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为什么说山海关之战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原因是什么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853
转发:0
评论:0
为什么说山海关之战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原因是什么,1644年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存在着三个主要政权,苟延残喘的明朝,锐意进关的

  1644年中国大地上风起云涌,存在着三个主要政权,苟延残喘的明朝,锐意进关的清朝,以及代表以李自成为主的大顺朝。1644年注定是个不平静的一年。

  此时的明朝可谓是已经气数无多,既要防备农民军随时会攻向北京,一面要防备虎视眈眈的清朝铁骑。随着孙传庭在潼关战死,潼关失陷,崇祯能够用的军队只剩下关外的关宁军。

  这一年,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并且发出了讨大明檄,开始向北京进军。“磋尔大明气数已尽!”的声音不断回响在崇祯帝的大殿中。

  1644年三月,明崇祯帝朱由检调在山海关外抵御清军的吴三桂率部队入京,清军趁此机会占领了明在关外的全部土地。与此同时,李自成率领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攻陷明都北京,推翻了明朝的统治。此时的吴三桂成为了丧家之犬,此时的清廷摄政王多尔衮率领10万大军挥师南下攻明。十一日,清军抵达辽河得知大顺农民起义军已经占领了北京。多尔衮召集众将商议,明降将洪承畴认为应该出其不意接近北京的蓟州、密云,急行赶往北京,在大顺尚未站稳脚跟前攻其不备,夺得天下。多尔衮采纳了他的建议。

  而李自成这边为了招降吴三桂,特意让他困在北京的父亲吴襄修书一封劝他归降,吴三桂决定归顺大顺军。去投降的路中,听闻李自成杀害其家人妻子的消息,于是改变初衷,拒绝投降,回到山海关便赶走唐通,部署防御工事,吴三桂自知兵力有限,不能与李自成为敌,于是向清军多尔衮求援。

  李自成知道后便率大军二十万攻打山海关(关于大顺军人数有争议,此处采用《明史》),为争取吴三桂,携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襄随军同行。李自成对清军情况不明,行动迟缓,四月二十一日才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同日,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三桂于一片石、西罗城进行恶战,甫开战吴军小胜于西罗城,接着李自成军猛攻东罗、北翼二城。

  当晚,清军进至山海关外15里处一线集结。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 城高墙坚, 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李自成抵关当日,向吴三桂发出逼降通牒,遭拒绝后,一面令唐通、白广恩部近二万人从一片石出边立营,断吴三桂退路,一面以主力六万分别对西罗、北翼和东罗城猛攻。吴三桂以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大顺军攻关。双方激战于西罗城附近,守军为摆脱困境,诈降诱大顺军数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在北翼城,大顺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守军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顺军未能进据罗城。但是由于大顺军有着人数的优势,双方激战了一昼夜,吴军濒临全线崩溃。

  二十一日夜,多尔衮率领的清军抵达关外的威远城,击败唐通部队后,静观其变准备坐收渔翁之利。二十二日晨,吴三桂向清剃发称臣,并打开山海关城门。清军趁风沙弥漫时,突然杀出。大顺军猝不及防,阵脚大乱,虽奋力抵挡,但最终接连战败。李自成带军边战边退,最终大顺军失败。此后李自成连战连败,一路被吴三桂追着打,从永平退到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率军仓促向西撤出。多尔衮命吴三桂追击,自己亲自统领清军进入北京。

  另外由于骄兵而失败的李自成没有吸收教训,听信牛金星谗言,诛杀大将李岩,原本涣散的军心立刻荡然无存。士兵们看不到东山再起的希望,纷纷逃脱。最后在一处的地方武装势力中,李自成被伏而亡。

  此战,清摄政王多尔衮善于抓住战机,利用矛盾,采用正确的战术,一举获胜,为清军入主中原,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此次山海关大战也被历史学家誉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山海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极具影响力和深远意义的一次重要作战。

  活在今朝,也须回首往昔峥嵘岁月。关注微信公众号「涨知史」,一起来和大家涨历史知识,览岁月变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蒙金战争的初期,为什么说野狐岭之战决定了决定了金国的灭亡
在野狐岭曾经发生过一场蒙和金的决定性战争,这场战争发生在蒙古灭金的初期,在世界历史上称为以少胜多的战例。且在这场战争中间,蒙古用他决定性的胜利奠定了在军事历史上的优势地位,样也让金国更快的灭亡。现在我们就来仔细复盘一下这场战役的全貌。1206年铁木真将蒙古各部收入自己的麾下,同时建立蒙古国。而此时他最渴望对周边进行扩张。1209年,他将西夏狠狠揍了一顿,并让西夏跪在他的脚下。此时的西夏已无与宋朝对抗时的能力,他只能够向当时的金求援。但是金国对于西夏的防备是十分强大的,他们太希望看到这个往日的敌对国家被狠揍一顿了。后来西夏向蒙古投降,而金便失去了西北边境的缓冲地带,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也是蒙金战争当中的第一个错误。当时金国对蒙古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十分清楚,她并没有认识到一个强大的部落联盟的统一汇给这些人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此时在铁木真的脚下已经拥有更为强大的作战军团,蒙古的兵员不仅来自于本族人民...
· 秦魏两国少梁之战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
在《大秦帝国之裂变》这部电视剧的第一集中,就介绍了秦魏两国少梁之战,在电视剧中说魏秦两国动用了40万兵力,据说这是一场决定天下格局的战争,更是决定秦魏两国命运的战争,这是真的吗?秦献公二十三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少梁大败魏军,俘虏魏国将领公叔痤,攻取庞城。如果说这是一场决定大秦命运的战争,可以算是!因为魏国掌握了秦国东进的咽喉之地,如果秦国打不赢,在其国力日穷的情况下,若是魏国抽出余力,挥兵,灭秦轻而易举。若是对于魏国,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战争而已,就当时的魏国而言,一方面正在准备迁都大梁,将国家的重心东移,另外一方面主力东进中原,对决齐楚两国,意图争霸天下!大体的方略就是西守东进,说实话,大魏国一直是看不起秦国的,蛮夷之地,有穷又烂,而膏腴之地河西都在魏国的掌控之中,剩余的破烂不要也罢。少梁之战,充其量不过是魏国主力在东方与他国相争斗,秦国偷袭作战,魏国以偏师应对,秦国以主力大...
· 决定司马懿命运的关键之战——新城之战
如果要提到三国用兵厉害的有哪些人?撇开曹操刘备这些不算,估计大家想到最多的是诸葛亮,而提到诸葛亮,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那就是他的最大对手司马懿。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司马懿谋士出身,擅长的应该是谋略策划,行军打战相对来说应该不是很擅长。在三国演义里,自曹真死后,曹魏西线防线由司马懿负责,一个诸葛亮,一个司马懿,两人开始了三国后期最巅峰的对决。从演义来看,用兵方面司马懿貌似远不如诸葛亮,司马懿一次次被诸葛亮逼得很狼狈:被嘲笑穿女人衣服,上方谷差点被烧死,几万大军被诸葛亮空城计吓退,死诸葛吓退活仲达等等,似乎司马懿远不是诸葛亮对手。事实上果真如此?其实未必,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即便诸葛亮再怎么厉害,六出祁山,还是被司马懿挡在汉中不能出祁山一步(之前两次北伐主要是曹真负责)。司马懿之前之所以没有展现他用兵的能力,不是不行而是没有机会:从曹操起到曹丕再到魏明帝曹叡对司马懿一直是颇多猜忌,从不赋予他...
· 山海关之战:山海关之战
?崇祯十七年四月,在北京到山海关一带,已经聚集了三支枕戈待旦的武装:李自成一方,有十多万征尘未洗的将士,他们将前往山海关,压迫吴三桂或降或战;吴三桂一方,是大约五万的关宁铁骑驻扎在山海关,全身缟素,发誓要为亡君复仇;多尔衮一方,有近十万的八旗军士,他们要趁着明乱,获得更大的利益。战云早已密布,但局势都没有看透。从战斗力来说,清军最强,大顺军次之,明军最弱。清军在数量上虽然不及大顺军,但军事素养高,能征善战,它的军队铁板一块,指挥灵活,便于机动。大顺军的优势是数量上最为庞大,占有地利,可以坚守牢固的城池,以逸待劳。更重要的是这支军队富有朝气,是一股新兴的力量。但它发展过于迅速,相对来说,除老营之外,很多士兵入伍时间偏短,军事训练不足,战斗素养偏低;而且大顺军一路上招降偏多,成员复杂,农民军和明朝降兵降将如何指挥调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等,都是问题。明军是一支完整精锐的军队,但是数量最少,补给困...
·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什么会输李自成输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有网友提问:能够打败明朝军队,顺利攻入北京城的李自成大顺军,为什么在山海关之战中,会面对吴三桂和清军大败,从此走向彻底败亡?如果李自成能够打败吴三桂和清军,是不是会重新改写历史?要回答李自成的山海关之败,要从三个方面谈起:1、迅速腐化,吃喝玩乐,失去战斗力郭沫若曾把李自成败亡归结为:进京后队伍迅速腐化、失去战斗力。这一说法在《明季北略》中有佐证:二十戊申李自成入宫,大顺军的马兵入城,乱闯百姓家,大顺军将领看到高门大宅就据为已有,刘宗敏占据了田宏的宅子,李牟占据了周奎的宅子。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另一处记述是这样的:大顺军进京后“先拿娼妇及歌童小唱各数十人设宴”,又到大大殿里摆宴演戏,往来奔突,嘻笑嘈杂。北京的午门处,马兵东西驰骋,一片狼籍,大顺军的童子兵还把从宫中抢来的锦绣裹在身上,飞马在闹市……“闯王来了不纳粮”的那支队伍消失不见了,将领们带头腐化,士兵们初进北京城很快迷醉在酒色财气之...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