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网 头条 历史文化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

2019-10-23
出处:族谱网
作者:阿族小谱
浏览:548
转发:0
评论:0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国首都洛阳爆发了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政变。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与权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扫魏明帝高平陵时。

  司马懿借用曹魏郭太后名义下诏,命自己的亲信接管洛阳城的军队,并关闭洛阳城门。司马懿完全控制洛阳后,即以郭太后之名,下诏罢免曹爽之职。曹爽在得知政变消息后,呆若木鸡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天真的曹爽听信司马懿的劝降之言,竟以为只要交出权力,就能保存富贵。司马懿待曹爽入城后,就将曹爽下狱处死,并夷灭三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不仅是曹爽、曹羲兄弟的被杀,更代表着曹魏宗室势力的衰退,司马氏的彻底掌握曹魏政权。首先,曹爽作为魏明帝的托孤大臣之一,其代表的是曹魏宗室势力,而司马懿主导的高平陵之变除对曹爽、曹羲一族进行打击,更是借由此事对曹魏皇室支持者的一次“大搜捕”。政变发生后,支持皇室的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桓范等人,悉数被杀。可以说高平陵之变消灭了曹爽势力,更消灭了曹魏皇权的支持者,曹魏中央政权也就此司马氏党羽所掌控。

  其次,司马懿在政变发生后,迅速安插心腹,牢牢掌握住曹魏的三大军镇。俗话说的好“枪杠子里出政权”,司马懿亦深谙此道,光掌握中央政权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掌握地方军队。此时的曹魏政权,为拱卫首都防备蜀汉、孙吴,分别将军队部署于许昌、雍凉(关中)、邺城(今河北临漳)三地。因此,司马懿在政变后,迅速安排自己手下亲信郭淮等人,接管三地兵权,以维持地方稳定。

  最后,便是平定地方的叛乱。高平陵之变后,虽然中央朝政与地方军权皆为司马氏集团所掌握,可总有人会对司马氏的专权感到反感。公元251年,曹魏太尉王凌就与兖州刺史令狐愚一同兵反叛,他们认为魏帝曹芳愚钝,司马氏又专权,应该推翻他们拥戴曹操之子曹彪为帝。司马懿得知后,迅速部署军队,并亲自出征讨伐,不出半年就平定了叛乱。

  叛乱平定后,司马氏不仅借机再次了大批忠于曹魏的大臣,更将曹操之子曹彪赐死,同时把曹魏宗室诸王召至邺城监管居住,以削弱其影响力。虽然,随着司马懿去世,曹魏内部又曾发生两次叛乱,不过因为司马氏集团的坐大,曹魏皇权的衰弱,这些叛乱最终都未能成功。

  总而言之,高平陵之变后,尽管曹魏内部爆发了数次反对司马氏集团的叛乱,可这些小叛乱都无法有效阻止司马氏在高平陵之变后,全面掌握曹魏的中央政权与地方军权。当这些叛乱被悉数平定后,曹魏诸帝自然也就只得成为司马氏手中的提线木偶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感谢每一位辛勤著写的作者,感谢每一位的分享。

——— 没有了 ———
编辑:阿族小谱

相关资料

展开
发表评论
写好了,提交
{{item.label}}
{{commentTotal}}条评论
{{item.userName}}
发布时间:{{item.time}}
{{item.content}}
回复
举报
点击加载更多
打赏作者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 请选择您要打赏的金额 —
{{item.label}}
{{item.label}}
打赏成功!
“感谢您的打赏,我会更努力的创作”
返回

更多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打赏
私信

推荐阅读

· 高平陵之变
起因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是曹真之子,辅政之初,曹爽因为司马懿年龄和威望较高,侍奉司马懿如父亲一般,凡事不敢专行。何晏等人向曹爽进言“权力不宜委之于人”,后曹爽开始专权,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即晋升司马懿为太傅而夺去了他的实权。之后又任命弟弟曹羲和曹训为中领军及武卫将军,曹爽集团于是完全掌握宫中禁军。从此曹爽和何晏等心腹控制了朝廷的运作,权倾朝野,甚至迁郭太后于永宁宫,曹爽更以魏明帝才人为歌伎,僭用皇帝仪仗,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司马懿无法参与政令决策,为了等待时机,凝聚反击力量,于正始八年(247年)借故生病辞职以回避曹爽。次年,李胜到荆州上任刺史前向司马懿辞行,司马懿更在他面前装出重病的样子,因此令曹爽对他更为松懈;但于此同时,司马懿却与儿子司马师(当时为中护
·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之变”?
高平陵之变一般指高平陵事变。出现于《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六回的司马懿诈病赚曹爽和第一百零七回的魏主政归司马氏。网络配图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大将军、太尉等重职。明帝崩,托孤幼帝曹芳以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洛阳至高平陵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史称高平陵事件。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原因三国时期的魏国建立后,发生在曹魏的宗室曹爽和四朝元老司马懿之间的,最后以司马懿杀害曹爽并夺取大权而结束。网络配图魏明帝曹叡于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遗诏由年仅八岁的皇太子曹芳继位,并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辅政。曹爽重用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谧等人,排斥司马懿;且不久...
·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操按兵不动?
说起三国,我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曹操和司马懿等人。记得《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句话是: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不光在三国时期体现出来,在中国的历史上一直贯彻始终。这主要是因为利益所造成的。下面我们来举一例看看,这个例子是三国时期有关司马懿的。司马懿,他是出生在公元179年到公元251年9月7日去世,字仲达。他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等,他曾经在魏国担任过重要的职位,后来成为了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在公元215年时,曹操正在征讨张鲁,司马懿这个时候跟随了曹操。在公元220年的时候,曹操去世了,司马懿辅佐曹丕。在公元226年的时候,他又开始辅佐曹睿。在公元239年1月的时候,他又开始辅佐年仅八岁的曹芳,但在公元249年却发生了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主要是指在公元249年1月6日的时候,司马懿趁大将军曹爽等人跟随魏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扫陵墓,他,而曹芳却采取了“和平解决”。之后他...
· 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政权?高平陵之变被漏杀的是谁?
司马懿为什么能夺取曹魏政权?高平陵之变被漏杀的是谁?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提起三国时期,我能想到的只有群雄争霸、三国鼎立,最终还是曹操所属的魏国力压群雄,更胜一筹。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氏家族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却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冤冤相报何时了,然而本文要讲的一个故事是,在司马懿夺得曹魏政权之后的150多年后,司马家族的统治依然被取代,在江湖上混的,迟早都是要还的。司马懿对曹魏政权有什么功劳?要说三国之中最能活的人,我觉的司马懿肯定算一个。早年时期,司马懿跟随曹操打天下,智计无双,为曹操的大业立下了不少功劳,建康元年,曹操去世,朝野上下十分震动,曹魏政权出现前所未有的危机,最后也是司马懿一手平定。曹丕即位之后,司马懿又获得了重用,累次升迁,多担任要职,很受曹丕的器重。没过几年,魏文帝曹丕也死了,死前任命司马懿、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
· 高平陵之变时,曹魏旧部为什么不敢反抗只有三千死士的司马懿?
曹操进封魏王后,将司马懿封为太子中庶子,以辅佐曹丕。而曹丕在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人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曹叡去世前,托孤幼帝曹芳给司马懿和曹爽。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在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到高平陵扫坟之际,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不过由于司马懿一直被曹爽排挤,手中没有兵权,因此他只能豢养死士为己所用。在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他手中只有三千死士,为什么当时忠于曹魏的旧部没有反抗,反而让司马懿的政变成功了呢?司马懿当时之所以只用三千死士就能取得政变的胜利,首先得归功于他精密的布局。司马懿在曹叡时期,出兵与北伐的诸葛亮对峙时,就不断的靠自己手中的权力发展亲信,以至于在司马懿时,他能很快控制皇宫的关键位置,最终让他政变成功。其次,司马懿发动的政变并非出师无名,事实上,他是先将被的郭太后放出来,随后以郭太后的...

关于我们

关注族谱网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相关推荐,订阅互动等。

APP下载

下载族谱APP 微信公众号,每日及时查看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