宗时被灭国。由此观之,战略战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这场对高句丽征伐战争的胜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揭秘:隋炀帝为何对高句丽恋恋不舍
这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果真如此吗?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多力!”...
· 揭秘:隋炀帝为何对高句丽恋恋不舍
一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
· 唐太宗为何认为“征伐高句丽”是场失败的战争?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
贞观十八年(644年)至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亲自率军征讨高句丽,是贞观时期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这场战争被认为是唐太宗“贞观之治”时期最大的一次决策失误,唐太宗本人都说:“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不会让我跑这一趟!”连唐太宗自己都这么说,征伐高句丽自然成为“太宗黑”们的集体HIGH点。某国一批不要脸的“自大狂”更是编出了唐太宗在高句丽惨败而被射瞎一只眼的荒诞谣言,甚至“忽悠”了某些国人。那么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究竟打的如何呢?在唐太宗征伐高句丽的战争中,唐军方面的兵力大约为十万三千,其中四万多人为水军;而高句丽方面的兵力虽然没有详细记载,但总兵力不会低于二十万。单论兵力,唐军在这场战争中其实属于劣势,而不是很多人想象的“縻师百万”。唐军兵力之所以会少于高句丽,是因为吸取了隋炀帝教训的唐太宗专门选拔战斗意志坚定、战斗力强的精锐士兵参战。所以虽然兵力少于高句丽,但唐军的整体素质高出高句丽军...
· 不解之谜:隋炀帝为何对高句丽恋恋不舍?
这个神秘王国,隋唐之前一直占据着中国边陲史的重要部分。可自隋之后,中国中央政权几个英名垂史的皇帝连续进攻这个王国,历经四代,终于将这个王国最后消灭。征高句丽之战,历来被史家们咒骂为“不恤民力,劳师远征”,甚至被骂为“侵略行径”,是隋唐贵族对弱小国家赤裸裸的侵犯!更多人认为这是“毫无必要的征讨”。果真如此吗?网络配图翻开隋唐史,征高句丽之战占据着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地位,自隋文帝开始,中国就将征讨高句丽做为国家的一项长远战略任务坚持不懈地执行。尽管多次面临失败,尽管可能导致国破家亡,可一代又一代的隋唐政治精英们始终没有放弃一个战略目标:征服高句丽。让我们先看看隋唐时代让全体中国人付出高昂代价的征高句丽之战吧!公元589年,隋文帝在灭陈统一全国后,就将征高句丽做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在给高句丽的诏书中说:“王谓辽水之广,何如长江?高丽之人,多少陈国?朕若不存含育,责王前愆,命一将军,何待...
· 隋炀帝35军队兵败高句丽仅剩2700人
历史上高句丽是个很擅斗的民族,说白了就是打不怕。两百多年前被鲜卑人赶出了东北,到了朝鲜半岛仍然不老实。总想着“反攻大陆”,高句丽的领导人也不鸟隋炀帝,试想像杨广这种欲望大过天的人,高句丽在他的眼里不过是阴沟里的臭虫,按死你还不是顺手拈来呀。杨广的自负是有理由的。不过到最后也正是由于杨广同志的轻敌而葬送了大隋的江山…杨广为了体现自己有多少牛B,将将左右十二军全部调动了,结果隋军一共113万人浩浩荡荡的杀向朝鲜半岛,出此之外杨广同志为了体现自己的排场,还将自己的御营扩编,一共有十二卫、三台、九省、九寺,一共几万人(法国人一向引以为豪的路易十四出门也只有几百人护驾,在杨广的眼里完全就是垃圾)。为了让自己的子弟兵有饭吃,杨广还征发了全国的民夫运粮食,山东的老百姓养战马,江南的水手、弩手也调到东北参战,真可谓是全民皆兵,全国总动员啊。不过杨广这样瞎折腾的结果又如何呢?我们知道两百多年前苻坚带着100...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